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喀斯特地区森林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全球森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 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 叶林2 hm2 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2017 年3 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 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i)、混交度(Mi)与大小比数(Ui)对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1)空间结构参数的一元分布结果表明20072017 年林分随着林龄增大逐 渐向轻微团状分布状态演变;混交度处于强度混交水平,呈向极强度混交方向演变的趋势; 从大小比数来看,林分呈中庸状态,随林分增长表现为向亚优势的方向转变。(2)不同径级 林木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径级为1~15 cm 的树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随林分生长逐 渐增大;随径级增大,大小比数取值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混交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3) 主要优势树种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 十年间5 个优势树种组均呈现轻微团聚分布; 大小比数呈现亚优势偏向于中庸分布状态,混交水平处于强度混交水平,逐渐向极强度混交 方向演变。研究认为目前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分呈现轻微团聚分布,混交程度较强, 林分偏向于亚优势分布状态,群落较稳定,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正向顶极群落方向逐渐演替。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对于预测森林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具有重 要参考借鉴意义。

  • 留茬高度对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对于不同特性的玉米品种应如何选择留茬高度,为合理生产和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支持。选取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玉米品种,高淀粉品种阳光1号、高蛋白质品种中原单32和高产量品种龙福208 3种不同特性的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19、49 cm 2个留茬高度,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测定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24、30和48 h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1)对于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留茬高度由19 cm增加到49 cm后,3个品种的粗蛋白质(CP)、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该品种在19 cm留茬高度下48 h瘤胃NDFD最大。由此可见,增加留茬高度可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DM、CP、淀粉含量,但会降低其NDF含量,以及减小发酵过程的缓冲性,从而对发酵指标影响较小。因此,对于高淀粉低纤维类玉米品种如阳光1号,可选择较低留茬高度,以获得质与量最大化;而高蛋白质或高产量玉米品种如中原单32、龙福208,可适当提高留茬高度,改善青贮品质。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健康以及环境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外源蛋白酶因可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和健康,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养分的消化率和节约饲料资源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健康受动物的年龄、饲粮类型、酶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蛋白酶的分类、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其功能,侧重分析了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了添加外源蛋白酶对猪、鸡生产中环境排放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外源蛋白酶在畜禽养殖中的高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无机硒强化剂的人体吸收和利用不太理想,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则相对安全有效。砂硒因沙子具有透气保水的特性,同时硒释放相对缓慢,能提供稳定的硒来源,是比较理想的富硒蔬果培养基质。为了探讨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CK)、实验组(缓释砂硒(CT)、 鸡粪和砂硒 1:1 混合(CT1)、鸡粪和砂硒 1:2 混合(CT2) 和鸡粪(CT3))等 5 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T、CT1 和 CT2 处理的绿甘蓝硒含量比 CK 分别增加 45%、61%和6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绿甘蓝硒含量和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CT2 处理的效果最好,绿甘蓝的产量增加 45%,叶片厚度增加 22.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56.66%。土壤锰含量和硒含量共同解释了绿甘蓝生物量变化的 72%,而土壤锌含量解释绿甘蓝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 66%。砂硒添加后,通过增加土壤硒含量提高绿甘蓝硒含量,砂硒和鸡粪配比更有效地提高了绿甘蓝硒含量并促进其生长。该研究结果为富硒绿甘蓝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抑制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产几丁质酶菌株抑制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生长,为提高秸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从玉米秸秆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BS-1,同时将优势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BS-1菌株和优势霉菌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DNA或18S rDNA序列测定进行菌种鉴定。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BS-1菌株发酵24、48、72、96、120、144、168 h的几丁质酶活性,以及牛津杯法检测BS-1菌株发酵液对玉米秸秆中优势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玉米秸秆样品中分离出的BS-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优势霉菌分别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BS-1菌株在37 ℃下培养120 h产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3.23 U/mL。BS-1菌株发酵液对玉米秸秆中4株优势霉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13、18.48、17.55、15.68 mm。由此可见,筛选到的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BS-1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秸秆中的卷枝毛霉、尖孢镰刀菌、米曲霉、黑曲霉4株优势霉菌生长。

  • Cry3a杀虫蛋白基因的合成优化及在JK-SH007中高效表达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本研究人工合成优化cry3a杀虫蛋白基因,并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克隆T7表达系统,然后通过同源重组克隆进PHKT2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导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成功指导合成T7 RNA聚合酶且高效表达分子量为70kD的cry3a蛋白。通过粗提液对二龄榆蓝叶甲进行生物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粗提液具有高毒性,致死中浓度(LC50?=0.63(0.48-0.82) g/l)。可知,本研究成功构建的T7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对毒性的cry3Aa蛋白,为进一步开发杀虫生防菌剂,建立外源基因表达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 经颅磁电抑郁症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分类: 物理学 >>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提交时间: 2017-02-1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颅磁电抑郁症(失眠)治疗仪(商品名:奥博百忧度)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安慰对照、多中心4周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例。治疗组使用经颅磁电抑郁症(失眠)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经颅磁电抑郁症(失眠)治疗仪模拟治疗(音频安慰)。[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 4 周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2/40)和 35.00%(14/40),其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00~11.75)和(20.22~49.78),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65.00%(26/40)和 80.00%(32/40),其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50.22~79.78)和(67.60~92.40),各中心效应有差别(P=0.0009);两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的优效性检验 P<0.0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经颅磁电抑郁症(失眠)治疗仪(商品名:奥博百忧度)治疗抑郁症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尤其在“抑郁、有罪感、睡眠障碍、工作和兴趣、迟缓、激惹、焦虑”等主要症状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分类: 物理学 >>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提交时间: 2017-02-0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商品名: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0 例轻、中度 AD[Hachinski 缺血量表评分≤4 分,痴呆程度(CDR=1.0)或(CDR=2.0)]患者进行了随机、安慰对照、多中心8周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正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规范化护理,治疗组使用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模拟治疗。[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8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阿尔茨海默认知评价(ADAS-Cog)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分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P依次<0.001、0.0001、0.05)。治疗 4周时,MMSE和 ADAS分数已有提高(组间差异 P依次<0.05、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根据试验统计结果,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该治疗仪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