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Date
Subjects
Authors
Institution
Your conditions: 2017-10
  • 凋萎和添加剂对稻草裹包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凋萎和添加剂对稻草裹包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10月底收割的鲜稻草和凋萎24 h稻草(干鲜比分别为36.5%、42.3%)均设4个组,即对照组、糖蜜组(单独添加糖蜜)、青贮宝组(单独添加青贮宝)和糖蜜+青贮宝组(糖蜜和青贮宝联合添加),每组制作3包。常温裹包青贮50 d后,开包采样进行感官品质、发酵参数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无论鲜稻草是否凋萎,稻草单独难以青贮成功,添加剂糖蜜、青贮宝的添加有利于稻草的裹包青贮;单独添加青贮宝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氨态氮(NH3-N)含量(P<0.05);单独添加糖蜜显著提高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联合添加糖蜜和青贮宝可显著提高鲜稻草或凋萎稻草青贮的粗蛋白质(CP)含量和钙(Ca)含量(P<0.05),显著降低鲜贮稻草青贮的NDF含量(P<0.05),显著降低凋萎稻草青贮的NH3-N含量(P<0.05),显著增加凋萎稻草青贮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凋萎显著降低稻草青贮的干物质回收率和丙酸含量(P<0.05),提高稻草青贮的CP和NH3-N含量(P<0.05)。综上,稻草单独青贮难于成功,添加糖蜜和青贮宝有利于提高稻草青贮的发酵品质,稻草青贮前凋萎要适度。

  • 壳聚糖对14~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14~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壳聚糖适宜添加水平。选取360只14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00 mg/kg壳聚糖显著提高了42、56和70日龄鹅体重及14~70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14~70日龄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显著降低了鹅腹脂率(P<0.05)。3)饲粮添加500 mg/kg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鹅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和盲肠指数(P<0.05)。4)饲粮添加500 mg/kg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鹅血清球蛋白、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50、500、1 000mg/kg壳聚糖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可以改善扬州鹅生长性能,对其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扬州鹅饲粮中壳聚糖添加500 mg/kg效果最佳。

  • 非酯化脂肪酸对奶牛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处于围产期的奶牛由于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动员,导致大量非酯化脂肪酸(NEFA)释放进入肝脏和血液。当NEFA处于较高浓度时,可改变机体抗氧化系统与氧化系统的平衡状态,并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同时也会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的活化,诱发机体炎性损伤,最终诱导奶牛产生氧化应激,从而直接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综述了NEFA对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奶牛生产中缓解氧化应激、提高免疫机能及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提供理论依据。

  • 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通过组织切片及16S rRNA V3~V4区测序研究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中华条颈龟雌龟[4龄,平均体重(1 557±307)g]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含1%鱼油的配合饲料(全鱼油饲料,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0:3),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用豆油替代全鱼油饲料中33%(Ⅱ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1:2)、67%(Ⅲ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2:1)和100%(Ⅳ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3:0)鱼油的饲料。每周喂食2次,试验期为10个月。结果表明:1)Ⅰ和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长/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2)根据序列相似性97%水平划分,Ⅰ、Ⅱ、Ⅲ和Ⅳ组OTU总数分别为396、321、347和331个,特有OTU个数分别为43、3、4和5个,分别被鉴定出139、117、128、120个属。十二肠道优势菌门主要包含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个门。Ⅱ、Ⅲ和Ⅳ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比例增加,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所占比例下降,Ⅲ组厚壁杆菌门和拟杆菌门所占比例与Ⅰ组差距最小。细菌Ace指数和香农指数表现为Ⅰ组最高,其次是Ⅲ和Ⅳ组,Ⅱ组最小;细菌辛普森指数表现为Ⅱ组最大,其次是Ⅲ和Ⅳ组,Ⅰ组最小。由此得出,饲喂用豆油替代67%鱼油的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的肠道细胞发育成熟度以及菌群结构与饲喂全鱼油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相近。

  • 牡蛎多糖锌配合物对脂多糖刺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探讨牡蛎多糖锌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脂多糖刺激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以及空肠黏膜抗炎性因子含量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28±1)日龄的仔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应激对照组(Ⅱ组)、牡蛎多糖低剂量组(Ⅲ组)、牡蛎多糖中剂量组(Ⅳ组)和牡蛎多糖高剂量组(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3 000和5 000 mg/kg牡蛎多糖锌配合物的试验饲粮。饲养试验30 d后,Ⅱ、Ⅲ、Ⅳ、Ⅴ组试验猪按体重腹腔注射100 μg/kg的脂多糖,Ⅰ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注射后3 h采血,测定血清抗氧化能力;采集空肠黏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二糖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1)与I组和Ⅱ组相比,Ⅳ组和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Ⅲ、Ⅳ和Ⅴ组料重比有降低趋势(P>0.05)。2)与I组相比,Ⅲ、Ⅳ和Ⅴ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Ⅳ和Ⅴ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I组相比,Ⅲ、Ⅳ和Ⅴ组空肠黏膜IL-2和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Ⅳ组IL-10含量还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和Ⅳ组空肠黏膜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Ⅱ组相比,Ⅲ、Ⅳ和Ⅴ组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活性都有显著性地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牡蛎多糖锌配合物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耐受能力,提高空肠黏膜二糖酶的活性,对免疫应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以饲粮中添加3 000 mg/kg牡蛎多糖锌配合物效果最佳。

  •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产自贵州美酒河流域)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6只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其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以白酒糟分别替代20%、40%基础饲粮中的精料。试验期45 d,分3期,每期15 d,包括10 d预试期和5 d正试期。正试期采集血浆和瘤胃液样品,测定瘤胃液pH、缓冲力、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液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以及血浆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含量。结果显示:1)3组黔北麻羊瘤胃液pH、缓冲力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浓度均处于正常范围,试验1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3)试验1组瘤胃液乙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4)各组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白酒糟替代40%以内精料不会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与血浆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以20%水平较优。

  • 稻草或玉米秸秆替代苜蓿对奶牛氮代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草或玉米秸秆替代苜蓿对奶牛氮代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选择45头泌乳中期的经产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各组饲喂含不同粗饲料的饲粮,饲粮精粗比均为55:45:苜蓿组(23%苜蓿干草+7%羊草,AH组)、玉米秸秆组(30%玉米秸秆,CS组)和稻草组(30%稻草,RS组),。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CS组和RS组奶牛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AH组(P<0.05),RS组奶牛的尿氮排泄量显著高于AH组和CS组(P<0.05)。RS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RS组奶牛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AH组和CS组(P<0.05)。CS组奶牛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P<0.05),而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RS组(P<0.05)。各组奶牛的肝脏、肾脏组织切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异常。由此可见,饲喂玉米秸秆或稻草粗饲料的奶牛粪氮、尿氮排泄量的增加导致奶牛氮的利用效率降低。各组奶牛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形态无显著变化,但饲喂玉米秸秆或稻草饲粮可导致奶牛血清中反映肝脏、肾脏健康功能的指标升高。

  • 饲粮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含量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研究了饲粮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14%和21%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和7%菜籽粕水平组(P<0.05)。3)饲粮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4%和21%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蛋黄TMA含量(Y)和饲粮菜籽粕水平(X)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0.500 4X+3.296 1(R2=0.967)(TT基因型);Y=0.096 6X+1.805 4(R2=0.961 7)(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饲粮菜籽粕水平应低于5.3%。结果提示,产蛋鸡饲粮菜籽粕水平低于5.3%时,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 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关系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探索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并建立拟合方程。试验采用尼龙袋法测定11种玉米青贮的干物质、蛋白质以及中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计算,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对玉米青贮样品的蛋白质分子结构(酰胺Ⅰ带、酰胺Ⅱ带、α–螺旋、β–折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酰胺Ⅱ带的峰高分别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DMED)极显著相关(r=-0.71,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NDFc)(r=-0.52,P<0.05)、不可降解部分(NDFu)(r=-0.46,P<0.05)显著相关;酰胺Ⅰ带、Ⅱ带的峰高比分别与干物质快速降解部分(DMa)(r=0.57,P<0.05)、慢速降解部分(DMb)(r=-0.55,P<0.05)显著相关,与蛋白质不可降解部分(CPu)显著相关(r=-0.50,P<0.05),与蛋白质有效降解率(CPED)趋于相关(r=0.38,P<0.10);α–螺旋的峰高分别与干物质不可降解部分(DMu)极显著相关(r=0.59,P<0.01),与蛋白质快速降解部分(CPa)显著相关(r=0.45,P<0.05);α–螺旋和β–折叠的峰高比与干物质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DMc)极显著相关(r=0.59,P<0.01),与蛋白质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CPc)显著相关(r=0.57,P<0.05),与CPED显著相关(r=0.43,P<0.0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蛋白质慢速降解部分(CPb)、中性洗涤纤维快速降解部分(NDFa)、慢速降解部分(NDFb)并无相关(P>0.10)。玉米青贮蛋白质分子结构对DMED(R2=0.50)、CPED(R2=0.48)拟合最好。初步证明,可以利用FTIR技术分析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利用二者的数量关系对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进行快速、非破坏分析,从而减少传统化学分析耗时、费力、环境污染等缺点。

  • 螺旋藻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为开拓螺旋藻饲料资源,本试验研究了螺旋藻单独及其与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益生菌联用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以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按2×2析因试验设计,将80头平均体重为(8.85±0.20) kg、口蹄疫(FMD)母源抗体为阴性的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螺旋藻组(添加0.5%的螺旋藻)、益生菌组(添加0.5 kg/t的益生菌)以及藻菌组(添加0.5%的螺旋藻与0.5 kg/t的益生菌),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饲粮以粉料形式饲喂。试验期28 d。第8日免疫猪O型及A型FMD疫苗,第7日及第28日采集血清及新鲜粪便。结果显示:1)螺旋藻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O型和A型FMD抗体滴度皆无显著影响(P>0.05)。3)第28日螺旋藻极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补体3含量(P<0.01),对血清补体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仔猪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除第28日IgG、IgM和补体3含量外,螺旋藻与益生菌无互作(P>0.05)。结果表明,FMD疫苗免疫期间饲粮中添加0.5%的螺旋藻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与益生菌配伍能够提高仔猪的体液免疫性能。

  • 笼养和散养蛋鸡小肠细菌菌群区系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对笼养和散养蛋雏鸡和成年蛋鸡的小肠中细菌种类进行分析。取8周龄雏鸡和30周龄产蛋鸡整个小肠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结合指纹克隆,研究鸡小肠细菌菌群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从蛋鸡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出39株细菌,有4个菌门,包括变形菌(2株,5.1%),拟杆菌(4株,10.2%),放线菌(5株,12.8%)和厚壁菌门(21株,53.8%),以及7个环境样品(不可培养细菌)。不同阶段蛋鸡不同肠段存在不同的细菌种类,在成年母鸡和自由放养鸡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比雏鸡和笼养鸡丰富。所有分离细菌中,共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除陪伴粪球菌外,其余9株乳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后备菌保存。结果提示,饲养模式和饲养阶段对蛋鸡肠道中细菌群落种类分布有很大影响,散养模式细菌群落更丰富,成年鸡较雏鸡肠道细菌多。

  • 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饲粮硒适宜供给量的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硒添加水平对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探讨快大型岭南黄羽肉仔鸡饲养前期的饲粮硒适宜供给量。选用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雏鸡1 2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硒水平为0.039 mg/kg),试验2~5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75、0.150、0.225和0.300 mg/kg硒,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1)饲粮添加0.300 mg/kg硒显著降低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的末重(P<0.05),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且0.300 mg/kg硒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平硒添加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75和0.150 mg/kg硒显著提高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0.225和0.300 mg/kg硒显著降低血浆MDA含量(P<0.05)。各水平硒添加组的红细胞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75、0.150和0.225 mg/kg硒显著提高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的肝脏GSH-Px活性(P<0.05),0.075和0.150 mg/kg硒添加组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300 mg/kg硒添加组(P<0.05)。综合考虑,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饲粮硒适宜添加水平为0.075 mg/kg,基础饲粮中硒水平为0.039 mg/kg,则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饲粮硒适宜供给量为0.114 mg/kg;以肝脏MDA含量为依据,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估测得到1~21日龄岭南黄羽肉仔鸡饲粮硒适宜供给量为0.129 mg/kg。

  • 饲粮苏氨酸水平对北京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血清激素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北京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血清激素的影响。选取320只1日龄健康的北京鸭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实测值分别为0.65%(对照)、0.69%、0.81%、0.88%和0.98%,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法氏囊重和胸腺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照组雏鸭法氏囊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雏鸭胸腺重显著低于0.81%、0.88%水平组(P<0.05)。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81%水平组的血清T3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98%水平组(P<0.05)。5)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与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胸肌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并当三者达到最高值时北京雏鸭的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60%、0.852%和0.83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可提高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机能。

  •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研究进展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1的损害,人们更加开始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 L-茶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通过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模型,研究L-茶氨酸对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及其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取42日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细胞密度达到60%~70%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培养基中无额外添加物的对照组、添加800 µmol/L H2O2的Ⅰ组、添加800 µmol/L H2O2+4 mmol/L L-茶氨酸的Ⅱ组、添加800 µmol/L H2O2+8 mmol/L L-茶氨酸的Ⅲ组和添加800 µmol/L H2O2+16 mmol/L L-茶氨酸的Ⅳ组,每组3个重复。作用1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通路关键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9(Caspase-9)、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和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通过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I)联合染色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Ⅱ、Ⅲ和Ⅳ组)细胞晚期凋亡比率显著降低(P<0.05),且细胞晚期凋亡比率随L-茶氨酸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2)通过PCR检测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Caspase-3、Caspase-9、Apaf-1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L-茶氨酸对H2O2引起的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反刍家畜瘤胃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 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探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的调节。将UC-MSCs和BMECs利用TranswellTM小室双层共培养,以BMECs单纯培养为对照,给予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AG1024进行干预,并用信号阻断剂AG490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较BMECs组极显著上调(P<0.01),Caspase-3、Bax 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AG1024和AG490单独处理或二者共同处理升高了单独培养的BMECs和与UC-MSCs共培养的BMECs的凋亡率,并上调了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下调了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得出,UC-MSCs能够通过IGF-Ⅰ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BMECs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BMECs的凋亡率。

  • 过瘤保护胃甜菜碱和过瘤胃保护胆碱对1~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保护甜菜碱(RPB)和过瘤保护胃胆碱(RPC)对1~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体重相近的1月龄左右的湖羊公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RPB组和RPC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RPB组和RPC组则饲喂在基础饲粮干物质(DM)基础上分别添加2.9 g/kg RPB和2.5 g/kg RPC的饲粮。预试期21 d,正试期5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RPB和RPC对1~3月龄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RPB组、RPC组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增高了19.97%和27.75%。2)饲粮中添加RPB和RPC对1~3月龄湖羊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DM和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RPB和RPC均可以显著降低1~3月龄湖羊的背膘厚(P0.05),但RPB组和RPC组眼肌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0.86%和3.16%,IMF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7.27%和36.36%,肾周脂肪重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0.60%和22.67%。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出,饲粮中添加2.9 g/kg RPB或2.5 g/kg RPC均可以改善1~3月龄湖羊的脂肪沉积部位和胴体品质,并且从消化性能、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来看,在满足维持需要的饲粮营养水平下,2种添加剂的作用相当。

  • 酵母培养物对生长期锦江黄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生长期锦江黄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为生长期肉牛培育及锦江黄牛饲粮配制提供依据。试验选择16头6月龄、体重140 kg左右的锦江黄牛公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30 g/(d·头)酵母培养物,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第30天和第60天,试验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在试验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试验第30天和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30 g/(d·头)酵母培养物可促进饲粮中养分的消化,增加生长期锦江黄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进而改善其生产性能。

  • 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代谢组学是对内源性代谢物的综合评估,可以实现来自生物样品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的分离、检测、表征和定量,以此来反映生物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营养状况甚至一些疾病的发展程度等。然而,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不过随着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必将日渐突出。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肠道对共生微生物的免疫耐受机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动物体肠道中存在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共生的微生物能辅助动物体消化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但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同样可以作为抗原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肠道免疫系统能准确辨识共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做出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态;此外,肠道免疫系统还可以避免由于对无害抗原产生反应而造成免疫资源的浪费。免疫耐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现象的发生,降低子宫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但就如何利用免疫耐受机制减缓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效率,完善益生素的饲用规程仍鲜有报道。为此,本综述就免疫耐受的一般概念和应用、肠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免疫原性以及肠道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