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09-07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of mainland SE Asia (Indochina peninsula)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陆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鲜为人知, 至今仍无系统研究资料。本文依据数次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介绍了东南亚植被的研究情况、文献资料及对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分类及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大陆东南亚地区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风林(季雨林),干旱刺灌丛/萨王纳植被。其中,针叶林植被型包括温性针叶林和热性针叶林二个植被亚型;针阔混交林包括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二个亚型;热带雨林植被型包括热带低地常绿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及泥炭沼泽森林四个植被亚型。该文还对大陆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历史、植被分类系统、类型特征及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 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无机硒强化剂的人体吸收和利用不太理想,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则相对安全有效。砂硒因沙子具有透气保水的特性,同时硒释放相对缓慢,能提供稳定的硒来源,是比较理想的富硒蔬果培养基质。为了探讨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CK)、实验组(缓释砂硒(CT)、 鸡粪和砂硒 1:1 混合(CT1)、鸡粪和砂硒 1:2 混合(CT2) 和鸡粪(CT3))等 5 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T、CT1 和 CT2 处理的绿甘蓝硒含量比 CK 分别增加 45%、61%和6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绿甘蓝硒含量和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CT2 处理的效果最好,绿甘蓝的产量增加 45%,叶片厚度增加 22.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56.66%。土壤锰含量和硒含量共同解释了绿甘蓝生物量变化的 72%,而土壤锌含量解释绿甘蓝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 66%。砂硒添加后,通过增加土壤硒含量提高绿甘蓝硒含量,砂硒和鸡粪配比更有效地提高了绿甘蓝硒含量并促进其生长。该研究结果为富硒绿甘蓝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对揭示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成机制和养分计量平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科学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 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robusta) 林、柏木(Cupressus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 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海岸典型沙生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量化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carbohydrate,NSC)含量对研究其生长和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预处理方法多样,导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较差。该文以华南海岸典型沙生植物木麻黄、老鼠艻、海马齿和厚藤为例,研究苯酚-浓硫酸法测定 过程中,是否去皮和过筛目数大小对其 NSC 及组分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 龄级木麻黄样品去皮后提取的 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 幼龄林和中龄林样品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成龄林样品 NSC 及其组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龄级越小,去皮预处理对树木 NSC 及其组分 提取影响越大,尤其以可溶性糖影响最为明显,建议乔木处理时统一保留树皮。(2)不同 沙生植物枝(茎)样品提取的 NSC 及其组分含量随过筛目数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木麻 黄和老鼠艻枝(茎)过筛 100 目相对 18 目提取的 NSC 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而叶(同化枝)样品除老鼠艻外均变化不显著。(3)沙生植物器官机械组织含量越高,不 同过筛目数提取的 NSC 及其组分含量差异越大,综合考虑样品获取难度及 NSC 含量的测定 精度,建议所有沙生植物枝叶样品均过 100 目筛。

  • 苹果蓟属,东南亚大陆菊科一新归化属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在泰国北部和中国东南部的菊科一个新归化属——苹果蓟属(Centratherum Cass.)。依据所采集的标本,详细描述了该属在东南亚大陆的唯一代表亚种苹果蓟 [Centratherum punctatum Cass. subsp. fruticosum (S. Vidal) K. Kirkman ex Shih H. Chen, M. J. Wu & S. M. Li]并配以插图。苹果蓟与其所在属的其它物种之区别在于该亚种叶片菱形至椭圆形, 叶缘具不规则锯齿,先端微尖,总苞片基部硬化,先端无芒。文中提供了苹果蓟的分布图, 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传播途径。

  • 狭域特有植物元江素馨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元江素馨(Jasminum yuanjiangense)为云南省元江河谷狭限分布的特有植物,采用典型选样法在元江 素馨较为集中分布地布置 4 个样方,包含干热灌丛、稀树灌草丛 2 个植被类型,调查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 存活曲线,量化种群结构类型,比较各局域元江素馨种群的差异性;运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以 揭示元江素馨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元江素馨种群属于增长型,Vpi′=0.0041,表明该种群趋 近于稳定型;种群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种群生长前期个体数多于生长后期;存活曲线趋 于 Deevey-Ⅲ型和 Deevey-Ⅰ型;幼苗充足,死亡率高,幼龄阶段到中龄阶段个体生长发育受阻。(2)时间序 列预测分析表明,元江素馨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未来 2、4 个龄级时间后种群个体数均呈现小幅度的 增加趋势。(3)各局域元江素馨种群结构存在差异,但依据其年龄结构大致可划分为两类,样地 1、样地 2 和样地 4 种群为增长型,存活曲线表现出 Deevey-Ⅲ型;样地 3 的种群为稳定型,存活曲线呈现出 Deevey-Ⅰ 型,稳定型种群生境较增长型种群生境更适宜于元江素馨的生长。

  • 《广西植物志》秋海棠属(Begonia L.)增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包括约 2 000 种,是世界第 5 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 200 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 100 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远超出 1991 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 19 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 84 种,包括 2 个变种、11 个亚种和 46 个特有种,新增 72 种《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甘蔗渣、茄子秸秆、玉米芯为材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 500 ℃条 件下制备甘蔗渣生物炭(SBC)、茄子秸秆生物炭(EBC)、玉米芯生物炭(CBC),检测其去除水中尼泊金乙酯 的特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制备原料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3 种秸秆制备的生 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为 SBC>EBC>CBC。此外,水中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 间等因素均能影响吸附效果。三种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随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高 温有利于吸附。45 ℃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 30 mg· L-1时,甘蔗渣生物炭(SBC)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 高,达 99.7%。反应在最开始的 120 min 内增加迅速,经过 270 min 达到吸附平衡。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 等温吸附线符合 Langmuir 模式和 Freundlich 模式。研究结果为农业秸秆废弃物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 染物的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绣球属(Hydrangea L.)及近缘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绣球属(Hydrangea L.)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并厘清绣球属与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国产绣球属及其近缘属 41 种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为三孔沟;其形状多数为长圆体形或近球体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圆形;极面观多为圆形,少数为三角形或圆三角形。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和孔穴状纹饰。网眼内的三级纹饰可分为光滑和具颗粒状突起。根据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类型将上述物种划分为 4 个组,分别是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并进一步细分为8 个类型。研究显示,花粉形态证据可为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属下分类和种间界定提供重要佐证;但结合前人的系统发育重建分析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相对有限,如花粉形态证据对于该属及其近缘种属系统发育树上大支的界定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 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峨眉拟单性木兰( P a r a k m e r i a o m e i e n s i s )为常绿乔木,树型优美,花香怡人,种皮 橘红色,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为了阐明其在自然条件结实率低的原因和确定最佳人工授 粉时期,该研究通过观察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开花动态,采用杂交指数估算、花粉胚珠比、花粉 活力及柱头活性检测、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 物园保育的峨眉拟单性木兰花期在 4 月底到 5 月中下旬,持续 17-23 d,雄株始花期比雌株早 3-4 d,但两者花期可遇。(2)两性花经检测雄蕊败育,实为功能上的雌性,部分雄株个体的雄 花上残留 1-2 个心皮,其性别分化是通过雌、雄蕊选择性败育形成的,为隐性雌雄异株 (Cryptic dioecy)。(3)雄花、两性花开放经历佛焰苞开裂、花被片展开、盛开、闭合、 二次开放、凋落 6 个阶段,历时 4 d。(4)雄花初次展开时花粉活力最高,达 92.8%,开花 2d 后活力显著下降;两性花柱头在花被片展开期可授性最强,盛开后柱头部分可授。(5)杂交 指数为 5,P/O 比为 2.14x104。(6)套袋试验表明,峨眉拟单性木兰不能进行自花传粉,人工 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和出种数显著高于自然授粉,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综上说明,峨眉拟单性 木兰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媒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主要是受传粉昆虫 和柱头可授期短的限制。该研究结果为峨眉拟单性木兰资源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 植物 DNA 条形码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全面了解植物 DNA 条形码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最新动态,探讨中国 DNA 条形码 发展的状态和前景。利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对该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并对引 用频次、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获得了中国、美国、加拿大学者在该领域 文献贡献率最大,中国研究机构发文量领先,但美国、加拿大科研机构论文质量较高,影响 力较大。文献引用频次可视化发现,2009 年是该领域研究的高峰期,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物种的识别和生物多样性应用、DNA 条形码候选序列筛选和鉴定技术 的规范化。中国学者在植物 DNA 条形码领域研究具有领军作用和很高的影响力,国家提倡 中药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 DNA 条形码蓬勃发展,但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与美国、英 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加大与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研究 能力,DNA 条形码技术在植物的鉴定、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建立 一个更全面、通用的全球植物 DNA 条码库和开发新的标记并采用新的测序技术是植物 DNA 条形码研究的未来前景。

  •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大苞漏斗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漏斗苣苔属 Raphiocarpus Chun 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我 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两国共有分布的本属物种仅有 3 种。大苞漏斗苣苔 R.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 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 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未见在越南的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 苔的国家级分布新纪录,使得两国共有分布的本属物种上升到了 4 个,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 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 R. macrosiphon (Hance) Burtt 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 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同时根据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本种的濒危 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本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凭证标本存 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

  • 傅氏凤尾蕨复合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杂交和多倍化是蕨类植物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往往导致多倍体复合群的出现。同一复合群的成员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与过渡性,复合群内部往往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给分类带来很大困难。傅氏凤尾蕨复合群是凤尾蕨属中分类学问题最为突出的复合群之一,成员间仅以植株的高度、羽片的大小、裂片间隙的大小、裂片先端的形状或孢子囊群的长短等细小的特征相区别。为确定该复合群某些成员的分类 学位置,理清成员间的亲缘关系,该文选取了 3 个叶绿体 DNA 片段 atpB、matK 和 trnL-F 构建傅氏凤尾蕨 复合群的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孢粉学证据,探讨该复合群成员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百越凤尾蕨和傅氏凤尾蕨的关系最为密切,建议把百越凤尾蕨归并到傅氏凤尾蕨中;硕大凤尾蕨与傅氏凤尾蕨的关系较远,但其孢子形态与傅氏凤尾蕨有一定重叠,两者的亲缘关系待深入研究;线裂凤尾蕨是一独立的种,与该复合群其它成员明显不同;隆林凤尾蕨都较早分化出来,单独作为一支,但其孢子形态多变,暗示其可能是杂种起源。由于没有采集到小傅氏凤尾蕨、贵州凤尾蕨和江西凤尾蕨的样本,因此这三者与傅氏凤尾蕨的 亲缘关系,本文不作讨论。

  • 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外来入侵植物可以通过淋溶、自然挥发、根系分泌和植株凋落物分解等途径向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 质,抑制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该文以不同浓度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叶片水浸液处理蚕豆 (ViciaFaba)种子,研究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细胞凋亡、蚕豆幼苗叶片 叶绿素和 N 含量、光合生理特性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蚕豆根尖 的伸长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并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的产生,有丝分裂指数随着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小,根尖细胞微核率随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高浓度叶片水浸液处理对蚕豆根尖 细胞的凋亡及坏死有明显影响。(2)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处理引起蚕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和 N 含量显著降 低,并导致蚕豆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显著下降。总之,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可能引起蚕豆根尖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根尖的伸长,并且叶片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同时,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对蚕豆根尖的损伤和抑制作用可能影响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进而对蚕豆幼苗光合生理表现以及生物量积累产生显著负面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茎泽兰叶片水浸液化感作用机制,推进外来入侵植物的对农业生产潜在影响的认识。

  • 樟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分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模式,该研究利 用 CodonW、EMBOSS、R 语言等软件和程序,对 53 条樟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 及偏好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叶绿体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在 36.82~59.30 之间,表明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发现 RSCU>1 的密码 子有 32 个,其中 28 个以 A、U 结尾,表明第 3 位密码子偏好使用 A 和 U 碱基。中性绘图 分析发现,GC3与 GC12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曲线斜率为 0.049,说明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 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而 ENC-plot 分析中大部分基因落在曲线的下方,同样表明选择是影响 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最终共有 9 个密码子(UUU、CUU、UCA、ACA、UAU、AAU、 GAU、UGA、GGA)被鉴定为樟树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

  • 水稻关键化感物质稻壳酮的研究综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杂草给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水稻自身化感作用被认为是对环境友好的杂 草控制方法。因此,研究水稻的化感作用及其关键化感物质具有重要意义。稻壳酮 A 和 B 是水稻抑制杂草 的主要化感物质,其中稻壳酮 B 也是至今发现最高效的天然除草剂之一,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稻壳酮 B 可以从水稻根系释放到土壤中抑制周围稗草等植物的种子萌芽和生长。稻壳酮 B 的浓度大于 3 nmolm· L-1 时,就能够抑制水芹和莴苣的根和胚轴生长。同时,稻壳酮 A 和 B 是水稻重要的植保素,可有效抑制水稻 病原菌比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等。此外,稻瘟病菌感染也可诱导水稻合成更多的稻壳酮。该 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水稻化感物质稻壳酮的性质、分布状况、化感作用、生物合成途径、检测方法、人工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稻壳酮研究过程中简捷检测方法、 诱导因子和人工合成等问题。

  • 广西沿海 4 种红树植物抗肿瘤活性的筛选1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超声提取法,得到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叶、秋茄(Kandelia candel)的茎和叶、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叶以及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茎的 95%乙醇提取物,采用 MTS 法检测提取物对前列腺癌 DU145、PC3 细胞增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桐花树茎 95%乙醇提取物对 DU145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 对 DU145 干预 24、48 和 72 h 的 IC50分别为 75.23,88.81,76.53 μg·mL-1。在此基础上,依次采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桐花树茎 95%乙醇提取物进行梯度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后选择桐花树茎乙酸乙酯 部位(EACS)对 19 种肿瘤细胞(HT-29,SW480,DLD-1,COLO205,PC3,DU145,SKOV3-S,A2780, SGC-7901,Tca-8113,MDA-MB-231,HepG2,SMMC-7721,Bel-7402,MHCC-97H,Hela,PANC-1,EJ, A549)和 3 种正常细胞(HUVEC,EC304,RWPE-1)进行 MTS 实验检测其抗增殖作用,采用集落形成实 验进一步检测 EACS 对细胞 HT-29、DLD-1、SW480、DU145、PC3、SKOV3-S 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 EACS 对 16 个肿瘤细胞和 3 个正常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对 RWPE-1 的增殖抑制作用 最强,药物作用 72 h 后的 IC50为 22.78 μg·mL-1;EACS 对细胞 HT-29、DLD-1、SW480、DU145、PC3、 SKOV3-S 的集落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与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以上 4 种红树植 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同时初步确定桐花树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有望作为新的抗肿瘤 药物进一步开发。

  • 牛角瓜离体快繁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选用牛角瓜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试验,探索牛角瓜组织培养和种苗快繁 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是以 0.1% HgCl2 处理 7 min,外植体存活率为 32.3%;初代培养基为 MS+ 蔗糖 30 g·L-1+ 琼脂 3.5g·L-1,培养 20 d 后形成 3-4 cm 高的再 生芽。增殖培养试验前期筛选的较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5 mg·L-1+ NAA0.05 mg·L-1+ 蔗糖 30g·L-1+ 琼脂 3.5g·L-1,增殖系数 4.6/25d。但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牛 角瓜组培苗易玻璃化,且随着世代更迭,玻璃化程度加重,到了第四代几乎全部玻璃化。因 此在上述增殖培养试验的基础上,以 AgNO3作为玻璃化抑制剂进行试验,筛选出最终的增 殖培养基为 MS+ 6-BA1.5 mg·L-1+ NAA0.05 mg·L-1+AgNO31.0 g·L-1+ 蔗糖 30 g·L-1+ 琼脂 3.5g·L-1。用此增殖培养基,培养 25d,苗高 5-8cm,增殖系数 5.8/25d,玻璃化率低于 10%, 且连续培养多代,玻璃化率维持在 10%以下。生根壮苗培养基为 1/2MS+NAA1.0mg·L-1+ 蔗 糖 20g·L-1+ 琼脂 3.6g·L-1,培养 14d,生根率 98%;将生根苗移栽于 70%遮阴度的大棚中, 30 天后,苗高 20cm 左右,成活率 85%。利用该方法可对牛角瓜优良种苗进行规模化生产。

  • 枸骨 IcFPS1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是三萜皂苷生物合途径的 一个关键酶。为了研究 FPS 基因在枸骨中的功能,该研究采用 PCR 技术将一个 FPS 基因 的 cDNA 序列从枸骨叶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 IcFPS1;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扩增获得的 IcFPS1 基因 cDNA 长度为 1591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 1029bp。序列分 析发现枸骨 IcFPS1 基因编码 342 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 39.58kDa 和 5.18。理 化性质预测分析发现 IcFPS1 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域,该 IcFPS1 蛋白为亲水性 蛋白质。序列多重比对发现,IcFPS1 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 FPS 蛋白质高度同源,有共同的 保守区域和氨基酸序列,其中与西洋参 FPS 序列的相似性高达 89%。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 明枸骨 FPS 蛋白与同属于被子植物的五加科植物 FPS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表明 FPS 基因在 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蛋白调控网络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可能与 IPP1、IPP2、 GGPS3、GGPS6 和 ERA1 相互作用,参与类异戊二烯的合成代谢过程。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显示,IcFPS1 基因在枸骨各个组织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枸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 茎和雌花中表达量最低。该研究为后续探究植物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

  • 广西禾本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 2 新记录属,即菵草属(Beckmannia Host)与草沙蚕属(Tripogon Roem. et Schult.)。 菵草属有两种及 1 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 1 种 1 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 。草沙蚕属约有 30 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我国有 11 种,广西 首次记录到该属的线形草沙蚕(Tripogon filiformis Nees ex Steud.) 。本文还提供了两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 描述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