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农素芸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17 个广西新记录物种——柔毛阴山荠[Yinshania henryi (Oliv.) Y. H. Zhang]、臭荠(Lepidium didymum L.)、小酸模(Rumexa cetosella L.)、浙江凤仙花(Impatiens chekiangensis Y. L. Chen)、贵州海 桐(Pittosporum kweichowense Gowda)、越南圆叶梭罗树(Reevesia orbicularis Tardieu)、冬青叶鼠刺(Itea ilicifolia Oliv.)、窄叶枇杷(Eriobotrya henryi Nakai)、瘤枝密花树[Myrsine verruculosa (C. Chen) Pipoly & C. Chen]、毛腺萼木(Mycetia hirta Hutch.)、二萼丰花草[Spermacoce exilis (L. O. Williams) C. D. Adams]、滇 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iot)、纤细通泉草(Mazus gracilis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单花莸[Schnabelia nepetifolia (Benth.) P. D. Cantino]、蕨叶南川鼠尾草(Salvia nanchuanensis var. pteridifolia Sun)、四棱菝葜(Smilax elegantissima Gagnep.)。这些新记录种对广西植物 区系地理学研究、植物资源利用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臭荠、二萼丰花草为外来物种, 文中对其入侵性进行了评估;柔毛阴山荠、臭荠、小酸模、滇苦菜、纤细通泉草、单花莸、蕨叶南川鼠尾 草、皱叶荚蒾、冬青叶鼠刺等是广西药用植物新记录,文中对其药用功效进行了简要概述。文中还提供了 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布和彩色照片。

  • 广西维管植物5新记录属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广西维管植物5个新记录属、种,即双角草属(Diodia L.)、伏金腰箭属(Calyptocarpus Less.)、兔儿伞属(Syneilesis Maxim.)、凤头黍属(Acroceras Stapf)和落芒草属(Piptatherum P. Beauv.),以及隶属于该5属的双角草(Diodia virginiana L.)、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 Less.)、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Bunge) Maxim.]、山鸡谷草[Acroceras tonkinense (Balansa) C. E. Hubbard ex Bor]和钝颖落芒草(Piptatherum kuoi S. M. Phillips & Z. L. Wu)。其中双角草和金腰箭舅为归化种,文中提供了2个新归化种的形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入侵性给予了评估;兔儿伞、山鸡谷草和钝颖落芒草为本土植物,提供其特征集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生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也是古 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着不可 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 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 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 1 735 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 种,种子植物 1 517 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 (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 486 种,广西特有植物 56 种,岩溶特有植物 262 种,具有显著 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68 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53 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4 种,受威胁植物 108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约》(CITES)附录植物 144 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结果,该区是我国 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将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