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不同生境下广西红鳞蒲桃幼苗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在天然更新条件下三种不同生境的红鳞蒲桃幼苗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该文以 广西滨海地区天然更新的当年生红鳞蒲桃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色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对环境因子进 行方差分析表明:三样地间的光照强度差异极显著,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2) 不同生境下幼苗叶片与根系的生理特征随着光照强度而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幼苗叶 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 a/b 含量以及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 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OD 活性、SS 含量、MDA 含量 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幼苗叶片的SOD 活性、MDA 含量以 及根系的POD 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SS 含量生境A 显著高于 生境B;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S 含量、MDA 含量先 是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 随后变化成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叶绿素a/b 含量以及根系的 SOD 活性先是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 随后变化成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4)综合分析 表明:三种生境的生理生化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郁闭度最小的生境B 发生了 光抑制现象,因此需要人工调整郁闭度来创造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幼苗的天然更新提供条件。

  • 根肿菌侵染下菘蓝生物碱合成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根肿菌胁迫对菘蓝生物碱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该文对根肿菌 侵染后0、7、14、21 d 的菘蓝进行病情形态分级、组织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转 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接菌后0、7、14、21 d 菘蓝根部分别发展为0 级、 1 级、3 级、5 级的肿根,且7 d 是皮层入侵的关键时间点。(2)接种根肿菌14 d 后,菘蓝 叶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 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代谢组学一 共检测到161 种生物碱,其中吲哚类生物碱数量较多;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 21 d 分别存在16、17、39 种差异代谢物且各组差异代谢物多富集在生物碱和氨基酸代谢通 路。(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 分别存在2 439、 256、6 437 个差异表达基因,这3 组共同富集到11 个生物碱相关的代谢通路;与未接菌相 比,接菌后7、14、21 d 有9 个基因(编码4 种酶THS、TAT、YUCCA、ALDH)表达量均 上升。以上结果揭示了芸薹根肿菌与菘蓝之间的互作机制,探究了根肿菌对吲哚生物碱合成 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影响,为后期研究菘蓝根肿病抗性基因及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 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对其进行辨识及质量 评价。该文首先利用LC-MS/MS 法测定老鹰茶中15 种酚类化合物,采用DPPH 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 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评价两种茶叶抗氧化能力。然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嫩、老叶老鹰茶酚类化合物 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基于此进一步探索老鹰茶中不同酚类化合物对于抗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 (1)嫩叶茶中儿茶素、对香豆酸、异槲皮苷、金丝桃苷、烟花苷、紫云英苷、山奈酚、槲皮素、阿福豆苷 含量显著高于老叶茶,其中儿茶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平均含量比老叶茶分别高1 039、169、257 mg·100 g-1。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将二者区分。(2)在抗氧化能力上,二者在 DPPH 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嫩叶茶优于老叶茶。(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提示老鹰茶中的异槲皮苷、儿茶素、紫云英苷、绿原酸、金丝桃苷、对香豆酸、山 奈酚是其发挥抗氧化效能的主要化学成分。该研究可为老鹰茶的质量控制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八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和酶活性对光强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南方海岸带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红树林群落的人工恢复和改造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进行红树种类的空间配置,这需要明确红树植物光适应的生理生态策略,为人工红树林群落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指导。该文选取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卤蕨(Acrostichum aure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遮荫控制试验,研究这8种红树植物一年生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自然光强的100%、45%、30%、10%)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随光照强度下降,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无瓣海桑、秋茄、桐花、银叶树和黄槿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2)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SOD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在10%光照强度处理下的活性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银叶树和黄槿的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从对光照的生理适应角度来看,木榄、老鼠簕和卤蕨具有一定耐阴性,适宜种植在光照条件稍弱的林下;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银叶树和黄槿适宜作为中上层树种或在郁闭度较低的林下种植。

  • 甘蔗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对甘蔗茎叶,以甲醇提取,提取物采用柱色谱(SiO2、Sephadex LH-20、Rp-18)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DPPH 法测定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 从甘蔗茎叶部位共分离鉴定􀀁22 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对甲氧基桂皮酸(2),􀀁4-甲氧基苯甲醛(3),香草醛(4),4-羟基肉桂酸甲酯(5),对羟基苯甲酸(6),(2-羟基苯基)(苯基)甲酮(7),对甲基苯甲酸(8),咖啡酸甲酯(9),乌头酸􀀁A (10),乌头酸􀀁E (11),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12),槲皮素(13),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硫代二丙酸双十八烷基酯(16),α-conidendrin (17),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8),3-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19),木犀草素(20),(5S,6S)-5,6-dihydro-3,8,10-trihydroxy-5-(4-hydroxy-3-methoxyphenyl)-6-hydroxymethyl-2, 4-dimethoxy-7H-benzo[c]xanthen-7-one) (21) 和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2),其中化合物2-3,7-11,14-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 通过DPPH法对含量大的15个化合物(1-9,11-16) 进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筛选,其中化合物12 (5-O-二甲氧基肉桂酰基奎尼酸) 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为49.58 μg·mL-1)。该研究丰富了甘蔗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油橄榄果渣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的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 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油橄榄果渣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9.11 μg·mL-1;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羟基酪醇(2)、原儿茶酸(3)、酪醇(4)、儿茶素(5)、香草酸(6)、咖啡酸(7)、香草醛(8)、丁香酸(9)、木犀草苷(10)、橄榄苦苷(11)、丁香酚(12)、槲皮素(13)、木犀草素(14)、芦丁(15)、山楂酸(16)、齐墩果酸(17)。其中,化合物􀀁1、6、7、9、15 为首次从油橄榄果渣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确了油橄榄果渣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为油橄榄果渣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及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确定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通 过比较6 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效果,优选出最佳树脂并考察其动态 纯化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采用DPPH 法对纯化前后的总生物碱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明:(1)AB-8 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50 mg·mL-1(生药 浓度)、上样量26 BV、上样液流速2 BV·h-1;吸附完成后,先以3 BV 水洗,再以4 BV 50% 乙醇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由13.33%提高到56.64%。(2)各样品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对照品Vc(IC50=10.39 μg·mL-1)>总生物碱纯化品(IC50=39.08 μg·mL-1) >总生物碱粗品(IC50=55.28 μg·mL-1)。AB-8 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细叶十大功劳叶中 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碳酸氢盐处理下桑树和构树的生长、光合和抗逆性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喀斯特生境中,在碳酸氢盐的胁迫下 HCO3-对植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构 树和桑树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浓度 NaHCO3(0、15、30 mmol·L-1)处理下植株的生长情况、 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细胞膜系统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 HCO3-处理下,构树和桑树的生长和光合能力均受到抑制,叶片细胞内均发生显著的抗氧化和抗渗 透胁迫生理响应。(2)HCO3-对构树和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并有显著差异性(P < 0. 05)。(3)30 mmol·L-1 HCO3-处理对植株生长、光合、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的抑制作用以 及植物细胞的损伤情况要显著强于 15 mmol·L-1 HCO3-处理的效果。(4)同等浓度的 HCO3-处理下, 构树的生长、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桑树,其叶片细胞损伤情况显 著低于桑树。综上结果均表明,构树对碳酸氢盐胁迫的耐受能力要优于桑树。该研究为阐明桑科植 物对喀斯特环境适应机制提供科学支撑。

  • 不同土壤硒水平对白术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硒(Se)为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植物生长对硒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 6 种不同的土壤硒处理(0、5、10、25、50、100 mg·kg-1),观察不同硒处理对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处理,5 mg·kg-1 的硒处理可以提高白术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可溶性糖(SS)含量,增幅分别为 8.8%、8.4%和 60.3%;显著降低白术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P)和丙二醛(MDA)含量,降幅分别为 32.1%和 18.9%。25 mg·kg-1 以上硒处理则不利于白术幼苗的生长,会导致 MDA 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显著上升,使白术幼苗的抗氧化系统遭受胁迫。主成分分析表明,鲜重、株高、SP、CAT 和 POD 等可作为反映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重要特征指标。综上表明,土施适量硒可以显著促进白术幼苗的生理生长,并以 5 mg·kg-1 的硒处理效果最佳,可用于白术幼苗的高效优质繁育和工业化生产。

  • 蒭雷草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蒭雷草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揭示其耐盐机理;作者从西沙东岛采集蒭雷草,通 过分株繁殖挑选健壮植株为材料;模拟热带珊瑚岛生境设置不同浓度NaCl 处理,研究不同 程度的盐胁迫对其植株叶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明:(1)短期(28 d)盐胁迫下,NaCl 浓度的增加并未加速蒭雷草叶片细胞发生膜脂过氧 化作用,MDA 含量增加幅度较小;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及NaCl 浓度增加,蒭雷草叶片细 胞膜脂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加深,MDA 含量逐渐上升,最大值出现在400 mmol·L-1。(2)短 期(28 d)盐胁迫,低浓度(200 mmol·L-1)NaCl 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高浓度(400 mmol·L-1)NaCl 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过氧化物酶(POD)活 性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蒭雷草在盐胁迫环境下,机体组织不 断积累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以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势, 从而达到缓解盐害的目的。整个盐胁迫过程中,蒭雷草机体组织将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和渗透 调节机制相结合,减缓了细胞膜脂过氧化的损伤和细胞失水带来的生理干旱,表现出较强的 耐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蒭雷草在南海诸岛人工群落构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以及营造良好 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对中国热带珊瑚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 RLPK2 促进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衰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豆RLPK2 基因(GenBank 登录号: AY687391)是一个编码􀀁N-末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为分析大豆􀀁RLPK2 基因的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构建了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载体。该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和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为材料,分析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拟南芥,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的进行,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但后者下降趋势更明显;(2) 激发压(1-qP)在叶片衰老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且转基因型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加更明显;(3)在叶片衰老的各个时期,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4)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RLPK2 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AT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ATNAP、ATWRKY6 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TACD1 等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所述,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 参与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其表达对叶片衰老起促进作用。

  • 低温胁迫对澳洲茶树组培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澳洲茶树组培苗耐受低温的能力及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测定了3月龄澳洲茶树组培苗低温处理过程及恢复培养后叶片叶绿素(Chl)、丙二醛(MDA)、抗氧化物酶(SOD, POD, CAT)、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的变化。结果表明:(1)-5 ℃胁迫24 h,保护酶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2)0℃下,AsA和GSH先降后升,POD和CAT相反,SOD持续升高;胁迫48 h后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剂含量显著降低。(3)10 ℃下,SOD活性先降后升;胁迫48 h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因此,3月龄澳洲茶树组培苗在-5 ℃受到致死冻害,幼苗能通过启动抗氧化系统及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响应0 ℃以上低温胁迫,但对10 ℃和0 ℃两种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生理响应机制,为合理引种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沙棘果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沙棘油有植物抗氧化、抗炎症及抗肿瘤多种药理作用。为了探讨沙棘果油对.H2O2造成氧化性损伤的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该研究选择了.H2O2 对.RAW264.7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首先通过.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沙棘果油体外抗氧化能力;再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 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信号,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沙棘果油对.H2O2 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和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结果表明:(1)与维生素.C 的抗氧化能力相比,沙棘果油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当沙棘果油浓度在小于.4.9%时,沙棘果油的抗氧化能力大于维生素.C; (2)MTT法发现,浓度3.125%的沙棘果油对H2O2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3)DHE检测发现,同一时间点,随着沙棘果油浓度增加,DHE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在不同检测时间随着沙棘果油浓度增加,DHE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沙棘果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有一定修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受到抑制有关,它具有抗氧化性损伤的潜能。

  • 珙桐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对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铅处理下,珙桐幼苗丙二醛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镉胁迫条件下除10 mg·kg-1浓度外,其余处理组丙二醛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铅和镉污染加剧了珙桐膜脂过氧化进程。(2)游离脯氨酸随着铅、镉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铅浓度≥800 mg·kg-1和镉浓度≥20 mg·kg-1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浓度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其浓度在镉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可以提高珙桐抵抗低浓度重金属危害的能力,但高浓度重金属对珙桐产生抑制作用。(3) 随着铅和镉浓度的增加,珙桐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表明了低浓度重金属(铅浓度≤600 mg·kg−1,镉浓度≤5 mg·kg−1)容易激活珙桐抗氧化应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高浓度的重金属则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4)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珙桐幼苗中抗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以较好地反映珙桐对两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规律。

  • 外源抗坏血酸缓解水稻幼苗的铝胁迫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对铝胁迫下水稻氧化损伤的影响,以峰1A(不育系,籼稻)和滇优35号(杂交,粳稻)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抗坏血酸(AsA) 对50 μmol·L-1 Al3+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和内源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铝胁迫24 h时,水稻根尖内源AsA含量为对照的0.90倍,与对照相比,根尖H2O2增加了0.55倍~1.3倍,SOD、POD、CAT及APX活性分别增加了0.83倍~1.6倍、1.0倍~1.3倍、0.85倍~1.2倍、1.0倍~1.8倍;外源AsA处理铝胁迫水稻24 h,水稻根尖内源AsA含量为比照的1.2倍,SOD、POD、CAT及APX活性分别增加了1.2倍~2.2倍、1.5倍~1.6倍、1.3倍~1.7倍、1.2倍~2.6倍,而根尖H2O2含量仅增加了0.1倍~0.6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铝胁迫加剧了细胞膜的过氧化程度,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活性氧。外源AsA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AsA含量以缓解水稻Al3+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降低细胞膜系统伤害,促进水稻生长,为外源AsA提高水稻适应铝胁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 黑老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老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黑老虎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测试了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黑老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 35min、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 mg·mL-1,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4.83%。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表现出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在浓度为0.8 mg·mL-1时,黑老虎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相当于同浓度下Vc的97.6 %、82.1 %、95.5 %,黑老虎叶总黄酮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为黑老虎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羊肚菌多糖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四川北川羊肚菌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羊肚菌多糖得率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探讨提取温度(70、80、90、100 ℃)、提取时间(2、4、6、8 h)、碱液浓度(0.4、0.6、0.8、1.0 mol·L-1)、料液比(1∶15、1∶20、1∶25、1∶30 g·mL-1)对羊肚菌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 90 ℃、提取时间 5 h、碱液浓度 0.7 mol·L-1、料液比 1∶20g·mL-1 条件下得到的羊肚菌多糖的得率为 5.39%。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 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和较好的还原能力,其 IC50 分别为 0.468,0.208,0.022,0.014 mg·mL-1,抗氧化能力依次为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优化后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幼鱼维生素C需要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幼鱼维生素C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选取平均体重为(88.34±24.1) g的条纹锯鮨幼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实测值)分别为10.97(对照)、74.03、148.33、213.64、335.33、618.88和910.98 mg/kg等氮等能饲料。检测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条纹锯鮨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相关酶活性、各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和肌肉成分的影响。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74.03 mg/kg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0.97、618.88和910.98 mg/kg组(P<0.05),74.03 mg/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0.97和910.98 mg/kg组(P<0.05),10.97和910.98 mg/kg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74.03和618.88 mg/kg组(P<0.05),335.33 mg/kg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74.03、148.33和213.64 mg/kg组(P<0.05)。2)10.97、74.03 mg/kg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618.88和910.98 mg/kg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97 mg/kg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213.64、335.33、618.88、910.98 mg/kg组(P<0.05)。3)335.33 m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10.97、74.03、910.98 mg/kg组(P<0.05),335.33 m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10.97、618.88、910.98 mg/kg组(P<0.05),335.33 mg/kg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0.97 mg/kg组(P<0.05)。4)10.97 mg/kg组肝脏SOD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48.33、335.33和910.98 mg/kg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10.97 mg/kg(P<0.05)。5)74.03 mg/kg组肌肉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213.64、335.33、618.88、910.98 mg/kg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OT)活性显著低于10.97 mg/kg组(P<0.05),10.97 mg/kg组肝脏GO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97、74.03 mg/kg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7)910.98 mg/kg组血清中维生素C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910.98 mg/kg组肝脏中维生素C积累量显著高于10.97、74.03、148.33和213.64 mg/kg组(P<0.05),618.88 mg/kg组的肌肉中维生素C积累量显著高于10.97、74.03、148.33和213.64 mg/kg组(P<0.05)。8)74.03 mg/kg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0.97、148.33和213.64 mg/kg组(P<0.05),910.98 mg/kg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以特定生长率、肝脏中维生素C积累量和血清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标准,通过折线回归模型得出条纹锯鮨幼鱼饲料维生素C需要量分别为66.66、309.93和345.11 mg/kg

  • 植物多酚对黄羽肉鸡性能、肠道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多酚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性能、肠道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00 g/t抗敌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500 mg/kg植物多酚(BP500组)和基础饲粮+1 000 mg/kg植物多酚(BP1000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1000组肉鸡血清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500组肉鸡回肠V/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56日龄时,BP1000组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1000组胸肌48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500和1 000 mg/kg的植物多酚均能改善黄羽肉鸡肠道形态,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善鸡肉品质。植物多酚的推荐添加量为1 000 mg/kg。

  • 有机锌和有机锰对蛋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有机锰对蛋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3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D系祖代蛋种母鸡576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的硫酸锌、硫酸锰,等量添加组(B组)分别用40 mg/kg的有机锌、有机锰替换对照组饲粮40 mg/kg的硫酸锌、硫酸锰,额外添加组(C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40 mg/kg的有机锌、有机锰。试验期32周。结果表明:1)试验第32周和1~32周时,B组蛋种母鸡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有机锌和有机锰能够提高蛋种母鸡的平均蛋重和产蛋率,降低破蛋率,增加蛋壳强度,提高蛋品质,增加蛋黄中锰的沉积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锌和有机锰与无机锌和无机锰等量添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