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饥饿及恢复饲喂对牦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在正常饲喂、饥饿和恢复饲喂条件下,生长及消化代谢变化情况。选用平均体重为(183.60±15.62) kg的3周岁健康牦牛6头作为试验动物。将试验分为正常饲喂期(7 d)、饥饿期(断食7 d),以及恢复饲喂期(28 d)。结果表明:1)饥饿7 d后牦牛失重约10.06%,恢复饲喂期前3周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显著低于正常饲喂期(P0.05)。2)饥饿期牦牛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3)饥饿期牦牛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饥饿期牦牛通过降低糖和蛋白质代谢水平,提高脂肪分解来适应饥饿。而恢复饲喂期前3周是牦牛补偿生长的重要时期。

  • 3种蛋白酶对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蛋白酶对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9.24±0.84) kg的苏淮断奶仔猪120头,按体重、性别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断奶仔猪饲喂不添加任何蛋白酶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g/kg酸性蛋白酶(Ⅰ组)、0.2 g/kg中性蛋白酶(Ⅱ组)和0.1 g/kg碱性蛋白酶(Ⅲ组)的饲粮。试验预试期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的腹泻率和粪便指数最低。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酸性蛋白酶在提高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的效果较好,而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减少营养性腹泻方面的效果较好。

  • 3种蛋白酶对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蛋白酶对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9.24±0.84) kg的苏淮断奶仔猪120头,按体重、性别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断奶仔猪饲喂不添加任何蛋白酶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g/kg酸性蛋白酶(Ⅰ组)、0.2 g/kg中性蛋白酶(Ⅱ组)和0.1 g/kg碱性蛋白酶(Ⅲ组)的饲粮。试验预试期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的腹泻率和粪便指数最低。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酸性蛋白酶在提高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的效果较好,而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减少营养性腹泻方面的效果较好。

  • 饲粮中添加艾叶粉对生长肉兔、氮代谢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艾叶粉对生长肉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只35日龄的体重相近的商品伊拉肉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艾叶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3%(替代对照组饲粮中1%的花生秧和2%的小麦麸)、6%(替代对照组饲粮中3%的花生秧和3%的小麦麸)、9%(替代对照组饲粮中4%的花生秧和5%的小麦麸)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3%、6%和9%的艾叶粉对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钙(Ca)、磷(P)的表观消化率以及食入氮、粪氮、尿氮、沉积氮、氮利用率、氮生物学效价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3%和6%的艾叶粉对家兔饲粮的CP的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氮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中添加9%的艾叶粉显著降低了饲粮的CP的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氮(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生长肉兔饲粮中艾叶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6%。

  • 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 IU/g,添加量为20 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 IU/g,添加量为300 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 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相近[(185.89±14.02) kg]、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 饲粮钴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消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钴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胰腺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钴代谢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兔。5组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1、0.4、1.6、6.4 mg/kg钴(以硫酸钴的形式)的试验饲粮,经7 d预饲后进行为期53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饲粮钴添加水平对饲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DM、CP和钴的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M和CP的表观消化率在钴添加水平为1.6 mg/kg时最高,钴的表观消化率在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粪氮(FN)、可消化氮(DN)、氮表观消化率(NAD)、氮生物学效价(NBV)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食入氮(IN)、尿氮(UN)、氮沉积(RN)、氮利用率(NUR)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粪、尿、肌肉、脾脏和肾脏中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粪、尿、肌肉、脾脏和肾脏中钴含量均持续增加。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钴适宜添加水平为0.4~1.6 mg/kg(饲粮中钴含量实测值为0.60~1.83 mg/kg)。

  • 代乳品和开口料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0日龄羔羊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分别饲喂代乳品1+开口料(A组)、代乳品1(B组)、代乳品2(C组)、母乳+开口料(D组)和母乳(E组)。分别在30、40、50、60、70日龄称重并对体尺进行测量,68~70日龄连续收集3 d粪样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在70日龄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30、40、50、60、70日龄D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高于A、E组,E组高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60~70日龄期间,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显著高于E组(P﹤0.05)。2)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D组显著高于A组(P﹤0.05),E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A、D、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组有增高趋势,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A、D、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C组之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各营养物质采食量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钙、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且B、C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羔羊代乳品加开口料的饲喂模式可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复合酶制剂对北京填鸭胴体性状、体脂沉积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胴体性状、体脂沉积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北京鸭96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鸭在35和36日龄饲粮填饲量分别为260和300 g,之后5 d各组饲粮填饲量均为400 g/d。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龙骨长和胸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增重、胸肌重、胸肌率、胸肌厚、肌胃重和肌胃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皮脂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6.2%(P0.05),而对北京填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北京填鸭体脂沉积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并促进胸肌和肌胃的生长发育。

  • 三丁酸甘油酯和牛至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TB)和牛至油(OE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粪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为(7.27±0.68) kg的健康大白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 kg/t TB(TB组)、基础饲粮+1 kg/t OEO(OEO组)、基础饲粮+1 kg/t TB+1 kg/t OEO(TB+OEO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OEO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TB+OEO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提高了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1)。4)与对照组相比,TB组、OEO组和TB+OEO组均极显著降低了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TB+OEO组显著提高了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综上所述,基础饲粮中添加TB+OEO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2.30±0.06)胎]、产奶量[(37.00±0.03)kg/d]、泌乳天数[(90±0.15) d]相近的9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进行3期动物试验。每期21 d,其中14 d为预试期,7 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中丁酸的浓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 g/(头·d)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脂产量和瘤胃液丁酸浓度,且饲喂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0 g/(头·d)时。综合考虑,泌乳奶牛饲粮中复合酶制剂的推荐添加量为10 g/(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