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 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 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 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了 7 种 S- 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 然后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 降解的研究较多,而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 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还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 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 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继续克隆鉴定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 并研究其功能;二是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 的调控奠定基础。这些研究将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 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和利 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葱属植物的风味提供参考。

  • 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风味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9、57日龄中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各1 920、1 920和1 440只(公母各1/2),试验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本课题组提出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上下浮动分别设置低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和高营养水平组及以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为标准的标准营养水平组。每组公鸡6个重复,母鸡6个重复,每个重复30~40只鸡。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1)1~28日龄,公鸡方面,高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29~56日龄,公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57~84日龄,高营养水平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2)标准营养水平组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胫骨折断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高营养水平组公鸡的45 min肉色黄度值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肌肉嫩度、滴水损失、pH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母鸡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胸肌的风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血浆中的钙、尿酸和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等结果,认为在1~28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29~56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57~84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高营养水平的饲粮。

  • 硫甙脱毒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 μmol/g降低到25.96 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 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的影响[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的影响。选用120只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兔饲喂桑叶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5%(试验Ⅰ组)、20%(试验Ⅱ组)、25%(试验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LMZ)活性呈上升趋势,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I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上升趋势,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背最长肌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桑叶粉在改善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并且以15%~20%添加水平效果较佳。

  • 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酢粉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选择40头体重相近育肥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饲喂基础饲粮+0.12%复合抗生素,竹酢粉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5%(BV5)、1.0%(BV10)和1.5%(BV15)的竹酢粉,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BV5和BV10猪肉红度值高于CON和ANT(P<0.05),BV10和BV15猪肉剪切力显著低于CON(P<0.05),竹酢粉组猪肉剪切力显著低于ANT(P<0.05);2)BV10和BV15猪肉中天冬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竹酢粉组猪肉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3)BV5和BV10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CON和ANT(P<0.05),BV15猪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NT(P<0.05);4)BV10猪肉中棕榈酸和BV5猪肉中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V10和BV15猪肉中十八烷烯酸含量高于CON(P<0.05)。综上,竹酢粉可改善育肥猪肉品质,提高猪肉风味和营养价值,效果优于抗生素,建议添加量为1.0%。

  •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 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 新型甜味剂及鲜味剂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甜味剂及鲜味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胃肠肽指标、养分消化率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7.81±0.82) kg的(28±2)日龄的大白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A组)饲喂不加香味剂和甜味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2 g/kg的糖精钠(B组)、0.2 g/kg的鲜味组合物(C组)和0.2 g/kg的植物甜味提取物(D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C、D组断奶仔猪第1~14天和第1~28天的料重比均极显著降低(P0.05)。4)各组的粪便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糖精钠、鲜味组合物及植物甜味提取物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血清胃肠肽分泌。

  • 饲粮中添加剂对猪采食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调控猪各个阶段的采食量是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风味剂主要有香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可以改善饲粮的适口性,提高猪对饲粮的喜爱程度,也可以缓解因环境变化、饲料原料改变等应激反应导致的采食量下降。猪的嗅觉系统特别发达,灵敏度很高,味觉也要比人类敏感,因此在饲粮中添加风味剂主要通过刺激猪的嗅觉和味觉来使摄食中枢兴奋,进而促进猪采食。本文综述了饲粮中添加风味剂对猪采食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相关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 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 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