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膨胀素基因GmEXPB5 和GmEXPB7 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膨胀素(expansin,EXP)通过调控细胞壁的松弛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为研究EXP 基因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大豆中的两个EXP 基 因(GmEXPB5 和GmEXPB7)及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 GmEXPB5 和GmEXPB7 分别位于大豆第10 和12 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分别为272 和267 个氨基酸。GmEXPB5 蛋白分子 量为29.07 kD,理论等电点为7.51;GmEXPB7 蛋白分子量为29.09 kD,理论等电点为8.66。 GmEXPB5 和GmEXPB7 均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且定位于细胞壁中。GmEXPB5 和GmEXPB7 蛋白均含有一段信号肽序列和一个保守的DPBB_1 结构域。(2) GmEXPB5 蛋白与鹰嘴豆 CaEXPB15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mEXPB7 蛋白与密花豆、赤豆和豇豆的EXPB3 蛋白有着 较近的亲缘关系。(3)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根、茎和叶中均表达且它们在根和叶中 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表达量。(4)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幼苗中可以响应盐、 干旱和低温胁迫。(5) GmEXPB5 启动子区域含有两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 和 ARE);GmEXPB7 启动子区域含有五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ARE、 CGTCA-motif、TC-rich repeats 和MBS)。上述结果表明,GmEXPB5 和GmEXPB7 能够参 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 GeBP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GeBP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发育,并且参与控制植物叶片的发育。利用生 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 GeBP 基因家族,并从氨基酸理化性质、基因结 构、染色体的物理分布、系统进化、序列比对、功能结构域、组织表达情况等基本特征方面 对 GmGeBP 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共获得 9 个 GmGeBP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成员,其中仅 2 个 基因含有内含子,而且都只有 1 个内含子,表明该家族成员基因构造比较简单但稳定。 GmGeBP 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 39.65~49.24 kD,理论等电点为 4.65~9.08;这些成员基本上 都是酸性氨基酸,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这 9 个基因不均匀的分布于 7 条染色体上,10 和 20 号染色体上分别分布 2 个 GeBP 基因,3、5、13、15、19 号染色体上各分布 1 个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与拟南芥对应的 GeBP 成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聚类到 4 个 分支,而与水稻的距离较远。结构域分析表明,9 个 GmGeBP 成员都包含 DUF573 结构域, 推测该部分在 GeBP 转录因子中很可能是与靶标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互作的结构域。通过分析 大豆 GmGeBP 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组织表达,发现不同基因的在大豆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不 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该文对大豆 GeBP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析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大 豆表皮毛发育的分子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 RLPK2 促进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衰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豆RLPK2 基因(GenBank 登录号: AY687391)是一个编码􀀁N-末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为分析大豆􀀁RLPK2 基因的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构建了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载体。该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和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为材料,分析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拟南芥,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的进行,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但后者下降趋势更明显;(2) 激发压(1-qP)在叶片衰老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且转基因型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加更明显;(3)在叶片衰老的各个时期,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4)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RLPK2 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AT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ATNAP、ATWRKY6 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TACD1 等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所述,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 参与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其表达对叶片衰老起促进作用。

  • 栽培和野生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分析栽培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差异,该文以其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 GC 含量分别为 44.56%和 44.58%,说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编码基因均富含 A/T 碱基。(2)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第 1、第 2 位 GC 含量平均值与第 3 位 GC 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水平,说明突变在其密码子偏性形成中的作用不可忽略;PR2-plot 分析显示,在同义密码子第 3 位碱基的使用频率上,嘌呤低于嘧啶; Nc-plot 分析中Nc 比值位于-0.1~0.2 区间的基因数占总基因数的95%以上;突变和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形成。(3)20、21 个密码子分别被确定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最优密码子,其中除丝氨酸 TCC 密码子外均以 A 或 T 结尾。综上结果显示,栽培大豆线粒体密码子偏性的形成受选择的影响高于野生大豆,这可能是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长期人工栽培驯化的结果。

  •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作物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0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长素输出载体在植物发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在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根和胚中的亚细胞定位尚不清楚。在该项研究中,我们首先分析了OsPIN1b和它的同源物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发现小麦(TaPIN1)、玉米(ZmPIN1b)和大豆 (GmPIN1b)中的PIN1序列与水稻的OsPIN1b序列分别具有61.5 %、62.5 %、61.9 %的相似性。我们进一步根据水稻Nipponbare的OsPIN1b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OsPIN1b多肽并注射入健康的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在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后,发现可以利用该抗体可以有效检测到水稻叶片及根中OsPIN1b的表达。为检测OsPIN1及其同源物在不同作物胚根和胚中子叶细胞的定位,利用制备的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水稻的OsPIN1b、小麦的TaPIN1和玉米的ZmPIN1b非极性定位在早期的胚根和胚中子叶的表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上,大豆中的GmPIN1b非极性定位在胚根表皮细胞的质膜上,而在胚的子叶细胞中是胞质定位。为进一步检测水稻中OsPIN1b的亚细胞定位,对水稻根分生区表皮细胞用蛋白质转运抑制剂BFA (brefeldin A)及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水稻中的OsPIN1b可以通过胞吞转运途径从水稻根表皮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本研究利用抗兔的OsPIN1b多克隆抗体有效检测了OsPIN1b及其同源物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胚根表皮细胞及胚中子叶表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生长素输出载体OsPIN1b及其同源物通过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而参与作物发育的作用机制。

  • 米曲霉来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对豆浆中寡糖的酶解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米曲霉来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对豆浆中大豆寡糖的酶解效果。以NCBI数据库中米曲霉来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的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XP_001817311.1)为依据,利用PCR扩增得到gal A基因并根据毕赤酵母使用密码子的偏好性优化基因序列,构建野生型和优化型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摇瓶发酵 120 h,测定酶学性质。设置25和45 ℃2个温度,每个温度下各设置0.6、1.2和2.4 U 3个加酶量,用发酵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酶解10 mL豆浆中的大豆寡糖。结果显示:该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全长1 605 bp,不含内含子,编码534个氨基酸,诱导120 h后优化型工程菌株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1.952 U/mL,比野生型工程菌株提高了285%。发酵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为4.33,最适温度为55 ℃;在pH 3.00~8.00间稳定性良好,在55 ℃条件下保持40 min后残余α-半乳糖苷酶相对活性为60%;该酶对大部分金属离子具有抗性,但其被MnSO4抑制;以pNPG为底物时的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0.024 3 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0×10-7 mol/(L·s)。酶解试验结果显示,45 ℃下加酶量为2.4 U反应12 h后,大豆寡糖中棉籽糖的降解率为50.0%,水苏糖的降解率为31.9%。由此可见,本试验中生产的α-半乳糖苷酶对豆浆中的大豆寡糖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 磷脂影响日本沼虾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磷脂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脂肪需要量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075±0.001) 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养殖缸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将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均匀,再与大豆磷脂分别按2:1和1:2混合,使得大豆磷脂分别占脂类混合物的33.3%(低磷脂组)和66.7%(高磷脂组)。将2种脂类混合物分别按3%(低脂肪组)、6%(中脂肪组)、9%(高脂肪组)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根据试验饲料中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添加量,将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L3P1、L3P2、L6P2、L6P4、L9P3、L9P6,实测试验饲料中脂肪水平分别为7%、7%、10%、10%、13%、13%。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缸试验虾,每缸放养150尾。结果表明:6组日本沼虾的成活率在47.8%~66.9%,以L6P4组成活率最高,其次是L3P2组,以L9P3组最差。高脂肪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低于中、低脂肪组(P0.05),但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肝胰腺T-AOC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本沼虾饲料中磷脂应与脂肪保持一定的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大豆磷脂添加量为4%时对日本沼虾比较适宜。

  • 黄酮对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浆激素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浆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55周龄如皋黄鸡蛋鸡19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鸡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血浆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能改善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浆激素指标。

  • 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豆浓缩蛋白质(SPC)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SPC替代鱼粉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重为(2.17±0.02) 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桶)放养30尾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肠脂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中SPC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2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当替代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这2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和30%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胃淀粉酶、前肠淀粉酶及肝脏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为10%时,胃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前肠淀粉酶活性为最小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40%时为到最小值。本试验结果表明,SPC替代20%鱼粉(饲料中SPC的添加量为10.7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等无不良影响。

  • 全球转基因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转基因大豆作为目前转基因作物推广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在保障人类油料与饲料供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地区1985-2016年收录的全球转基因大豆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球转基因大豆专利信息的总体发展趋势、研发热点及技术分布与格局,并对比分析了我国转基因大豆研发的竞争力,对未来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 全球转基因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转基因大豆作为目前转基因作物推广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在保障人类油料与饲料供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地区1985-2016年收录的全球转基因大豆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球转基因大豆专利信息的总体发展趋势、研发热点及技术分布与格局,并对比分析了我国转基因大豆研发的竞争力,对未来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 低聚糖及其功能组分对体外条件下肉仔鸡盲肠内容物粪臭素产量及菌群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低聚糖(SBO)及其功能组分对体外条件下肉仔鸡盲肠内容物粪臭素产量及盲肠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42日龄肉仔鸡盲肠内容物为菌源,将厌氧培养液分装于无菌培养瓶中,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添加250 μmol/L的L-色氨酸,蔗糖(SUC)、水苏糖(STA)、棉子糖(RAF)和SBO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的SUC、STA、RAF和SBO。另外,每组均设1个不加L-色氨酸、但其他成分都相同的空白对照。利用ANKOM RFS 体外产气系统,39 ℃厌氧培养24 h。结果表明:1)SUC、STA、SBO组24 h发酵液累积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AF组(PSUC>STA。

  • 磷脂油有效能值评定及其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包括2个试验,试验1旨在评定大豆磷脂油的有效能值;试验2旨在研究大豆磷脂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脂质代谢及直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1(代谢试验):选用16头平均体重(27.54±1.20) 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4%大豆磷脂油替换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4 d。试验2(饲养试验):选用54头23日龄断奶、初始体重(6.50±0.48) kg“杜×长×大”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含2%大豆油,对照组)、1.0%磷脂油饲粮(大豆磷脂油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50%大豆油,即含1.0%大豆油+1.0%磷脂油)和1.5%磷脂油饲粮(大豆磷脂油等能替代基础饲粮中50%大豆油,即含1.0%大豆油+1.5%磷脂油),试验期35 d。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磷脂油的表观消化能为31.32 MJ/kg,表观代谢能为30.07 MJ/kg。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第15~35天,1.0%、1.5%磷脂油饲粮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提高了6.23%和3.13%,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了6.66%和5.28%(P>0.05);第1~35天,1.0%磷脂油饲粮组仔猪ADFI和ADG分别提高了5.34%和5.64%(P>0.05)。2)1.0%磷脂油饲粮组仔猪腹泻率和腹泻指数分别降低了5.81%和13.41%(P>0.05)。3)1.0%磷脂油饲粮组仔猪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0.91%和12.80%(P>0.05);1.5%磷脂油饲粮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7.27%、5.33%和10.53%(P>0.05)。4)第15天,1.0%和1.5%磷脂油饲粮组仔猪直肠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分别降低了4.88%和4.12%(P>0.05);第36天,1.0%磷脂油饲粮组仔猪直肠粪便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了4.88%(P>0.05)。综上可见,大豆磷脂油的表观消化能为31.32 MJ/kg,表观代谢能为30.07 MJ/kg;饲粮添加1.0%大豆磷脂油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大豆油,可一定程度提高仔猪ADFI和ADG,降低腹泻率和直肠粪便大肠杆菌数量。

  • 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是否有改善作用。选取70周龄左右的海兰褐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15 mg/kg大豆异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对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分泌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5 mg/kg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雌二醇、β–内啡肽和卵黄蛋白原分泌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对等级卵泡、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数量以及各级卵泡的闭锁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显著提高各卵泡数量(P<0.05),且极显著提高大白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次级卵泡的闭锁率(P<0.01)。3)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提高血浆和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改善卵巢机能,其原理可能与提高雌二醇和β–内啡肽的分泌量和机体抗氧化性相关。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作用效果不一样,本研究中以15 mg/kg效果优于10 mg/kg。

  • 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泌乳期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Ⅰ、Ⅱ、Ⅲ组,每组10头。所有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50 g大豆黄酮、35.0 g芒柄花素、1.25 g大豆黄酮+17.5 g芒柄花素。进行127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Ⅱ、Ⅲ组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和乳中雌二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血浆中催乳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中雌马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补饲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增加乳中雌马酚含量,同时使奶牛血浆和乳中雌二酮、孕酮含量增加。

  • 球蛋白的抗营养作用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大豆球蛋白是热稳定性最强的抗原蛋白之一,同时也是大豆引起动物过敏反应和腹泻的主要成分。本文重点阐述了大豆球蛋白对仔猪、犊牛和鱼等动物的抗营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对检测大豆及其副产品中大豆球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大豆及其副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为(26.63±2.60) kg的波尔山羊´徐淮山羊(波杂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基础饲粮采用稻草(A)为粗饲料,试验饲粮分别采用大豆皮(B)、金针菇菌渣(C)及大豆皮+金针菇菌渣(D)替代部分稻草,4组饲粮等氮、等能、等纤维。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4组饲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磷以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与饲粮A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B、饲粮C和饲粮D的钙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饲粮A(P<0.05)。3)与饲粮A相比,饲粮B、饲粮C和饲粮D显著提高了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综合得出,与单独采用稻草为粗饲料相比,采用大豆皮、金针菇菌渣或二者联合与稻草组合提高了山羊OM、NDF、钙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以及氮生物学价值;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大豆皮和金针菇菌渣联合与稻草组合为粗饲料效果最优。

  • 甙元对生长期锦江黄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甙元对生长期锦江黄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140±5) kg的生长期锦江黄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精粗比为4:6),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了100、200和400 mg/kg大豆甙元的试验饲粮。限饲各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为3.98 kg/d。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见,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豆甙元可以提高生长期锦江黄牛养分消化率,促进犊牛的生长,同时提高免疫及抗氧化性能。

  • 异黄酮对肥胖大鼠肠道瘦素介导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肠道瘦素介导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选取8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动物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基础饲粮组(12只)和高脂饲粮组(6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高脂饲粮,饲喂9周后高脂饲粮组大鼠成功建立食源型肥胖大鼠模型。将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和肥胖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0、150、450 mg/kg BW的SIF提取物,基础饲粮组和肥胖对照组灌胃不含SIF提取物的溶媒剂。大豆异黄酮连续干预肥胖大鼠5周,监测大鼠体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肠道中长型瘦素受体(OB-Rb)、Janus激酶2(JAK2)、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3抑制因子(SOCS3)和神经肽Y(NPY)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试验各时期基础饲粮组大鼠体重均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SIF干预5周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各SIF干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中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各组大鼠OB-Rb、JAK2、p-STAT3、SOCS3和NPY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表达;同基础饲粮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大鼠上述5种因子在个肠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大豆异黄酮干预组中OB-Rb、JAK2、p-STAT3和NPY的表达量在各肠段均较肥胖对照组增多,总体呈现剂量依赖性。由此得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增加肠道中OB-Rb的表达,激活JAK,加速STAT的磷酸化,改善能量代谢,减弱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从而起到减重作用。

  • 异黄酮和黄芪多糖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I)和黄芪多糖(ASP)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分娩日龄相近的2胎“长×大”二元杂交健康母猪7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SI和ASP以1︰5比例混匀,对照组饲喂不添加SI和ASP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SI和ASP混合物。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100、200 mg/kg水平组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I和ASP能够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在本试验条件下,SI和ASP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