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穿 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 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 要依靠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但由于栽培药材的质量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 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且穿心莲生长周期长,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 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的快速、高效生产的重 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 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 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 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 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 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 酯的研究提供参考。该文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 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 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 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 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 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穿 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 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 要依靠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但由于栽培药材的质量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 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且穿心莲生长周期长,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 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的快速、高效生产的重 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 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 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 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 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 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 酯的研究提供参考。该文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 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 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 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 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 木兰科植物技术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8-0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但由于生境的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的限制,木兰科许多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传统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推进木兰科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应用于濒危资源保护、育种和无性系苗木的商业化生产中。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无菌短枝扦插途径研究较多,体系已相对完善,一些种类的木兰科植物可以通过此途径得到生根苗;器官发生途径研究相对较少,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及不定芽分化困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在国内鲜有研究。该文从无菌短枝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等不同再生途径出发,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离体生长的影响,归纳了组培过程中生根困难与褐化等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展望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木兰科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速生白榆的与快速繁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速生白榆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使用75%的酒精和0.1 %Hgcl:消毒处理,外植体经过启动培养后,在增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随后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诱导,最终建立起成熟的速生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组合为75%的酒精处理S Os+O.1 %Hgcl:处理8min,外植体污染率为17.3%,成活率为78%;将消毒处理过的外植体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5d,最终筛选出最适白榆外植体启动的培养基为MS +1.0 mg}L-1 6-BA+ 0.1 mg}L-1 IBA+ 30 g}L-‘蔗糖+6.5 g}L-'琼脂,启动率高达87.5;将经过启动培养后的外植体腋芽切下,接种到增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最终筛选出最佳增值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 0.1 mg}L-1 + 0.1 mg}L-1 IBA + 30 g}L-‘蔗糖+6.5 g}L-'琼脂,继代周期25d,增值系数高达6.2;将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最终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1 mg}L-1 IBA + 0.1 mg}L-1 IAA+30 g}L-‘蔗糖+6.5 g}L-'琼脂,生根诱导30d}生根率达97。将生根苗在室外炼苗后,移栽到珍珠岩:蛙石:泥炭上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0%以上。较高的增值系数、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工)‘化育苗。

  • 牛角瓜离体快繁技术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选用牛角瓜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试验,探索牛角瓜组织培养和种苗快繁 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是以 0.1% HgCl2 处理 7 min,外植体存活率为 32.3%;初代培养基为 MS+ 蔗糖 30 g·L-1+ 琼脂 3.5g·L-1,培养 20 d 后形成 3-4 cm 高的再 生芽。增殖培养试验前期筛选的较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5 mg·L-1+ NAA0.05 mg·L-1+ 蔗糖 30g·L-1+ 琼脂 3.5g·L-1,增殖系数 4.6/25d。但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牛 角瓜组培苗易玻璃化,且随着世代更迭,玻璃化程度加重,到了第四代几乎全部玻璃化。因 此在上述增殖培养试验的基础上,以 AgNO3作为玻璃化抑制剂进行试验,筛选出最终的增 殖培养基为 MS+ 6-BA1.5 mg·L-1+ NAA0.05 mg·L-1+AgNO31.0 g·L-1+ 蔗糖 30 g·L-1+ 琼脂 3.5g·L-1。用此增殖培养基,培养 25d,苗高 5-8cm,增殖系数 5.8/25d,玻璃化率低于 10%, 且连续培养多代,玻璃化率维持在 10%以下。生根壮苗培养基为 1/2MS+NAA1.0mg·L-1+ 蔗 糖 20g·L-1+ 琼脂 3.6g·L-1,培养 14d,生根率 98%;将生根苗移栽于 70%遮阴度的大棚中, 30 天后,苗高 20cm 左右,成活率 85%。利用该方法可对牛角瓜优良种苗进行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