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贵州兔眼蓝莓不同品种香气成分的测定与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和明确贵州兔眼蓝莓不同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 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对贵州主栽兔眼蓝莓‘杰兔’‘灿烂’ ‘顶峰’‘梯芙蓝’和‘粉蓝’等品种的果实香气组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 个品种共检测出7 大类46 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有8 种、萜类有13 种、苯环类有9 个、醛 类仅3 种、酯类5 种、烷烃类有4 种、其他类有4 种。(2)‘顶峰’的香气成分最多,有33 种,‘粉蓝’最少,仅24 种;各品种香气组分中,醛类占比最大,其次为苯环类,‘灿烂’醛 类含量最高(59.32%),‘粉蓝’苯环类含量最高(42.58%)。(3)5 个品种中,‘杰兔’的香气 成分总含量最高,为172 872.20 ng‧g-1,其次是‘灿烂’,为162 200.87 ng‧g-1;‘顶峰’和‘粉 蓝’的香气成分总含量较低,分别为91 284.45 ng‧g-1 和97 511.10 ng‧g-1。5 个兔眼蓝莓品种在 香气成分和含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为蓝莓品种的优选和深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了 重要依据。

  • 多胺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体胚分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分化的影响机制, 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 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 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 处理后EC 形态、结构、内源PAs 含量及相 关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外源Put、Spd 和Spm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 增殖率,降 低了体胚诱导及萌发数量。经外源PAs 处理增殖的EC 胚性细胞大小较一致,染色深且均匀, 多细胞原胚减少,可见已经分化完全的早期子叶胚。(2)外源PAs 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 中内源PAs 含量,其中Put 处理EC 中各类内源PAs 及总PAs 含量最高;当在含外源PAs 培养基上增殖的EC 转入不含外源PAs 的培养基上增殖时(恢复培养),EC 中的Put 含量 仍然显著高于对照,内源Spd 和Spm 则显著降低。(3)外源Put 处理显著提高了EC 中的 鸟氨酸脱羧酶(ODC)、精氨酸脱羧酶(ADC)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而外源Spd、 Spm 处理显著降低了EC 中的ODC 及ADC 活性,外源Spd 显著提高了多胺氧化酶(PAO) 活性;恢复培养后,EC 中ADC 和DAO 活性比恢复培养前显著降低,ODC、PAO 无显著 性差异。综上认为,外源PAs 可以通过调节PAs 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内源PAs 含量,进而 影响荔枝EC 增殖和体胚诱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As 调节荔枝体胚发生机制,提高 荔枝离体再生效率提供了基础。

  • 大豆膨胀素基因GmEXPB5 和GmEXPB7 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膨胀素(expansin,EXP)通过调控细胞壁的松弛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为研究EXP 基因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对大豆中的两个EXP 基 因(GmEXPB5 和GmEXPB7)及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 GmEXPB5 和GmEXPB7 分别位于大豆第10 和12 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分别为272 和267 个氨基酸。GmEXPB5 蛋白分子 量为29.07 kD,理论等电点为7.51;GmEXPB7 蛋白分子量为29.09 kD,理论等电点为8.66。 GmEXPB5 和GmEXPB7 均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且定位于细胞壁中。GmEXPB5 和GmEXPB7 蛋白均含有一段信号肽序列和一个保守的DPBB_1 结构域。(2) GmEXPB5 蛋白与鹰嘴豆 CaEXPB15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mEXPB7 蛋白与密花豆、赤豆和豇豆的EXPB3 蛋白有着 较近的亲缘关系。(3)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根、茎和叶中均表达且它们在根和叶中 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表达量。(4) GmEXPB5 和GmEXPB7 在大豆幼苗中可以响应盐、 干旱和低温胁迫。(5) GmEXPB5 启动子区域含有两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 和 ARE);GmEXPB7 启动子区域含有五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BRE、ARE、 CGTCA-motif、TC-rich repeats 和MBS)。上述结果表明,GmEXPB5 和GmEXPB7 能够参 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 IGFBP-3蛋白对重离子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放射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我国载人航天和核技术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辐射与核安全仍将长期成为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辐射防护分子靶标和相关药物具有重要价值。先前的研究已发现电离辐射暴露后小鼠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显著上升,但是,IGFBP-3蛋白的功能及其血液水平的变化对小鼠辐射损伤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在小鼠肝脏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MKC)中建立了Igfbp3基因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利用CCK-8、EdU掺入、克隆形成和微球吞噬实验对碳离子照射后不同细胞模型的增殖活力、DNA复制活性和吞噬能力进行检测;在小鼠模型中,通过在照射前2小时尾静脉注射重组IGFBP-3蛋白提前升高血液IGFBP-3蛋白水平,检测致死剂量(5 Gy)碳离子全身照射后小鼠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过表达IGFBP-3蛋白显著提高了MKC细胞在辐射暴露后的DNA复制活性、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和对微球的吞噬能力,相反地,敲低IGFBP-3蛋白表达则降低了以上检测指标。碳离子辐射暴露前尾静脉注射IGFBP-3蛋白可以显著延缓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死亡时间。以上结果从细胞和动物水平表明了IGFBP-3蛋白具有减轻辐射损伤的作用和作为辐射防护药靶的巨大潜力。通过增强小鼠体内Kupffer细胞的辐射抗性和吞噬能力来降低辐射暴露后的感染风险可能是IGFBP-3蛋白发挥辐射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 基于 2 021 版《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1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共 53 科 、 83 属 、 1 73 种,在全国各省份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位排在首位 (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 2 )海南省 1 9 个 市 县 行政区均有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以南 市 县 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 市 县 )),其中物种丰 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 7 5 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 0.604 5 ind. ·km 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 a ltitude Alt 0~186 7 m 的 9 个区段(梯度值为 200 m )内均有分布,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 骤升 缓降的趋势 ,物 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 800 m Alt<1 000 m 及 1 000 m Alt<1 200 m ,均有 8 1 种,最少的 海拔区段为 1 600 m Alt<1 867 m ,仅有 9 种。( 3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 杂,共依托于 11 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 114 种),其次是山地雨林 105 种),最小的是半红树林( 1 种);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 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 护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 Elucidat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Variations in Nucleic Acid-Protein Complexes Involved in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Using a Tight-Binding Approach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分类: 化学 >> 物理化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16

    摘要: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are proteins that regula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from DNA to messenger RNA by binding to a specific DNA sequence.Nucleic acid-protein interactions are crucial in regulating transcription in biological systems. This work presents a quick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ight-binding models and offers physical insights into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es and DNA motifs. The tight binding Hamiltonian parameter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 algorithm, which reproduces the given ab-initiolevel calculations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We present a library of residue-level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extensive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over various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nucleobases and amino acid side chains from high-quality DNA-protein complex structures. As an example, our approach can reasonably generate the subtle electronic structure details for the orthologous transcription factors human AP-1 and Epstein-Barr virus Zta within a few seconds on a laptop. This method potentiall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variationsof gene-protein interaction complexes, even those involving dozens of proteins and genes. We hope this study offer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s at an electronic structural level.

  •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 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 办法 的关键步骤。通过 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021 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 植物名录》 2005 )),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 野生维管 植物多样性 、 保护概况 和 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1 江西省分布的国 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1 48 种 包括种下类群 分属 47 科 89 属 。 2 整合的 江西省重点保护 植物 总计 407 种,分属 85 科 208 属。其中石松和蕨类植物 9 科 10 属 16 种;裸子植物 6 科 17 属 26 种;被子植物 70 科 181 属 365 种 。 3 407 种重点保护植物中, 60.9 的种类在 32 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70.5 的 种类在 中 国 67 个植物园有 分布 。 4 物种丰 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 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 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 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 5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 该文 讨论了 《江 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2005 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 优 先物种选择的 6E 原则 和加强省级 重点 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 建议 。

  •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种 幼苗群落对季节和地形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幼苗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 为 探 究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种 幼苗组成 、 季节动态 及其空间分布 该研究 以 20 h m 2 监测样地为 平台,通过对样地内 450 个 1 m × 1 m 样方连续 4 年( 20 19 20 22 年)的调查,对样地内树 种幼苗的组成、新增和死亡季节动态、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调查期间 累计 调查幼苗 5 8 种, 2 928 株, 分属于 4 2 属 2 6 科。其中,新增幼苗 817 株,新增物种 4 7 种; 死亡幼苗 1 181 株,死亡物种 5 0 种。 2 )幼苗重要值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 异,多花山矾( Symplocos ramosissima )和黄心树 Machilus bombycina )幼苗 始终是优势种, 重要值始终在前 2 位 而先锋种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重要值持续下降。 3 调查 期间 未监测到 幼苗物种丰富度 、 样方平均幼苗物种丰富度和 物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 指数 和 Simpson 指数 、 幼苗数量、新增幼苗数量、幼苗新增率、死亡幼苗数量和幼苗死亡 率 的 季节 性 差异 。 4 多数幼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较窄,仅有少数树种幼苗在整个样地广 泛分布。 地形决定树种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 平地地形中的样方幼苗物种丰富度、幼苗 密度 和物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 指数和 Sim pson 指数 显著高于山脊和沟谷地形。 综上认为,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中季节对树种幼苗组成、新增和死亡的影响不大, 地形决定树种 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 该研究 结果 揭示了 树种幼苗新增和死亡的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依据 2 021 版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 开展了 陕西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 调查研究 。 结 果表明:( 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 38 科 67 属 104 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 1 科 1 属 3 种,占总数的 2.88%2.88%;裸子植物 2 科 6 属 6 种 2 变种,占 6.73%6.73%;被子植物 35 科 60 属 85 种 1 亚种 10 变种,占比高达 90.38% 。( 2 )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 18.18% 、 属的 5.09% 、种的 2%2%,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 3 )新名录保留 1 999 版 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新增 78 种,含原 陕西省 地方重点保护植物 24 种,象鼻兰、曲茎石斛、 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 54 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 52% 。 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 CR 占 4.81% 、濒危( EN )和易危 VU )均 占 24.04% 。( 4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 60 种,占全省保护 植物的 57.69%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均有 47 种。( 5 )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 林公 园等共 249 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 70 种,占总数的 67.31% 。建议开展新增物 种 、 尤其是原来无保护级别的 5 4 种 的资源和分布调查 与研究 更新 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植物 信息 并进行 动态监测 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 科学基础 。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 功效。为研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 采用 硅胶 柱 色谱 、 凝胶 柱 色谱 、 O DS 反相 柱 色谱 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各种 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 糖( LPS 诱导的 RAW26 4 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 NO )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1 )从 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 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piroeuryolide 1 、 cacalol acetate 2 )、 oplopenone 3 )、 8 ethyl palmosalide A 4 )、 1 hydroxy 3,7 dimethyl 2 --(pent 3 enyl) benzofuran 5 )、丁香脂素 O β D 葡萄糖苷( 6 )、松脂酚 O β D 葡萄吡喃糖苷( 7 )、 isoeucom min A 8 )、 eucommin A 9 )、 6,7 二甲氧基香豆素( 10 )、阿魏酸 11 )、咖啡酸乙酯 12 )、 咖啡酸甲酯( 13 )、阿魏酸甲酯 14 )、阿魏酸乙酯 15 )、咖啡酸 16 )、 2 --[( E 3′,7′ dimethyl 2′,6′ octadienyl] 4 methoxy 6 methylphenol 17 )、 2,8 dimethyl 6 methoxy 2 --(4 methylpent 3 enyl) chromene 18 )、 β 谷甾醇( 19 )、 dodecyl( Z 9 hex ade cenoate 20 )、 hexacosanal 21 )。 其中 化合物 1 4 、 6 、 11 16 、 18 、 2 0 、 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到 。 2 体外抗炎实验表明, 化合物 1 3 、 6 、 11 16 、 17 、 19 在 检测浓度下( 1.56 ~ 50.00 μmol·L 1 均能显著抑制 NO 释放量( P < 0.05 或 P < 0.01 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 00 μmol·L 1 时 对 NO 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 ,但在 12.50 、 25.00 μmol·L 1 的 浓度下,对 NO 的释放量有抑制作 用( P < 0.05 。 该研究结果 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通过尿蛋白质组探究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如何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出发,从两家医院收取年龄相近的尿液样本,利用成组分析和一对多分析两种方法,探究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成组分析的实验结果显示,抑郁组与双相组相比,在严格的筛选条件下,筛选标准为FC≥2或≤0.5,双尾非配对t检验P < 0.01可鉴定到108个差异蛋白,随机产生的差异蛋白平均为3.7个,这些蛋白和疾病差异相关的可信度96.6 %。在一对多分析中,有24个差异蛋白被13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其中的16个差异蛋白在所研究的所有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且其中有6个差异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有关;有41个差异蛋白被13例中的12例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且其中的19个差异蛋白在12例抑郁患者中呈现出完全一致的表达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均反映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2例及以上抑郁患者样本共同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富集到了多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这一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免疫机制可能是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具有主要免疫靶点的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未来或许可通过观测抑郁症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方向和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尿液蛋白质组可以鉴别诊断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为治疗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提出可能的机制和潜在的靶点,为今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了工具。

  • 峨眉拟单性木兰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 的常绿乔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极度濒危植物。为了探究峨眉拟单性木兰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 的时期及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以两性花中的不育雄蕊和雄花中的可育雄蕊为试材, 利用石蜡切片观察两种雄蕊的花药发育过程,并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脯氨酸含量,分析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结果表明:(1)不育雄蕊与可 育雄蕊在减速分裂时期出现明显差异,不育雄蕊的绒毡层致密、没有发育,四分体未形成,随后解 体,花粉囊中无花粉。可育雄蕊的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正常,成熟时花粉囊开裂,花粉 粒溢出。(2)不育雄蕊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 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低于可育雄蕊。(3)不育雄蕊 POD 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减数分裂时期、 单核期和花粉成熟期都显著高于可育雄蕊;不育雄蕊 CAT 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同 时期的可育雄蕊。综上可知,两性花中雄性败育发生在减速分裂时期,其败育的主要原因是物质 能量代谢降低,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过氧化氢酶( CAT) 及过 氧化物酶( POD) 的活性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使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受阻, 无法形成四分体。

  • 新冠疫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森林面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森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森林面积的损失常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或丧失。为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 林损失面积、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数据、年度新冠疫情感染数据(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 生产总值(GDP)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联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和回归预测。研究结 果表明,虽然新冠病毒的每百万人口感染数量与森林损失面积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 为疫情显著减少了因城市和农业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的森林损失面积,但是在疫情爆发的 2 年间(2020 年和 2021 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总量仍然持续上升,主要 原因是疫情间接加速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采伐。回归模型预测: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生物多 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增加了 5.83%和 21.78%。由此本研 究发现,新冠疫情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森林损失面积 仍在增加。

  • 横断山区六种八居群鼠尾草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鼠尾草属(Salvia)是唇形科(Lamiaceae)最大的属,属下多种为民间常用草药,亦有供观赏 的种类。为探究横断山区物种在细胞学水平的进化方式,讨论形态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之间的分 类关系,本研究通过广泛收集染色体文献资料,采用植物常规压片法对采集自横断山地区 6 种 8 居群鼠尾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并构建了中国地区分布的鼠尾草属植物叶绿体系统发育树。统 计结果表明:(1)全世界范围内约 23%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数据有报道,其中分布在中国地区 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报道率为 32.10%,分布在横断山地区的鼠尾草属植物报道率为 40.54%, (2)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以 x = 8 和 x = 11 为主,分布在中国地区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基数 均为 x = 8;实验结果表明:(1)西藏鼠尾草(S. wardii)核型数据为首次报道。(2)雪山鼠尾草(S. evansiana)首次在云南德钦地区发现二倍体居群。将细胞学数据结合叶绿体进化树开展染色体进 化关联分析,论证多倍化可能不是鼠尾草属物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主要机制,表明多倍体不是该 属物种形成的主要进化途径而是以二倍体水平为主,推测染色体组的加倍可能是造成物种在形态 学与分子系统学上分类关系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丰富了横断山区鼠尾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核 型数据,结合区域分子系统树探讨染色体特征的进化关系,为今后深入研究该属物种的核型进化 做出了探索,为开展祖先物种染色体基数推演分析补充了基础数据。

  • 不同轻基质配比和施肥处理对盆栽梅花‘骨里红’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指导‘骨里红’幼苗的合理施肥,该文以一年生‘骨里红’梅扦插苗为材料,设 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轻基质原料配比(体积比)、单次施肥量和施肥频率对‘骨 里红’梅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并通过苗木质量指数(QI)公式得出各处理的QI 指数,对各 单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隶属函数模型算出施肥效果D 值, 为‘骨里红’幼苗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轻基质体积比在松针土∶草炭∶ 珍珠岩(体积比)=1∶2∶2 的组合下‘骨里红’幼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最好,优于其他两种 基质配比。(2)施肥处理中,‘骨里红’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光合 参数均随施肥量升高呈上升趋势,但施肥量过高时部分指标不再升高,或略有下降。(3) ‘骨里红’叶片中的养分含量施肥量的上升而增加。(4)20 d 的施肥频率和200 mL 的单 次施肥量条件下,有利于‘骨里红’苗生物量的积累。综合考虑植物生长指标、生理指标、 养分含量及QI 指数、隶属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养分含量营养液中氮浓度为420 mg·L-1、 磷浓度为217 mg·L-1、钾浓度为273 mg·L-1,松针土∶草炭∶珍珠岩(体积比)=1∶2∶2、 单次施肥量为150 mL、施肥频率为15 d 为适宜‘骨里红’梅一年生苗生长的轻基质施肥方案。 该结论为‘骨里红’梅的轻基质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探讨适宜各品种梅花的通用 配方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梅花科学施肥及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 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 4个 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 每个种群分别设置 2 个面积为 20 m ×20 m 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 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 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 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 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2)4 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 Deevey-Ⅱ型, 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 到外界干扰;(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 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4)RDA 排 序结果显示,海拔、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中高龄 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 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 个体生长空间管理,是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 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城镇化发展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孕育文化的自然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古树是受人类 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因而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 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区域古树遗留特征上的体现, 该研究以云南省彝族主要聚居地楚雄市坝区为研究对象,对形成城镇化水平梯度的7 个乡镇 开展古树资源调查。结果表明:(1)楚雄市坝区有古树16 科22 属26 种301 株,但其中黄 连木、侧柏和云南山茶合计超过总数的75 %。(2)城镇化率最高的鹿城镇、东瓜镇以及城 镇化率最低的子午镇古树物种多样性更高,但聚集分布于寺庙、学校和公园。(3)鹿城镇 和东瓜镇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展现出外来文化影响特征,子午镇则是保留了更多的彝族 “神树林”原生植被。(4)彝族人口占比高的乡镇并未拥有更高的古树多样性或遗留更多的 传统“神木”。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逐步丢失的困境,研究古树的组成 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加强古树保护与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 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 广西大学校园中30 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 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 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 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 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 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粗细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 显著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 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 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 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 种直径穿透 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 叶脉密度可能是3 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 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 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 种针中,直径为0.5 mm 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 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 的穿刺针不适用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 直径为1 mm 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 中国特有的两种同域分布凤仙花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凤仙花属具雌雄异熟和形态多样的花结构,其传粉生物学在物种分化形成及适 应性演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 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但传粉生物学研究资料较少。为揭示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 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 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 (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多角凤仙花(I. polycera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 验完成了传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两个种的开花物候、花形态结构、传粉昆 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种凤仙花的花距 不同,花距的长度与花蜜量呈正比,但与花蜜含糖量无关。花距类型决定了两种植物的传 粉昆虫种类的分化。具短花距的黄麻叶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4.57 ± 1.43)μL,花蜜糖含 量为(45.48 ± 2.28)%,由蜜蜂和胡蜂为其传粉。拥有长花距的多角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 (10.15 ± 3.28)μL,花蜜糖含量为(46.12 ± 1.48)%,除蜜蜂和胡蜂传粉外,天蛾和熊 蜂也为其传粉昆虫。(2)两种植物虽然共享3 种传粉者,但表现为明显的错峰访花,传 粉行为和花通道的差异决定了传粉者携带花粉的部位不一致。(3)繁育系统实验表明, 两种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杂交障碍和异花授粉偏好性。因此,花距形态差异显著导致传粉 综合征分化明显和传粉昆虫行为各异;两种植物授粉均需要传粉昆虫,且均无法自花授粉, 呈现异交优势;并且可以通过部分传粉昆虫、花形态差异以及杂交不亲和等情况维持生殖 隔离。该研究结果为理解凤仙花属的传粉综合征、同域分布近缘物种传粉昆虫资源分配等 方面提供了新资料。

  • 2000—2020 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掌握广西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为评价指标,基于气象、地形、土壤和遥感等多源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 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 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 2000 年以来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植被生态明显改善。植被生态质量发展经历了缓 慢增长、迅速增长、显著提升等演变阶段。在空间上,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 高值区逐渐由东部向西部、北部扩展。(2)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差异显著。随海拔高度 上升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变化呈“增加—下降—稳定—上下波动”的趋势。壤土的植被生态质量高,砂土的植 被生态质量低。森林和灌草的生态质量较高,农田植被的生态质量较低。植被生态质量与气候驱动因素呈显 著正相关关系,受气温、降水共同影响,其中以气温为主要驱动(T)的区域面积最广,降水为主要驱动 (P)的区域面积次之,气温降水强驱动([T+P]+)和弱驱动([T+P]-)的区域面积较小。(3)广西植被 生态质量变化驱动力受地形、土壤、植被、气候、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自然影响因子解释力 排序为植被>地形>土壤>气候,其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分异的最 主要因素。自然因子对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均呈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关系, 其中地形与植被、土壤与植被、气候与植被因子交互作用最明显。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加剧了植被生态质 量变化的影响,其中干旱、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抑制了植被生态质量的改善,而林业生态工程等人为活动 促进了植被生态质量的提升。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制定广西植被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 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