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吊罗山濒危植物美丽火桐与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美丽火桐(Firmiana pulcherrima)是中国特有种和国家II 级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自然分布于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为摸清美丽火桐种群生存现状和发 展趋势,探究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该文对吊罗山美丽火桐天然种群进行了野 外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构建种群龄级结构,通过静态生命表、动态量化分析等 方法分析该种群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未来发 展潜力。结果表明:(1)美丽火桐种群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 >V′pi>0,种群对完全随机干扰所承担的最大风险概率Pmax 为1.82%,种群龄级结构 完整,抗干扰能力弱,增长性和稳定性差。(2)该种群生命期望在第II 龄级达 到最大值,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死亡率和消失率均在第I、VII 和IX 龄级有峰 值,存活曲线为Deevey-III 型。(3)生存分析表明该种群具有早期锐减、中后 期趋于稳定的特点。(4)经过未来3 个、6 个、9 个龄级时间后,除第IV 和第 VIII 龄级外,其余龄级个体数均有增多,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研究表明,强烈的 光环境筛和种内种间竞争是导致吊罗山美丽火桐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 适度间苗和修枝、强化种群及生境保护、积极开展人工繁育及回归种群扩充等措 施,保育美丽火桐种群增长和促进种群恢复。

  •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与数量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 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 4个 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 每个种群分别设置 2 个面积为 20 m ×20 m 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 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 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 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 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2)4 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 Deevey-Ⅱ型, 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 到外界干扰;(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 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4)RDA 排 序结果显示,海拔、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中高龄 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 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 个体生长空间管理,是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 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 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 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解决资源保护利用科学问题, 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 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特征典型,常绿落 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 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 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 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表明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 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上表现呈“Ⅳ龄级前增长 -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贵州红山茶在未来2、4、6、8、10 个径 级的生长期之后,种群动态趋向于中树(Ⅴ~Ⅶ龄级)、大树(Ⅷ~Ⅹ龄级)和老树(Ⅺ~ⅩⅢ龄 级)的态势。综上结果表明,贵州红山茶由于生境资源及空间有限性导致种群内部或者不同物种间 的竞争加剧,使种群幼苗存活率降低和低龄级植株数量减少,以及人类掠夺性采伐造成的成年植株 死亡率增高,致使其种群数量增加及种群扩散受阻,分布区狭窄,物种趋于濒危。

  • 金佛山方竹经营对扁刺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金佛山方竹经营对扁刺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种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以金佛山的扁刺 栲自然群落和方竹经营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种群结构。 结果表明:(1)两种群落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84 种,隶属于 40 科 63 属,以樟科、蔷薇科、壳斗科、山 茶科物种为主;扁刺栲为群落优势种,中华木荷和灰柯为次优种,金佛山方竹为灌木层优势种,其群落组 成与亚热带其他地区的扁刺栲群落相似。(2)方竹经营群落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草本 层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指数均显著低于自然群落。(3)扁刺栲和灰柯在自然群落中为稳定型种群, 而在方竹经营群落中为衰退型种群,中华木荷在两类群落中均为衰退型种群。(4)自然群落中扁刺栲、中 华木荷、灰柯种群的萌枝率、有萌个体率和幼苗优势度均高于方竹经营群落。综上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 经营对金佛山扁刺栲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扁刺栲群落优势种种群 更新和维持。

  • 海南铜鼓岭鸭脚木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它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了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带滨海森林 2.56 hm2 样地中鸭脚木种群的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鸭脚木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指数、生存函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鸭脚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内记录鸭脚木数量 2814 株,按照径级大小共划分为 12 个龄级,龄级结构呈倒 J 字型,属于趋向稳定型种群。(2)该区鸭脚木的存活曲线趋于 Deevey-II 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相接近。(3)鸭脚木种群的量化指数显示:Vpi=030.685>0,Vpi’=0.236>0,说明该种群现处增长阶段并且相对稳定。(4)据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鸭脚木种群在未来 3、6、9 年内各龄级的种群个体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经本次调查分析表明,该区生境有利于鸭脚木种群的生长且该种群形成了良好的生存策略,其幼龄个体较多且后备资源丰富,能够较好地补充各龄级个体自然死亡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的天然更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川中黑山羊瘤胃纤毛虫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川中黑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群结构。选取3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体重(15.53±0.21) kg],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A)样品,间隔40 d后再次采集瘤胃液(F)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扩增真核生物18S rRNA V4区,扩增产物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242 321条,聚类后得1 650个运算分类单位(OTU)。2)A样品、F样品在alpha多样性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3)在纲水平分类上,2个时间点样品相对丰度最高的均为纤毛门,侧口纲(A样品为46.0%;F样品为44.7%),2个样品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4)在科水平分类上,A样品优势科为头毛科(31.8%),其次为均毛科(14.2%);F样品优势科为头毛科(42.8%);并且F样品头毛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样品(P<0.05),A样品均毛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F样品(P<0.05)。5)在属水平分类上,A样品与F样品相对丰度最高的纤毛虫属均为多加多泡双毛属(A样品为20.9%、F样品为25.4%),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纤毛虫属是均毛属、头毛属、腹甲双毛属、刺甲双毛属相对丰度,其中A样品均毛属(14.1% vs. 1.9%)、腹甲双毛属相对丰度(2.8% vs. 1.5%)显著高于F样品(P<0.05),而头毛属(6.7% vs. 12.5%)、刺甲双毛属相对丰度(0.3% vs. 2.5%)显著低于F样品(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幼龄川中黑山羊瘤胃液纤毛虫相对丰度最高的种属为多加多泡双毛属,瘤胃中还有许多未被分类鉴定且相对丰度较高的真核生物,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