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5
  • 全球标本数字化建设及共享发展趋势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标本数字化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工作基础,通过标本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够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工程、生物保护、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评估、教学教育和人类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为了了解全球标本数字化建设工作的现状以及数据共享的策略与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比为中国的标本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建议,该文分别调查梳理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标本数字化和平台建设情况,对标本数据共享现状和趋势从数据使用协议、新技术新方法和公众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国内的标本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包括:加强标本数字化建设、管理和动态更新方面的协同机制建设,确保实物资源和数字化资源信息的同步;加强数据整理和发布,促进数据质量的提升,充分开放数据使用协议,减少数据使用的阻碍;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引入,特别是开源软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标签快速识别、自动鉴定和属性数据提取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推动数据的整合应用;推动公众科学项目发展,促进野外采集、室内整理、在线纠错、数据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开展。

  • 植物模式标本数据整合新的机遇与挑战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命名模式是分类群的名称所永久依附的成分,在分类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由于中国复杂的植物采集历史以及对中国植物标本开展研究的单位各异,导致我国植物模式标本零散分布于全球各大标本馆,给分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标本数字化的开展为模式标本数据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人名和地名标准化以及模式类型确认等方面的挑战。我国于 2006 年开始对模式标本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迄今已完成国内外20 余家标本馆 9 万余条标本数据的收集。模式考证和模式类型清理是我们下一步亟须开展的工作,同时我们应将地名变更资料、人名考证资料进行整合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推动模式标本数据的标准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摸清中国模式标本的家底。

  • 斑地锦RT-qPCR 内参基因的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合适的内参基因。为筛选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合适的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 RT-qPCR 内参基因,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斑地锦 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 等基因片段,RT-qPCR检测 7 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斑地锦不同生长期根、茎、叶和果实中的表达情况,geNorm、 NormFinder 和 BestKeeper 等生物学软件对各候选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克隆的 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 基因片段为 729、808、753、422、 233、656、313 bp,分别编码 242、269、250、140、77、218、103 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相应氨基酸序列的最高同源性均在 85%以上。综合 3 个分析软件对各生长期不同组织中表达 稳 定 性 进 行 的 评 价 得 出 , 表 达 稳 定 性 排 名 为UBQ>EF-1α>TUB-α>eIF-4A>GAPDH>CYP>act。因此,可以选取 UBQ 作为斑地锦 RT-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用于不同生长期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群落分布格局是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海拔梯度被认为是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子,为探求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该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类和 DCCA 排序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88 块样方共记录物种 85 种,隶属 30 科 56 属,TWINSPAN 分类将其分为 9 个植物群落;(2)9 个植物群落在 DCCA 排序图上聚集分布,呈现出较好的环境梯度,其中海拔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温度、坡度、坡向和土壤腐殖质;(3)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变量中,环境因子解释了群落分布格局的 25.24%,空间因子解释了群落分布格局的 13.21%,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叉作用对群落分布格局的解释率占 9.03%,群落分布格局未被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占 52.52%,这部分主要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该文的研究成果对区域内植被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叶片对微地形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可反映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策略。该文以芒萁为对象,主要采用单因素 方差与冗余分析,比较了 3 种微地形(沟脊、沟壁、沟底)中环境因子和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分析了芒萁对浅沟微地形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芒萁叶片功能性状的总体变异程度在 0.05~0.47 之间。叶厚和叶面积均表现为沟底>沟壁>沟脊(P<0.05);沟壁的叶氮含量显著高于沟脊和沟底;沟脊的叶磷含量显著低于沟壁和沟底;比叶面积和叶碳含量在 3 种微地形间分别无显著差异。(2)沟脊的芒萁通过减小叶面积来降低水分散失进行自我保护,沟壁的芒萁通过增加叶氮含量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生长,沟底的芒萁通过增大叶面积来提高光捕获能力促进生长。以上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养分和温湿条件的差异,芒萁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变叶片形态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 番茄总皂苷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调节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番茄总皂苷对尿酸的调节作用,该文以番茄水提物为试材,利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以及尿酸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模型小鼠,考察番茄总皂苷对正常小鼠及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排泄量、血尿酸、尿素氮、肌酐、黄嘌呤氧化酶以及脏器指数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显示:番茄总皂苷不影响正常小鼠血尿酸水平,正常组及番茄低、中、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170.4±36.7)、(178.3±69.7)、(175.5±42.1)、(185.3±72.6)μmol·L-1;番茄总皂苷对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140.4±36.7)、(378.3±69.7)、(278.3±62.6)μmol·L-1,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低、中、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值分别为:(1.2±0.3)、(1.8±0.2)、(1.6±0.2)、(1.5±0.3)、(1.3±0.4)U·g-1liver;对尿酸和氧嗪酸钾联合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血尿酸值分别为:(98.8±21.8)、(455.6±78.8)、(333.7±68.7)μmol·L-1,正常组、模型组及番茄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值分别为:(2.1±0.3)、(2.5±0.2)、(2.3±0.2)U·g-1liver。综上结果说明番茄总皂苷不影响正常小鼠血尿酸水平,但能降低高尿酸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 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穿心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抗 HIV 病毒、抗血栓、保肝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其人工合成困难,通过栽培调控或育种方法增强穿心莲体内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对提升穿心莲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该文综述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植物发育的关系,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及近十年来国内外在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在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生物合成和提高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为目标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 3 个方面:(1)深入解析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合成通路及关键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机制;(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作物栽培学理论深入研究穿心莲生长发育与产量和质量形成的规律及相互关系;(3)揭示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的信号调控网络。

  • 笔竹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结实率低的原因,该研究通过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结合显微技术对笔竹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笔竹的雄蕊多为 3 枚,极少有 6 枚,每枚花药具有 4 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 4 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 2-细胞型和 3-细胞型,出现畸形或空腔花粉粒,败育多发生在花粉单核期。笔竹的子房 1 室,胚珠倒生,珠被 2 层,厚珠心;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由卵器、极核和3 个反足细胞构成。从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雌蕊结构完整,胚囊发育正常,而花粉败育可能是导致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阐明了笔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初步揭示了该竹种低结实率的原因,为笔竹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 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再生水资源可浇灌农田,但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可使土壤产生盐胁迫。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种子萌发特性及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该研究以 6 个藜麦品种(红、国红、台红、台紫红、黄、台黄红)为材料,分别以 NaCl、Na2SO4、NaHCO3 和对照(CK)处理 6 个藜麦品种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胚根、胚芽抑制率等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初 步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三种盐胁迫中,Na2SO4 对种子萌发指标抑制作用最明显,六个藜麦品种的发芽率均相对较低,一直保持在 5%以下,除黄藜麦、台黄红藜麦,其余 4 个品种活力指数、生长速率均为0,除黄藜麦,Na2SO4 对其余5 个藜麦品种的胚根、胚芽抑制率均达到100%;NaCl 对种子萌发、生长抑制作用较小,甚至可促进胚根、胚芽生长,国红藜麦、台黄红藜麦的生长速率在 NaCl 处理下始终高于对照,在第 9 h 和 21 h 国红藜麦胚根抑制率为-28.32%和-37.57%。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六个藜麦品种的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国红藜麦对 NaCl、NaHCO3 抗性较高,黄藜麦对 Na2SO4 抗性较高。综合以上结果,盐害胁迫不利于藜麦种子萌发及生长,但在不同盐分地区种植适 宜生长的品种可提高藜麦成活率,提高其生长质量,以达到藜麦园林绿化及再生水资源灌溉的要求。

  • 苦竹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海拔梯度对苦竹林立竹叶片C、N、P 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苦竹林丰产培育提供参考。以 3 个海拔梯度 [低海拔,(200±10) m;中海拔,(400±10) m;高海拔,(800±10)m]苦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 1-3 年生立竹叶片 C、N、P 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立竹年龄对苦竹叶片 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明显,随立竹年龄的增大,苦竹叶片 C、N、P 含量和 N:P 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而C:N、C:P 总体上呈升高趋势。海拔对苦竹叶片 C、N、P 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有重要影响,随海拔梯度升高,不同年龄立竹叶片 C 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N、P 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 C:N、C:P 和 N:P 均呈升高趋势。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 C、N、P 含量和 C:N、C:P 差异显著,中、高海拔苦竹林立竹叶片 N:P 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低海拔苦竹林;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 C、N、P 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 异速增长指数显著升高,而 N-P 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研究表明,高海拔苦竹林虽然 N、P 利用效率提高,但立竹叶片碳含量较低,P 素限制性作用增强;中海拔苦竹林不仅具有较高的N、P利用效率,而且立竹叶片碳含量高,是苦竹林丰产培育的适宜海拔。

  • 基于 SSR 标记的大明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明松是分布在广西、贵州特有的高山松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其自然种群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不利于该树种长期稳定发展。为了合理保护和开发 利用大明松天然遗传资源,该文利用 12 个 SSR 分子标记对大明松 3 个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为该物种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 明:12 对引物共检测到 37 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100%,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 3.0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 1.68, 不同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差异较大。每个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 0.3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 0.4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 0.31。3 个群体的 Shannon’s 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 0.48~0.65,Nei’s基因多样度的变化范围为 0.27~0.39,与其它近缘种松类相比遗传多样性偏低。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为 0.4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58。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 0.10,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变异均存在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 2.74,说明大明松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比较充分。该研究可为大明松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科学利用大明松资源打下基础。

  • Using Bayesian tip-dating method to estimate divergence times and evolutionary rates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0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贝叶斯支端定年法是近些年开发的推断类群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的方法。它克服了传统分步计算的缺陷,但涉及到的统计学知识也更多。本文从贝叶斯统计计算的角度分层剖析了支端定年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按照分异时间的先验分布、演化速率的先验分布、特征状态变化的模型和马氏链蒙特卡罗算法几个部分,叙述并讨论了定年计算中的主要模型和算法。旨在一定程度上为古生物学家分析实际数据提供参考。

  • A new species of Pteronisculu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Anisian) of Luoping, Yunnan, China,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early actinopterygian fishes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0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Actinopterygii, the largest group of extant vertebrates, includes Cladistia, Actinopteri (Chondrostei plus Neopterygii) and closely related fossil taxa. The extinct genus Pteronisculus belongs to a stem lineage of actinopterygian fishes represented by 11 species from the Early Triassic of Madagascar,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a single species from the early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Here,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a new species of this genus, Pteronisculus changae, on the basis of five well-preserved specimen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Anisian) marine deposits exposed in Luoping, eastern Yunnan, China. The discovery documents the second convincing species of Pteronisculus in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the largest stem actinopterygian fish in the Luoping Biota, having a maximum total length of up to 295 mm. The new species possesses a toothed lacrimal,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Pteronisculus, but it is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by some autapomorphies, e.g., a medial process at 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intertemporal, 21 supraneurals, and 83 lateral line scales. The results of our cladistic analysi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of early actinopterygians and recover Pteronisculus as a sister taxon of the Carboniferous rhadinichthyid Cyranorhis at the actinopterygian stem. Based on the body form, teeth and other features, it can be deduced that Pteronisculus changae is likely a relatively fast-swimming predator, feeding on planktonic invertebrates and smaller or younger fishes known to occur in the same biota. As one of the youngest species of the genus, the new species provides additional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diversity of Pteronisculus is high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that the eastern Paleotethys Ocean likely constituted a refuge for species of this genus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Triassic.

  • 实验室大鼠超声波的情绪意义与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5

    摘要: 大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实验研究中,其中不乏需要对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的研究。大鼠的超声波具有情绪表达与情绪传递的功能:使用FM-50kHz超声波表达愉悦的积极情绪;使用flat-50kHz用于社交通讯;使用22kHz范围的超声波表达焦虑、厌恶等消极情绪。通过采集并分析大鼠的超声波,可以量化大鼠在实验操作中的情绪状态。本文论述了大鼠超声波的情绪意义,并针对大鼠超声波的测量与分析给出了建议。

  • 不同土壤硒水平对白术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硒(Se)为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植物生长对硒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 6 种不同的土壤硒处理(0、5、10、25、50、100 mg·kg-1),观察不同硒处理对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处理,5 mg·kg-1 的硒处理可以提高白术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可溶性糖(SS)含量,增幅分别为 8.8%、8.4%和 60.3%;显著降低白术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P)和丙二醛(MDA)含量,降幅分别为 32.1%和 18.9%。25 mg·kg-1 以上硒处理则不利于白术幼苗的生长,会导致 MDA 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显著上升,使白术幼苗的抗氧化系统遭受胁迫。主成分分析表明,鲜重、株高、SP、CAT 和 POD 等可作为反映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重要特征指标。综上表明,土施适量硒可以显著促进白术幼苗的生理生长,并以 5 mg·kg-1 的硒处理效果最佳,可用于白术幼苗的高效优质繁育和工业化生产。

  •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铝胁迫对菊芋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以及外源水杨酸的缓解作用,以耐铝型南京菊芋和铝敏感型资阳菊芋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设置铝浓度 500 μmol·L-1,分析了不同浓度(10、100、1 000 μmol·L-1)SA 对铝胁迫下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氨基酸以及根尖相关代谢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铝胁迫会导致菊芋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升高,且升高幅度南京菊芋大于资阳菊芋;柠檬酸合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在单铝胁迫下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显著提升,总氨基酸浓度均显著减少。外源 SA 加入后,南京菊芋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草酸、苹果酸浓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经高浓度(1 000 μmol·L-1)SA 处理后资阳菊芋根系分泌草酸显著降低,且在各浓度 SA 处理下苹果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柠檬酸合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对南京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且高浓度(1 000 μmol·L-1)SA 处理后显著降低了资阳菊芋根尖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从总氨基酸浓度变化来看,南京菊芋在高浓度(1 000 μmol·L-1)SA、资阳菊芋在低浓度(10 μmol·L-1)SA 处理下得到最大缓解效果。因此,菊芋通过分泌有机酸应对铝毒侵害,外源 SA 可促进菊芋根系有机酸代谢速率,分泌更多的有机酸来缓解铝胁迫,这种缓解效果在耐铝性相对较强的南京菊芋中表现更好。

  • 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其大极性提取物已经报道了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潜力,为了深入探究山豆根大极性抗菌活性成分,该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对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单体成分抗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山豆根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为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 (1)、染料木苷(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maltol-β-D-glucopyranoside (4)、leonuriside A (5)、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光甘草酚(7)、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methyl-2-butenyl)-8H-pyrano[2,3-d]chroman-4-one (8)、氧化苦参碱(9)、番石榴酸(10),其中化合物4-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5.6 μg·mL-1,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为31.3 μg·mL-1。

  • 淫羊藿属植物形态分类性状评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淫羊藿属是分类学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类群发表和修订均较频繁。为更清晰掌握淫羊藿属的性状变异,该文在查阅该属研究成果和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野外调查和分析,对该属重要性状进行系统梳理。花瓣式样是淫羊藿属分类的最重要依据,但并非绝对稳定,种内花瓣形态可能存在丰富变异。花瓣颜色、花药颜色,甚至花的大小至少在部分类群中不宜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根茎性状在多数类群中不失为一个有用的分类性状,但不能一概而论,应基于广泛调查。多数类群的花茎上叶的类型及小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非腺毛特征十分复杂,不同样本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不宜作为物种鉴别的关键依据。淫羊藿属植物栽培后植株普遍更矮小,提示开展自然生境下的调查和形态观测对掌握物种形态特征非常必要。中国淫羊藿属类群仍处于活跃进化中,其形态变异复杂,物种鉴定和资源利用时应足够谨慎。

  • 施氮深度和水分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讨藜麦应对施肥深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该文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 3 种施氮深度:D1(控释尿素施在 0~8 cm)、 D2(控释尿素施在 8~16 cm)、D3(控释尿素施在 16~24 cm)和 3 种水分处理:W1(正常供水)、W2(中度干旱)、W3(重度干旱),分析施氮深度和水分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藜麦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量]和产量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2 处理(适当的深施氮肥)均高于 D1(浅层施氮)和 D3 处理(底层施氮)。(2)相同施氮深度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藜麦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生理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藜麦幼苗对水分需求明显,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苗期水分的供应,以促进生育后期产量的形成。综上可知,适宜的水氮管理(D2W1)可以促进藜麦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增强藜麦的抗旱能力,提高藜麦的产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藜麦的水肥管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木麻黄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明确混交林对木麻黄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该文选取海南岛北部滨海沙地木麻黄纯林、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等􀀁3 种林分类型,通过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分析腐殖质层、0~100 cm 土壤各层次的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林分间差异。结果表明:(1)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可显著提高腐殖质层以及􀀁20~40 cm 土壤层􀀁pH,增幅分别为􀀁6.11%和􀀁5.97%。(2)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大叶相思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69.8%~358.3%和􀀁90.2%~908.3%,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44.1%~160.7%和􀀁31.4%~210.7%;另外,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还可显著提高􀀁0~100 cm 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0.8%~39.6%,而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可显著提高􀀁20~100 cm 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5.0%~39.6%;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对腐殖质层速效养分的改善效果较好,而两种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土层的速效钾含量。(3)方差分析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林下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综上结果认为,木麻黄混交林对林下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在构建木麻黄防风林时应重点考虑混交林模式,尤其是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的种植模式来更好地提升土壤肥力,以保障可持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