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12-20
  • 苜蓿皂苷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皂苷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50只190日龄的海蓝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120、240、480 mg/kg的苜蓿皂苷。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1)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20 mg/kg的苜蓿皂苷效果较好。

  • 不同玉米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机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同一配方条件下,不同玉米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机能影响。饲料原料使用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其中玉米分别用4.0、5.0、6.0、7.0、8.0和10.0 mm的筛孔直径进行粉碎,其他饲料原料均采用5.0 mm的筛孔直径进行粉碎。选取21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2 59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各组蛋鸡分别饲喂不同玉米粉碎粒度的饲粮。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1)玉米和全价饲粮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全价饲粮的差异较小。随着筛孔直径的逐渐增大,粉碎能耗逐渐下降,从3.93 kWh/t降低到1.19 kWh/t。2)随着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平均蛋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 mm筛孔直径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随着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破蛋率、软蛋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0 mm筛孔直径组破蛋率显著低于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7.0 mm筛孔直径组软蛋率显著低于4.0 mm筛孔直径组(P<0.05)。3)7.0 mm筛孔直径组蛋黄比率显著大于5.0 mm筛孔直径组(P<0.05)。4)5.0 mm筛孔直径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0、7.0、8.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0 mm筛孔直径组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0、7.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7.0 mm筛孔直径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7.0 mm筛孔直径组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4.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0 mm筛孔直径组的空肠指数显著高于6.0、7.0和8.0 mm筛孔直径组(P<0.05),8.0 mm筛孔直径组腺胃食糜的pH显著低于4.0、5.0 mm筛孔直径组(P<0.05),6.0 mm筛孔直径组回肠食糜pH显著高于4.0、5.0、7.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由此可见,针对蛋鸡饲粮,粉碎玉米筛孔直径为6.0 mm时,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较佳,并有利于肠道健康。

  • 低聚木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0尾规格一致[(19.37±0.196) g]的花鲈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00(D200组)、400(D400组)、600(D600组)、800 (D800组)和1 000 mg/kg低聚木糖(D1000组)的饲料。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提高(P>0.05),D800(P>0.05)和D1000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D8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600组的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综合各试验指标,饲料中添加350~560 mg/kg的低聚木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佳。

  • 血根碱的生物学活性及博落回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血根碱作为博落回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炎、抑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农业部也已经批准博落回提取物作为二类新中兽药应用于动物生产。本文通过对血根碱在抗炎、抗氧化、肠道健康、抗肿瘤、抑菌等生物学活性及其机制和博落回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博落回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 丙氨酰-谷氨酰胺缓解Diquat诱导的断奶仔猪氧化损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缓解Diquat诱导的断奶仔猪氧化损伤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设计,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首先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2个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饲粮+0.3% Ala-Gln的试验饲粮。预饲喂7 d后,在前期饲喂基础上,将仔猪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为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0.3% Ala-Gln组、基础饲粮应激组、基础饲粮+0.3% Ala-Gln应激组。通过腹腔注射8 mg/kg BW Diquat模拟仔猪氧化应激,而未应激的组别则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试验期7 d。结果表明:1)仔猪氧化应激状态下,与基础饲粮应激组相比,饲粮中添加Ala-Gln显著提高了血清谷氨酰胺(Gln)、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2)仔猪正常生理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下,与相应基础饲粮组和基础饲粮应激组相比,饲粮中添加Ala-Gln显著提高了空肠GSH-Px活性和T-AOC(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Ala-Gln显著提高了肝脏GSH-Px活性和T-AOC(P<0.05),显著降低了MDA含量(P<0.05)。3)仔猪氧化应激状态下,与基础饲粮应激组相比,饲粮中添加Ala-Gln显著提高了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仔猪正常生理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下,饲粮中添加Ala-Gln可提高仔猪抗氧化能力,降低MDA含量,从而减缓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机体组织的损伤;且在氧化应激状态下效果更为显著

  • 植物精油与丁酸钠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粪便菌群及氨逸失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与丁酸钠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粪便菌群及氨逸失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头体重在(11.20±0.29) kg的28日龄健康“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植物精油组(EO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植物精油制剂,植物精油与丁酸钠复合组(ES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植物精油与丁酸钠复合制剂。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EO和ES组末重分别提高了2.64%(P>0.05)和3.40%(P0.05)。2)第14天时,EO和ES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8天时,EO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EO和ES组第7、14和21天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S组第7和14天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EO组(P<0.05)。EO和ES组第7和14天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S组第7天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EO组(P<0.05),ES组第21天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EO和ES组第14和28天粪便中氨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ES组粪便中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EO组(P<0.05);第28天时,ES组粪便中氨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EO组(P<0.05)。由此可见,植物精油制剂和植物精油与丁酸钠复合制剂都对仔猪生长性能、

  • 生姜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生姜提取物;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

  • 肠道微生物对家禽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家禽肠道中定植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积极参与家禽的消化与免疫应答过程,对家禽健康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抗生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限制或禁用,家禽肠道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对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首先综述了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家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及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改善家禽肠道健康的营养措施提供参考

  • 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处理麦秸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53.20±1.75) kg、产奶量为(1.41±0.22) kg/d的2胎健康崂山奶山羊24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试验饲粮均由精料、全株玉米青贮、秸秆按4∶3∶3混合而成,4组所用秸秆依次为麦秸、复合厌氧麦秸(添加2.5%碳酸氢钠和4%尿素青贮30 d)、玉米秸、花生秧。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复合厌氧麦秸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高于麦秸组、玉米秸组、花生秧组(P0.05)。3)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蛋白率与麦秸组、花生秧组、玉米秸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5);复合厌氧麦秸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非脂固形物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4)复合厌氧麦秸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尿素–碳酸氢钠复合厌氧麦秸饲喂崂山奶山羊可提高DMI、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增加乳成分产量,饲喂效果优于未处理麦秸,与玉米秸、花生秧效果相当,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崂山奶山羊粗饲料加以推广应用。

  •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断奶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 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 苜蓿素对脂多糖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 μg/mL LPS(L组)、1 μg/mL LPS和2.5 μg/mL苜蓿素(L+2.5组)、1 μg/mL LPS和5.0 μg/mL苜蓿素(L+5组)、1 μg/mL LPS和10.0 μg/mL苜蓿素(L+10组)以及1 μg/mL LPS和15.0 μg/m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 牛奶微生物群落与奶牛乳腺健康和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的重大进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牛奶微生物这一复杂的群落有了新的认识,即牛奶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可以直观反映奶牛机体的代谢水平并影响新生犊牛的营养代谢与健康。因此,本文总结了奶牛牛奶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牛奶微生物的内源性途径假说,讨论了其在奶牛乳腺健康与犊牛胃肠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概述了包含16S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在牛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瘤胃降解特性对比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昌平区、延庆区和房山区3个区,每个区3个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和NDF的72 h瘤胃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参数。结果显示:1)房山区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中DM含量平均值最高,但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平均值最低,昌平区和延庆区的奶牛场DM含量平均值相近,延庆区奶牛场的ADF含量平均值最高,昌平区奶牛场的NDF含量平均值最高。2)昌平区2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了38.47%;房山区3号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最低,仅为28.9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NDF的有效瘤胃降解率以延庆区1号奶牛场最高,达到了30.18%,而最低的房山区2号奶牛场只有19.63%,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北京市周边地区不同奶牛场的玉米青贮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差异较大,应根据奶牛不同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实际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饲粮

  • 短期试验条件下不同硒源对泌乳奶牛血浆和乳中硒含量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短期试验条件下,比较蛋氨酸硒羟基类似物(HMSeBA)和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对泌乳奶牛血浆和乳中硒含量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8头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 DM的HMSeBA及SS,每组4头。预试期2周,正试期4周。结果表明:1)HMSeBA组奶牛的乳脂率(P=0.060 3)及乳脂产量(P=0.055 2)与SS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产量和比率未受硒源的显著影响(P>0.05);2)HMSeBA组奶牛血浆和乳中硒含量均显著高于SS组(P0.05),但HMSeBA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SS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SS组(P<0.05)。综上所述,在短期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0.3 mg/kg DM的HMSeBA相比于同等剂量的SS可显著提高奶牛血浆和乳中的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

  • 安静型和紧张型湖羊屠宰性能、复胃发育和组织形态结构的比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安静型和紧张型湖羊屠宰性能、复胃发育和组织形态结构。通过性情比较方法筛选出安静和紧张型情湖羊各10只,各为1组,2组饲养条件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屠宰分离复胃,称重后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不同性情湖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胴体重及各器官指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是安静型湖羊的屠宰率显著高于紧张型湖羊(P0.05),但安静型湖羊瘤胃上皮的角质层厚度显著低于紧张型湖羊(P<0.05),而基底层厚度和瘤胃乳头宽度却显著高于紧张型湖羊(P<0.05)。综合得出,安静型湖羊的屠宰率高于紧张型湖羊,复胃发育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安静型湖羊瘤胃上皮乳头较宽大,且角质层更薄,更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500 g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发酵24 h后,读取产气量及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0.4和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发酵液丁酸和异戊酸的含量(P<0.05),而添加0.2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提高了发酵液异丁酸的含量(P<0.05);2)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均显著提高了发酵液pH(P<0.05);3)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有减少体外发酵产气量的作用,其中0.3 g/kg组效果显著(P<0.05),而0.2 g/kg组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4)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了发酵液中的原虫(0.2、0.3、0.4、0.5 g/kg组)、甲烷菌(0.1、0.2、0.4、0.5 g/kg组)、溶纤维丁酸弧菌(0.2、0.3、0.4、0.5 g/kg组)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含量(0.1、0.3、0.4、0.5 g/kg组)(P<0.05)。由此可见,在奶牛瘤胃体外发酵液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0.2 g/kg的添加水平较为适宜。

  • 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 多组学技术在奶牛瘤胃代谢以及泌乳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相比传统的研究方法,组学技术从更加基础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生物学问题,并对物质代谢的分子生物学规律及机制进行解析,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目前为止,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奶牛营养生理研究中,而多组学联合应用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多组学技术联合应用在奶牛瘤胃代谢、泌乳生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奶牛科学的研究以及奶牛健康高效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在动物的摄食、脂质和蛋白质合成、细胞自噬和衰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就mTOR的结构、组织分布和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持续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清脑肠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清脑肠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肉鸡144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笼饲养。将3个组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 ℃、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单个鸡笼饲养面积为0.64 m2,饲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笼6只(公母各占1/2,Ⅰ组)、每笼8只(公母各占1/2,Ⅱ组)和每笼10只(公母占1/2,Ⅲ组),环境温度为31 ℃,相对湿度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偏热环境下Ⅱ组肉鸡盲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且Ⅰ组和Ⅱ间组比Ⅰ组和Ⅲ组间盲肠菌群相似性低;2)偏热环境下Ⅱ组饲养密度有利于盲肠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3)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第7天,偏热环境下Ⅱ组肉鸡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可改变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与结构以及血清脑肠肽5-HT的含量,但不影响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