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不同生境苦苣苔科植物的复苏特性及其对水分的光合和生理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复苏植物可以耐受极度干旱的环境,脱水至10% RH后仍然可以复苏。苦苣苔科植物包含有较多复苏植物,不同类群的复苏机理可能存在差异。该文选择分别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石灰岩地区的锈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和心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cordatula)两种苦苣苔科植物,检测两个物种是否具有复苏特性及其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异同,对其叶片分别进行脱水1、2、3 d,并分别复水1 d,检测不同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片形态、相对含水量、光合活性、膜完整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锈色蛛毛苣苔的叶圆片在脱水后即发生向内折叠,脱水2 d时将叶上面完全包裹,同时表征最大光合潜力的叶绿素荧光 Fv/Fm受到抑制;而心叶马铃苣苔的叶片仅发生轻度皱缩,且Fv/Fm基本维持对照水平,同时具有更高的光保护能力[Y(NPQ)];复水后,两个物种的叶片均展开,Fv/Fm恢复。两个物种均在脱水2 d时,相对含水量降低至5%左右,电导率分别升高至51.8%和56.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而复水后,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均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进一步脱水3 d时,锈色蛛毛苣苔和心叶马铃苣苔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达到1.5%左右,复水后的电导率升高至95%左右,叶绿素荧光Fv/Fm消失。锈色蛛毛苣苔在可复苏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绿素a + b含量下降50%,而心叶马铃苣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二者均为叶绿素维持型复苏植物,可以在脱水后复水时迅速恢复光合作用。在脱水复水过程中,两个物种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也均无显著变化,且保持极低水平,说明两个物种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可以维持其细胞膜脂免于被氧化。综上,这两个物种可以耐受5% RH脱水,均为复苏植物。剧烈脱水时,锈色蛛毛苣苔通过卷缩叶片来避免吸收过量光照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心叶马铃苣苔则通过PSⅡ的光保护机制将吸收的过多能量通过热耗散形式散布出去,从而保护其光器官的完整性。

  • 蒭雷草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蒭雷草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揭示其耐盐机理;作者从西沙东岛采集蒭雷草,通 过分株繁殖挑选健壮植株为材料;模拟热带珊瑚岛生境设置不同浓度NaCl 处理,研究不同 程度的盐胁迫对其植株叶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明:(1)短期(28 d)盐胁迫下,NaCl 浓度的增加并未加速蒭雷草叶片细胞发生膜脂过氧 化作用,MDA 含量增加幅度较小;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及NaCl 浓度增加,蒭雷草叶片细 胞膜脂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加深,MDA 含量逐渐上升,最大值出现在400 mmol·L-1。(2)短 期(28 d)盐胁迫,低浓度(200 mmol·L-1)NaCl 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高浓度(400 mmol·L-1)NaCl 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过氧化物酶(POD)活 性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蒭雷草在盐胁迫环境下,机体组织不 断积累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以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势, 从而达到缓解盐害的目的。整个盐胁迫过程中,蒭雷草机体组织将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和渗透 调节机制相结合,减缓了细胞膜脂过氧化的损伤和细胞失水带来的生理干旱,表现出较强的 耐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蒭雷草在南海诸岛人工群落构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以及营造良好 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对中国热带珊瑚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 RLPK2 促进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衰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大豆RLPK2 基因(GenBank 登录号: AY687391)是一个编码􀀁N-末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为分析大豆􀀁RLPK2 基因的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构建了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载体。该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和大豆􀀁RLPK2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为材料,分析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是野生型还是转基因拟南芥,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的进行,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但后者下降趋势更明显;(2) 激发压(1-qP)在叶片衰老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且转基因型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加更明显;(3)在叶片衰老的各个时期,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4)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RLPK2 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AT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ATNAP、ATWRKY6 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TACD1 等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所述,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 参与调控植物叶片衰老进程,其表达对叶片衰老起促进作用。

  • 姜黄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胆固醇和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脂肪、胆固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6周龄健康产蛋期罗曼褐蛋鸡384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姜黄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P<0.05),显著降低软破蛋率和次品蛋率(P<0.05),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降低蛋鸡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姜黄渣能够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降低次品蛋率和软破蛋率,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

  • 体外培养中硒对黄曲霉毒素B1损伤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细胞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中硒(S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的缓解作用。在体外培养肝胰腺细胞的基础上,设定含不同浓度(0、0.15、0.30、0.45、0.60、0.75 μg/mL)Se的培养液,研究Se对肝胰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另用浓度为1 600 μg/L的AFB1侵染细胞,探究Se对AFB1毒性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当Se浓度处于0~0.45 μg/mL时,随着Se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但各个浓度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着Se浓度的增加而增强,Se浓度为0.45 μg/mL时GSH-Px活力显著要高于其他浓度(除0.30 μg/mL)时(P<0.05);当Se浓度处于0.45~0.75 μg/mL时,随着MDA含量升高的同时CAT、GSH-Px活力下降。当细胞受到浓度为1 600 μg/L的AFB1侵染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MDA含量表现一直升高的趋势,同时CAT、GSH-Px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细胞受到浓度为1 600 μg/L的AFB1和浓度为0.45 μg/mL的Se共同作用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MD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CAT、GSH-Px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浓度为0.45 μg/mL的Se有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肝胰腺细胞的毒性作用。

  • 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小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饲粮对断奶小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功能、血清抗体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将40头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按日龄[(35±1)日龄]和平均体重[(14.01±0.86) kg]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及1.5 mg/kg ZEA[ZEA的测定值分别为(0.52±0.07) mg/kg、(1.04±0.03) mg/kg和(1.51±0.13)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ZEA对断奶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ZEA显著降低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0.5、1.0和1.5 mg/kg ZEA)活性、猪瘟(1.0和1.5 mg/kg ZEA)和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1.5 mg/kg ZE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1.0和1.5 mg/kg ZEA)(P<0.05),而显著升高了血清丙二醛(MDA,0.5、1.0和1.5 mg/kg ZEA)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的料重比呈一次线性降低趋势(P=0.075),血清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病毒(猪瘟、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均呈一次线性降低(P<0.05),而血清MDA含量则呈一次线性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0.5 mg/kg的ZEA足以诱导小母猪的氧化应激反应,1.0 mg/kg的ZEA能够显著降低断奶小母猪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