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天冬酰胺对刺激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oll样受体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信号通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冬酰胺(Asn)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健康的(21±2)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8.12±0.56) kg],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对照组(基础饲粮);2)LPS组(基础饲粮+LPS);3)LPS+0.5% Asn组(基础饲粮+0.5%Asn+LPS);4)LPS+1.0% Asn组(基础饲粮+1.0% Asn+LP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20天,LPS组、LPS+0.5% Asn组和LPS+1.0% Asn组的试验猪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对照组试验猪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以及饲粮中添加Asn对LPS刺激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LPS刺激可以显著提高HPA轴中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NOD2、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RIP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Asn可以显著降低下丘脑中NF-κB的mRNA表达量(线性,P<0.05),并有降低肾上腺中TLR4和NOD2的mRNA表达量的趋势(线性,P<0.10)。此外,饲粮中添加Asn可以显著降低垂体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mRNA表达量(二次,P<0.05),显著增加了肾上腺中RIP2的mRNA表达量(线性,P<0.05;二次,P<0.05)。由此可见,Asn虽然对LPS刺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没有影响,但可能通过降低下丘脑NF-κB的mRNA表达量,而对下丘脑TLR4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25只雄性ICR小鼠经腹腔注射LPS(5 mg/kg BW),在不同致炎时间[LPS注射前(0 h)以及注射后3、6、12、24、48和72 h]采血制备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肠道碱性磷酸酶(IAP)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各肠段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VH/CD。结果显示:血清IAP活性,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略有升高,在注射后48 h时达高峰。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在LPS注射后6 h肠道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上皮脱落、绒毛破裂、黏膜萎缩、水肿、且绒毛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黏膜在LPS注射后48 h时已开始缓慢恢复。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H/CD均在注射后6 h时出现显著后极显著下降(P0.05)。由此得出,LPS(5 mg/kg BW)腹腔注射后6 h时小鼠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高峰,肠黏膜损伤明显,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 表皮生长因子对刺激断奶仔猪肠道钠磷转运载体蛋白Ⅱb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应激状态下仔猪肠道钠磷转运载体蛋白Ⅱb(NaPi-Ⅱb)表达的影响。本试验由2部分组成,1)细胞试验:以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0 ng/mL EGF,0 μg/mL LPS)、EGF组(100 ng/mL EGF,0 μg/mL LPS)、LPS组(0 ng/mL EGF,1.0 μg/mL LPS)、EGF+LPS组(100 ng/mL EGF,1.0 μg/mL LPS),每组3个重复;2)动物试验:选取24头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1日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断奶阉公猪[平均体重(5.76±0.38 kg)],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基础饲粮)、EGF组(基础饲粮+2 mg/kg EGF)、LPS组(基础饲粮+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EGF+LPS组(基础饲粮+2 mg/kg EGF+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结果表明:1)细胞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EGF组IPEC-J2细胞NaPi-Ⅱ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LPS组血清磷(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EGF组、EGF+LPS组(P<0.05),EGF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LPS组(P<0.05),EGF与LPS免疫应激互作效应对血清P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Ca含量和ALP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EGF组空肠与回肠NaPi-Ⅱb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EGF+LPS组空肠与回肠NaPi-Ⅱb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EGF与LPS免疫应激互作效应对空肠与回肠NaPi-Ⅱb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细胞与动物试验结果表明,EGF对NaPi-Ⅱb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但在免疫应激状态下可促进NaPi-Ⅱb的表达,表明EGF可促进应激状态下肠道P的主动转运。

  • 沙葱总黄酮对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 μg/mL沙葱总黄酮+1 μg/m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 μg/mL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NOS外,25、50、100 μg/m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NOS m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体外法研究pH与或组胺的交互作用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法研究pH与脂多糖(LPS)或组胺(HIS)的交互作用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8只体况良好,体重、泌乳量相近的萨能奶山羊作为瘤胃上皮供体。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山羊屠宰后采集瘤胃上皮,插入到尤斯灌流仪器(Ussing chamber)半室中央,在浆膜侧半室加入5 mL缓冲液,黏膜侧加入配制好的不同处理的培养液5 mL,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1,因素1为pH,分别为7.4、5.5、5.2;因素2为LPS浓度,分别为0、30、60 kEU/mL LPS。试验2,因素1为pH,分别为7.4、5.5、5.2;因素2为HIS浓度,分别为0、0.5、10.0 ng/mL HIS。采集培养80 min后的瘤胃上皮,测定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4、Claudin-7、Occludin、Zonula occludens-1(ZO-1)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pH与LPS的交互作用对Claudin-1、Claudin-7、ZO-1 mRNA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pH 7.4×10.0 ng/mL HIS组Claudin-7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pH 7.4×0 ng/mL HIS组(P0.05)。与pH 7.4×0 ng/mL HIS组相比,降低pH或添加LPS有提高ZO-1 mRNA表达量的趋势,且pH 5.2×10.0 ng/mL HIS组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生后,pH与LPS或HIS交互作用于瘤胃上皮,降低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进而增大瘤胃上皮黏膜通透性

  • 丁酸梭菌抑制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丁酸梭菌组,每4只大鼠1笼,每组3笼。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LPS+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试验第40天,LPS组、LPS+丁酸梭菌组大鼠称重后按照4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LPS(LPS浓度为1.5 mg/mL,注射量在1.0 mL左右),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3 h后处死采样。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空肠及回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但较对照组也未见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的无负面影响,给大鼠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缓解对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提高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症。

  • 丁酸梭菌抑制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丁酸梭菌组,每4只大鼠1笼,每组3笼。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LPS+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试验第40天,LPS组、LPS+丁酸梭菌组大鼠称重后按照4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LPS(LPS浓度为1.5 mg/mL,注射量在1.0 mL左右),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3 h后处死采样。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显著增加了空肠及回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但较对照组也未见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的无负面影响,给大鼠预防性饲喂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缓解对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提高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症。

  • 苜蓿素对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 μg/mL LPS(L组)、1 μg/mL LPS和2.5 μg/mL苜蓿素(L+2.5组)、1 μg/mL LPS和5.0 μg/mL苜蓿素(L+5组)、1 μg/mL LPS和10.0 μg/mL苜蓿素(L+10组)以及1 μg/mL LPS和15.0 μg/m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 亚麻籽油对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影响。选择24头(9.15±0.90) kg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主因子包括:1)饲粮处理(5%玉米油或5%亚麻籽油);2)免疫应激(注射生理盐水或LPS)。饲粮中添加5%玉米油或5%亚麻籽油饲喂21 d,在试验第21天,每组1/2的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另外1/2的猪腹膜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将仔猪麻醉屠宰,取肠道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添加5%亚麻籽油有提高回肠派氏结细胞密度的趋势(P<0.10),且在LPS刺激下,显著降低空肠固有层细胞密度(P<0.05),并有增加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目的趋势(P<0.10)。结果提示,5%亚麻籽油在一定程度上可维护LPS刺激断奶仔猪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

  • 引起炎症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营养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在动物实际生产中,空气、饮水、饲料和粪便中广泛存在脂多糖,此外热应激和饲喂高精料饲粮等也使消化道产生较多脂多糖。脂多糖进入体内后可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研究脂多糖引起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对于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可以在分子层面更加深入透彻地认识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另外,营养因素和表观遗传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脂多糖引起炎症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营养调控做一综述。

  • 红毛五加多糖对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毛五加属于五加科植物,而五加科植物大多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双向调节作用,红毛五加多糖是从中药红毛五加中提取的单一组分,目前关于红毛五加多糖的抑炎作用还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探究红毛五加多糖 AHP-II 对 LPS 致的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次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PS,40 μ g·mL-1),AHP-II 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μ g·mL-1)五组。以 LPS(40 μ g·mL-1)来制备大鼠肝细胞免疫损伤模型,用 ELISA 方法检测细胞分泌 TNF-α 的水平及流式检测 ROS 的含量,来探究 AHP-II 不同剂量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进而用 western 方法检测 P-JNK 的蛋白水平来进一步探究AHP-II 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 AHP-II 均可使肝细胞损伤后的 TNFα 含量下降。同时 AHP-II 中高剂量组均可使损伤后的肝细胞 ROS 的分泌量下降,且 AHP-II 高剂量组抑制 ROS 的作用最强。在加入 AHP-II 后,JNK2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HP-II 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红毛五加多糖 AHP-II 可以通过降低 P-JNK 的蛋白含量来抑制炎症因子 TNF-α 及 ROS 的水平来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 牛膝多糖对仔猪肠上皮细胞免疫应激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考察牛膝多糖(ABPS)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下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BPS调控IPEC-J2免疫应激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4~5代的IPEC-J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600、900、1 200 μg/mL ABPS和10 μg/mL LPS,每组12个重复,每孔为1个重复。培养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BPS对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600、900和1 200 µg/mL ABPS组能显著减少IL-1、IL-6、IL-8和TNF-α的分泌量(P<0.05);300 µg/mL ABPS组能显著减少p-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900和1 200 µg/mL ABPS组能显著减少TLR4、NF-κB的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ABPS通过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缓解免疫应激,低浓度ABPS通过直接抑制NF-κB磷酸化过程来降低免疫应激,高浓度ABPS则是通过抑制TLR4的mRNA、NF-κB的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免疫应激。

  • 体外法研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脂多糖(LPS)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对照组(不添加LPS)和试验组(添加LPS 100 000 EU/mL),分别在发酵2、4、8、12、24 h后取样,测定发酵液pH及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与试验组发酵液pH逐渐下降,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逐渐增加,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8、24 h试验组发酵液pH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8、24 h试验组NH3-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结果显示,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LPS具有降低发酵液pH以及NH3-N浓度的趋势,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 硒对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 h;LPS组和6个Se保护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Se(0、10、20、50、100、150和200 nmol/L),培养24 h后,加入1 μg/mL LPS作为外源刺激作用6 h。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BMEC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GPx1和Trx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硒蛋白P(SelP)含量也显著下调(P<0.05);而LPS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基因表达量呈相似变化。2)与LPS组相比,Se保护组随Se添加水平的增加,相对增殖率,T-SOD、CAT、GPx、TrxR活性,T-AOC,GPx1、TrxR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NO含量,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TNF-α、IL-1、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ERK1/2、JNK、p38MAPK的基因表达量,ROS活性,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20~100 nmol/L Se保护效果较好,综合来看50 nmol/L Se保护效果最好。结果提示,Se可提高BMEC的抗氧化功能,对LPS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Se增强TrxR活性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减少NO的大量释放,但过高水平的Se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培养液中20~100 nmol/L Se的保护作用较好,尤其以50 nmol/L Se效果最好。

  • 活性酵母对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80羽1日龄黄羽肉公鸡,随机分成6个组,分别为抗生素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抗生素+LPS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注射LPS)、0.05%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0.05%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注射LPS)、0.50%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和0.50%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注射LPS),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56 d。抗生素+LPS组、0.05%活性酵母+LPS组和0.50%活性酵母+LPS组的试验鸡于21、23、25和27日龄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 mg LPS,其余试验鸡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21和27日龄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6、8、10、12和24 h测量试验鸡的直肠温度,并检测27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以及27、35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和肠道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刺激显著提高了21日龄注射后2 h和27日龄注射后2、4 h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显著提高了27日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细胞凋亡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05%和0.50%的活性酵母极显著提高了27、35和56日龄黄羽肉鸡回肠食糜酵母菌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4)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50%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35日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P0.05)。综上所述,LPS能成功诱导黄羽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能够提高黄羽肉鸡肠道绒毛高度和食糜中酵母菌数量,改善肠道黏膜及菌群结构,但肌肉注射LPS与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无显著交互作用。

  • 谷氨酰胺对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对断奶仔猪不同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肠道损伤后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24头28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Gln+LPS组饲喂添加了1%的外源性Gln的基础饲粮;在试验第22、25、28、30天,LPS组和Gln+LPS组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LPS处理前(试验第1~21天),与对照组相比,Gln+LPS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7天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3)LPS组断奶仔猪的小肠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Gln+LPS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Gln+LPS组断奶仔猪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Gln+LPS组和LPS组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的Gln能够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7天的生长性能,之后效果不明显。饲粮中添加1%的Gln能够调节应激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改善其生长性能和小肠长度,从而缓解仔猪断奶应激。

  • 谷氨酰胺对诱导的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大肠杆菌型脂多糖(LPS)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了谷氨酰胺(GLN)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选用24头28日龄的健康三元(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应激组饲喂基础饲粮,GLN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LN,试验期为30 d。在试验第22、25、28和30天,应激组和GLN组仔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100 μg LPS,对照组仔猪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30天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并屠宰采取所需肠道样品,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LPS攻毒前各组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LPS攻毒后,应激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N组血清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应激组和对照组(P<0.05)。2)LPS攻毒后,在十二指肠黏膜中,GLN组过氧化氢酶(CAT)和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Zu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应激组(P<0.05)。在空肠黏膜中,GLN组CAT、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应激组(P<0.05),对照组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应激组(P<0.05)。在回肠黏膜中,GLN组和应激组CAT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N组M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应激组(P<0.05),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GL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断奶仔猪因LPS引起的氧化应激,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减少氧化应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山羊血浆异常代谢产物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旨在探讨SARA诱导过程中奶山羊血浆组胺(HIS)、脂多糖(LPS)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变化。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依次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饲粮,每种饲粮饲喂15 d(为1组),前12 d为适应期,后3 d为采样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HIS、LPS的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当饲粮NFC/NDF由1.40递增至3.23时,成功诱导奶山羊处于SARA状态。2)在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HIS和LPS含量增加,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NFC/NDF为1.40时(P0.05);血浆肌酐(CREA)、D-乳酸(LD)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呈升高趋势,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尿素氮(UN)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NFC/NDF为3.23时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NFC/NDF为2.31时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β-羟丁酸(β-HB)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呈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提示,随着饲粮NFC/NDF递增,血浆中HIS和LPS含量显著增加,引发了机体炎症反应,加重了瘤胃上皮的损伤和SARA病情,激发奶山羊免疫活化状态;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血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SARA期间奶山羊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了肝功能损伤。

  • 甘氨酸对刺激仔猪肝脏能量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氨酸(Gly)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肝脏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关键酶和相关调节因子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选取24头杜×长×大仔猪,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4个组分别为:1)对照组(基础饲粮);2)LPS组(LPS+基础饲粮);3)1.0%Gly组(LPS+基础饲粮+1.0%Gly);4)2.0%Gly组(LPS+基础饲粮+2.0%Gly)。试验第28天,试验组仔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猪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肝脏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与LPS组相比,1.0%Gly显著提高了仔猪肝脏三磷酸腺苷(ATP)浓度和能荷(EC)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一磷酸腺苷)AMP/ATP值(P<0.05),并有降低AMP浓度的趋势(P<0.10);2.0%Gly有降低AMP/ATP值的趋势(P<0.10)。2)与LPS组相比,1.0%Gly显著降低了仔猪肝脏己糖激酶2(Hexok2)和柠檬酸合成酶(CS)的mRNA表达量(P<0.05);2.0%Gly显著降低了肝脏Hexok2和丙酮酸激酶(PK)的mRNA表达量(P<0.05),并有降低肝脏CS mRNA表达量的趋势(P<0.10)。3)与LPS组相比,1.0%Gly显著提高了仔猪肝脏腺甘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Gly能够改善LPS刺激引起的断奶仔猪肝脏能量代谢紊乱,调控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表达。

  • 谷氨酸对刺激断奶仔猪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酸(Glu)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24头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LPS+1.0% Glu组和LPS+2.0% Glu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于试验第28天,试验组猪注射100 μg/kg BW 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肠道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空肠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池(TAN)含量和能荷(EC)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空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回肠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和PGC1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LPS+2.0% Glu组有提高空肠PGC1α(P=0.067)和回肠Sirt1(P=0.053)mRNA表达量的趋势,LPS+1.0% Glu组有提高回肠Sirt1的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0)。由此可见,Glu可以改善LPS刺激导致的肠道能量损耗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