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菌剂施用对高温胁迫下芒萁光合与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对芒萁耐热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肥 料处理下当年生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温度和肥料都能显著影响 芒萁的光合和抗高温生理(P<0.05)。(2)温度升至45℃时,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温胁迫对芒萁光合生理的抑制 属于非气孔限制;为抵御高温胁迫,芒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丙 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和有机肥组相比,菌剂显著提 高了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 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胞间CO2 浓度、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4)使用主成 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芒萁抗高温能力,发现菌剂添加的有机肥 施用下芒萁的抗高温能力得分更高。综上认为,芒萁具有一定的抗高温性,能根据不同胁迫 环境选择性地诱导抗逆生理活动来适应高温环境;纳豆芽孢杆菌菌剂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芒萁 光合作用的抑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以缓解细胞的损伤,减轻渗透调节的压力,有效 提高芒萁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该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及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水 土保持具有一定意义。

  •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植物叶表皮显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 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选择杜鹃花 属映山红亚属37 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 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 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 特征,可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 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 mariae-type)、 皋月杜鹃型(R. 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 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 farreraetype) 等五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 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 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叶表皮保 卫细胞两极具有T 型加厚, 与叶状苞亚属( Subg. Therorhodion ) 叶状苞杜鹃( R. 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 鹃型植物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 物表皮毛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 背绒杜鹃(R. 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 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 持保留紫薇春(R. naamkwanense var. 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 naamkwanense)的变 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 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 tenue)作异名处理等。研 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叶片对微地形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可反映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该文以芒萁为对象,主要采用单因素 方差与冗余分析,比较了 3 种微地形(沟脊、沟壁、沟底)中环境因子和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分析了芒萁对浅沟微地形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总体变异程度在 0.05~0.47 之间。叶厚和叶面积均表现为沟底>沟壁>沟脊(P<0.05);沟壁的叶氮含量显著高于沟脊和沟底;沟脊的叶磷含量显著低于沟壁和沟底;比叶面积和叶碳含量在 3 种微地形间分别无显著差异。(2)沟脊的芒萁通过减小叶面积来降低水分散失进行自我保护,沟壁的芒萁通过增加叶氮含量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生长,沟底的芒萁通过增大叶面积来提高光捕获能力促进生长。以上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养分和温湿条件的差异,芒萁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变叶片形态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藜属植物核型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精确地识别藜属植物染色体组的核型特征,该文研究了4种来自青海高原的野生藜属植物(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和一种从美国引进的栽培藜麦品种PI614932-HX(3)基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rDNA-FISH)的核型。利用5S和45S rDNA对5种藜属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FISH研究。藜属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藜属植物中存在二倍体(2n=2X=18)和四倍体(2n= 4X = 36)两种倍性,藜麦和灰绿藜为四倍体,其余3种为二倍体。藜麦、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6=34m (2AST) +2sm,2n=4X=36=32m (4AST) + 4sm,2n=2X=18=16m (4AST) + 2sm,2n=2X=18=18m及2n=2X=18=16m+2sm。染色体由大部分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少部分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类型除了菊叶香藜为1B外其余均属于2B类型。在藜麦、灰绿藜及藜中具有分布位置不同、数量不等的双随体。5S、45S rDNA-FISH结果表明:藜麦和灰绿藜的染色体上存在2对5S rDNA位点和1对45S rDNA位点;藜、杂配藜的染色体上存在1对5S rDNA位点和45S rDNA位点,菊叶香藜的染色体上只存在1对5S位点。5S和45S rDNA位点均位于染色体的短臂上。该研究获得了藜属植物基于5S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为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都匀地区福鼎大白种茶树根茎叶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茶树富含儿茶素、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具有广泛保健功能的植物代谢产物,为探究茶树中茶多酚等产物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本研究以贵州都匀地区福鼎大白种茶树的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茶的转录组数据库并筛选其根、茎、叶差异表达基因。共获得70.88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33 Gb,Q30碱基百分比在93.22%以上。将Clean Reads与中国种茶树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效率从87.83%到91.14%。基于比对结果,进行可变剪接预测分析和基因结构优化分析,发掘新基因13 531个,其中10 244个得到功能注释。利用FPKM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根据基因在不同样品中表达量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叶与茎的差异基因有5 595个,其中2 769个在茎中上调,2 826下调,叶和根有9 650个差异基因,5 056个上调,4 594个下调,茎和根中有5 644个差异基因,2 938个上调,2 706个下调,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将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研究结果为揭示都匀地区福鼎大白种茶参与类黄酮、茶氨酸和咖啡碱等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提供参考,为选育优良品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 锌添加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组织器官锌沉积和胫骨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研究其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组织器官锌沉积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择20周龄540只健康产蛋高峰期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50、75、100和125 mg/kg锌(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24周。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京红1号蛋鸡33周龄末血清锌含量(P0.05)。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肝脏锌含量(P0.05)。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胫骨指标(胫骨重、无脂胫骨重、胫骨灰分重及胫骨锌和胫骨灰锌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粪便锌含量和锌表观利用率(P<0.01),粪便锌含量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锌表观利用率则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产蛋高峰期京红1号蛋鸡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中锌适宜添加水平为75 mg/kg。

  • 饲粮锌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锌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锌排放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6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0(基础饲粮组)、60、90、120、15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42日龄,60、90、120和150 mg/kg锌水平组公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2)饲粮锌水平对21和42日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公鸡21日龄时,120、150 mg/kg锌水平组的新城疫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和60、90 mg/kg锌水平组(P0.05)。母鸡21日龄时,各组之间新城疫血清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时,120 mg/kg锌水平组新城疫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饲粮锌水平对21和42日龄肉鸡粪便锌含量和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不同生长阶段,42日龄的粪便锌含量明显高于21日龄,21日龄的锌表观利用率明显高于42日龄。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锌水平为60 mg/kg时能满足肉鸡生长的需要,饲粮的锌水平为120 mg/kg时能够保持肉鸡较好的免疫功能

  • 磷酸一二钙对肉鸭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双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及其添加水平(前期为0.075%、0.150%、0.225%、0.300%和0.375%,后期为0.12%、0.18%、0.24、0.30%)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对肉鸭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前期(1~21日龄)共选用9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试验后期(22~42日龄)选用720只22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随着MDCP或DCP添加水平由0.075%上升到0.225%,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0.075% M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2~42日龄,0.12% MDCP或DCP添加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12% 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0.30% MDCP添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显著影响21日龄肉鸭的胫骨强度(P<0.05),MDCP添加组肉鸭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磷添加水平对21日龄肉鸭胫骨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42日龄肉鸭的胫骨灰分、钙、磷含量以及胫骨强度随着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升高;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对42日龄肉鸭胫骨钙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3)21日龄,MDCP添加组肉鸭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DCP添加组(P<0.05),0.075% 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075%、0.150% 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42日龄,肉鸭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DCP或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0.12% DCP添加组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结果提示,MDCP可以替代DCP作为肉鸭饲粮的磷来源;MDCP为磷来源时,1~21日龄肉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55%,22~42日龄肉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05%。综合肉鸭体重、体增重和胫骨矿化指标,肉鸭MDCP相对于DCP(100%)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09.85%。

  • 饲粮添加硫酸锌对京红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锌,研究其对京红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性能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选择20周龄540只健康产蛋高峰期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75、100和125 mg/kg硫酸锌(以锌计)。预试期2周,正试期24周。结果显示: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锌对整个试验期的产蛋率、平均日耗料量、平均蛋重、料蛋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锌显著提高了胸肌中金属硫蛋白含量(P0.05);3)二次曲线回归预测,京红蛋鸡饲粮中硫酸锌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整个产蛋高峰期平均日耗料量最低。结果提示,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锌对京红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

  •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362敲除的95-D肺癌细胞株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 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miR-362基因敲除的95-D肺癌细胞株,并研究miR-362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针对人源miR-362基因序列设计gRNA,构建px330-gRNA载体;T7E1 assay确定gRNA的有效性。分别扩增miR-362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donor载体。利用脂质体将CRISPR系统和donor载体共转至人肺癌细胞系95-D,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将筛选标志基因整合至基因组中,通过流式分选以及qPCR方法检测筛选出的细胞中miR-362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分析miR-362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95-D细胞相比, 95-D-KnockDown细胞中miR-3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迁移侵袭能力分别下降了53.1%(p=0.0006)和48.3% (p=0.0002)。结论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miR-362基因敲除的95-D细胞,miR-362可促进细胞的运动能力,为后续研究miR-36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R-362敲除的95-D肺癌细胞株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 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miR-362基因敲除的95-D肺癌细胞株,并研究miR-362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针对人源miR-362基因序列设计gRNA,构建px330-gRNA载体;T7E1 assay确定gRNA的有效性。分别扩增miR-362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donor载体。利用脂质体将CRISPR系统和donor载体共转至人肺癌细胞系95-D,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将筛选标志基因整合至基因组中,通过流式分选以及qPCR方法检测筛选出的细胞中miR-362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分析miR-362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95-D细胞相比, 95-D-KnockDown细胞中miR-3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迁移侵袭能力分别下降了53.1%(p=0.0006)和48.3% (p=0.0002)。结论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miR-362基因敲除的95-D细胞,miR-362可促进细胞的运动能力,为后续研究miR-36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在4种不同精粗比饲粮(20:80、30:70、40:60、50:50)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的MOS(0、0.4%、0.8%、1.2%、1.6%、2.0%),制备出24种底物,以体外产气法对各底物培养3、6、9、12和24 h,对体外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精粗比对培养液pH、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MOS水平对培养液NH3-N浓度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精粗比与MOS水平对培养液NH3-N浓度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升高,而pH和NH3-N浓度降低;随着MOS水平升高,培养液NH3-N浓度略有升高。综合得出,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NH3-N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MOS的影响较轻微,尚未呈现剂量效应,主体起作用的仍是精粗比;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增加了绵羊体外瘤胃发酵VFA浓度,降低了pH和NH3-N浓度。

  •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采用4×6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2个因子,其中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A1)、30:70(A2)、40:60(A3)和50:50(A4),MOS添加水平分别为0(B1)、0.4%(B2)、0.8%(B3)、1.2%(B4)、1.6%(B5)和2.0%(B6)。结果显示:饲粮精粗比对不同时间点绵羊瘤胃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的降解率、降解参数[DM、OM: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可降解部分(a+b);CP:a、b和b部分的降解速率(c)]及有效降解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精粗比为50:50时绵羊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最高,MOS添加水平达到1.6%时绵羊瘤胃粗蛋白质的降解率最高。

  • 腈水解酶克隆表达、固定化及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不同菌株腈水解酶基因的分析,将其克隆到表达菌株内,可以构建高效并且稳定的基因工程菌。对腈水解酶进行分子改造可以明显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底物耐受性和底物特异性等性能,为腈水解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综述了腈水解酶的来源、结构、催化机理、克隆表达、固定化及分子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腈水解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