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山区幼龄辽东栎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从不同年龄的幼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根系分离可培养共生真 菌,菌落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物种进行鉴定,阐明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 共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幼龄辽东栎根系中分离获得249 株 真菌, 经鉴定隶属于2 门5 纲7 目8 科15 属18 种, 其中2 种隶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etes),16 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种水平上,以灰粉无柄盘孢 菌(Pezicula pruinosa)分离频率最高,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1.93%;托雷斯氏丛赤壳菌 ( Dactylonectria torresensis ) 、强壮土赤壳菌( Ilyonectria robusta ) 、北美黑盘菌 (Atrocalyx nordicus)次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02%、2.01%和2.01%。(2)共生 真菌种类和数量在不同树龄的辽东栎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4-5 年生植株分离频率最 高(44.98%),依次为三年生植株(29.32%)、二年生植株(19.68%)和一年生植株 (6.02%)。综上所述,宁夏六盘山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共生真菌种类丰富,随树龄增 长其种类和数量增加;灰粉无柄盘孢菌是六盘山幼龄辽东栎根系可培养共生真菌的绝对 优势物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植物共生微生物资源、探索辽东栎与共生微生物互 作在本地逆境的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 广西青藓科分类学修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对采自广西24 个县(市)的1 147 份青藓科植物标本的逐一鉴定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确认广西青藓科植物有11 属、44 种,其中包括广西青藓科植物新纪录属1 属,即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新纪录种7 种,分别为拟异叶藓(P. dumosa)、匐枝青藓(Brachythecium procumbens)、阔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latifolium)、泛生尖喙藓(O. vagans)、华东细喙藓(Rhynchostegiella sinensis)、长肋拟青藓(Sciuro-hypnum populeum)和弯叶拟青藓(S. reflexum)。该文提供了修订后的广西青藓科植物名录,并对其中的新纪录属、种的主要形态学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 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和蛋白质限饲组,每组20只鸡。限饲14 d(21日龄)、补偿生长21 d(42日龄)后每组分别屠宰8只,取其胸肌、腿肌、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骼等组织并称重,以及测量骨骼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1)限饲后,3个限饲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量限饲组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和股骨长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由此可见,3种限饲方法均降低了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部分骨骼性状指标,其中料量限饲组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骨骼性状影响最大。经过21 d的补偿生长后,3个限饲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3个限饲组骨骼性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料量限饲法会降低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建议生产中慎用料量限饲法。

  • 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法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骨骼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7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料量限饲组、能量限饲组和蛋白质限饲组,每组20只鸡。限饲14 d(21日龄)、补偿生长21 d(42日龄)后每组分别屠宰8只,取其胸肌、腿肌、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骼等组织并称重,以及测量骨骼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1)限饲后,3个限饲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量限饲组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限饲后,料量限饲组肉鸡的胫骨重、胫骨长、胫骨直径、股骨重和股骨长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由此可见,3种限饲方法均降低了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部分骨骼性状指标,其中料量限饲组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骨骼性状影响最大。经过21 d的补偿生长后,3个限饲组均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3个限饲组骨骼性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料量限饲法会降低肉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建议生产中慎用料量限饲法。

  • 同水平肌醇对獭兔皮肤中β-连环蛋白和激素敏感酯酶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獭兔皮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激素敏感酯酶(HSL)表达的影响。选取(40±1)日龄的同期断奶獭兔12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在4组獭兔的饲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 mg/kg的肌醇,试验期为3个月。在试验的第30天(2月龄)、第60天(3月龄)和第90天(4月龄),分别取腹部、背中部、臀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对β-catenin和HSL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毛囊中广泛表达,在毛根鞘细胞和毛乳头均有棕黄色阳性反应细胞。HSL在毛根鞘细胞,尤其是在内根鞘细胞内,呈现非常明显的棕黑色强阳性表达。饲粮中添加50 mg/kg肌醇可以极显著增加2~4月龄獭兔背中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极显著增加4月龄獭兔背中部、腹部和臀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结果提示,肌醇能够通过上调4月龄獭兔毛囊中β-catenin和HSL的表达来促进毛囊的发育,在本试验中,饲粮肌醇水平达到50 mg/kg时效果最佳。

  • 乳酸片球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形态结构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片球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形态结构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为(62.46±1.20) kg的“杜×长×大”肥育猪,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1 g/kg乳酸片球菌制剂(1.0×1010 CFU/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对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提高了肥育猪十二指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空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回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3)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降低了肥育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了黏膜厚度(P<0.05)、肠壁厚度(P<0.05)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5)。4)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增加了肥育猪空肠乳酸菌数量、定植抗力(P<0.05),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1 g/kg乳酸片球菌(1.0×1010 CFU/g)能改善肥育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和肠道形态结构,增强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肥育猪的肠道健康。

  • 罕见病药物市场与管理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疾病、慢性病,且常常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公众认知度的提高、国家政策的支持、诊断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罕见病药物市场逐渐发展起来,销售额逐年增加,出现多个“重磅炸弹”级药物。国际大型药企开始抢占罕见病药物市场并且加紧药物研发,目前正在研发的罕见病药物有500多个,主要针对罕见癌症、遗传性疾病、神经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罕见病管理及市场发展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国内罕见病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