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亲缘关系的SCoT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现有主流猕猴桃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单一,亲本来源地理分布狭窄,亲缘关系不清晰。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该研究以广西植物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的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叶片为材料,使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 条引物在53份猕猴桃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10 条带,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 8~15 条之间,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 11 条;其中多态性条带 101 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0.1 条,多态性比例为 91.81%。聚类分析显示猕猴桃品种(品系)没有按类型、倍性或选育地等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但相对来说,同一杂交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亲本与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芽变品种与原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近的遗传距离,说明芽变材料的突变可能在基因组或染色体层面发生了较大范围的重组、复制或丢失;‘楚红’‘桂红’‘湘吉红’和‘龙藏红’4个红肉品种与‘红阳’亲缘关系明显较远,说明其可能由不同亲本衍生而来;初步验证了 ‘桂海四号’可能为 ‘Hort16A’亲本之一的推测。

  • 探讨植物单染色体测序中的假阳性问题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单细胞测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微生物等物种的研究上,但在植物界,因为细胞壁的存在,使得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举步维艰。如果能分离出植物单条染色体,然后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扩增和测序,可以避免细胞壁的干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科研人员一直尝试针对单条植物染色体进行测序,但目前还未见成功的报道,也未见有文章对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本研究以六倍体中国春小麦为材料,针对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单染色体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单染色体扩增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外源污染的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表明在对实验器具、耗材、环境污染严格防控的基础上,人体接触可能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推测单染色体扩增失败可能是因为染色体自身超螺旋状态造成引物难以结合和复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研究为将来成功进行单染色体测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5个猕猴桃种的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微观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种类猕猴桃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的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5个猕猴桃种共计9份样品材料的一年生枝条韧皮部上皮孔的形态,结果发现猕猴桃皮孔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不同种皮孔的长×宽、皮孔密度、皮孔面积和皮孔面积的百分比值存在差异但与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但皮孔的宽可明显区分所选4个中华猕猴桃品种。另外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个猕猴桃种类的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结果发现猕猴桃气孔器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仅分布在叶背的叶肉区域,气孔器类型有辐射型、环列型、不规则型和不等型4种。其中中华猕猴桃的气孔器是辐射型、美味猕猴桃的气孔器是环列型、阔叶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的气孔器是不规则型,长果猕猴桃的气孔器是不等型。保卫细胞围绕气孔器排列,与表皮水平或突起。叶片下表皮细胞一般为不规则形或乳状突起,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表面覆着颗粒状纹饰和分叉单细胞非腺毛,其中阔叶猕猴桃为不分叉单细胞非腺毛,长果猕猴桃为双分叉单细胞非腺毛,其余为多分叉单细胞非腺毛。部分具有鳞片状蜡质层。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浅波状,纹饰光滑或有颗粒状物。测量猕猴桃气孔器长×宽、气孔长轴、气孔器密度,发现不同种之间存在差异但与猕猴桃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但其气孔器类型与种类划分一致,4个中华猕猴桃品种也可通过气孔器的长、气孔长轴和密度大小来区分。此外,新种长果猕猴桃的微表观形态与其他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为其识别提供基本的微观依据。

  • 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培育抗性品种是保证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也成为了近年来猕猴桃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大部分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溃疡病的抗性不明,限制了猕猴桃优异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虽然人们发展出了一些猕猴桃溃疡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方法,但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鉴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该文针对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中的几个方面,如抗性材料的选育(现有品种的抗性、抗性砧木研究和野生抗溃资源等),抗性鉴定和评价技术(大田鉴定、活体或离体鉴定等)及抗性机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认为在猕猴桃溃疡病抗性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溃疡病抗性评价体系,以对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抗性普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种间杂交和工程育种技术加快抗性育种进程,并以此带动猕猴桃溃疡病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等。最终旨在根本上解决猕猴桃生产中受溃疡病困扰这一关键难题,促进猕猴桃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