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热带岩溶森林内露石表面微生境及其殖居植物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露石是岩溶生态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物,其上发育着多样的微生境并殖居着多样的 植物,但殖居植物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该文以西双版纳的一片发育在石灰山上的 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为研究对象,测量586 个露石微生境的自身特征与外界环境因子,并调查 其上殖居植物的物种组成情况,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来揭示露石微 生境特征及环境因子对殖居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岩溶森林中露石微生境的土 深(4.92±4.00)cm、面积(532.28±1 575.10)cm2 等特征值变异性较大。(2)微生境中共 调查到44 科82 属90 种1 518 株乔、灌、草植物,其中在岩溶基质中具有优势的适宜种占 总物种数的35.6%。(3)微生境的面积与土深对殖居植物物种组成及丰富度的解释度大于 70%。(4)露石微生境内的殖居植物物种丰富度与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递衰指数型种- 面积关系。综上所述,热带岩溶森林内露石表面微生境存在高度异质性,面积和土深是影响 植物殖居的关键因子,种-面积关系主导了露石表面微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格局。

  • 澳洲坚果果仁MiMYB44L 基因克隆与结构功能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常绿坚果树,其果仁富含 脂肪酸和蛋白等营养成分。为鉴定澳洲坚果果仁中与营养成分形成相关基因,该研究采用转 录组学、基因克隆、荧光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从澳洲坚果果仁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差异品 种‘桂热1 号’和‘A4’的果仁转录组中挖掘调控基因。结果表明:(1)转录组分析发现‘桂热 1 号’相比‘A4’果仁中上调基因1 667 个,下调基因1 798 个,KEGG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 主要在淀粉和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碳代谢路径。(2)发现一个差异表达基因 gene-LOC122077931 编码R2R3-MYB 转录因子MYB44L,并采用RACE 技术在‘桂热1 号’ 果仁中克隆了MiMYB44L,其全长1 165 bp,ORF 长度999 bp,编码332 个氨基酸。(3)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证明MiMYB44L 含有R2R3-MYB 家族特征的SANT 结构域,不含有 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含有磷酸化位点。(4)测定了10 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蛋白质含量, 发现MiMYB44L 在澳洲坚果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蛋白含量品种中的表达 量,整体相关系数0.54,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MiMYB44L 在澳洲坚果 营养成分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2021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 (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 苏铁(C. taiwaniana);相比1999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 种(含变种),隶属53 科83 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 物8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 种,海南省特有种32 种,分属于4 个类群,其中被子 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 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 (C.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 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 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 种 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 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 种)和地下芽植物(22 种), 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 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 含47 种(27.17%);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 种(12.14%)。 (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属以热带亚洲 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 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 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种。为比 较本地种和外来引进种对水分与微生物的响应差异,该文选取当地乡土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外 来种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采用气候箱模拟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条件,通过土壤水分控制和微 生物接种研究了水分和各自的土壤微生物对两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银合 欢,山合欢的种子发芽率、根生物量、根冠比和氮磷比较银合欢高58.82%、76.13%、90.59%和18.42% (P<0.05);(2)干旱条件下山合欢的根生物量和氮浓度比湿润条件低33.67%和8.65%(P<0.05),银 合欢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较湿润条件低了39.32%、40.06%和39.61%(P<0.05), 表明干旱抑制了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3)山合欢在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多于湿润条件(P<0.05), 而银合欢在湿润条件与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4)除枯叶生物量比例,土壤微生物接 种、土壤微生物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山合欢和银合欢的生长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山合欢 较银合欢可能更适宜干旱环境,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土壤微生物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 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在文献研读、标本查阅、野外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整理出新版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编制县域(市辖区)地理分布图,并从科学研究情况、受威胁现状和保护现状 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湖北省现有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5 种,其中一级11 种,二级144 种。(2)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 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和鄂西南,以神农架林区和利川市最多。(3) 研究较多的物种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旗舰物种和区域代表性物种。此外,有超过1/3 的 物种(55 个)基本无研究涉及。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多样性与 遗传结构、全球变化条件下未来分布预测和谱系地理等方面。(4)参照《中国生物多样性 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含9 个极危物种、30 个濒危物种、 41 个易危物种和19 个近危物种。受威胁因素主要为直接采挖或砍伐、生境退化或丧失和物 种内在因素。(5)目前湖北省有13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比88%)全部或部分位 于自然保护地之内,其余18 种(占比12%)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外。目前湖北省共引种 栽培了93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他62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尚无迁地保护记录。此外, 仅有极少的物种有野外回归实践。(6)目前,湖北省有7 个野生植物(其中5 个为湖北特 有种)虽然分布范围局限,且受内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但是尚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名录。此外,该文指出当前湖北省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和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和 空缺,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和研究建议。

  •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明确药用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利用特征 及其与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关系,以硝态氮(NN)、铵态氮(AN)、酰胺态氮(UN)和 氨基酸态氮(GN)为单一氮源,采用15N 同位素示踪和生理生化分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穿 心莲不同生长时期(快速生长期、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氮素吸收、分配和穿心莲内 酯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和根中氮含量随生长时期逐渐下降,NN 处理氮 含量较低。(2)穿心莲氮吸收速率在营养生长期较高,生殖生长期急速下降,穿心莲对 AN、UN 和GN 的吸收速率较高。(3)现蕾期叶片氮分配比例减少,茎氮分配比例增加,与 NN 处理相比,该时期AN、UN 和GN 处理降低了叶片氮分配比例,而提高了茎和根氮分配比 例。(4)快速生长期NN 处理的光合作用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低,叶片氮 在羧化系统和生物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也较低;UN 和AN 处理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降 低了叶片氮在羧化系统中的分配。(5)AN、UN 和GN 提高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含量,降低了现蕾期和开花期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不同氮素形态对新穿心莲内酯的 影响较小。(6)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含量与叶、茎、根氮含量、氮吸收速率及叶和 根中氮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茎中氮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14-去氧穿心莲内酯则相反。 综上所述,营养生长期是穿心莲氮吸收的主要时期,穿心莲能更好地利用铵态氮、酰胺态 氮和氨基酸态氮,并通过优化氮分配促进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

  • 六盘山区幼龄辽东栎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从不同年龄的幼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根系分离可培养共生真 菌,菌落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物种进行鉴定,阐明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 共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幼龄辽东栎根系中分离获得249 株 真菌, 经鉴定隶属于2 门5 纲7 目8 科15 属18 种, 其中2 种隶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etes),16 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种水平上,以灰粉无柄盘孢 菌(Pezicula pruinosa)分离频率最高,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1.93%;托雷斯氏丛赤壳菌 ( Dactylonectria torresensis ) 、强壮土赤壳菌( Ilyonectria robusta ) 、北美黑盘菌 (Atrocalyx nordicus)次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02%、2.01%和2.01%。(2)共生 真菌种类和数量在不同树龄的辽东栎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4-5 年生植株分离频率最 高(44.98%),依次为三年生植株(29.32%)、二年生植株(19.68%)和一年生植株 (6.02%)。综上所述,宁夏六盘山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共生真菌种类丰富,随树龄增 长其种类和数量增加;灰粉无柄盘孢菌是六盘山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共生真菌的绝对 优势物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植物共生微生物资源、探索辽东栎与共生微生物互 作在本地逆境的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 水母雪兔子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PAD4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气组织是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应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结构,其形成 通常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而细胞的死亡与通气 组织的形成通常受到PAD4 基因(Phytoalexin deficient 4)的调控,但PAD4 如何调控水母雪 兔子通气组织形成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以水母雪兔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 RACE 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PAD4,对其序列、系统进化、表达和亚细胞定 位等进行分析,并采用hi-1IL PCR 技术扩增其启动子,以探讨该基因在环境适应中的功能。 结果表明:(1)SmPAD4 基因cDNA 全长为2 047(GenBank 登录号为OR766038),包括1 866 bp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1 个氨基酸,分子式(C3163H4906N848O910S26),该蛋白为碱性 亲水性不稳定蛋白。(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mPAD4 与刺苞菜蓟(Cynara cardunculus) CcPAD4 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3)扩增出1 049 bp 的SmPAD4 启动子序列,包含有 光响应元件、低氧应答元件、干早、生长素应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4)实时荧光定量 分析显示,SmPAD4 基因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紫外和低氧 胁迫下SmPAD4 基因在叶和茎中表达量均上调,根中表达量下调。(5)亚细胞定位显示, SmPAD4 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膜和叶绿体。该研究表明,SmPAD4 基因拥有独特的蛋白结构 域,并且响应低氧和紫外两种环境胁迫,在通气组织的形成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具有重 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SmPAD4 基因在水母雪兔子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西藏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煨桑是青藏高原上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煨桑植物资源和相关的煨桑文化知识,为调查、记录和研究藏 族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团队先后在西藏进行了4 次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访谈了23 个乡镇的459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19 科36 属83 种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 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普遍掌握着丰富的煨桑植物知识;(2)青稞 (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滇藏方枝柏(Juniperus indica)、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的文化价值指数(CV)较高,是煨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3 种植物;(3)煨桑植 物的利用呈现出地域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展现出当地人对煨桑植物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采 集的实践经验。该研究将有助于煨桑文化的传承以及煨桑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 利用。

  • 连作木薯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该研究以定点大田连作木薯三年,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 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年限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作对木 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及群落的分类和发育系统β多样性影响显著。(2)木薯的主要优势 菌门是子囊菌门、SAR 超类群、担子菌门、毛霉门和unclassified_k__Fungi,主要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 散囊菌纲、座囊菌纲和Intramacronucleata。非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组成变化较大,从第一年的漆斑菌 属、粪壳菌纲、座囊菌纲向单一的Knufia 属演化;根际土壤的真菌则从子囊菌门的肉座菌目、刺盾炱目、 漆斑菌属、座囊菌纲、粪壳菌纲向norank_d__Eukaryota 门Monosiga 属演化。(3)土壤pH、有机质含 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土壤真菌群落变化影响显著,尤其影响 子囊菌门、SAR 超类群、担子菌门和毛霉门的分布。综上所述,木薯连作会引起根系分泌物累积,改变 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的生存环境,进而引起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其中,非根际土壤中子囊 菌由漆斑菌属、粪壳菌纲、座囊菌纲向单一的Knufia 属演变;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的肉座菌目、漆斑菌 属、粪壳菌纲等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进而引发木薯连作障碍。

  • 云南古林箐喀斯特森林大样地木本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以云南古林箐25 ha 喀斯特森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采集及 鉴定、植物区系分析、Jaccard 相似性系数和PCA 分析的方法,目的是探究云南古林箐大样地 的区系特征及地位以及与云南补蚌和广西弄岗大样地之间的地理联系。结果表明:(1)DBH ≥1 cm 的木本植物约有78 科238 属406 种(含种下单位且不包括木质藤本)。(2)该大样 地科以含2~5 种和含1 种的科占优势,分别占总科数的37.18%和34.62%,属以含2~4 种和含 1 种的属占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30.25%和65.13%。(3)通过对科和属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 发现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 种类型和7 种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的类型占比最大,占50.77%, 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的比值(R/T)为4.42;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 种,以“热带亚 洲成分”为主,“泛热带成分”和“旧世界热带成分”次之,分别占33.47%、18.22%、13.98%, R/T 为10.25。(4)云南古林箐、云南补蚌和广西弄岗大样地科和属组成的Jaccard 相似性系 数比较显示古林箐和补蚌具有最高的科和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74 和0.395),补蚌和弄 岗的科和属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分别为0.575 和0.297)。(5)属的植物区系谱PCA 主成分 分析与属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类似,但是科的PCA 分析结果与科的相似性分析结果不同, 科PCA 分析结果显示古林箐和弄岗具有更多的地理联系。综上所述,该样地科属组成丰富、 热带性质显著、区系起源古老、过渡地位明显、区系联系广泛。但是,物种组成和植物区系 谱比较不能得出上述3 个地区一致的地理联系结果。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 功效。为研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 采用 硅胶 柱 色谱 、 凝胶 柱 色谱 、 O DS 反相 柱 色谱 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各种 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 糖( LPS 诱导的 RAW26 4 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 NO )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1 )从 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 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piroeuryolide 1 、 cacalol acetate 2 )、 oplopenone 3 )、 8 ethyl palmosalide A 4 )、 1 hydroxy 3,7 dimethyl 2 --(pent 3 enyl) benzofuran 5 )、丁香脂素 O β D 葡萄糖苷( 6 )、松脂酚 O β D 葡萄吡喃糖苷( 7 )、 isoeucom min A 8 )、 eucommin A 9 )、 6,7 二甲氧基香豆素( 10 )、阿魏酸 11 )、咖啡酸乙酯 12 )、 咖啡酸甲酯( 13 )、阿魏酸甲酯 14 )、阿魏酸乙酯 15 )、咖啡酸 16 )、 2 --[( E 3′,7′ dimethyl 2′,6′ octadienyl] 4 methoxy 6 methylphenol 17 )、 2,8 dimethyl 6 methoxy 2 --(4 methylpent 3 enyl) chromene 18 )、 β 谷甾醇( 19 )、 dodecyl( Z 9 hex ade cenoate 20 )、 hexacosanal 21 )。 其中 化合物 1 4 、 6 、 11 16 、 18 、 2 0 、 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到 。 2 体外抗炎实验表明, 化合物 1 3 、 6 、 11 16 、 17 、 19 在 检测浓度下( 1.56 ~ 50.00 μmol·L 1 均能显著抑制 NO 释放量( P < 0.05 或 P < 0.01 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 00 μmol·L 1 时 对 NO 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 ,但在 12.50 、 25.00 μmol·L 1 的 浓度下,对 NO 的释放量有抑制作 用( P < 0.05 。 该研究结果 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依据 2 021 版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 开展了 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 调查研究 。 结 果表明:( 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 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 1 科 1 属 3 种,占总数的 2.88%2.88%;裸子植物 2 科 6 属 6 种 2 变种,占 6.73%6.73%;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 85 种 1 亚种 10 变种,占比高达 90.38% 。( 2 )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 18.18% 、 属的 5.09% 、种的 2%2%,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 3 )新名录保留 1 999 版 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新增 78 种,含原 陕西省 地方重点保护植物 24 种,象鼻兰、曲茎石斛、 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 54 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 52% 。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 CR 占 4.81% 、濒危( EN )和易危 VU )均 占 24.04% 。( 4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 60 种,占全省保护 植物的 57.69%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 47 种。( 5 )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 林公 园等共 249 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 70 种,占总数的 67.31% 。建议开展新增物 种 、 尤其是原来无保护级别的 5 4 种 的资源和分布调查 与研究 更新 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植物 信息 并进行 动态监测 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 科学基础 。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 基于 2 021 版《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1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共 53 科 、 83 属 、 1 73 种,在全国各省份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位排在首位 (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 2 )海南省 1 9 个 市 县 行政区均有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以南 市 县 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 市 县 )),其中物种丰 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 7 5 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 0.604 5 ind. ·km 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 a ltitude Alt 0~186 7 m 的 9 个区段(梯度值为 200 m )内均有分布,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 骤升 缓降的趋势 ,物 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 800 m Alt<1 000 m 及 1 000 m Alt<1 200 m ,均有 8 1 种,最少的 海拔区段为 1 600 m Alt<1 867 m ,仅有 9 种。( 3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 杂,共依托于 11 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 114 种),其次是山地雨林 105 种),最小的是半红树林( 1 种);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 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 护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 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 办法 的关键步骤。通过 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021 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 植物名录》 2005 )),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维管 植物多样性 、 保护概况 和 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1 江西省分布的国 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1 48 种 包括种下类群 分属 47 科 89 属 。 2 整合的 江西省重点保护 植物 总计 407 种,分属 85 科 208 属。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 9 科 10 属 16 种;裸子植物 6 科 17 属 26 种;被子植物 70 科 181 属 365 种 。 3 407 种重点保护植物中, 60.9 的种类在 32 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70.5 的 种类在 中 国 67 个植物园有 分布 。 4 物种丰 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 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 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 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 5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 该文 讨论了 《江 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2005 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 优 先物种选择的 6E 原则 和加强省级 重点 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 建议 。

  •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种 幼苗群落对季节和地形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幼苗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 为 探 究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种 幼苗组成 、 季节动态 及其空间分布 该研究 以 20 h m 2 监测样地为 平台,通过对样地内 450 个 1 m × 1 m 样方连续 4 年( 20 19 20 22 年)的调查,对样地内树 种幼苗的组成、新增和死亡季节动态、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调查期间 累计 调查幼苗 5 8 种, 2 928 株, 分属于 4 2 属 2 6 科。其中,新增幼苗 817 株,新增物种 4 7 种; 死亡幼苗 1 181 株,死亡物种 5 0 种。 2 )幼苗重要值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 异,多花山矾( Symplocos ramosissima )和黄心树 Machilus bombycina )幼苗 始终是优势种, 重要值始终在前 2 位 而先锋种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重要值持续下降。 3 调查 期间 未监测到 幼苗物种丰富度 、 样方平均幼苗物种丰富度和 物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 指数 和 Simpson 指数 、 幼苗数量、新增幼苗数量、幼苗新增率、死亡幼苗数量和幼苗死亡 率 的 季节 性 差异 。 4 多数幼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较窄,仅有少数树种幼苗在整个样地广 泛分布。 地形决定树种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 平地地形中的样方幼苗物种丰富度、幼苗 密度 和物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 指数和 Sim pson 指数 显著高于山脊和沟谷地形。 综上认为,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中季节对树种幼苗组成、新增和死亡的影响不大, 地形决定树种 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 该研究 结果 揭示了 树种幼苗新增和死亡的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关于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思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迁地保护是植 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然而,有关植物迁地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和范围、以及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等问题仍存在争议。该文论述了 植物迁地保护的概念和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界定范围,讨论了最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中受威胁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以 及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任务和目标,剖析了当前我国植物迁地保护有效性、迁地保护物种的 信息档案记录、以及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该 文可为我国植物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 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叶脉序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种间变异式样复杂,属内杂交现象突出,其分类一直 备受争议,为探索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裂果金花属(Schizomussaenda Li)、假玉叶金花 属(Psudomussaenda Wernham)叶脉序特征在属间及种间分类学意义,从而为其作为药用 以及园林植物资源的鉴定、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清净法制作叶脉标本,观察了 22 种该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基于叶脉序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结果 表明:(1)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叶脉序特征具有一致性,一级脉都为羽状脉,间二级脉 频度均为每个脉间区少于一条,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均为锐角,三级脉多为贯穿型,脉间 区排列均不规则。(2)属间或属内种间有分类学价值的叶脉序特征为粗二级脉脉序类型、 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粗二级脉间距、粗二级脉与中脉连接方式、间二级脉及近缘二级脉 的存在与否、三级脉贯穿类型、四级脉类型、游离端小脉分支情况、脉间区发育情况。(3) 聚类分析显示该类群聚为12 支,聚类分析中,裂果金花属及假玉叶金花属嵌入玉叶金花属 内,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综上可知,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可以为其 分类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 镉积累对艾纳香内生菌群落结构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器官镉(Cd)积累对艾纳香内生菌的影响,该文采用16S rRNA 基因高通量 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不同外源镉处理(0、2.0 mg·kg-1)下艾纳香根、茎、 叶Cd 积累对内生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外源Cd(0 mg·kg-1,Cd0) 相比,Cd(2.0 mg·kg-1,Cd2)处理促进植株生长且根、茎、叶中Cd 积累量为叶(16.75 mg·kg- 1)>茎(11.99 mg·kg-1)>根(3.96 mg·kg-1)。(2)内生菌α多样性分析表明,各器官内生菌丰富度 (Sobs 指数,Ace 指数和Chao 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 指数和Simpson 指数)均以根最高, 茎次之,叶最低且Cd2 处理各器官内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Cd0 处理。(3)在门水平上, 两处理根、茎、叶内生菌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 代尔夫特菌是Cd0 和Cd2 处理各器官的主要菌属, 相对丰度分别为53.0%~92.7%和 57.1%~89.2%;艾纳香根、茎、叶内生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Cd2 处理提高根、茎、 叶共有内生菌属的比例及各器官(根除外)独有内生菌属比例。(4)LDA Effect Size 分析表明, 相同处理不同器官间及不同处理相同器官间内生菌属存在差异。(5)冗余分析(RDA)发现, 根际土壤Cd、器官Cd 含量与内生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的相关性。(6)共发生网络分析结 果显示,Cd 积累使艾纳香根、叶内生菌共发生网络变得复杂且增强根、茎物种间的竞争作 用和叶物种间的协同共生作用。综上所述,外源Cd 处理影响艾纳香各器官内生菌群落结 构及相互作用模式。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解析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蒟蒻薯属(Tacca)植物的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广西裂果薯(Schizocapsa guangxiensis)被认为应与裂果薯(Tacca plantanginea)归并为同一物种,但也有学者根据它们 的形态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物种。为了明确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遗传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 本研究对广西裂果薯进行DNA 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软件组装了完整的叶绿体基因 组,并与已发表的裂果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裂果 薯和裂果薯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62 149 bp 和160 749 bp,GC 含量都是36.90%, 两者注释后得到的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完全一致,包含89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 个tRNA 基因、6 个rRNA 基因。(2)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显示,两物种使用的密码子频率存在一定 的差异,但是都偏好以A/T(U)结尾的密码子。(3)与裂果薯相比,广西裂果薯的SSC 边界 发生明显的扩张现象,是导致两者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差异的主要因素。(4)广西裂果薯与裂 果薯在LSC 和SSC 区域内存在一些序列分歧,尤其是基因间隔区,可用于开发物种特异性 分子标记。(5)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亲缘关系较远,尽管广西裂果薯 寄定在蒟蒻薯属内,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该研究丰富了广西裂果薯叶绿体基因 组遗传信息,为广西裂果薯物种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