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土壤氮素异质性分布和马先蒿寄生对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无论在农田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异质性普遍存在,而植物可感知土壤养分异质性,并调节根系生物量分配及空间分布以获取更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养分胁迫因子,根部半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受养分供应水平的调节如何还不得而知。了解寄生胁迫在不同养分条件下对寄主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对解析寄主应对寄生胁迫和养分胁迫的适应策略,进而指导寄生性杂草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分根试验,通过对寄主分根,并控制根室两侧氮供应水平及寄生胁迫程度,考察了氮胁迫及两种寄主依赖程度不同的马先蒿的寄生对寄主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氮水平与马先蒿寄生均可显著影响长芒棒头草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土壤氮水平为主要影响因子。(2)两种马先蒿对长芒棒头草的危害程度不同,NPK和2NPK 处理时三色马先蒿的寄生显著降低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37.1%,51.5%;根系:35.6%,63.6%);而在NPK处理时大王马先蒿的寄生显著增加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29.9%,根系:61.2%)。(3)长芒棒头草的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受氮营养的异质分布和寄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感知养分空间分布及调节根系生长能力。

  • 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冬毛期雄性银黑狐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冬毛期雄性银黑狐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450±140) g的健康雄性银黑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4种试验饲粮中油脂比例不同,但添加量均为14%,其中Ⅰ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2.00%的鱼油和2.00%的豆油组成,Ⅱ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9.38%的玉米油和4.62%的豆油,Ⅲ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2.00%的玉米油和2.00%的豆油组成,Ⅳ组试验饲粮中油脂由1.50%的鱼油和12.50%的玉米油。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银黑狐的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Ⅱ组体长显著高于Ⅳ组(P0.05)。2)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Ⅱ组血清TG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0.05)。Ⅱ组血清GLOB含量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4)饲粮不同油脂比例对血清补体4(C4)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Ⅲ组血清C4含量显著低于Ⅰ、Ⅱ和Ⅳ组(P0.05)。5)饲粮不同油脂比例极显著影响了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Ⅱ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饲粮油脂来源为9.38%玉米油和4.62%豆油时,降低了血清中TG和LDL-C的含量,升高了血清中GLOB的含量,改善了肠道形态结构,从而促进了冬毛期雄性银黑狐体长的增加。

  • 半胱胺盐酸盐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0日龄体重[(2.13±0.10) kg]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60(Ⅱ组)、90(Ⅲ组)、120(Ⅳ组)、60(Ⅴ组)、90(Ⅵ组)、120 mg/kg(Ⅶ组)CSH的试验饲粮;其中,Ⅱ、Ⅲ、Ⅳ组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Ⅵ和Ⅶ组水貂皮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Ⅱ、Ⅲ、Ⅴ、Ⅵ、Ⅶ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Ⅵ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Ⅵ组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血清生长激素受体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4)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Ⅳ、Ⅴ组(P<0.05),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肝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CSH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 饲粮添加维生素E和硒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维生素E(VE)和硒(Se)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70日龄、平均体重为(1 030.64±85.50) 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以DL-α-生育酚乙酸酯为VE源,含量为50%)(VE组)、基础饲粮+0.2 mg/kg Se(以甘氨酸纳米硒为Se源,含量为1%)(Se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0.2 mg/kg Se(VE+Se组)。试验从2017年7月14日开始,至2017年9月14日结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VE组和VE+Se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而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3)VE+Se组水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单独添加VE或同时添加VE和Se极显著降低水貂血清活性氧(ROS)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同时添加VE和Se显著提高水貂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P<0.05)。综合考虑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同时添加200 mg/kg VE和0.2 mg/kg Se可促进育成期水貂生长,提高脂肪消化率,同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

  • 毛皮动物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饲粮能量直接影响毛皮动物生产性能,如何真实评价动物对饲料能量的需要、利用及能量转化效率是能量代谢研究的重点。毛皮动物维持能量受动物的基础代谢、环境温度、饲养管理、品种、营养物质代谢热增耗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毛皮动物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为毛皮动物精细化饲养和饲料的精准配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 低蛋白质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对越冬前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苏氨酸(Thr)水平对越冬前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0只健康、6月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4组梅花鹿限量饲喂4种不同饲粮,通过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苏氨酸,各组饲粮赖氨酸(Lys)、蛋氨酸(Met)水平相同,均分别0.63%、0.18%,Thr水平分别为0.55%(Ⅰ组)、0.47%(Ⅱ组)、0.53%(Ⅲ组)、0.58%(Ⅳ组)。此外,Ⅰ组(对照组)饲粮为蛋白质水平为15.15%的高蛋白质饲粮,试验组(Ⅱ组、Ⅲ组和Ⅳ组)饲粮为蛋白质水平为13.46%的低蛋白质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1)对照组和Ⅱ组末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Ⅳ组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1)。2)Ⅳ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显著低于Ⅲ组(P<0.05);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对照组能量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Ⅱ组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Ⅳ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1);Ⅱ组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3)Ⅱ组蛋氨酸和苏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天冬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丝氨酸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照组谷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对照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对照组脯氨酸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在饲粮Lys、Met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3.46%、Thr水平为0.47%的低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15%、Thr水平为0.55%的高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相当。

  • 发酵白酒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发酵白酒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的去势杜×长×大公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2%、4%和6%发酵白酒糟等比例替代基础饲粮。分别于平均体重为10和25 kg左右时,试验猪转入代谢笼内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每个试验期为1周,前4 d为适应期,后3 d为粪尿收集期。记录仔猪的日采食量,并于每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取空腹体重。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氮排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10 kg断奶仔猪试验中,2%发酵白酒糟组的表观消化能和尿氮量显著降低(P0.05);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总能、赖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表观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6%发酵白酒糟组的蛋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2%、4%和6%发酵白酒糟组的摄入氮量、吸收氮量、沉积氮量、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和消化能均显著降低(P<0.05),粪氮量显著增加(P<0.05)。由上可见,饲粮添加2%发酵白酒糟不影响断奶仔猪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可增加其生长性能;长期高剂量添加发酵白酒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断奶仔猪对常规营养成分的消化代谢。

  • 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77 kg左右的三元杂交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 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亮氨酸+1.37% L-丙氨酸(亮氨酸组)、1.0%谷氨酸+1.44% L-丙氨酸(谷氨酸组)、1.0%亮氨酸+1.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饲喂60 d后屠宰采集肌肉样品,检测其中脂肪酸含量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背最长肌中,亮氨酸组C18:2n-6和C20:1含量显著增加(P<0.05),C18:0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组C14:0和C16:0含量显著降低(P<0.05),C17:0和C18:2n-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股二头肌中,亮氨酸组C16:0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组C18:2n-6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背最长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mRNA的相对表达量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和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中脂蛋白脂酶(LPL)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或1.00%谷氨酸可调控肥育猪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 辣木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木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65.40±1.6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144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和9%辣木叶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肌肉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木叶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辣木叶适宜添加水平为6%。

  •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7-2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生物在面对外界变化的时候保持自身化学组成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反映了生物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的生理和生化响应与适应。根据土壤和 植物的 N、P 等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估算出植物的内稳性指数(H)。 通常植物的化学计量内稳性要弱于动 物,且内稳性变化幅度较大。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内稳性高 的物种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和生物量稳定性, 内稳性高的生态系统则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因此,内 稳性被认为是衡量物种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生态适应性,以及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但是目前关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或功能群由于其生长策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同一物种的不同器官、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元素的内稳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该 文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概念、内稳性指数 H 的测算方法,不同植物物种或功能群、不同器官、不同 生长阶段内稳性特征,以及植物内稳性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合现已开展的工作,对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相关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国内 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 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低聚木糖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生长肥育猪血浆生化参数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约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10头,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单栏饲养。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4 kg/t速大肥、0.2 kg/t抗敌素的饲粮),30~65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在30~65 kg阶段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在66~100 kg阶段均饲喂基础饲粮),66~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在30~65 kg阶段均饲喂基础饲粮,在66~100 kg阶段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以及30~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g/t XOS的饲粮)。于试猪平均体重达100 kg(约170日龄)时,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65 kg阶段,饲粮添加100或500 g/t XOS可显著降低股二头肌中十七烷酸(C17:0)含量(P<0.05);65~100 kg阶段,饲粮添加250 g/t XOS可显著增加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P<0.05),添加100或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股二头肌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P<0.05);30~100 kg阶段,饲粮添加1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油酸/亚油酸以及股二头肌中C20:1、MUFA和SFA+MUFA含量(P<0.05),添加100或250 g/t XOS可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P<0.05),添加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一定剂量的XOS可通过调控与脂代谢相关的血浆生化参数、增加肌肉中MUFA和SFA+MUFA含量而改善猪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且以30~100 kg阶段添加100 g/t XOS为最佳。

  • 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及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 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粮中添加12.00%鱼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9.38%玉米油和4.62%豆油,n-6/n-3 PUFA比值为18.03;Ⅲ组饲粮中添加12.00%玉米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40.83;Ⅳ组饲粮中添加1.50%鱼油和12.50%玉米油,n-6/n-3 PUFA比值为136.36。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和配比不同外,其他原料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极显著影响(P0.05)。Ⅰ和Ⅳ组肝脏n-3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但极显著影响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P<0.01)。Ⅰ和Ⅳ组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鱼油与12.50%玉米油的混合油脂,即饲粮n-6/n-3 PUFA比值为136.36时,上调了肝脏中FATP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肝脏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及利用效率,促进了冬毛期北极狐的生长。

  • 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 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亮氨酸+1.37% L-丙氨酸(亮氨酸组)、1%谷氨酸+1.44% L-丙氨酸(谷氨酸组)、1%亮氨酸+1%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谷氨酸或1%亮氨酸+1%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亮氨酸+1%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 低聚木糖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单栏饲养。试验设对照组、抗生素组,30~65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以及30~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每头猪的空腹体重及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于试猪平均体重达100 kg时屠宰采样,测定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XOS对生长肥育猪的ADFI、ADG、F/G、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30~65 kg阶段添加250 g/t XOS可显著增加脾脏指数以及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P<0.05);30~100 kg阶段添加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脾脏指数及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XOS虽对生长肥育猪的ADFI、ADG、F/G、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增加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而改善猪肉营养价值;以30~100 kg阶段添加500 g/t XOS效果较佳。

  • 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分别饲喂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为0:12(Ⅰ组)、3:9(Ⅱ组)、5:7(Ⅲ组)、7:5(Ⅳ组)、9:3(Ⅴ组)和12:0(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体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Ⅵ组鲜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3)饲粮玉米油与棕榈酸配比对冬毛期蓝狐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氮沉积随饲粮中玉米油添加比例的升高呈上升趋势,Ⅰ组最低,Ⅵ组最高;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以Ⅴ组最高。综合各指标,从保证蓝狐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考虑,冬毛期蓝狐干饲粮中玉米油与棕榈酸的适宜比例应当维持在9:3(即亚油酸含量为3.76%)。

  • 饲粮添加脯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体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脯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体成分的影响。选取32头妊娠15 d的环江香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7% 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和1.00% L-脯氨酸(脯氨酸组)的饲粮。分别于妊娠第45和70天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母猪屠宰,测定其体成分。结果表明:与等氮对照组相比,妊娠第45天时脯氨酸组环江香猪的脂肪率显著降低(P<0.05),皮肤率呈增加趋势(0.05≤P<0.10);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皮肤率呈降低趋势(0.05≤P<0.10),背最长肌中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0.05≤P<0.10)。与妊娠第45天时相比,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瘦肉率与皮肤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脯氨酸可增加妊娠环江香猪机体脂肪和精氨酸的沉积量,妊娠中期的机体脂肪沉积量比妊娠前期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 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02日龄、平均体重为(2 370±24) g的健康雄性蓝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不同外,其他原料均一致。Ⅰ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豆油,n-6/n-3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6.03;Ⅲ组饲粮中添加鱼油和玉米油,n-6/n-3为9.01;Ⅳ组饲粮中添加玉米油和豆油,n-6/n-3为18.04。试验预试期7 d,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1)Ⅲ组和Ⅳ组12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2)Ⅰ组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3)Ⅰ组和Ⅲ组氮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综上所述,当饲粮n-6/n-3 PUFA配比为9.01或18.04时,蓝狐可获得较优的生长性能,但从饲料成本和贮存稳定性考虑,玉米油与豆油混合组更佳。

  • 发酵中药渣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血浆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中药渣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血浆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试验选用3~5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长白×大白二元母猪7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的中药渣和发酵中药渣。试验周期为整个妊娠期,统计返情、空怀和流产的母猪数,窝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仔猪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分别于母猪妊娠第45天、第75天和第114天(分娩当天),每组随机选取8头母猪,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中药渣或发酵中药渣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第114天时,发酵中药渣组的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妊娠第45天时,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5 kg/t发酵中药渣不影响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代谢,增强抗氧化功能。

  • 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