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玉兰‘红元宝’花芽分化阶段基因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筛选紫玉兰‘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 ‘Hongyuanbao’)二次花芽分化阶段稳 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该文以‘红元宝’不同花芽分化时期的花芽、叶为材料,基于转录组 数据,筛选出8 个候选内参基因:泛素酶基因(UBC)、肌动蛋白(ACT)、微管蛋白β 链(β-TUB)、微管蛋白β-5 链(β-TUB5)、微管蛋白α-3 链(α-TUB3)、磷酸烯醇丙酮 酸羧化酶(PEPC)、酰基载体蛋白2(ACP2)、酰基载体蛋白3(ACP3)。运用Primer Premier 5 设计引物,简单克隆和熔解曲线验证引物特异性;利用qRT-PCR 技术检测各个 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软件和RefFinder 在 线工具综合评估其表达稳定性,并通过目的基因TFL1 的表达分析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 明:8 个候选内参基因条带位置正确,熔解曲线呈单一峰,说明引物特异性良好;综合4 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β-TUB、β-TUB5 和α-TUB3 是‘红元宝’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较为 稳定的内参基因,而UBC 和ACT 为稳定性最差的内参基因;以单个内参基因和β-TUB5、 α-TUB3、β-TUB 组合为参照对TFL1 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β-TUB5、α- TUB3、β-TUB 及其组合的相对表达量趋于一致,而ACT 和UBC 并未对目的基因的表达 量进行有效的标准化。因此,β-TUB、β-TUB5 和α-TUB3 可作为‘红元宝’二次花芽分化 研究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二次成花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 依据。

  • 紫玉兰‘红元宝’Ml3GT1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8-0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UDP-类黄酮 3-O-葡萄糖基转移酶(3GT)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催化酶之一。为研究其在紫玉兰花青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作用,该文以紫玉兰品种‘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 ‘Hongyuanbao’)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 3GT 序列设计引物,利用 RT-PCR技术克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 Ml3GT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Ml3GT1 基因的 cDNA 序列长度为 1 863 bp,其中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 1 374 bp,编码一条 457 aa 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为 49.37 kDa,理论等电点(pI)为 6.04。(2)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具备典型的植物次生产物糖基转移酶信号序列(PSPG box)。(3)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Ml3GT1 蛋白与小苍兰、矮牵牛、番薯等物种的 3GT 蛋白聚在一支。(4)qRT-PCR 结果显示 Ml3GT1 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叶和老叶中有少量表达,而在根和茎中几乎不表达;且随着花的发育,Ml3GT1 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盛花期达到最高。上述结果表明,Ml3GT1 可能参与类黄酮 3-O 的糖基化修饰,本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花色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 花卉植物对Cd、As、Pb污染农田的修复及其精油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提升植物修复的经济价值,该文选取了孔雀草、波斯菊和矢车菊三种附加值较高的花卉植物,考察其在广西某矿区 Cd、As、Pb 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测定并分析三种花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并从修复后植物的地上部提取精油,研究植物精油对病原菌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a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生长抑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植物精油作为洗手液添加剂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内土壤污染严重,Cd、As 全量超过风险管制值,Pb 全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属于 Cd、As、Pb 重度污染。选取的三种花卉植物均可在试验区域较好地生长,其中孔雀草和波斯菊对 Cd、Pb 的富集与转运能力较强,对 As 的富集能力最弱但转运能力较强。相较于孔雀草和波斯菊,矢车菊除对 Cd 的转运能力较强外,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均较弱。三种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排序为孔雀草>波斯菊>矢车菊,不同花卉对重金属富集偏好顺序依次为 Cd>Pb>As。从修复后的植物地上部提取精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孔雀草精油对三种病原菌都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效果(<10 CFU·mL-1),且孔雀草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并未影响精油中的重金属含量。另外,添加了孔雀草精油的洗手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可延长至 480 min。因此,孔雀草不仅可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植物,并且修复后可从体内提取精油作为抑菌剂。本研究可为修复后重金属富集生物质的新型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富锌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评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能将无机锌高效转化为微生物锌的微生物,并评定其作为锌源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首先,从实验室已有的16株饲用微生物中,筛选出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随后对影响其转化率的无机锌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菌液接种量进行单因素优化和正交优化。然后,选用18周龄的海兰褐公鸡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1组和对照2组饲喂无机锌(ZnSO4·7H2O),饲粮锌含量分别为60和90 mg/kg;试验组1和试验2组饲喂酵母锌,饲粮锌含量也分别为60和90 mg/kg。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结果表明,58号菌种(酿酒酵母菌)为最优无机锌转化菌,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率达52.68%;在无机锌浓度1.5 mg/L、菌液接种量4%、28 ℃条件下培养66 h,其对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效率可达98.01%;以该菌种转化的富锌酵母菌(酵母锌)饲喂鸡,其中锌相对硫酸锌中锌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14.83%。由此可见,58号菌种是一种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富锌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