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AA 野生种Ty1-copia 类反转座子RT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旨在克隆 Ty1-copia 类反转录转座子 RT 基因,为分离花生属 Ty1-copia 类反转 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和研究其功能提供序列基础。根据RT 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两 份 AA 染色体组野生种花生“Arachis duranensis”为试材,利用 PCR 扩增其基因组 DNA,回 收、克隆和测序目的条带后,对所获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目的条 带大小约为 260 bp 大小,分别从两份野生种花生材料中克隆到 41 条和 27 条 RT 基因序列, 68 条序列的长度变化范围为 256 ~270 bp,AT 所占比例范围为 55.86%~68.42%,AT 与 GC 比例范围为 1.27~2.17,核苷酸序列间相似性范围为 49.8%~99.2%,存在较高异质性。(2) 68 条序列被划分为 6 个家族,家族Ⅰ和Ⅳ为主要成分。(3)68 条序列中的 19 条发生了无 义突变,Arachis duranensis(PI219823)要比 Arachis duranensis(PI262133)的无义突变率 高。(4)氨基酸序列间相似性范围为 4.7%~100%,呈现高度异质性。(5)各家族中代表 序列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在整体构型上一致,但在螺旋结构数、折叠结构数、转角数和氢键数 上存在较大差别。(6)序列间保守基序总体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变异,呈现一定异质性; 系统进化树将 68 条序列分为 10 类,大部分序列都聚在 A 和 B 两大类中。(7)另有部分 AA 染色体组野生种花生的 RT 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植物的 RT 基因序列亲缘关系较近,推 测不同物种植物之间可能发生过 Ty1-copia 类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该研究为花生属基 于 Ty1-copia 类反转录转座子的新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 入侵植物水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因其表型可塑性、高生长速率和快速无性繁殖能适应水、陆生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水、陆生境的水花生不定根、茎解剖结构、组织化学特征及质外体通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生境下,其不定根皮层中具较大裂生型通气组织,无次生生长,内皮层具凯氏带且栓质化,皮层和皮下层明显木质化。(􀀁2)在陆生环境下,其不定根有次生生长,胞间具通气组织,内皮层具凯氏带且栓质化,皮层和皮下层略木质化;此外,不定根还具额外形成层,产生次生维管束,薄壁组织和不定芽,多年生不定根中具直接分裂的薄壁组织,周皮具凯氏带,且栓质化和木质化。(3)水、陆生境下,其匍匐茎具髓和中空髓腔,发生次生生长,具裂􀀁-溶生型通气组织、单层内皮层、厚角组织和木质化且栓质化的角质层,陆生匍匐茎周皮栓质化且木质化。(4)水花生质外体屏障结构组成复杂,黄连素无法穿透质外体屏障结构。水花生的上述解剖学特征,是水花生适应水、陆生境的有力证据。

  • 秧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5~8周龄浙东白鹅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生秧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肉鹅生长性能、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体重相近的4周龄健康浙东白鹅,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A组)、23%(B组)、23%(C组)花生秧粉的试验饲粮,C组另外添加3‰纤维素酶,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试验测定指标包括试验鹅体重、采食量、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以及胰腺、肌胃和十二指肠内源性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B组相比,花生秧饲粮(粗纤维水平为9.76%)中添加3‰纤维素酶1)显著增加了肉鹅平均日增重(P0.05);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饲粮中粗灰分、粗蛋白质、粗纤维、钙、总磷、甘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表观利用率(P<0.05或P<0.01);3)显著或极显著增强胰腺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和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总之,在高粗纤维水平花生秧饲粮中添加3‰纤维素酶能够增强肉鹅消化道酶活性,提高其对粗纤维饲粮的养分表观利用率,是开发利用花生秧饲料资源的有效途径。

  • 饲料四烯酸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 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开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峨眉拟单性木兰( P a r a k m e r i a o m e i e n s i s )为常绿乔木,树型优美,花香怡人,种皮 橘红色,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为了阐明其在自然条件结实率低的原因和确定最佳人工授 粉时期,该研究通过观察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开花动态,采用杂交指数估算、花粉胚珠比、花粉 活力及柱头活性检测、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 物园保育的峨眉拟单性木兰花期在 4 月底到 5 月中下旬,持续 17-23 d,雄株始花期比雌株早 3-4 d,但两者花期可遇。(2)两性花经检测雄蕊败育,实为功能上的雌性,部分雄株个体的雄 花上残留 1-2 个心皮,其性别分化是通过雌、雄蕊选择性败育形成的,为隐性雌雄异株 (Cryptic dioecy)。(3)雄花、两性花开放经历佛焰苞开裂、花被片展开、盛开、闭合、 二次开放、凋落 6 个阶段,历时 4 d。(4)雄花初次展开时花粉活力最高,达 92.8%,开花 2d 后活力显著下降;两性花柱头在花被片展开期可授性最强,盛开后柱头部分可授。(5)杂交 指数为 5,P/O 比为 2.14x104。(6)套袋试验表明,峨眉拟单性木兰不能进行自花传粉,人工 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和出种数显著高于自然授粉,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综上说明,峨眉拟单性 木兰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媒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主要是受传粉昆虫 和柱头可授期短的限制。该研究结果为峨眉拟单性木兰资源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 秧作为肉用绵羊单一粗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用套算法和插值法测定与估测肉用绵羊花生秧有效能值,确定替代法中饲粮中适宜花生秧替代比例,为单一秸秆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选用体重为(45.00±1.96) 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肉用成年羯羊54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全花生秧饲粮和分别以10%、20%、30%、40%、50%、60%、70%花生秧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其中气体代谢试验3 d,消化代谢试验6 d。结果表明:1)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与20%、30%、4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花生秧消化能(DE)、代谢能(ME)均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全花生秧饲粮组DE、ME(8.57、6.69 MJ/kg DM)与20%(8.22、6.58 MJ/kg DM)、30%(8.02、6.50 MJ/kg DM)、40%组(8.10、6.52 MJ/kg DM)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插值法求得花生秧ME“真值”为6.62 MJ/kg DM,接近于套算法得到的花生秧ME。综合得出,套算法可以用于肉用绵羊估测花生秧(单一粗饲料)的DE和ME;用套算法测定花生秧秸秆类粗饲料有效能值,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替代比例为20%~40%。

  • 四烯酸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培养液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浓度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液培养5 d后换成含ARA的培养液,ARA浓度分别为0(ARA1)、50(ARA2)、100(ARA3)、200(ARA4)和1 000 μmol/L(ARA5),测定12和24 h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24 h时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原代肝胰腺细胞使用完全培养液时,生长状况良好,能存活15 d左右;ARA5组24 h时细胞活力显著低于ARA1和ARA2组(P<0.05);高浓度的ARA降低了12和24 h时Δ4脱饱和酶(Δ4 FAD)、Δ6脱饱和酶(Δ6 FAD)、碳链延长酶6(Elovl6)、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脂肪酸结合蛋白10(FABP10)、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基因表达水平;ARA作用12 h时,ARA2组SR-B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2和ARA3组FABP1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RA1和ARA5组(P<0.05),ARA3组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作用24 h时,ARA2组SR-BⅠ、FABP10和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见,细胞培养液中ARA浓度会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过高的ARA浓度(1 000 μmol/L)会降低细胞的活力,适宜的ARA浓度(50~100 μmol/L)可促进脂肪酸脱饱和酶、碳链延长酶及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