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9-1
  • 环境因子对海岛植物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海岛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植物功能性状必然和大陆存在差异。以平潭岛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茎、叶 10个功能性状,以及地形和土壤 9 个环境因子,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分析境因子对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比叶面积(SLA)与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呈正相关,与叶厚度(LT)、叶干物质(LDMC)、茎组织密度(STD)、叶碳含量(LCC)呈负相关;LDMC 与 LNC、茎氮含量(SNC)呈负相关;LT 与 STD 呈正相关,与 LNC 和 LPC 呈负相关;LPC 与 LNC、SNC 呈正相关;茎和叶 C、N 含量均呈正相关。(2)土壤有机质和 pH 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影响因子。然而,由于土壤中磷含量的缺乏,LNC、LPC、SNC 均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LDMC、STD 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SLA 随着土壤 pH 的增加而增加;(3)坡位和坡度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主要的地形影响因子。SLA、茎磷含量(SPC)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STD、LDMC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大而增大;LNC、LPC 阴坡大于阳坡。该研究明确了海岛植被的生态适应机制,旨在为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 西藏毛茛属二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描述了发现自西藏南部的毛茛科毛茛属二新种:隆子毛茛 Ranunculus longziensis 与睫毛毛茛 R. densiciliatus W. T. Wang 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与后者不同的是此新种的茎无毛,叶也无毛,基生叶不分裂,多具 5 条脉,茎生叶呈披针状条形;单根毛茛 R. uniradicatus与聂拉木毛茛 R. nyalamensis W. T. Wang 在体态上稍微相似,与后者不同的是此新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只具一条须根,茎无毛,花瓣呈狭卵形,子房被短柔毛。

  • 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提高基因表达效率从而利用叶绿体基因工程改良巨桉重要性状,该文以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材料,选取其中长于 300nt 且以 AUG 为起始密码子的 43 个非重复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 CodonW1.4.2 软件分析巨桉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第 3 位密码子的平均 GC 含量为 27.97%;ENC 的变化范围为 39.49~61.00,平均为 47.04;RSCU>1 的密码子有 31 个,其中 29 个以 A/U 结尾;中性分析显示 GC12 与 GC3 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也未达到显著性水平;ENC-plot 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落在曲线上或附近;对应分析表明第一轴的贡献率为 17.68%,第二轴的贡献率为 11.49%,第三、四轴的贡献率分别为 8.00%和 5.76%,前四轴累计贡献率达 42.93%,第一轴与 GC、ENC、CAI 达到极显著相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巨桉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好较弱,密码子第 3 位偏好以 A或 U 结尾;选择和突变在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中起相对均衡的作用;最终确定UUG、CUU、GUU、UCC、UCA、ACA、UAU、UAA、CAU、AAU、AGA 和 GGA 12 个高频高表达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该研究为转化叶绿体基因密码子优化从而提高表达效率改良巨桉目标性状奠定了坚实基础。

  • 大叶九里香,芸香科新等级组合及生物学特征补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厘清芸香科(Rutaceae)九里香属(Murraya)中大叶九里香 M. kwangsiensis (C. C. Huang) C. C. Huang var. macrophylla C. C. Huang 与 其 原 变 种 广 西 九 里 香 M. kwangsiensis (C. C. Huang) C. C. Huang var. kwangsiensis 间的系统关系及其分类学地位,综合文献查阅、标本鉴定、野外实地调查、栽培观察及显微解剖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九里香属植物数个种类进行分类学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大叶九里香在叶片、花、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广西九里香间的差异极大,故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的种,并提出新等级组合 Murraya macrophylla (C. C. Huang) F. J. Mou;首次对大叶九里香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详尽描述;该物种的羽状复叶及小叶均为九里香属中最大者,表现更接近仅分布于越南的光叶九里香 M. glabra (Guillaumin) Swingle,但其较大的小叶、叶面叶脉下凹且叶片皱缩等特征表现使其明显不同于九里香属其他种类。大叶九里香是一个独立种而非广西九里香的变种,此关于大叶九里香分类地位的新观点有助于整个九里香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种间系统关系探索。

  •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介绍了自 2006 年以来我国省市级以及跨省区的 19 种地方植物志的出版信息,包括出版年代、页码、收载类群的科属种、线描图及彩图等信息,其中《昆仑植物志》为跨青海、甘肃、四川、新疆和西藏等五省区的地方植物志。

  • 10 个马齿苋类型的脂肪酸和草酸含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了十种不同来源马齿觅茎、叶中脂肪酸和草酸含量。结果表明,脂肪酸和草酸在10个不同类型马齿觅茎、叶中的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显著性。与叶片相比,茎中的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马齿觅茎、叶中以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测出两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c}-3脂肪酸)和亚油酸(c}-6脂肪酸)。不同类型马齿觅叶片和茎中。-3和。_6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2.71%^'70.91%和9.30%^ 13.31%,以及26.04%^36.02%和31.61%^43.19%0‘金湖’和‘南阳’马齿觅叶片和‘金湖’马齿觅茎中。-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国产马齿觅类型,尤其是茎中的。6/} 3比例明显小于国外马齿觅类型。马齿觅茎中的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叶。除‘山东’、`Iran’和‘Pakistan’马齿觅茎中的草酸显著积累外,其它类型马齿觅茎中的草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马齿觅适宜早采收。‘金湖’和‘南阳’,尤其是‘金湖’类型的马齿觅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荐的马齿觅类型。

  • 青海祁连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三种沙棘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杂交带是研究物种形成及进化的天然实验室,为探究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三种沙棘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在光照充足的 7 月中旬分别测定了该区域三种沙棘雌、雄株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期为杂交带的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种沙棘雌、雄株间光合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沙棘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Pn 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 PAR 和Ta 相对较高的 10:00 和 14:00,最高达到 19.53±5.35 μmol·m-2·s-1,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和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sp. neurocarpa)Pn 日变化均呈近双峰曲线,在 PAR 和 Ta 相对较低的 8:00 和 16:00 有较高的值,最高值分别为 13.43±3.43 和 15.27±2.43μmol·m-2·s-1;三种沙棘 WUE 与 Pn 的日变化规律一致,但中国沙棘具有最高的 WUE,达到6.72±0.95 μmol·mmol-1,棱果沙棘和肋果沙棘的 WUE 日变化最高分别为 4.03±1.08 和4.93±0.86 μmol·mmol-1;三种沙棘 Tr、Gs、Ci 和 Ls 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其中 Gs 均在 10:00后一致下降,在 12:00 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孔关闭的现象,这也是其发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之一;杂交带三种沙棘光合特性日变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沙棘和其它两种沙棘之间,而杂交种棱果沙棘与亲本种肋果沙棘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 Pn 与 WUE 可能受到了Ta、PAR 和 RH 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A genus Schizotrema (Graphidaceae) new to China, with a world-wide key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Based on th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lichen genus Schizotrema Mangold &Lumbsch is reported as new to China, with the species S. guadeloupense (Hale) Mangold & Lumbsch. Among Graphidaceae, the genus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ascomata with concentrically layered margins composed of carbonized excipular remnants of older hymenia; the proper exciple is fused to indistinctly free, periphysoids are usually present, and the ascospores are transversely septate to muriform. The species also is new to Asia. Notes of other five species in the genus are given, also with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World-wide key to species of Schizotrema be presence in the present paper.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c data for the taxonomy of the family Graphidaceae.

  • 从来自牛羊的硬蜱中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异性DNA片段

    分类: 生物学 >> 病毒学 提交时间: 2019-01-29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硬蜱携带的病毒。作为一个意外发现,检测到一个235 bp的来自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特异性片段。随后的测序发现,蜱和羊都具有这个片段,特别是共有一个特异性突变C38T,是目前已发布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上对应片段都没有的。

  • 外泌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外泌体是细胞内源性囊泡样生物纳米级膜结构,直径大小在40-100 nm之间,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分泌释放。外泌体具有许多功能,如蛋白质、mRNA、miRNA和脂类的细胞间运输和传递,以及抗原递呈,还可能具有致癌的能力。肿瘤细胞所分泌释放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迁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从肿瘤外泌体中寻找特异性标志物已成为肿瘤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研究和诊断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表达人白蛋白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通过目的基因的随机整合方式,构建得到的CHO表达细胞系,常会因为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内不稳定区域,而在长期传代过程中出现表达不稳定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位点效应所导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利用CRISPR/Cas9技术介导的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直接整合于CHO细胞染色体上稳定表达区域,以克服位点效应带来的CHO表达细胞系的长期表达不稳定。现总共利用该技术获得了2株外源基因(人白蛋白基因)定点整合细胞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的产物具有人白蛋白抗原性;细胞在贴壁状态下,两株细胞系在第3、12、23、35、50代,细胞每日表达的HSA质量接近,且均维持在0.5 pg/cell/day;选取一株表达细胞系,经悬浮驯化后,在批次条件培养下,第1、25及50代的悬浮细胞,在摇瓶内的表达浓度均稳定在13-14 mg/L。本研究显示了将外源基因基因定点整合于CHO细胞基因组内的的可行性;且外源基因整合在稳定表达区域后,重组细胞系具有对外源基因长期表达的稳定性。

  • 定点突变改善PvEH1对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的催化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环氧化物水解酶能够对外消旋环氧化物进行动力学拆分保留单构型的环氧化物。测定了菜豆环氧化物水解酶 (PvEH1) 针对苯基缩水甘油醚及其甲基衍生物的催化特性,并基于分子对接及多序列比对分析确定7个突变位点,通过单点和组合突变对PvEH1进行改造,以期改善PvEH1对邻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醚 (1a) 的催化特性。底物谱分析表明PvEH1对1a的催化活性 (157.2 U/g湿细胞) 和对映选择性 (E = 5.6) 最高。单点突变结果显示E. coli/pveh1L105I和E. coli/pveh1V106I对1a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均有明显提高;L105I和V106I位组合突变菌株E. coli/pveh1L105I/V106I的催化活性 (493.8 U/g湿细胞) 是E. coli/pveh1的3.1倍,对映选择性 (E = 8.3) 也提高至E. coli/pveh1的1.5倍。纯化后PvEH1L105I/V106I的催化活性为17.6 U/mg是PvEH1的1.5倍,对1a的催化效率提高至PvEH1的2.1倍。SDS-PAGE分析表明提高了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利用E. coli/pveh1L105I/V106I全细胞催化100 mmol/L 1a水解动力学拆分获得手性纯 (R)-1a (ee > 96%) 的产率和时空产率分别为31.2%和5.12 g/L/h,因此,在手性纯 (R)-1a的制备中,E. coli/pveh1L105I/V106I是一种颇具潜力的生物催化剂。

  •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控制和杀伤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等一系列临床突破使得肿瘤的免疫治疗受到了广泛重视。目前,抗体治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些方法仍具有副作用较强,实体瘤治疗难以实现,治疗费用高昂等缺点。因此改进和发展更加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技术仍十分必要。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得到的单链寡核苷酸,有核酸“抗体”之称。适配体具有低免疫原性,组织穿透力强,易于化学合成与修饰等优势,且与其靶标的结合具有较好亲和力和特异性,可像抗体一样实现肿瘤的免疫治疗。本文对适配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技术中的新应用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基于免疫检查点的抗肿瘤作用、双特异性适配体的肿瘤免疫治疗、适配体靶向递送siRNA的肿瘤免疫治疗和适配体联合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几个方面。

  • 甲醇周期诱导控制强化毕赤酵母生产猪干扰素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利用甲醇营养型毕赤酵母生产猪干扰素(pIFN-),诱导过程一般在高细胞密度、定值控制甲醇浓度于5-10 g/L下进行,此时、溶解氧浓度(DO)自然下降到接近于0的水平。如果高好氧的毕赤酵母长期处在高甲醇/低DO的诱导浓度环境会导致其代谢活性恶化;胞内甲醇积累严重;pIFN-表达生产效率低。为此,提出了一种甲醇周期诱导控制策略来强化pIFN-生产。先将甲醇控制于高浓度达7 h;再降低甲醇流加速率、将DO控制在~20%约4 h,一共重复6个循环。采用上述周期控制策略,毕赤酵母代谢活性可以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胞内甲醇处于极低水平(≤ 0.003 g/g-DCW)、解除了甲醇毒性效应;pIFN-活性达到3.90×107 IU/mL的最高水平,是定值控制甲醇浓度时的1.86倍。

  • MOFs固定5-羟甲基糠醛氧化酶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固定化酶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其性能远超游离酶。目前酶的固定化技术适用范围仍然较小,酶的研究范围多停留在模型酶阶段,扩大固定化酶的研究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但是具有生物功能的酶-MOFs复合材料的许多特性仍有待挖掘。本文采用仿生矿化的合成方法将5-羟甲基糠醛氧化酶(HMFO)固定到以沸石咪唑酯(ZIF-8)为代表的MOFs材料中,制备得到一种新的生物催化剂HMFO@ZIF-8,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态区别于经典的菱形十二面体。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得到酶的固定化效率达到89.0%。HMFO@ZIF-8催化5-羟甲基糠醛的转化率达到84.3%,收率和选择性均高于游离酶。本文拓展了MOFs固定化酶的研究范围,为研究其他生物大分子复合材料的生物催化剂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气相色谱法对狂犬病疫苗灭活工艺中β-丙内酯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基于GC-FID法,对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采用的β-丙内酯灭活剂进行了含量及稳定性研究。方法:气相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DB-624(30 m×0.530 mm×3.00 μm)毛细管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80 ℃,保持1 min,以20 ℃/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保持3 min;色谱柱流量:3 mL/min;检测器温度:250 ℃;进样口温度:150 ℃;载气:氮气,线速度:25 cm/sec;进样量:1 μL,分流比为2:1,进样方式:手动进样。结果:以乙腈作为稀释剂,BPL在1:100~1:32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1:200、1:1000、1:8000 三个浓度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在95.04%~116.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3.2%,检测限为0.112 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稳定且在室温条件下操作,大大降低了对试验条件和技术操作的要求,能够满足灭活狂犬病病毒工艺中对BPL检测的需求。

  • 细菌中D-氨基酸生物合成及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细菌中普遍存在L/D型氨基酸,与L-氨基酸(L-AAs)不同,D-氨基酸(D-AAs)不参与蛋白质合成,而与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有关,直接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形状、数量和强度。D-AAs在细菌表征、药物抑菌性、靶标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外源添加D-AAs参与肽聚糖合成的机制已有一些研究进展,其荧光衍生物已应用于细菌可视化,特异性探测细胞壁形成/重塑、细菌生长和细胞形态。但D-AAs如何影响细菌生长及其抗逆性的机制尚未研究清楚。本文对D-AAs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D-AAs在细菌中的生物合成和参与细胞壁合成的机制,非典型D-AAs对细菌的调控以及在细菌可视化中的应用,并对D-AAs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Cranial osteology of Beipiaosaurus inexpectus (Theropoda: Therizinosauria)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16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Beipiaosaurus inexpectus, a key tax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rizinosaurians, has not been fully described since it was briefly reported on by Xu, Tang and Wang in 1999. Here we present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ranial anatomy of the holotype of this theropod dinosaur. B. inexpectus is unique in some of its cranial features such as the postorbital process of the frontal is large and its abrupt transition from the orbital rim, a long and sharp anterior process of the parietal, the elongate ventral ramus of the squamosal process of parietal, and external mandibular fenestra deep dorsoventrally and extremely posteriorly located. A number of plesiomorphic cranial features (such as relatively large dentary and less downturned degree of dentary symphysis) suggest that B. inexpectus is an early-branching Therizinosaurian, as proposed by previous studies. New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our study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anial anatomy of B. inexpectus but also significant to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rizinosauria.

  • Clinical study on Transcranial magnetoelectric encephalopathy treatment instrument treatmenting parkinson’s disease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分类: 物理学 >>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提交时间: 2019-01-15

    摘要: [Objective] Evaluate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transcranial magnetoelectric encephalopathy treatment instrument (brand name: AOBO Parkinson’s Treatment Instrument) treatmenting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Use methods of double center,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elf crossover, 22 Parkinson’s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 then were carried 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and were observed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22 cases, basically cured in 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9 cases, effective in 8 cases, ineffective in 5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40.91% (9/22) or 77.27% (17/22)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of 22 cases, basically cured in 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2 cases, effective in 3 cases, ineffective in 17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9.09% (2/22) or 22.73% (5/2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ranscranial magnetoelectric stim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sting tremor, muscle rigidity, bradykinesia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other symptoms, and the use of safety. "

  • CD133(Prominin-1)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CD133(Prominin-1)是五次跨膜糖蛋白Prominin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作为特异性标志物用于筛选人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随后用于分离鉴定各种肿瘤干细胞的特定细胞亚群。研究表明,CD133是肿瘤治疗预后的标志物,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物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通路的信号传导,在维持视网膜形态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是否与CD133的糖基化表位结合,可将CD133的相关抗体分为糖基化抗体、非糖基化抗体以及其他未指明是否与糖基化表位结合的抗体。本文将围绕CD133近年的研究成果对Prominin家族、CD133的功能、相关抗体和相关研究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