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招礼军
  • 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和转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3-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磷(P)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杉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 带地区,杉木林的土壤酸化,P 素利用效率低,研究杉木林转化后对土壤P 素的影响对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 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 土,重点探究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改造成阔叶林后土壤P 组分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改造后的红锥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 量P 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林;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土壤全P 比 杉木林和米老排林更容易转化为速效P;(2)红锥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的根际和非根 际土壤中氯化钙提取P 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米老排林,米老排林和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酶提取P、盐酸提取P 和柠檬酸提取P 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林和红锥林; (3)RDA 结果表明调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 组分的关键因子分别是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 生物量碳。综上所述,将杉木林改造成阔叶林有利于森林土壤P 的储存和供应。该研究为 提高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P 有效性的树种选择和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不同生境下广西红鳞蒲桃幼苗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在天然更新条件下三种不同生境的红鳞蒲桃幼苗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该文以 广西滨海地区天然更新的当年生红鳞蒲桃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色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对环境因子进 行方差分析表明:三样地间的光照强度差异极显著,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2) 不同生境下幼苗叶片与根系的生理特征随着光照强度而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幼苗叶 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 a/b 含量以及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 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OD 活性、SS 含量、MDA 含量 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幼苗叶片的SOD 活性、MDA 含量以 及根系的POD 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SS 含量生境A 显著高于 生境B;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S 含量、MDA 含量先 是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 随后变化成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叶绿素a/b 含量以及根系的 SOD 活性先是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 随后变化成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4)综合分析 表明:三种生境的生理生化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郁闭度最小的生境B 发生了 光抑制现象,因此需要人工调整郁闭度来创造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幼苗的天然更新提供条件。

  •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有机磷( Po 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团聚体 Po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亚热带的马尾松纯林( PP)和近自然化改造后的马尾松 −阔叶树种混 交林( CP)为对象,采集 0~10 cm土样后利用干筛法将其筛分为 >2 mm、 0.25~2 mm和 MRO P>MLO P>LO P,而在 CP中为 HRO P>MLO P>MRO P>LO P。( 3 CP中的 MBP和 ACP活性在原土及各团聚体径级中均显著 高于 PP 并 且随着团聚体径级的减小 ACP活性上升。( 4)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 AP)、土壤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MBP和全氮( TN)为土壤 Po组分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认为,近自 然化改造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积累与转化,该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氮磷钾添加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添加对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及其对 碳源利用的变化特征,揭示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及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罗 汉松施肥及管护提供理论依据。以两年生罗汉松幼苗为试验树种,采用L9 正交试验控制盆栽土壤的氮磷 钾养分水平梯度,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Biolog-ECO 微平板法探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对罗汉松土壤微生 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6 种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细菌( P < 0.05) 和放线菌数量( P < 0.001)减少,真菌( P < 0.001)及固氮菌数量( P < 0.01)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ielou 指数( P < 0.001)降低,Simpson 指数( P < 0.05)和McIntosh 指数( P < 0.001)升高,从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 6 种碳源的利用强度,特别是对难利用碳源胺类( P < 0.001)、羧酸( P < 0.001)、聚合物( P < 0.001)及其他化 合物( P < 0.001)的利用强度显著降低。(2)磷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3)钾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和Pielou 指数( P < 0.05) 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 P < 0.001)和氨基酸( P < 0.01)两类易利用碳源的利用强度。综上所述,氮添加 和钾添加是影响罗汉松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罗汉松培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施肥,降 低氮和钾的添加量,适当提高磷添加量,以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及其可持续培育。

  • 滨海沙地植物厚藤叶片生理特征的季节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滨海沙地条件恶劣,季节气候环境差异较大,植物生存困难。厚藤是南方滨海沙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为探究厚藤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了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季节变化。该文以广西滨海沙地自然生长的厚藤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厚藤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一致,春季均显著大于夏秋冬季节,但叶绿素a/b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变化。(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Fv/Fm和Fv/F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夏季、冬季显著高于春季、秋季。(3)脯氨酸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大,冬季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丙二醛(MDA)含量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4)春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秋冬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5)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与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温度和日照数显著影响可溶性糖的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厚藤对季节气候变化的响应。厚藤可通过调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使叶绿素a/b保持稳定,同时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季节变化,其中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是影响其季节性适应能力的关键。

  • 不同生境下濒危植物膝柄木幼树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膝柄木是我国极度濒危植物,也是广西滨海过渡带天然植被的重要组成树种。为了解光因子 对膝柄木天然更新的限制影响,研究了林缘、林窗、林下三种不同光照生境下膝柄木幼树的生理和 生长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光合有效辐射的不足影响了膝柄木幼树的生长,林下幼 树的地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量显著降低;而生长于光照充足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其生长指标 增长量最大;(2)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少,膝柄木幼树的抗氧化酶活性 SOD 和 CAT、可溶性蛋 白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MDA 含量林缘生境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幼树,游离脯氨酸含量林下 生境的幼树显著高于林缘和林窗生境的幼树;(3)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弱,林下生境的幼树的叶 绿素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林缘和林窗的膝柄木幼树,而叶绿素 a/b 林缘幼树较高; 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 在三种生境中最高;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的 胞间 CO2 浓度 Ci 高于其它两种生境,而水分利用效率 WUE 在 2 月—4 月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最 高,6~10 月份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高于其它两种生境,12 月三种生境差异不显著。光照因子是膝 柄木幼树时期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生长在林缘生境的幼树因接收到的光照较为充足,其生长状况 要显著好于其他生境的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