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亲缘关系的SCoT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现有主流猕猴桃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单一,亲本来源地理分布狭窄,亲缘关系不清晰。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该研究以广西植物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的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叶片为材料,使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 条引物在53份猕猴桃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10 条带,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 8~15 条之间,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 11 条;其中多态性条带 101 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0.1 条,多态性比例为 91.81%。聚类分析显示猕猴桃品种(品系)没有按类型、倍性或选育地等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但相对来说,同一杂交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亲本与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芽变品种与原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近的遗传距离,说明芽变材料的突变可能在基因组或染色体层面发生了较大范围的重组、复制或丢失;‘楚红’‘桂红’‘湘吉红’和‘龙藏红’4个红肉品种与‘红阳’亲缘关系明显较远,说明其可能由不同亲本衍生而来;初步验证了 ‘桂海四号’可能为 ‘Hort16A’亲本之一的推测。

  • 探讨植物单染色体测序中的假阳性问题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单细胞测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微生物等物种的研究上,但在植物界,因为细胞壁的存在,使得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举步维艰。如果能分离出植物单条染色体,然后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扩增和测序,可以避免细胞壁的干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科研人员一直尝试针对单条植物染色体进行测序,但目前还未见成功的报道,也未见有文章对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本研究以六倍体中国春小麦为材料,针对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进行单染色体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单染色体扩增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外源污染的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表明在对实验器具、耗材、环境污染严格防控的基础上,人体接触可能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推测单染色体扩增失败可能是因为染色体自身超螺旋状态造成引物难以结合和复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研究为将来成功进行单染色体测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