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生境下广西红鳞蒲桃幼苗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在天然更新条件下三种不同生境的红鳞蒲桃幼苗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该文以 广西滨海地区天然更新的当年生红鳞蒲桃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色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对环境因子进 行方差分析表明:三样地间的光照强度差异极显著,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2) 不同生境下幼苗叶片与根系的生理特征随着光照强度而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幼苗叶 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 a/b 含量以及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 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OD 活性、SS 含量、MDA 含量 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幼苗叶片的SOD 活性、MDA 含量以 及根系的POD 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SS 含量生境A 显著高于 生境B;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S 含量、MDA 含量先 是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 随后变化成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叶绿素a/b 含量以及根系的 SOD 活性先是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 随后变化成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4)综合分析 表明:三种生境的生理生化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郁闭度最小的生境B 发生了 光抑制现象,因此需要人工调整郁闭度来创造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幼苗的天然更新提供条件。

  • 氮磷钾添加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添加对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及其对 碳源利用的变化特征,揭示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及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罗 汉松施肥及管护提供理论依据。以两年生罗汉松幼苗为试验树种,采用L9 正交试验控制盆栽土壤的氮磷 钾养分水平梯度,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Biolog-ECO 微平板法探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对罗汉松土壤微生 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6 种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细菌( P < 0.05) 和放线菌数量( P < 0.001)减少,真菌( P < 0.001)及固氮菌数量( P < 0.01)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ielou 指数( P < 0.001)降低,Simpson 指数( P < 0.05)和McIntosh 指数( P < 0.001)升高,从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 6 种碳源的利用强度,特别是对难利用碳源胺类( P < 0.001)、羧酸( P < 0.001)、聚合物( P < 0.001)及其他化 合物( P < 0.001)的利用强度显著降低。(2)磷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3)钾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和Pielou 指数( P < 0.05) 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 P < 0.001)和氨基酸( P < 0.01)两类易利用碳源的利用强度。综上所述,氮添加 和钾添加是影响罗汉松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罗汉松培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施肥,降 低氮和钾的添加量,适当提高磷添加量,以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及其可持续培育。

  • 猫儿山3 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其林下植物适 应策略,为森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 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计量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 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 片P、K 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 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 限制,灌木 层植物更易受P 限制且其N 和P 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 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 含量、C∶N 和C∶P 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 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 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 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 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 含量最高而C∶P、N∶P 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 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 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 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 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并且 其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而致使土壤受N 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 素管理。

  •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喀斯特地区森林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全球森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 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 叶林2 hm2 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2017 年3 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 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i)、混交度(Mi)与大小比数(Ui)对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1)空间结构参数的一元分布结果表明20072017 年林分随着林龄增大逐 渐向轻微团状分布状态演变;混交度处于强度混交水平,呈向极强度混交方向演变的趋势; 从大小比数来看,林分呈中庸状态,随林分增长表现为向亚优势的方向转变。(2)不同径级 林木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径级为1~15 cm 的树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随林分生长逐 渐增大;随径级增大,大小比数取值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混交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3) 主要优势树种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 十年间5 个优势树种组均呈现轻微团聚分布; 大小比数呈现亚优势偏向于中庸分布状态,混交水平处于强度混交水平,逐渐向极强度混交 方向演变。研究认为目前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分呈现轻微团聚分布,混交程度较强, 林分偏向于亚优势分布状态,群落较稳定,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正向顶极群落方向逐渐演替。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对于预测森林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具有重 要参考借鉴意义。

  • 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土壤石砾含量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的影响,该研究以1 个月 生掌叶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5 种不同土壤石砾含量(0%(CK),20%,40%,60%和 80%)盆栽试验,筛选最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的土壤石砾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幼苗苗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叶面积、苗木质量 指数、生物量(根、叶和全株)和根冠比均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最大。(2)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极显著影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 最大;而根系平均直径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当土壤石砾含量高达80%时,根系平均 直径最小。(3)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无显著影响,而对根 系平均连接长度和分叉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各处理根系拓扑指数(TI)、修正拓扑指数(qa, qb)均趋近于1,即掌叶木幼苗根系在不同土壤石砾含量中分支模式更趋近于鱼尾形分支; 根系平均连接长度随石砾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土壤石砾含量40%时最大;根系分叉 数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4)综合评价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与构型指标表明,掌叶木 幼苗在40%土壤石砾含量中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生长状况最好。因此,土壤添加适量石砾 能促进掌叶木幼苗生长,当石砾含量为40%时幼苗生长效果最好,苗木质量指数最高,最 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