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叶脉序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种间变异式样复杂,属内杂交现象突出,其分类一直 备受争议,为探索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裂果金花属(Schizomussaenda Li)、假玉叶金花 属(Psudomussaenda Wernham)叶脉序特征在属间及种间分类学意义,从而为其作为药用 以及园林植物资源的鉴定、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清净法制作叶脉标本,观察了 22 种该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基于叶脉序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结果 表明:(1)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叶脉序特征具有一致性,一级脉都为羽状脉,间二级脉 频度均为每个脉间区少于一条,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均为锐角,三级脉多为贯穿型,脉间 区排列均不规则。(2)属间或属内种间有分类学价值的叶脉序特征为粗二级脉脉序类型、 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粗二级脉间距、粗二级脉与中脉连接方式、间二级脉及近缘二级脉 的存在与否、三级脉贯穿类型、四级脉类型、游离端小脉分支情况、脉间区发育情况。(3) 聚类分析显示该类群聚为12 支,聚类分析中,裂果金花属及假玉叶金花属嵌入玉叶金花属 内,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综上可知,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可以为其 分类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 两种豆科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分配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豆科植物在氮素缺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是该生态系统提供有效氮的中心, 也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先锋物种。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荒漠生态系统豆科植物对氮素吸收 利用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 ~ 5、5 ~ 15 cm 土层添加 3 种不同形态氮(15N-NH4 +、15N-NO3 -、15N-Glycine),研究两种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 素的吸收、分配策略。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层中,两种植物均偏好吸收硝态氮,且弯 花黄芪、镰荚黄芪对硝态氮的最高吸收速率分别为3.26、2.59 g g1 h1。(2)在不同土 层中,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氮源吸收及分配有显著性差异(P 15N-Glycine > 15N-NH4 +,且硝态氮对 弯花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在37% ~ 41%之间,而对镰荚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最高可达 45%。(4)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形态氮的回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茎>根,而5 ~ 15 cm 土层中,弯花黄芪表 现为:叶>根>茎。总体上,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活型豆科植物对氮素 吸收及分配能力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且受到不同土壤深度、氮形态的影响。该结果为新 疆干旱、半干旱区豆科植物的氮吸收利用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

  • NaCl 与干旱双重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的生理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8-0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干旱、盐分已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在干旱与 NaCl 双重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探究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对盐旱逆境的适应性,该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 NaCl 与干旱胁迫共同作用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观察盐旱逆境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的生理响应,探究提高 NaCl 与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0.1、0.5 mmol·L-1)处理下,黑果枸杞叶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有所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且 0.5 mmol·L-1水杨酸处理效果优于 0.1 mmol·L-1 处理。综上结果可知,黑果枸杞对于轻度盐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宜浓度水杨酸可提高盐旱逆境中黑果枸杞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为进一步了解盐旱双重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基于ISSR 分子标记的叶子花亲缘关系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从DNA 模板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方面优化了叶子花ISSR-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利用11 个ISSR 引物对131 个叶子花品种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并构建品种聚类图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优化的ISSR-PCR 反应体系中DNA 模板浓度为0.5 ng·μL-1,引物浓度为0.5 μM·L-1,引物UBC813、UBC814、UBC815、UBC823、UBC824、UBC835、UBC840、UBC841、UBC843、UBC844 和UBC876 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2.3、55.9、54.3、54.3、53.6、56.2、56.2、51.9、54.4、54、50 ℃,循环次数为32。用11 个ISSR 引物对131 个叶子花品种扩增出161 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6 条,多态性比率为96.89%。单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1.86~2.00、1.33~1.68、0.21~0.39 和0.34~0.57,平均值分别为1.969、1.478、0.294 和0.447。引物UBC841 的鉴别率最高(80.92%),可有效鉴别106 个品种,再与引物UBC876 结合可将131 个叶子花品种完全鉴别开,建立了各品种的指纹图谱。叶子花品种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60,平均值0.365,遗传多样性较低,在遗传距离0.58 处,131 个品种分为6 大类群,聚类分析表明同一个种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一类,但同一个种仍有品种未聚在一类或亚类、也有多个种的品种聚在一类。该研究较为准确的揭示了叶子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的指纹图谱为叶子花品种登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和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