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壳寡糖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COS)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含正常豆油、氧化豆油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0.06%的COS,共配制成8种试验饲料(CG、OO、CG-200、CG-400、CG-600、OO-200、OO-400、OO-600)。其中,以油脂原料为豆油的未添加壳寡糖的饲料(CG)作为正对照组,以油脂原料为氧化豆油的未添加壳寡糖的饲料(OO)作为负对照组。将初始体重为(7.60±0.05) g的96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8组,每组设3个重复(网箱),每个重复40尾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2 d。结果显示:与CG组相比,CG-200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升高了16.20%(P0.05);CG-200组肠皱襞高度增加了86.84%(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了6.59%(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下降了16.94%(P>0.05);OO组SGR下降了8.10%(P0.05),血清SOD活性下降了27.35%(P0.05),其中OO-400组肠皱襞高度增加了18.89%(P0.05),血清SOD活性上升了40.90%(P0.05)。OO-400组在SGR、肠道结构、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等指标上达到了与CG组相同的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根据结果得出:在含4%豆油的常规饲料中添加0.02%的COS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改善肠道结构,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氧化豆油会对异育鲫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该饲料中添加0.04%的COS可改善由氧化豆油引起的负影响,使异育银鲫的健康程度达到正常水平。

  • 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讨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健康1龄全雄黄颡鱼720尾,初始体重为(35.25±1.63) g,初始体长为(14.07±0.24) cm,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添加0、0.04%、0.08%、0.16%、0.32%和0.64%鸡血藤醇提物的等氮等能饲料,依次标记为T1~T6组,并以T1组为对照组。饲养60 d后测定黄颡鱼各组织(鳃、脑、头肾、中肾、肝胰脏、脾脏)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肝胰脏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血清中补体3(C3)、免疫球蛋白(IgM)、白蛋白(ALB)含量。饲养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计算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添加0.16%~0.32%鸡血藤醇提物能显著提高黄颡鱼各组织及血清中SOD、CAT、GSH-Px活性与GSH含量以及血清中C3和ALB含量(P0.05);肝胰脏、血清、头肾中NO含量随着鸡血藤醇提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脑中NO含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脾和中肾中NO含量不随鸡血藤醇提物添加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5);攻毒试验中,饲料中添加0.16%~0.32%鸡血藤醇提物能显著降低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并有效提高免疫保护率。由此得出,综合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黄颡鱼饲料中鸡血藤醇提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6%~0.32%。

  • 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5%、1.0%、2.0%、4.0%和6.0%的小肽,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0、S0.5、S1.0、S2.0、S4.0、S6.0。选取初始体重为(0.19±0.01) g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添加小肽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酚氧化物酶(PO)活性在S1.0和S2.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4.0和S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CP活性在S0.5和S1.0组较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KP活性在S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2.0%的小肽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 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力及肝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相近的团头鲂[初始体重为(200.78±0.46) g]1 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添加200、400、600和1 000 mg/kg微囊丁酸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血清、黏液、肝脏中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和血清中溶酶菌(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脏中T-SOD活性和血清中LSZ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黏液中LSZ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00、1 000 mg/kg的微囊丁酸钠显著提高了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微囊丁酸钠有利于提高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团头鲂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改善肝功能。

  • 露水草粉碎粒度和添加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含蜕皮激素的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 C.B.Clarke)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1:分别将粉碎粒度为10、30、50和180 μm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不含露水草)中,并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均为10 mg/kg;试验2:将粉碎粒度相同(粉碎粒度为180 μm)但蜕皮激素含量不同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分别为3.30、6.60、13.20和26.40 mg/kg。将配制的8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08±0.01) g的日本沼虾,同时试验1和试验2中各设1个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各组对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粉碎粒度露水草组日本沼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对虾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2中,与对照组相比,6.60 mg/kg蜕皮激素组和13.20 mg/kg蜕皮激素组的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各组对虾的HSI,肝胰腺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THC以及血浆SOD、AKP活性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6.4 mg/kg蜕皮激素组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露水草使蜕皮激素含量达到6.60~13.20 mg/kg时对日本沼虾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日本沼虾对蜕皮激素的吸收和露水草的粉碎粒度无明显相关性。露水草主要药用成分蜕皮激素对日本沼虾无免疫增强作用,且露水草蜕皮激素过量(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为26.4 mg/kg)还将导致日本沼虾成活率和抗病毒能力降低。

  • 低聚木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0尾规格一致[(19.37±0.196) g]的花鲈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00(D200组)、400(D400组)、600(D600组)、800 (D800组)和1 000 mg/kg低聚木糖(D1000组)的饲料。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提高(P>0.05),D800(P>0.05)和D1000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D8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600组的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综合各试验指标,饲料中添加350~560 mg/kg的低聚木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佳。

  • 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指标和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评估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消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来研究家禽副产物酶解肽作为蛋白质源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部分鱼粉的可行性。以预混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在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基础上添加包膜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国产鱼粉相当)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4%、6%、8%的鱼粉,共制成5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T0、T1、T2、T3、T4。选取900尾平均体重(0.31±0.01)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进行为期8周的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为2%~6%时,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时,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基础,综合考虑消化、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水平为2%。

  • 大口黑鲈维生素A需求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本研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0、1 000、2 000、3 000和4 000 IU/kg)的维生素A醋酸酯,配制5种不同维生素A含量(实测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415、1 406、2 755、3 501和4 646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8.47%;总能18.15 kJ/g)。用上述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2.75±0.12) g 的大口黑鲈49 d,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从415 IU/kg升高到2 755 IU/kg,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以增重率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求得,大口黑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 600和3 550 IU/kg;而以非特异性免疫为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的最适需求量与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所得出的需求量相近。本研究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最适需求量为2 600~3 550 IU/kg。

  •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和/或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壳寡糖(COS)和硅铝酸盐类霉菌毒素吸附剂(M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首先配制基础饲料(C0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 COS(C0.1组)、250 mg/kg COS(C0.25组)、2 500 mg/kg MA(M2.5组)、100 mg/kg COS+2 500 mg/kg MA(C0.1+M2.5组)、250 mg/kg COS+2 500 mg/kg MA(C0.25+M2.5组),共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0.23±0.02) g的凡纳滨对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对虾。结果表明:1)C0.1+M2.5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M2.5组(P<0.05),C0.1+M2.5组的饲料系数最优,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0.1+M2.5组的蛋白质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除C0.25+M2.5外的其他各组(P<0.05);C0.1+M2.5组的虾体粗蛋白质含量较C0.1组显著升高(P<0.05),虾体粗脂肪含量较C0.1组显著降低(P<0.05)。2)C0.1+M2.5、C0.25+M2.5组血清中AKP活性均显著低于C0.1和C0.25组(P<0.05),C0.1+M2.5组血清中SOD、PO活性均显著高于M2.5和C0.1组(P<0.05),C0.1+M2.5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低于C0.1组(P<0.05);C0.1+M2.5组肝胰腺中MDA含量显著低于C0.1组(P<0.05),C0.25+M2.5组肝胰腺中AKP、PO、SOD、LZM活性比C0.1+M2.5组均有降低,相反肝胰腺中MDA含量则有所升高。3)以哈维氏弧菌攻毒7 d后,C0.1+M2.5及C0.25+M2.5组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C0和M2.5组(P<0.05)。由结果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COS和/或MA均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联合添加COS与MA的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COS和MA,综合来看,以100 mg/kg COS和2 500 mg/kg MA联合添加时作用效果较佳。

  • 饲料亚麻酸含量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能力、性能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亚麻酸(C18:3n-3,LNA)对甲壳动物生长、免疫保护和抵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饲料LNA含量对日本沼虾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试验配制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种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2±0.01) g日本沼虾幼虾8周。每种饲料投喂5个水族箱(重复),每个水族箱放养50尾试验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水族箱选取10尾试验鱼进行24 h氨氮(水体总氨氮浓度为7.922 mg/L)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NA的含量在肝胰腺和肌肉中都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饲料中LNA含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L1.0组达到最高值。L0.5、L1.0、L1.5、L2.0和L2.5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肝胰腺溶菌酶(LYZ)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L1.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肝胰腺SOD活力为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LNA需要量为1.19%。综上,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1.0%~1.5%)能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缓解氨氮胁迫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 青苔和大叶藻对刺参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苔和大叶藻对刺参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20头平均质量为0.35 g的刺参,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头刺参。以青苔、大叶藻和海带为主要藻类蛋白质源,分别制成3种不同配合饲料饲喂刺参,海带组为对照组,青苔组及大叶藻组为试验组。试验期8周。通过评估刺参的生长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评价青苔和大叶藻对刺参健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苔组和大叶藻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9.15%和24.13%,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9%和15.58%,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苔组和大叶藻组刺参脏壁比、肠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叶藻组体腔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苔和大叶藻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刺参饲料中是可行的;以生长性能指标为基础,结合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刺参生长效果为青苔组>大叶藻组>海带组。

  • 木薯粉对罗非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清指标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木薯粉对罗非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为(7.50±0.25) g的罗非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木薯粉添加比例为0(对照)、4%、8%、12%、16%和20%的等能等氮试验饲粮,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20%木薯粉对罗非鱼粗脂肪和钙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6%木薯粉对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2%木薯粉对罗非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20%以内均可提高(P>0.05)或显著提高(P<0.05)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4%~12%时可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清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也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综合评定,在本试验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木薯粉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比例为4%~12%时不会对罗非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可节约饲料成本。

  • 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50%、1.0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0、Y0.3、Y0.5和Y1.0。选取初始体重为(1.20±0.01) 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养殖试验持续56 d 。结果表明:Y0.3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Y0.5组(P0.05)。由此得出,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3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0.30%~0.50%的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 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 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 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49±0.04) 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配制含0(对照)、0.10%、0.20%和0.40%谷氨酰胺的4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1组试验鱼,饲养周期为70 d。结果发现:饲料中增加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对照组,饲料中添加Gln后促进了肠道绒毛的发育,绒毛高度与皱褶深度有所增加,但肌层厚度有所下降,其中0.20%和0.40%组肠道绒毛高度、皱褶深度显著增加(P<0.05),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在0.10%~0.20%谷氨酰胺添加范围内,金属硫蛋白(MT)mRNA相对表达量在肌肉中变化最明显,各添加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RNA相对表达量在肠道中变化最明显,其中0.20%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抗菌肽(Hepc)和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Hsc70)mRNA相对表达量在肝脏中变化最明显,其中0.10%组的Hepc 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组的73倍之多(P<0.05),0.20%组的Hsc70 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组的3倍之多(P<0.05)。由此得出,在基础饲料上添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能增强黄颡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 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和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49±0.04) 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谷氨酰胺添加量为0(对照)、0.1%、0.2%、0.4%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0.1%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1%~0.2%的谷氨酰胺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 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5±0.001) g的凡纳滨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Cl3最低。

  • 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究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和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配制海带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3.0%、5.0%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D1~D6组),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0) g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对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进行测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试验2):在试验1得出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的基础上,以试验1中添加3%海带渣饲料作为海带渣对照组(A组),再分别用β-葡聚糖酶酶解海带渣(B组)和蛋白酶酶解海带渣(C组)等量替代A组饲料中的海带渣,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 g的凡纳滨对虾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试验1结果显示:D4、D5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5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海带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胃中胃蛋白酶及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3个种酶的活性均以D5组最高,且D5组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未经酶解的海带渣相比,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B和C组对虾的胃中纤维素酶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B和C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得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海带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而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提高凡纳滨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其生长无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