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小肠黏膜形态和直肠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形态和直肠菌群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9.65±0.38) kg的湖羊断奶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每组7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按照100 g/t的比例在精料中添加。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的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和隐窝深度比值(V/C)极显著提高(P<0.01),回肠V/C显著提高(P<0.05)。2)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影响了湖羊羔羊直肠菌群的α多样性,使得直肠菌群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呈现不同的丰度差异。综上得出,在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湖羊羔羊小肠各段的发育,增加直肠有益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增殖。

  • 饲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绒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与全混合饲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和试验组(EG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G组饲喂全粗料饲粮,育肥前期、中期与后期的NFC/NDF分别为0.13、0.12和0.12,EG组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饲粮,NFC/NDF分别为0.78、0.77和0.77。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终末体重、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趋于显著地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头、毛皮、血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3)EG组羔羊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瘤胃重量、皱胃重量分别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羔羊的大肠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与小肠重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NFC/NDF为0.77~0.78的全混合饲粮相比,饲喂NFC/NDF为0.12~0.13的全粗料饲粮降低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但增加了胃肠道重占体重的比例。

  • 绒山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主要探索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及传代方法,为研究绒山羊的脂肪代谢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3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直接得到羔羊前体脂肪细胞,结合其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以绒山羊成年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和“天花板”法得到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去分化得到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的适宜分离条件为0.1% Ⅰ型胶原酶、37 ℃消化1 h,250g离心10 min;传代时分离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60 s。细胞形态为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成年羊采用和羔羊相同的胶原酶法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改进的“天花板”法获得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综上,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直接分离培养3月龄绒山羊羔羊的前体脂肪细胞;采用胶原酶法和改进后的“天花板”法分离培养成年绒山羊的前体脂肪细胞是可行的。

  • 胡麻饼代替豆粕对绵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绵羊瘤胃发酵、消化酶活性及瘤胃上皮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探讨胡麻饼代替豆粕对绵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5月龄、体重为(26.0±1.0)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CK)、Ⅰ、Ⅱ和Ⅲ组],每组6只羊,分别饲喂胡麻饼代替豆粕的饲粮,胡麻饼添加比例分别为0、6%、12%和18%。试验结束后,屠宰并取样,采集瘤胃液和瘤胃组织,研究瘤胃液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上皮组织VFA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ADG)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Ⅲ组(P0.05),但Ⅱ组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绵羊饲粮中一定比例的胡麻饼代替豆粕能够改善瘤胃代谢状况,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胡麻饼替代豆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2%。

  • 早期断奶饲喂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育肥期生长性能、血清学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羔羊饲喂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血清学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100只体况良好、体重(6.10±0.10) kg、(18±2)日龄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试验配制NDF水平分别为10%(10N组,作为对照组)、15%(15N组)、20%(20N组)、25%(25N组)的4种饲粮。在21~90日龄阶段,各组羔羊饲喂不同NDF水平的饲粮;在91~150日龄,所有羔羊饲喂同一全混合日粮(TMR),饲粮NDF水平为30%。150日龄时,每组挑选与平均体重相近的6只羔羊,测定血清学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指标。结果表明:1)在90日龄时,15N组、20N组和25N组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2)20N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20N组和25N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25N组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高于10N组和15N组(P<0.05)。3)20N组和25N组羔羊胴体重较10N组有增加趋势(P=0.061)。4)10N组头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20N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早期断奶羔羊饲喂NDF水平不低于15%的饲粮能够提高育肥期羔羊的生长性能。

  • 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早期断奶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选用100只体况良好,体重[(6.10±0.10) kg]和日龄(18±2)接近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各组分别饲喂NDF水平分别为(10N组)、15%(15N组)、20%(20N组)和25%(25N组)的饲粮。所有羔羊在21~60日龄均饲喂相同代乳粉。预试期3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在50、60、90日龄时,20N和25N组羔羊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2)15N组羔羊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20N和25N组(P<0.05),15N、20N和25N组羔羊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高于10N组(P<0.05)。3)20N和25N组羔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4)25N组羔羊头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低于10N组(P<0.05),而蹄重、心脏重、肝脏重和脾脏重均显著高于10N组(P<0.05)。20N组羔羊心脏重和肝脏重显著高于10N组(P<0.05)。综合得出,饲粮NDF水平为20%或30%时,能够促进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心脏、肝脏等器官重量。

  • 开食料必需氨基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羔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50日龄断奶湖羊公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PC)组饲喂氨基酸平衡的开食料,4个试验组开食料在PC组的基础上分别扣除30% Lys、Met、Thr和Trp,分别作为PD-Lys、PD-Met、PD-Thr和PD-Trp组,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一致。预试期为11 d,正试期为60 d。在12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PD-Lys和PD-Met组与PC组相比空体重、皮毛重、胴体重、蹄重显著降低(P<0.05);2)PD-Met组胴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Trp组(P<0.05),PC、PD-Lys和PD-Met组皮毛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D-Thr和PD-Trp组(P<0.05),PC组胴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D-Met组头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Lys组(P<0.05);3)PD-Met组头蹄、皮毛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及胴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PC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61~120日龄断奶湖羊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如下:胴体为100:35:44:13,皮毛为100:21:129:11,头蹄为100:34:70:7

  • 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对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对不同日龄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选取48只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初生公羔(P>0.05),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精料中直链与支链淀粉比分别为0.12(木薯淀粉组)、0.23(玉米淀粉组)、0.24(小麦淀粉组)和0.48(豌豆淀粉组)。试验全期共77 d。于羔羊21、35、56和77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1只羔羊屠宰,采集瘤胃液样品。通过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测定分析羔羊瘤胃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组的羔羊于21、35、56和77日龄时,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1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35日龄(P<0.05),56和77日龄羔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但在数值上仍低于21日龄羔羊。DGGE回收的条带多属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56日龄的小麦淀粉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含量较高。由此可见,不同直链与支链淀粉比精料未影响羔羊瘤胃优势细菌的结构,但饲喂小麦淀粉饲粮可促进56日龄羔羊瘤胃内牛单胞月形菌的生长。

  • 沙棘果渣对育肥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选取24只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25±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10%、20%和30%沙棘果渣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1)10%和20%水平组羔羊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水平组(P<0.05),10%水平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0%水平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水平组羔羊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30%水平组羔羊的肝脏、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网胃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大肠和小肠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肌酐(CRE)和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背最长肌中亚油酸、反油酸、花生四烯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ΣUF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酸、总饱和脂肪酸(ΣSFA)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PUFA)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育肥羔羊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生长性能的提高,适宜添加水平为10%~20%。

  • 饲粮添加木薯渣对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4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湖羊羔羊96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的木薯渣,配制成等能等氮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木薯渣的添加比例升高,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呈一次线性升高和降低(P<0.05)。2)随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7),对照组最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1),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一次线性降低(P=0.010)。4)随着饲粮中木薯渣添加比例的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呈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5)饲粮木薯渣添加比例对生长羔羊瘤胃液的pH,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提高了羔羊生长性能,但高添加比例的木薯渣会对羔羊抗氧化能力和肾脏造成损害,建议木薯渣添加比例低于20%为宜。

  • 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6只妊娠90 d、平均体重为(44.45±2.20) kg的初产湖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母羊妊娠期饲粮精料比例分别为50%、40%和30%,分娩后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羔羊10日龄,每只母羊取1只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15日龄补饲开食料;20日龄补饲苜蓿干草,自由采食至60日龄。每10 d测定1次羔羊体重,51~60日龄进行羔羊消化代谢试验,20和60日龄采集羔羊血液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1、10、20、30、40、50、60日龄体重,20、60日龄体尺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降低,20日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60日龄50%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0%组20和60日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中MDA的含量在20日龄时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60日龄时50%组显著高于30%组(P<0.05)。结果提示,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的精料比例对产后早期断奶羔羊的体重、体尺、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羔羊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 蛋氨酸水平对体况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水平对羔羊体况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对7日龄断母乳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在56和84日龄,各选取6对双胞胎羔羊进行屠宰,分离消化道组织,采集血清样品。结果表明:1)在采食量方面,LM组羔羊对蛋氨酸采食量在8~56日龄、8~84日龄阶段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间体况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6日龄,LM组羔羊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3)56日龄,LM组羔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低蛋氨酸水平抑制了羔羊体况发育(体重、体斜长、胸围、体长指数)及瘤胃乳头宽度的增加,同时降低了机体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然而却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羔羊体况发育及消化道组织形态发育也随之得到补偿,但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仍未得到完全改善。

  • 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 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 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 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藏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藏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取2月龄断奶、体重(20.80±2.75) kg藏公羔羊9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0.8%、12.0%和13.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2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1)12.0%蛋白质水平组臧羔羊的试验第60~90天及第90~120天日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2)12.0%蛋白质水平组臧羔羊的腹泻率及尿道感染率较低,死亡率最低。3)在试验第60天,12.0%蛋白质水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与10.8%和13.2%蛋白质水平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10.8%和13.2%蛋白质水平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10.8%蛋白质水平组(P0.05)。4)12.0%蛋白组水平组的单位成本增重最高,达到73.05 kg/元,总收入和净收入最高,净收入达到7 800.51元。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水平影响早期断奶藏羔羊的生长发育,12.0%蛋白质水平可提高藏羔羊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死亡率,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生长性能,并降低饲养成本。

  • 代乳品和开口料对哺乳中后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0日龄羔羊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分别饲喂代乳品1+开口料(A组)、代乳品1(B组)、代乳品2(C组)、母乳+开口料(D组)和母乳(E组)。分别在30、40、50、60、70日龄称重并对体尺进行测量,68~70日龄连续收集3 d粪样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在70日龄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30、40、50、60、70日龄D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高于A、E组,E组高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60~70日龄期间,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显著高于E组(P﹤0.05)。2)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D组显著高于A组(P﹤0.05),E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A、D、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组有增高趋势,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A、D、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C组之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各营养物质采食量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钙、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且B、C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羔羊代乳品加开口料的饲喂模式可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饲粮营养限制对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高血糖素样-2浓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羔羊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高血糖素样-2(GLP-2)浓度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品和开食料,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20%能量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于羔羊20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采集血清用于测定IGF-1和GLP-2的浓度,40日龄和60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PR组、ER组、BR组40日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营养限制抑制了羔羊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形态发育,同时能量限制可降低血清GLP-2的浓度。

  • 精料补充料钙、磷水平对牧区冬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骨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牧区冬春季低质粗饲料供给下,补饲不同钙、磷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骨成分的影响。选取(30±2)日龄、体重为(12.50±1.21) kg断奶乌珠穆沁羔羊9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2只,公母各占1/2,3组羔羊分别补饲相同钙磷比、不同钙、磷水平的3种精料补充料,分别为A组(钙0.40%、磷0.38%)、B组(钙0.50%、磷0.48%)和C组(钙0.68%、磷0.65%),试验期5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随着精料补充料钙、磷水平的增加,羔羊总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日增重接近200 g/d;试验第50天,各组羔羊血清钙、甲状旁腺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羔羊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羔羊胫骨钙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羔羊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牧区冬春季枯草期,不同钙、磷水平的精料补充料未对乌珠穆沁羔羊的生长性能、部分血清指标及胫骨磷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精料补充料中钙0.40%、磷0.38%的水平即可满足羔羊生长需求,加入过量的钙、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 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产后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 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