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白三叶氮同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在白三叶氮(N)同化中的作用,对白三叶进行 单一或者联合接种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和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分 析其对生长、光合作用、叶片N 和氨基酸含量以及N 同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单一接种AMF 或根瘤菌以及联合接种AMF 和根瘤菌均显著增加了白三叶的株高、匍匐茎长度、 叶片数、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含量、稳态光量子效率和叶片N 含量, 这种增强效应是联合接种>单一AMF>单一根瘤菌>未接种处理。(2)联合接种AMF 和根瘤菌 还显著增加了白三叶叶片中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和组氨酸 的含量,同时显著提升了叶片N 同化相关酶如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天冬酰胺合成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且显著促进AMF 对 白三叶根系的侵染。该研究表明了联合接种AMF 和根瘤菌通过激活N 同化相关酶活性有效促进 N 同化,产生更多的氨基酸,进一步促进白三叶植株的生长。文章表明AMF 和根瘤菌具有协同 作用,有效促进了白三叶的N 同化。

  • 牛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确定牛油果的最佳采收期,该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灼烧法、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流提取法和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HASS’、‘V3’和‘V4’等3个品种牛油果果实中粗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以及灰分在6—12月间的含量变化,以阐明牛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品种牛油果中油脂的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其中,‘HASS’和‘V4’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V3’的则在10月份即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2)3个品种牛油果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须氨基酸、2种儿童必须氨基酸以及8种人体非必须氨基酸,其中,‘HASS’和‘V3’果实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在11月达到峰值,而V4的则在10月份即达到峰值。(3)3个品种牛油果中均含有P、K、Ca、Mg、Zn、Fe、Mn、Cu、Na等9种矿质元素,其中,P、K、Zn、Fe、Na含量在10—12月累积至最大,其余4种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不明显。(4)灰分含量变化规律与粗脂肪相似。研究表明,3个品种牛油果的营养物质均在10月份即达到最佳值,可根据需求进行采收。

  • 元江干热河谷乳油木果实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为非洲热带地区重要的生态恢复树种和油料作物,其果实含有丰富的果 油和代可可脂,被称为“植物油中的翡翠”。然而,当乳油木被引种到中国干热河谷后,其果实特征及其营 养物质研究未见报道。为了大面积种植和综合开发乳油木,本研究以云南省元江县引种的乳油木为研究对象,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植物化学提取方法,对其果实生物学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引种到 元江干热河谷的乳油木树形优美高大、果实大(22.15 g/个)和可食率高(61.12 %);果肉中膳食纤维含量达 41.52 g/100 g,种仁中粗脂肪含量为 33.72 g/100 g;果实矿质元素 K、Ca、Mg、Na、Fe 和 Zn 含量分别为 6476.70、 376.47、181.93、139.20、3.54 和 1.92 mg/100 g;果肉中氨基酸种类极为丰富(17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 29.87 %,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 1.51 g/100 g。本研究表明该区域乳油木的果实形态、膳食纤维、种油, K、Ca 和天冬氨酸含量均显著大于原产区,该结果不仅为元江干热河谷乳油木人工种植奠定了理论基础,也 为乳油果产业化发展和深加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 细菌中D-生物合成及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细菌中普遍存在L/D型氨基酸,与L-氨基酸(L-AAs)不同,D-氨基酸(D-AAs)不参与蛋白质合成,而与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有关,直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形状、数量和强度。D-AAs在细菌表征、药物抑菌性、靶标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外源添加D-AAs参与肽聚糖合成的机制已有一些研究进展,其荧光衍生物已应用于细菌可视化,特异性探测细胞壁形成/重塑、细菌生长和细胞形态。但D-AAs如何影响细菌生长及其抗逆性的机制尚未研究清楚。本文对D-AAs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D-AAs在细菌中的生物合成和参与细胞壁合成的机制,非典型D-AAs对细菌的调控以及在细菌可视化中的应用,并对D-AAs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鸭肥肝和鹅肥肝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鸭肥肝和鹅肥肝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旨在比较鸭肥肝和鹅肥肝氨基酸、脂肪酸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的差异性。分别选择填饲期为28 d的鹅肥肝和填饲期为14 d的鸭肥肝,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二者营养价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鸭肥肝中水分、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鹅肥肝(P<0.01),而粗灰分、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鹅肥肝(P<0.01)。2)鸭肥肝和鹅肥肝的氨基酸种类相同,均未检测到色氨酸,其余氨基酸(除半胱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鸭肥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4.34,鹅肥肝的EAAI为60.25;鸭肥肝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RC)为73.34,鹅肥肝的SRC为47.11;鹅肥肝中呈味氨基酸的比例高于鸭肥肝,鸭肥肝中药用氨基酸含量高于鹅肥肝。3)鹅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7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31%;鸭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11%,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1.25%。鹅肥肝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5.53:7.69:1.00,鹅肥肝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优于鸭肥肝。4)鸭肥肝中的铬、铜、铁、磷、含量极显著高于鹅肥肝(P<0.01),鹅肥肝中钙含量极显著高于鸭肥肝(P<0.01)。5)鸭肥肝的硬度极显著高于鹅肥肝(P<0.01),鸭肥肝的黏附性极显著低于鹅肥肝(P<0.01)。由此可见,鸭肥肝氨基酸营养价值高于鹅肥肝,鹅肥肝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鸭肥肝;鹅肥肝嫩度好,鸭肥肝硬度高。

  • 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小麦水解蛋白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含量及胎盘组织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小麦水解蛋白(HWG)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含量及胎盘组织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33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在基础饲粮中于妊娠第90~114天期间分别添加1%和2%的HWG,所有饲粮均等能等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HWG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初生活仔重(P<0.05),饲粮中添加2%HWG显著提高了仔猪初生窝重、初生活仔窝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和2%HWG显著提高了妊娠第107天母猪血清中天冬酰胺、组氨酸、鸟氨酸含量和脐带血清中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母猪血清中血氨、甘氨酸含量和脐带血清中血氨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HWG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中缬氨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HWG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中异亮氨酸、苏氨酸含量和脐带血清中精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白蛋白、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HWG显著提高了胎盘组织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SNAT2)、谷氨酸转运载体3(EAAT3)、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LAT2)、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HWG显著提高了胎盘组织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SNAT1)、SNAT2、EAAT3、LAT2、小肽转运载体1(PepT1)、小肽转运载体2(PepT2)、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GLUT2、葡萄糖转运载体3(GLUT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HWG能提高胎盘组织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母体营养物质的转运效率和胎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初生窝重。

  • 棕榈仁粕在家禽饲粮中的营养价值与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棕榈仁粕(PKM)是棕榈仁果榨油后的副产品,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生产量最大。PKM由于价格优势大、霉菌毒素风险小、质量相对稳定,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作为豆粕替代原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禽饲粮。本文综述了PKM的化学成分、代谢能值、氨基酸消化率以及家禽生产应用等方面内容。

  • 动物转运与感知系统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氨基酸转运载体既有转运活性,又可作为感受器发挥胞外氨基酸感知功能。细胞膜上的氨基酸转运载体,尤其是转运大中性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的转运载体,能够通过胞内营养信号通路,包括调控细胞生长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通路以及被氨基酸饥饿所激活的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GCN)通路,调控细胞代谢。鉴于氨基酸转运载体的研究对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本文对氨基酸转运载体的分类、氨基酸转运载体介导的氨基酸感知功能及氨基酸转运载体的组织特异性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协助相关研究的发展。

  • 亚麻油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油(LO)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约43 kg的宁乡阉母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LO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LO后,宁乡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皮厚提高13.4%(0.05≤P≤0.10);肌肉剪切力降低21.89%(0.05≤P≤0.10),肌肉△pH提高21.37%(P<0.05);肝脏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显著提高(P<0.05),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赖氨酸(Lys)含量有提高趋势(0.05≤P≤0.10)。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 LO可以改善宁乡猪的饲料转化率,提高肌肉嫩度和肝脏中部分必需氨基酸(Thr、Ser)的含量,但会对宁乡猪的皮厚和肌肉pH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期性饥饿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6.83±0.01) g虎斑乌贼幼体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采取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组)、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组),周期性饥饿3 d再投喂4 d(S3F4组)和持续投喂(对照组)4种投喂模式,进行为期14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饥饿时间对增重率、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2)肌肉水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的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4)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6)肝脏和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C20:5n-3(EPA)、C22:5n-3(DPA)、C22:6n-3(DHA)以及肝脏DPA、DHA含量在各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S3F4组肝脏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S1F6组与S2F5组的虎斑乌贼幼体均出现了补偿生长,且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从节约成本、减少污染以及补充生长等方面综合来看,建议在虎斑乌贼幼体的养殖过程中采用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的投喂模式。

  • 饲喂3种锌源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及羊奶的成分、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硫酸锌、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锌)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及羊奶的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38.1±9.7) kg、胎次相近的21只怀双羔妊娠湘东黑山羊(妊娠日龄在90~100 d),随机分为3组,即硫酸锌组(对照组)、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各组基础饲粮组成相同(锌含量22.00 mg/kg DM),并且各组锌添加量均为60 mg/kg DM。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正试期3组母羊分别饲喂不同锌源饲粮,产后母羊饲喂无添加锌源的饲粮,母羊产后15 d采集奶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母羊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羊奶体细胞数量、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尿素氮、去脂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蛋氨酸螯合锌组羊奶总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羊奶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螯合锌组羊奶正己酸、辛酸、月桂酸、十三酸、γ-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甘氨酸螯合锌组羊奶木蜡酸、顺-11-二十烯酸、γ-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蛋氨酸螯合锌可增加羊奶中的总干物质含量,甘氨酸螯合锌可降低羊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都可提高妊娠母羊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说明补饲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锌均可提高妊娠母羊的生长性能并改变羊奶品质。

  • 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13.08±0.01) g的虎斑乌贼幼体180只,随机分成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1、2和4次,分别命名为F1、F2和F4投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F2和F4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F1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F2和F4投喂组(P0.05)。4)F1投喂组的肌肉和肝脏的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含量和DHA/二十碳五稀酸(EPA)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各组肌肉和肝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F1投喂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由此可见,虎斑乌贼幼体养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

  • 苜蓿草粉对育肥猪肉品质、肌肉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 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H45 m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 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 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浓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高粱水平低粗蛋白质(CP)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30±7) kg的二元杂交(杜洛克×长白)生长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猪。各组饲喂高粱和CP水平分别为0和18%(A组)、0和15%(B组)、20%和15%(C组)、50%和15%(D组)、80%和15%(E组)、50%和18%(F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6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D组和F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8%的条件下,F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D和E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B组(P<0.01),E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P<0.05)。2)各组之间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CP水平降低3%的条件下,A组和B组之间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氨基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与B组相比,C、D、E组前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浓度均降低,而前腔静脉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脯氨酸、丙氨酸浓度升高。由此可见,在饲粮CP水平为15%的条件下,20%~80%高粱水平都可以替代玉米成为生长猪能量饲料原料。

  • 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和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30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体重为(351±20) k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和0.3%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每组5头。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的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8.93%(P0.05)。3)试验Ⅲ组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提高了3.81%(P0.05)。综合可知,饲粮中添加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延边黄牛饲料转化率,提高肌肉中亚油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提高肌肉中风味氨基酸(赖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改善牛肉的风味,建议在延边黄牛饲粮中添加0.2%富硒和锗酵母培养物。

  • 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和小肠黏膜水解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和小肠黏膜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21日龄断奶仔猪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 µg/kg EGF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断奶后7 d,Ⅱ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断奶后14 d,Ⅲ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且Ⅲ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饲粮中添加EGF对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含量,白蛋白/球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3)断奶后7 d,Ⅱ组血清牛磺酸、丙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血清精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各组之间其他血清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断奶后14 d,与Ⅰ组和Ⅲ组比,Ⅱ组空肠黏膜缬氨酸和回肠黏膜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空肠黏膜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有升高趋势(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高剂量EGF能够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A等生化指标含量,而饲粮中添加低剂量EGF能够降低血清和小肠黏膜部分氨基酸含量。

  • 不同品种、饲养周期肉鸡肉品质和风味的比较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鸡在体重、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期为肉鸡肉品质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分别选取同日龄、同饲养条件下的快大型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和地方品种鸡(文昌鸡、北京油鸡、清远麻鸡)作为研究素材,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9周龄快大型鸡和17周龄地方品种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品种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另选取9和17周龄的隐性白羽肉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饲养周期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出栏时期比较,安卡鸡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清远麻鸡的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安卡鸡、北京油鸡(P<0.05),安卡鸡的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pH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的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清远麻鸡的胸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的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北京油鸡的胸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的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2)不同饲养周期比较,隐性白羽肉鸡9周龄胸肌的失水率及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7周龄(P<0.05),体重、胸肌pH、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7周龄(P<0.05)。由此可知,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风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从肉品质的营养角度分析,9周龄出栏的快大型肉鸡优于17周龄。

  • 饲粮豆粕水平与β-甘露聚糖酶对断奶仔猪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含量、生化指标及肠道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在分析了22种饲料原料中α-半乳甘露聚糖(α-GM)、β-半乳甘露聚糖(β-GM)和半乳甘露聚糖(GM)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饲粮豆粕水平与β-甘露聚糖酶(β-MN)对断奶仔猪血清α-GM、β-GM、GM含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SLC7A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8成员2(SLC38A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将24头初始体重接近的健康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饲喂22%豆粕水平饲粮,Ⅱ组饲喂22%豆粕水平并添加0.02% β-MN的饲粮,Ⅲ组饲喂37%豆粕水平饲粮,Ⅳ组饲喂37%豆粕水平并添加0.02% β-MN的饲粮。试验期为30 d。在第30天对24头仔猪进行颈动脉、肠系膜静脉以及肝门静脉采血10 mL,检测血清中α-GM、β-GM和GM含量;对前腔静脉采血10 mL,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取空肠前端和回肠后端,检测SLC7A1、SLC7A11、SLC38A2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Ⅲ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回肠SLC7A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Ⅲ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α-GM含量,颈动脉血清β-GM含量,肠系膜静脉血清β-GM、GM含量,前腔静脉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断奶仔猪肠系膜静脉血清α-GM含量及肝门静脉血清α-GM和GM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前腔静脉血清葡萄糖、钙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Ⅲ组相比,Ⅳ组断奶仔猪肝门静脉血清GM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SLC7A1、SLC7A11和SLC38A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仔猪平均日采食α-GM的含量升高,可降低仔猪ADFI;肝门静脉、颈动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清α-GM、β-GM和GM含量随饲粮α-GM、β-GM和GM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饲粮α-GM、β-GM和GM含量增加时,添加β-MN可降低肝门静脉血清GM含量,上调空肠SLC7A1、SLC7A11和SLC38A2基因相对表达量。

  • 低聚木糖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肌肉含量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肌肉氨基酸含量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约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设对照组、抗生素组、30~65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以及30~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于试猪平均体重达100 kg时,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样品,测定其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剂量XOS可显著提高血浆球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值(P<0.05);2)与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30~65 kg阶段饲粮添加250 g/t XOS可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苏氨酸(Thr)、亮氨酸(Leu)、苯丙氨酸和丝氨酸(Ser)含量(P<0.05),30~65 kg阶段饲粮添加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x(MyHCⅡx)、生肌决定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生肌增强因子2A(MEF2A)mRNA表达量;3)与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30~100 kg阶段饲粮添加100或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Thr、Leu、Ser、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以及MyHCⅡx、MyoD、MyoG、MEF2A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一定剂量的XOS可调控机体氮代谢,上调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且以30~100 kg阶段添加100 g/t XOS的效果较佳。

  • 饲粮不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对仔猪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对仔猪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42头35日龄健康三元(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NC组)饲粮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分别为2.9%和1.5%,其余各组在NC组的基础上调整饲粮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分别为2.9%和1.3%(LA组)、2.9%和1.7%(HA组)、2.6%和1.5%(LG组)、3.2%和1.5%(HG组)、3.5%和1.5%(HHG组)。试验期为21 d。于试验结束时测定仔猪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对仔猪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2)LA组和NC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HA组(P<0.05),HG组和HHG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LG组(P<0.05),LG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NC组和HG组(P<0.05),LG组和HG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HHG组(P<0.05)。3)HA组血清胃抑素含量显著低于LA组(P<0.05),LG组和HG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HHG组(P<0.05),LG组和HG组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低于HHG组(P<0.05),LG组和NC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HHG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不同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影响了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但是对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