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光系统对光照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半夏(Pinellia ternate)光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机理,该文连续3天模拟了同一光照强度(0~1 600 μmol·m-2·s-1)日变化下低温(10~18 ℃)、中温(20~28 ℃)和高温(28~38 ℃)的环境条件,同时测定了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PSII 和PSI 光合活性和电子传递能力的变化研究半夏光合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1)PSII 最小荧光(Fo')和PSII 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随光照的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是导致光系统的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温会进一步导致光系统活性的降低;(2)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使PSI 受体端热耗散效率[Y(ND)]上升、PSI 供体端热耗散效率[Y(NA)]则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不会导致供体侧较大的激发压,但会使受体侧开始积累较大的激发压,而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受体侧活性降低使供体侧积累较高的激发压;(3)高光(光强>900 μmol·m-2·s-1)对半夏的光抑制和光损伤导致了PSI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和PS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的降低,低温进一步加剧了Y(II)和Y(I)的降低;(4)高光下PS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的增加启动了环式电子传递(CEF),较高的CEF 稳定了高温下PS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I)的同时保护PSII 免受光的损伤;(5)在3 d 的处理中虽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相对于高温,低温下半夏较低的NPQ 使PSII 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这些结果说明,低温降低了半夏对高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而高温通过增强NPQ、加速CEF 的产生,减少光抑制的产生,从而加速光反应的电子传递和维持光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低温胁迫会加剧半夏光系统的损伤,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以增强半夏光反应系统对高光的适应性。

  • 黄芪多糖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720尾健康的初重为(24.5±0.5) 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PS0组,作为对照组)、0.25(APS0.25组)、0.50(APS0.50组)、1.00(APS1.00组)、1.50(APS1.50组)和2.00 g/kg(APS2.00组)黄芪多糖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后鱼体的增重率均有所增加,其中APS1.50和APS2.00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变化趋势与LSZ活性类似,但其最高值出现在APS1.00组。APS1.50组杂交鳢血浆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能提高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综合考虑各因素,杂交鳢饲料中黄芪多糖添加量以1.50 g/kg较为适宜。

  • 黄芪多糖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720尾健康的初重为(24.5±0.5) 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PS0组,作为对照组)、0.25(APS0.25组)、0.50(APS0.50组)、1.00(APS1.00组)、1.50(APS1.50组)和2.00 g/kg(APS2.00组)黄芪多糖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后鱼体的增重率均有所增加,其中APS1.50和APS2.00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变化趋势与LSZ活性类似,但其最高值出现在APS1.00组。APS1.50组杂交鳢血浆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能提高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综合考虑各因素,杂交鳢饲料中黄芪多糖添加量以1.50 g/kg较为适宜。

  • 雨生红球藻低覆盖度基因组草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5-2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开展雨生红球藻基因组测序研究,对于解读绿藻起源与进化及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机理,及推动雨生红球藻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低覆盖度全基因组草图。通过计算k-mer分布预测该基因组草图大小约为547 Mbp,GC含量为59.2 %,为纯合或单倍体。共得到11,059个预测基因,平均基因长度为1,711 bp,平均CDS长度为681 bp;平均每个基因包含3.2个外显子,外显子平均长度为353 bp。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具有完整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嘌呤和嘧啶合成等基本代谢通路。

  • 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Spodoptera frugiperda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5-16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重组的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并进行纯化和抗体结合特性鉴定。方法:以HeLa细胞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人PCNA基因,并插入杆状病毒载体AcMNPV。利用昆虫细胞得到PC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病毒感染细胞表达蛋白,联合镍柱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PCNA蛋白。ELISA法测定抗体结合特异性。结果: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得到的基因序列同GenBank的人PCNA基因序列一致。草地贪夜蛾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表达重组人PCNA(Recombinant human PCNA, rPCNA)的最佳感染值(MOI)和感染时间分别为0.05和144 h。rPCNA的产量高达110 mg/L细胞,纯度> 95%。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特性,rPC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5.0%。结论:建立了rPCNA的表达和纯化方法,获得了高效表达、高度抗体结合特异性的PCNA蛋白,该蛋白能进一步开发为PCNA相关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具较大的应用价值。

  • 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确定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01) g的大鲵稚体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大鲵稚体分别投喂5种不同的饵料,分别为鱼块、黄粉虫、水蚯蚓、卤虫和米虾,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的存活率以及全鱼水分、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米虾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水蚯蚓和卤虫组(P米虾组>鱼块组>卤虫组>黄粉虫组;鱼块组脂肪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水蚯蚓组、卤虫组和米虾组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高于鱼块组和黄粉虫组(P<0.05)。鱼块组和米虾组大鲵稚体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胃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仅卤虫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米虾是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鱼块次之,水蚯蚓和黄粉虫最后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