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植物区系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产鄂西和湘西北的双子叶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1个属和8个种。湖北分布新记录有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var. elatum)、虫莲(Sanguisorba filiformis)、腺地(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glandulosa)、平叶酸藤子(Embelia undulata)、广西地海椒(Physaliastrum chamaesarachoides)、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黄鼠狼花(Salvia tricuspis),其中龙珠对应的龙珠属(Tubocapsicum)是湖北新记录属;湖南分布新记录有宝兴藨寄生(Gleadovia mupinense)。根据IUCN标准, 宝兴藨寄生属濒危(EN)物种。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华中植物区系资料,在植物保护方面也有一定意义。

  • 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红瑶是其中一个分支,因妇女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以大红色为主而得名,其生活习俗饱含民族特色,他们对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利用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该研究采用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理论和方法,访问调查了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种类,根据植物拉丁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及药用部位,对其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并与《中国药典》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共记录到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57科83属,其中蔷薇科、百合科种类最多,分别含有7种,显示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全株入药的植物种类41种,占总数的43.16 %,根入药的种类为23种,占总数的24.21 %;再次是叶入药的种类,为13种,占总数的13.68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以全株、根及叶为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比重最大,达到23.47 %,推测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中国药典》比较,发现71种植物未被其收录,另有17种虽被收录但主治功效不同,被收录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的药物仅有7种,这为新型中药研发提供借鉴。最后探讨了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资源现状及文化传承的问题。该研究为保存红瑶的民族知识、继承民族传统奠定了科学基础。

  •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杂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学研究、实验与植物演化、发展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西藏墨脱县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交界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对墨脱的科学考察,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2新纪录种,西藏牛角兰(Ceratostylis radiata)和格当石豆兰(Bulbophyllum psychoon),并提供描述和图片。西藏牛角兰花为纯白色,花辐射对称,唇瓣3裂,茎长2~2.5 cm而明显区别于该属内其他种。格当石豆兰与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levinei)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花瓣卵形,先端锐尖。凭证标本分别保存于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XZ)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标本馆。2个新纪录种原分布均在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地区,在西藏的发现,说明了墨脱的植物区系和原分布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墨脱属于亚热带地区,且2个种的分布海拔也超出了原分布地范围,开花的时间也相对推迟。新纪录种的发现对摸清本区植物种类和丰富中国西藏植物区系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