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马尾松HDR基因克隆及其对旱与盐胁迫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干旱和土地盐渍化是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植物在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会在叶 片释放萜类等挥发性物质。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 MEP 途径的末端活性酶, 具有提供前体萜类物质和主要限速作用。为探究马尾松 HDR 基因是否参与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胁迫响 应,该研究克隆了马尾松 HDR 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初步分析了其生物信息、组织特异性表达水平和功能。 结果表明:(1)PmHDR 基因编码区长度为 1 458 bp,编码 485 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包含 LytB/IspH 基 因超家族的核心序列和 PLN02821 多功能结构域,属于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家族。 (2)PmHDR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 A/U 结尾的密码子,烟草、拟南芥与酿酒酵母更适合作为 其异源表达受体。(3)qRT-PCR 结果显示,PmHDR 基因在马尾松老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幼叶、幼茎 和老茎,在根中表达量最低。(4)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pBI121-PmHDR 并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对干 旱和盐胁迫表现出更强的抗逆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PmHDR 参与植物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和调节,该结 果可为马尾松抗逆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P56的克隆及活性分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中肠是家蚕的消化器官,也是抵御外界病源入侵的生理屏障。为克隆和鉴定新的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首先利用RT-PCR检测家蚕组织特异表达候选基因BmP56的表达特性,发现其只在中肠组织表达。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上游调控序列P56,构建由该序列驱动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表达的转基因载体pBac[P56DsRedSV40,3×P3EGFP],经显微注射和荧光筛选获得转基因家蚕。表达分析显示,报告基因DsRed只在转基因家蚕中肠组织表达,与BmP56的表达特征一致,说明克隆的上游调控序列P56是有活性的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

  • 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P56的克隆及活性分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中肠是家蚕的消化器官,也是抵御外界病源入侵的生理屏障。为克隆和鉴定新的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首先利用RT-PCR检测家蚕组织特异表达候选基因BmP56的表达特性,发现其只在中肠组织表达。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上游调控序列P56,构建由该序列驱动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表达的转基因载体pBac[P56DsRedSV40,3×P3EGFP],经显微注射和荧光筛选获得转基因家蚕。表达分析显示,报告基因DsRed只在转基因家蚕中肠组织表达,与BmP56的表达特征一致,说明克隆的上游调控序列P56是有活性的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

  • 不同蛋白质源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50%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 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 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且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 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 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28 d后屠宰取样,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结肠食糜短链脂肪酸浓度及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饲喂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料重比(P0.05);结肠微生物菌群16S rDNA V3区测序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对猪结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结肠食糜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浓度(P<0.05);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含量的增加,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不影响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但增强了结肠微生物的发酵活动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具有调节猪机体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 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50%、1.0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0、Y0.3、Y0.5和Y1.0。选取初始体重为(1.20±0.01) 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养殖试验持续56 d 。结果表明:Y0.3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Y0.5组(P0.05)。由此得出,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3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0.30%~0.50%的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 大口黑鲈对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的耐受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肝脏、肠道组织学变化,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耐受性。以初始体重为(6.20±0.01) g的大口黑鲈为靶动物,在基础饲料中依次添加0(D0组,作为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和1 500 mg/kg(D1500组)的BHA,其中300和1 500 mg/kg分别是设定最高推荐剂量(150 mg/kg)的2和10倍,进行为期10周的饲喂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4组中以D150组的生长性能最好,其余各组的终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150和D300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 500 mg/kg BHA可以显著提高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饲料中添加150、300、1 500 mg/kg BHA均显著降低了血浆、心脏和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对照、D150和D1500组大口黑鲈的肝脏、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D150和D1500组的损伤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0 mg/kg BHA对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促进作用和抗氧化保护功能,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安全系数为10倍。

  • 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和花鲈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生、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 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以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