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罗汉果品质受气候因子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讨气候因子对不同季节授粉罗汉果品质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该文以主栽“青 皮果”品种夏季与秋季授粉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发育时间气候因子监测、形态大小测 量、罗汉果苷代谢检测和基因表达qRT-PCR 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二者生境气候因子、品质 性状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秋季授粉果实与夏季授粉果实相比,(1)生境平均温度 和有效积温35 d 以后明显降低,昼夜温差65 d 以前明显增加,并且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差 异大于昼夜温差,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则相近;(2)横径、纵径和单果重均增加,但是差 异不显著;(3)罗汉果苷Ⅴ和11-O-罗汉果苷Ⅴ合成积累速度滞后10 d 左右,含量从55 d 开始均显著降低并且成熟时分别降低了40.66 %和46.07 %;(4)罗汉果苷Ⅴ合成酶基因55 d 协同表达的一致性差,上调数目和幅度少,而且负责最后一步合成反应的葡萄糖基转移酶 基因SgUGT94-289-3 均下调表达。综上表明,夏季与秋季授粉罗汉果形态大小未受气候因 子影响,罗汉果苷Ⅴ品质则受温度显著影响,温度可能通过调控罗汉果苷Ⅴ合成酶基因协同 表达的一致性和水平导致二者罗汉果苷Ⅴ品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优质栽培和遗传育 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地黄酰基转移酶WSD 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0-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蜡酯合成酶催化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蜡酯,对植物蜡质合成及其抗旱、抗致病菌袭击和 紫外辐射、抗寒和昆虫侵害等环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镉是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有毒重金属之一,严 重威胁植物生长发育、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为研究地黄蜡酯合成酶基因镉胁迫表达,该文从地黄全长 转录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其成员,并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qRT-PCR 对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 保守结构域及其组织表达与镉胁迫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鉴定出两个蜡酯合成酶基因RgOATWSD1 与RgOATWSD2;其编码蛋白质的的长度、理论等电点和相对分子量依次为463 aa 与473 aa、8.86 与9.34、 51.31 kD 与52.49 kD,均为不稳定蛋白。(2)均具有acyl_WS_DGAT 保守域与DUF1289 超家族,前者占其 氨基酸序列的92.65%~94.50%。(3)均定位于内质网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与螺旋为主;RgOATWSD1 为跨膜蛋白,而RgOATWSD2 不是。(4)均在地黄根、茎与叶中差异表达。(5)其表达均受镉胁迫诱导,但 其表达变化趋势不同。该研究鉴定了两个镉胁迫应答反应的蜡酯合成酶基因,为地黄RgOATWSD 的镉 胁迫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铁皮石斛SPL膜结合(STM)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PL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过程。目前没有关于铁皮石斛SPL膜结合(SPL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转录因子,即STM转录因子的研究。为了探究STM转录因子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方面的作用,该文在铁皮石斛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4个STM转录因子,并对DoST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又利用逆转录PCR研究了DoSTM在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逆境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DoSTM1-4为亲水蛋白,均具有SBP保守结构域和一些激素响应位点。(2)四个DoSTM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DoSTM2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DoSTM1/3/4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3)DoSTM1-4在低温、高温、干旱胁迫下的相对表达水平都有显著变化,DoSTM1/3/4的表达量降低最为明显,故推测DoSTM与植物体内激素响应,温度变化响应及抗旱性有关。这些结论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对铁皮石斛STM转录因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白菜CesA 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2-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 CesA 基因家族在白菜生长发育及纤维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 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白菜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区域,进行了理化特征、基因结构、进化 特征、保守基序及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和组织表达等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白菜基因 组中鉴定出 16 个编码纤维素合成酶亚基的 CesA 基因,该家族成员所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 点介于 4.76~9.12,相对分子量 17.76~122.67 kD,长度 153~1 089 aa;(2)其中 15 个基因 不均匀地分布于白菜的 7 条染色体上,Bra036008 定位于 scaffold 上;(3)大部分成员包含 4-14 个外显子,1-11 个保守基序;(4)序列比对显示该家族具有保守的DDD-QXXRW 保 守功能域;(5)该家族编码蛋白主要分布在质膜上,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与α-螺旋为主, 多数成员都含有CesA 蛋白典型的N 端、C 端和跨膜区;(6)CesA 基因在茎中表达量相对 较高,其中Bra011865、Bra023952 和Bra029874 在茎、叶、花中显著表达。该研究利用生 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CesA 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为后续深入研究CesA 基因功能 奠定了基础,也为白菜生长发育研究奠定基础。

  • 油橄榄AP2/ERF 转录因子鉴定及水胁迫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 AP2/ERF 基因家族在油橄榄水胁迫中的应答机制,该研究对受干旱及水淹胁迫的‘佛奥’和 ‘TYZ-1 号’2 个品种的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油橄榄中 AP2/ERF 转录因子的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与水胁迫相关的 AP2/ERF 转录因子在两个油橄榄品种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并用荧光定量 PCR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油橄榄中鉴定得到 110 个 AP2/ERF 基因家族成员,该 110 个蛋白质所含氨基酸大小为 173-717bp,均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将油橄榄 AP2/ERF 与模式植物拟南芥 AP2/ERF 蛋白构建进化树,发现油橄榄 AP2/ERF蛋白分为 AP2、RAV、ERF 和 Solosist 四个大类,其中 ERF 分为 ERF 和 DREB 两个亚类,ERF 包含 ERF B1~ERF B6 六个子亚类,DREB 包含 DREB A1~DREB A6 六个子亚类,这与模式植物拟南芥 AP2/ERF 的分类一致,每个亚家族同时包含了油橄榄和拟南芥 AP2/ERF 蛋白,说明拟南芥和油橄榄的 AP2/ERF 家族在进化水平上有一定的相似性。(2)基因结构及保守元件分析中发现油橄榄 AP2/ERF 同一亚家族蛋白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及保守元件。结合基因表达和进化树中已知水分调控功能的基因初步推测OeAP2-75,OeAP2-97, OeAP2-101,OeAP2-23, OeAP2-13 与 油 橄 榄 水 分 调 节 密 切 相 关 , OeAP2-13,OeAP2-28,OeAP2-104, OeAP2-75, OeAP2-80,OeAP2-50 在两个品种中都有不同的表达量,推测这可能是‘佛奥’和‘TYZ-1 号’抗性不同的原因。利用 RT-qPCR 技术检测油橄榄 AP2/ERF 基因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OeAP2-101,OeAP2-28, OeAP2-42 受水胁迫诱导显著上调,这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橄榄 AP2/ERF 家族基因的抗逆性表达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为油橄榄选育抗旱、耐涝砧木品种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 茶树TIFY基因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TIFY基因家族在茶树激素信号转导及其逆境胁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基因组中的TIFY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并通过荧光定量对部分TIFY家族成员进行了非生物胁迫响应。结果表明:(1)茶树TIFY家族基因成员19个(CsTIFY1~CsTIFY19),分属于4个蛋白亚家族TIFY、JAZ、ZML 和PPD且不均匀的分布在8 条染色体上,按照进化关系及结构特点可分为7 组,每组内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与保守基序组成。(2)CsTIFYs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多种包含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定量RT-PCR分析其家族成员对在茉莉酸甲酯、盐(20%氯化钠)、冷(4 ℃)以及干旱(20% 聚乙二醇6000)处理下反应强烈,部分基因在根与顶芽中有较高的表达量。根据以上结果推测TIFY基因家族可能在茶树非生物胁迫防御反应等多方面发挥功能作用。

  • 苦荞 FtF5H 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阿魏酸-5-羟基化酶(Ferulate 5-hydroxylase)是调控 S 型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分子机制,该文从苦荞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 F5H基因,命名为 FtF5H(Genebank 登录号:MW45511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苦荞 F5H 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氨基酸结构、系统进化树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tF5H基因在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的叶、花、茎、果壳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tF5H 基因序列包含 1 395 bp 的完整 cDNA 开放阅读框,编码 464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 FtF5H 蛋白具有 P450 超家族结构,为亲水性稳定酸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且为非分泌性蛋白;FtF5H 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显示FtF5H 蛋白与 5ylw.1.A 的相似度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FtF5H 属于 CYP84A 亚家族。 qRT-PCR 显示 FtF5H 基因在两种苦荞中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的表达量是薄果壳的 5 倍之高,表达具有极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苦荞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苦荞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香石竹 DcSKP1 基因克隆及表达分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KP1 基因是􀀁SCF E3 泛素连接酶蛋白复合物的核心成分,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然而,香石竹􀀁SKP1 基因还未被克隆,该文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花药中分离克隆了􀀁1 个减数分裂相关基因􀀁SKP1 的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DcSKP1(GenBank 登录号为􀀁MK931293)。结果表明:DcSKP1 基因􀀁cDNA 全长序列为962 bp,含有􀀁1 个长度为􀀁567 bp 的􀀁ORF,该基因编码􀀁188 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SKP1 中存在一个高度保守􀀁TPEE 基序,还具有􀀁Skp1_POZ 结构域和􀀁Skp1 结构域,并与拟南芥的􀀁SKP1 聚集在一个分支上;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香石竹􀀁DcSKP1 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发现􀀁DcSKP1 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都有表达,在花药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叶组织,且在幼小的花药中表达量最高,随着花药发育的进程表达量下降。研究推测,DcSKP1 基因可能在香石竹减数分裂中起重要作用。

  • 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药食两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乙烯利处理后绞股蓝不同器官中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pFPS,GpSS和GpSE的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及HPLC技术,测定了乙烯利处理对绞股蓝总皂苷和皂苷单体Rb1、Rb3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乙烯利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GpFPS,GpSS和GpSE基因的表达水平,且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器官间不同,而在同一器官中相似。在乙烯利处理后3 d,所测各器官中的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根、成熟叶和幼叶达到显著水平,但3个皂苷单体在不同器官中的增加或降低并不一致,以Rb3含量最高。该结果为探索利用植物激素调控绞股蓝皂苷次生代谢提供了参考。

  • 龙眼DlPSY 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基因在龙眼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我们从龙眼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PSY 基因,命名为DlPSY,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龙眼PSY 蛋白的一级结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卷曲螺旋域、蛋白质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互作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DlPSY 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龙眼DlPSY 基因长度为1260 bp,编码420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lPSY 蛋白具有Isoprenoid Biosyn C1 超家族结构,含有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是一种可溶性亲水蛋白,定位于膜外;DlPSY 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具有卷曲螺旋。Ramachandran 评估结果表明应用SWISS-MODEL 构建的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可靠,其配体结合位点为344Phe 和347Lys。qRT-PCR 分析结果表明DlPSY 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量高于其在根中的表达量。该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采用遗传学方法提高龙眼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奠定理论基础。

  • FmJAZ1基因瞬时侵染水曲柳对JA通路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将对水曲柳中JAZ蛋白家族的一员FmJAZ1的功能及对其上下游基因影响进行初步分析。首先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构建FmJAZ1-pROK2-GUS 过表达载体,利用三亲杂交的方法将载体转入农杆菌,随后使用农杆菌对水曲柳组培苗进行瞬时侵染,得到FmJAZ1过表达的侵染苗。最后在侵染后36 h使用DIECA(茉莉酸合成途径抑制剂)对侵染苗进行处理,分别取0、1、3、6、18、21、24 h七个时间点的样品,通过荧光定量PCR对FmJAZ1、JAZ2、GL1、EIN3、MYC2五个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农杆菌瞬时侵染水曲柳幼苗后,FmJAZ1表达显著升高,为空载侵染的3.2倍,说明FmJAZ1瞬时转入水曲柳并完成基因表达,侵染有效。经过DIECA(茉莉酸合成途径抑制剂)处理的侵染苗FmJAZ1的相对表达量初期下降并出现明显波动,18 h后恢复平稳,证明它是JA通路的作用基因。同时检测了四个J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在1 h时JAZ2、GL1表达下调,其余均有轻微上调,随后各基因表达均呈上调。FmJAZ1瞬时转化水曲柳后FmJAZ1过表达,说明瞬时侵染有效;DIECA处理后FmJAZ1表达显著下调说明FmJAZ1的合成受JA调控。在水曲柳中FmJAZ1抑制转录因子GL1、EIN3、MYC2、FmJAZ2的表达,且FmJAZ2的合成也受JA调控。

  • 不同产地浙贝母生物碱含量及其合成相关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药效成分积累量与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UPLC-MS、qPCR技术分别测定不同产地11个样品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之和)含量和3个参与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基因(HMGR、FPS和DXR)的表达量,同时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成熟期鳞茎生物碱含量与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浙贝母成熟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0.2105% ~ 0.4612%。HMGR和FPS基因在盛花期组织表达、盛花期至成熟期鳞茎表达变化趋势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XR基因在成熟期鳞茎中表达量最高,盛花期组织表达、盛花期至成熟期鳞茎表达变化趋势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大体不一致。HMGR、FPS基因表达量分别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P<0.05或P<0.01),以FPS基因表达量与生物碱含量相关系数为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31,0.664,DXR基因与生物碱含量呈低度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生物碱的积累受MVA途径中HMGR、FPS基因协同调控或者修饰作用明显,受MEP途径中DXR基因调控作用不明显。

  • 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促进植物细胞壁延展以及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荔枝XTH家族基因在不同花穗处理方式下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对妃子笑花穗进行疏花和喷施烯效唑处理;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29个LcXTH家族成员,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LcXTH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处理后花穗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XTH家族基因对不同花穗处理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LcXTH家族基因成员表达在对照、疏花处理和烯效唑处理后花穗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不同,且不同基因存在表达量的差异。其中LcXTH 亚家族III、LcXTH 亚家族IV(LcXTH2、LcXTH3、LcXTH4、LcXTH5、LcXTH6、LcXTH7、LcXTH9、LcXTH10、LcXTH11、LcXTH12、LcXTH13、LcXTH22和LcXTH23)成员及LcXTH20表达量较高,推测在花穗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妃子笑花穗疏花处理14d后LcXTH家族大部分成员表达上调,推测疏花对LcXTH的表达起到正调控作用;妃子笑花穗喷施烯效唑后LcX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下调,推测烯效唑处理对LcXTH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

  • 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割胶促进橡胶树合成天然橡胶与激活乳管细胞的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橡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干胶产量正相关。但这些基因彼此间的表达相关性尚不清楚。本文通过qPCR获得了正常割胶条件下,9个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COI1、HbJAZ1、HbJAZ2、HbJAZ3、HbMYC1、HbMYC2、HbMYC3、HbMYC4、HbMYC5和6个橡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HbHRT2、HbSRPP、HbREF、HbHMGR1、HbHRT1、HbGAPDH在5个橡胶树魏克汉种质和5个1981’IRRDB种质胶乳中的表达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这15个基因彼此间的表达相关性,分别获得105对基因的双变量相关系数(r12)和偏相关系数(r12.3),所有105对基因的双变量相关系数(︱r12︱)和偏相关系数(︱r12.3︱)的平均值分别为0.486 ± 0.220和0.304 ± 0.211,达到0.05的差异显著水平。其中,r12与r12.3方向相同的63对(60%),方向相反的42对(40%);︱r12︱<︱r12.3︱的23对(21.905%),︱r12︱>︱r12.3︱的82对(78.095%);双变量相关显著性P<0.05的76对(72.38%),P<0.01的59对(56.19%);偏相关显著性P<0.05的21对(20%),P<0.01的16对(15.24%)。结果显示,这两条途径中的基因表达彼此相关,这为基因表达谱分析中普遍采用的前提假设“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可用于挖掘、筛选和预测与橡胶生物合成相关的未知基因,为研究橡胶树产量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 刺梨GL2同源基因的克隆、系谱树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刺梨的果刺给水果采摘和食品加工带来不便。本文从刺梨果实中克隆得到与果刺发育形成相关的基因RrGL2,为研究果刺的形成和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刺梨果实的果刺细胞学发育过程。以刺梨‘贵农5号’的cDNA为模板,通过RACE克隆获得刺梨中与拟南芥表皮毛形成GL2的同源基因RrGL2,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刺结构在花芽形成早期基部内的细胞首先不断分裂,向外继续发育,中部的细胞变细、变长形成“针”状结构,顶部的细胞逐渐木质化使刺变硬,形成果刺。通过RACE扩增得到RrGL2的cDNA全长2 292bp,编码763aa氨基酸。RrGL2具有Homeodomain同源结构域和StAR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的结构域,RrGL2与其他物种编码的GL2氨基酸同源性高度相似,并且系谱树分析揭示刺梨RrGL2和草莓属亚种的GL2密切相关。最后,qRT-PCR分析表明,RrGL2在茎和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织,在花后7周果刺中的表达最高,是3周和5周果刺中的7.87倍和2.10倍。RrGL2的功能与果刺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刺梨中刺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蒜头果中CYP71基因克隆与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由氨基酸衍生的氰苷是由植物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CYP)催化氨基酸生成的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的防御和抗逆境胁迫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蒜头果转录组数据,从中分离并克隆得到 1 条细胞色素 P450 基因(命名为 MoCYP71,GenBank 登录号 MK172858),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检测该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oCYP71基因含 1 572 bp,编码 523 个氨基酸,该基因的 cDNA 序列与咖啡(Coffea eugenioides,XM_027319282)、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XM_027213456)中的 CYP71 基因的 mRNA 序列均有 88 %的一致性 ;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8 976.54,理论等电点 pI 为 8.10,分子式为 C2675H4184N704O744S27,不稳定系数(Ⅱ)为 40.84,是一种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存在于分泌途径,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分别位于 20~37 和 311~333 位氨基酸为跨膜疏水螺旋,锚定于细胞器上;MoCYP71 蛋白含有 CYP 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包括脯氨酸富集区(PPSPPRLP)、K 螺旋(KETFR)、I 螺旋(GGIDTS)、PERF 域(PERF)和识别结构域血红素结合域(FGAGRRICPG),与可可、榴莲、高粱等的 CYP71E 家族的蛋白(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 EOX92908.1、XP_022773875.1 和 AAC39318.1)聚为一支;在花谢后,MoCYP71 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 花谢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但在花谢后 4 个月的表达量急剧增加。本研究对研究蒜头果的对虫害的防御、组织成熟及蒜头果中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半胱胺盐酸盐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0日龄体重[(2.13±0.10) kg]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60(Ⅱ组)、90(Ⅲ组)、120(Ⅳ组)、60(Ⅴ组)、90(Ⅵ组)、120 mg/kg(Ⅶ组)CSH的试验饲粮;其中,Ⅱ、Ⅲ、Ⅳ组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Ⅵ和Ⅶ组水貂皮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Ⅱ、Ⅲ、Ⅴ、Ⅵ、Ⅶ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Ⅵ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Ⅵ组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血清生长激素受体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4)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Ⅳ、Ⅴ组(P<0.05),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肝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CSH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 甘薯渣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薯渣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30头西杂阉公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B组和C组分别用甘薯渣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100%的白酒糟,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C组的平均日增重和IMF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2)C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3)C组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背最长肌FAS和ACC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HSL和CPT-1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4)C组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FAS、ACC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HSL和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背最长肌SREBP-1、FAS、ACC和PPARγ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5),HSL和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可见,提高甘薯渣替代白酒糟比例,可下调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1、FAS、ACC和PPARγ)表达以及上调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表达,减少背最长肌IMF沉积。

  • 短期限饲对生长肉兔脂肪组织中脂质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短期限饲对生长肉兔脂肪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生长肉兔能量稳态的调节机制。试验选用40日龄、体重相近的伊拉肉兔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自由采食组)和限饲组(饲喂量是对照组的70%左右),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持续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限饲显著降低了生长肉兔的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限饲显著降低了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蛋白脂酶(LPL)的基因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限饲对脂肪中甘油三酯(TG)的浓度和磷酸化的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K)蛋白表达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短期限饲可抑制生长肉兔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脂肪酸分解;PPARα和GPR41信号可能参与了生长肉兔脂肪组织能量稳态的调节。

  • 糖皮质激素对鸡胚肝细胞脂肪和胆汁酸代谢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揭示应激导致家禽肝脏代谢异常的机理,本研究探查了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鸡胚肝细胞脂肪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9胚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蛋,原代培养鸡胚肝细胞(37 ℃、5% CO2),用0(对照)、200、500、1 000 nmol/L的地塞米松分别处理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500、1 000 nmol/L)地塞米松处理显著降低了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载脂蛋白B100(APOB100)、肝脏X受体(LXR)以及胆汁酸摄取相关基因Na+/牛磺胆盐共转运体(NTC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了胆汁酸排出相关基因——胆盐输出泵(BSE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低剂量(200 nmol/L)地塞米松处理显著提高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和法尼酯X受体(FXR)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同时,SREBP-1C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SE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由此表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鸡胚肝细胞的脂肪合成、转运和胆汁酸的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和排出,部分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