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440.5±3.5) kg]相近的西门塔尔公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C组)饲喂单一青贮型全混合日粮,试验组(T组)饲喂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80 d。结果表明:1)第1~60天、第61~120天和第121~180天,T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C组(P>0.05);第61~120天和第121~180天,T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C组(P0.05)。4)第60天、第120天,C组的血浆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T组(P<0.05);第60天,C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组(P<0.05);第120天、第180天,C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T组(P≤0.05);第180天,C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T组(P<0.05)。综上,青贮组合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肉牛机体抗氧化功能和健康状况无不良影响,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代谢,并可提高育肥肉牛的生长性能。

  • 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15日龄(断奶前1周)健康SD大鼠48只,适应3 d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6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配方奶粉,B组和C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饲养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SD大鼠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55%和8.33%,料重比分别降低了9.80%和13.0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SD大鼠血清胰岛素(Ins)、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Arg)、丝氨酸(Ser)和丙氨酸(Al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C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Arg、Ser、甘氨酸(Gly)、Ala和酪氨酸(Tyr)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B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42%和5.57%,但均无差异显著(P>0.05);C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39%和8.20%,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均可以改善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其养分表观消化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D大鼠的生长,且以添加多糖类益生元的效果更佳。

  • 饲料钴源和钴含量对军曹幼鱼生长性能、学指标和组织钴沉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氯化钴(Co-Cl)和蛋氨酸钴(Co-Met)2种钴(Co)源下饲料Co含量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Co沉积的影响,并比较2种Co源的生物学效价。以脱维酪蛋白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2、4、8、16、32 mg/kg(以Co计)的Co-Cl或Co-Met,配制11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挑选健康的初始体重为(22.18±0.35)g的军曹鱼幼鱼990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分配3个网箱(重复),投喂同一种试验饲料,每个网箱养殖30尾鱼,共投喂10周。结果显示:1)2种Co源下,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均随饲料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军曹鱼幼鱼的SGR、WG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粮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GR、WGR、成活率(SR)(P<0.05)。2)饲粮Co源极显著影响红细胞计数(RBC)(P<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P<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HCT(P<0.01)。3)饲料Co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Co含量(P<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Co可改善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提高组织中Co沉积量。以Co-Cl和Co-Met为Co源,饲料Co含量分别为17.75、19.40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获得最大SGR。以SGR、RBC、脊椎骨Co含量为判据,Co-Met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Co-Cl的1.47、1.49、1.12倍。

  • 饲粮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学指标和胫骨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离子浓度以及血常规、血气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氯满足需要但钠水平为0.075%(低钠组)、0.160%(中钠组)和0.245%(高钠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14日龄)、中期(15~28日龄)和后期(29~42日龄)3个阶段。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钠水平的升高,肉仔鸡14和28日龄平均体重显著增加(P0.05)。高钠组42日龄血液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低钠组(P0.05)。5)低钠组肉仔鸡42日龄胫骨重量和长度均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钠水平为0.075%时会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对胫骨发育和生长不利;较高的饲粮钠水平(0.245%)可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且在前期效果较好。

  • 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5日龄的雄性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持续热应激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常温组环境温度为26 ℃,持续热应激组则给予34 ℃的持续热应激,湿度为55%左右,试验共14 d。结果显示:与常温组相比,持续热应激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热应激第3天,持续热应激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7天,血清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体核温度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14天,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AST、AKP、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综上所述,持续热应激会降低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反映肝功能损伤相关酶的活性,但未显著影响肉品质。

  • 鸟类应激检测方法探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糖皮质激素(GC)可以用来反映鸟类的应激水平、监测鸟类的应激状况,进而了解环境对鸟类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中,血液、粪便以及羽毛均可作为鸟类糖皮质激素检测的材料,但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血液和粪便,而对羽毛糖皮质激素的检测及其生态学研究尚属于空白,需要对激素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本文介绍了血液、粪便和羽毛这3种采样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每种采样技术的优缺点、影响检测的因素,论述了羽毛作为一项非损伤或微损伤采样技术在鸟类应激监测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在激素研究中,羽毛的采样技术可以作为血液和粪便采样的补充手段,而不是替代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羽毛糖皮质激素检测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25只雄性ICR小鼠经腹腔注射LPS(5 mg/kg BW),在不同致炎时间[LPS注射前(0 h)以及注射后3、6、12、24、48和72 h]采血制备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肠道碱性磷酸酶(IAP)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各肠段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VH/CD。结果显示:血清IAP活性,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略有升高,在注射后48 h时达高峰。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在LPS注射后6 h肠道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上皮脱落、绒毛破裂、黏膜萎缩、水肿、且绒毛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黏膜在LPS注射后48 h时已开始缓慢恢复。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H/CD均在注射后6 h时出现显著后极显著下降(P0.05)。由此得出,LPS(5 mg/kg BW)腹腔注射后6 h时小鼠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高峰,肠黏膜损伤明显,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 过量蛋氨酸对7~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对7~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并评估7~28日龄北京鸭饲粮中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试验选取7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252只,依据体重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48%、0.73%、0.98%、1.23%、1.48%和1.73%的饲粮。其中,正常饲粮蛋氨酸为0.48%水平,满足育雏期北京鸭正常生长需要。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试验鸭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2)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浆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浆高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73%时,血浆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液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48%及以上时,血液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升高(P<0.05),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4)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可显著抑制7~28日龄北京鸭的生长,导致血液指标异常。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

  • 荣昌哺乳母猪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哺乳期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荣昌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乳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荣昌哺乳母猪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 Lys)的适宜需要量。选取2~3胎血缘相近的荣昌母猪50头,到妊娠110 d时按体况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SID Lys水平为0.60%(组1)、0.70%(组2)、0.80%(组3)、0.90%(组4)和1.00%(组5)的饲粮,哺乳期28 d。结果表明:1)提高饲粮SID Lys水平有减少母猪体重损失的趋势(P=0.0689);高水平(1.00%)的SID Lys比0.60%~0.80%SID Lys显著降低了1~14日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2)哺乳第14天的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SID Lys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组3~组5显著低于组1(P0.05),但显著影响了血清雌二醇水平(P0.05),但常乳中的非脂固形物和乳蛋白含量及乳密度随饲粮SID Lys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组4和组5显著高于组1(P<0.05)。通过对母猪哺乳期体重变化、血清尿素氮和雌二醇含量进行二次曲线模拟,得到荣昌哺乳母猪饲粮SID Lys的适宜水平为0.83%~0.89%。

  • 不同饲粮组成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生化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减少饲粮氮磷水平或使用复合添加剂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旨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奶牛粪尿中氮磷的排放量。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将3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12头,分别为对照(CR)(原奶牛场配方饲粮)、低氮和磷(LPP)组[原奶牛场配方饲粮减少0.70%的氮(粗蛋白质)、0.03%的磷]、复合添加剂(CA)组[原奶牛场配方饲粮+复合添加剂(由活性酵母、酶制剂和有机锌混合组成)]。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测定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各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LPP组与CR组相比,酸性洗涤纤维、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3.12%、42.94%(P0.05),CA组的血液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R组(P<0.05)。结果提示,在满足正常营养需求的情况下,适当控制奶牛氮磷摄入量和使用复合添加剂均能降低氮磷的排放量。

  • 犬高温环境代谢特征下血常规、流变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研究急性短期高温环境下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时犬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环境的方法,分别测定了试验犬(n=6)在(35±1) ℃下持续0、3、8、16 h及自然降温16 h后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试验开始前相比,急性短期高温环境下犬各试验时间点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急性短期高温环境能显著改变

  •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学指标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血液学指标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33.16±3.49) kg]相近的生长猪(杜×长×大)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参照NY/T 65-2004中瘦肉型猪饲养标准供给,试验组分别饲喂含20%、30%和40%全株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上述4种饲粮养分含量(干物质基础)差异不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依次为3.0%、3.5%、4.0%和4.5%。试验猪单独饲养于代谢笼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随着饲粮中全株玉米青贮比例的增加,生长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养分(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总能代谢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但40%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全株玉米青贮可用于生长猪低营养水平饲粮的配制,使用比例为20%~30%时能保障生产性能,并可改善健康状况。

  •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g/kg 50%喹乙醇+150 g/kg 15%金霉素+50 g/kg 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饲喂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饲喂基础饲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饲喂基础饲粮+7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2)LA-ZO组腹泻率与CON组、ANT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A-ZO组腹泻指数相比于CON组、ANT组和NZO组均显著降低(P<0.05)。3)LA-ZO组和MA-ZO组胰腺指数与NZO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MA-ZO组血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ANT组和NZO组(P<0.05);HA-ZO组血液HDL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ANT组(P<0.05)。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仔猪生长发育,同时可降低血液TG和TC含量,提高血液HDL含量,加强脂代谢和胰腺器官发育,可替代抗生素和高锌的使用。

  •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g/kg 50%喹乙醇+150 g/kg 15%金霉素+50 g/kg 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饲喂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饲喂基础饲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饲喂基础饲粮+7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2)LA-ZO组腹泻率与CON组、ANT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A-ZO组腹泻指数相比于CON组、ANT组和NZO组均显著降低(P<0.05)。3)LA-ZO组和MA-ZO组胰腺指数与NZO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MA-ZO组血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ANT组和NZO组(P<0.05);HA-ZO组血液HDL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ANT组(P<0.05)。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仔猪生长发育,同时可降低血液TG和TC含量,提高血液HDL含量,加强脂代谢和胰腺器官发育,可替代抗生素和高锌的使用。

  • 低海拔异地育肥牦牛与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在不同非蛋白氮水平饲粮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究异地育肥牦牛模式,本试验对比了本地杂交肉牛(秦川×西门塔尔)在同等条件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差异

  • 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相近[(185.89±14.02) kg]、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代谢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能够检测生命系统中某一特定生物层次的所有代谢物的变化,并能够利用其特有的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对所得代谢物进行系统性度量。近年来,因其测试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代谢组学逐渐被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本文从瘤胃代谢组学、肝脏代谢组学、乳腺代谢组学和血液代谢组学等4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热激条件下家蚕30K蛋白磷酸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激条件下家蚕血液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试验设对照组和热激组,每组选取五龄第3天家蚕幼虫各30头(雌雄各占1/2),在40 ℃条件下分别热激处理0、10 min,然后利用双向电泳、Pro-Q Diamond染色、质谱技术对表达差异的磷酸化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染图谱30 ku区积累了大量蛋白,经Pro-Q Diamond染色后发现它们属于磷酸化蛋白。2)经过多次取样和质谱鉴定,最终获得了3个30K蛋白,分别是PBMHPC-6、PBMHPC-19和PBMHPC-12。3)热激处理10 min后,3个30K蛋白的表达量与热激处理0 min相比显著上调(P<0.05)。由此得出,五龄家蚕血液富含30K蛋白,它们不仅在脂质运输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可能参与热激应答。

  • 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04只53日龄体重相近新西兰肉兔,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铁,铁添加形式为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纯度为98%。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有影响显著(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铁添加水平的增加,ADG先增加后降低,F/G先降低后增加;当饲粮铁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ADG最高,F/G最低。2)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铁添加水平的增加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先增加后降低,当饲粮铁添加水平为50 mg/kg时最高。3)饲粮铁添加水平对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铁添加水平对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60~90日龄新西兰肉兔饲粮中适宜的铁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

  • 饲粮中添加籽粒苋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青贮和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粗饲料包括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青贮替代30%玉米青贮,试验Ⅱ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干草替代30%苜蓿干草。3组饲粮营养水平接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瘤胃液氨态氮(NH3-N)和血液总氨基酸(T-AA)的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血液T-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籽粒苋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