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风味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风味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9、57日龄中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各1 920、1 920和1 440只(公母各1/2),试验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本课题组提出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上下浮动分别设置低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和高营养水平组及以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为标准的标准营养水平组。每组公鸡6个重复,母鸡6个重复,每个重复30~40只鸡。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1)1~28日龄,公鸡方面,高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中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29~56日龄,公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母鸡方面,低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中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低营养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57~84日龄,高营养水平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营养水平组(P<0.05)。2)标准营养水平组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胫骨折断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高营养水平组公鸡的45 min肉色黄度值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和标准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肌肉嫩度、滴水损失、pH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母鸡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胸肌的风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和母鸡血浆中的钙、尿酸和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等结果,认为在1~28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29~56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57~84日龄,公鸡和母鸡推荐使用高营养水平的饲粮。

  • 植物多酚对抗氧化性能、肠道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多酚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性能、肠道形态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100 g/t抗敌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500 mg/kg植物多酚(BP500组)和基础饲粮+1 000 mg/kg植物多酚(BP1000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1000组肉鸡血清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21日龄时,BP500组和BP1000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56日龄时,BP500组肉鸡回肠V/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56日龄时,BP1000组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500组和BP1000组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P1000组胸肌48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500和1 000 mg/kg的植物多酚均能改善黄羽肉鸡肠道形态,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善鸡肉品质。植物多酚的推荐添加量为1 000 mg/kg。

  • 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分为1~28日龄和29~56日龄2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1~28日龄时,各组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9~56日龄和1~56日龄时,博落回组的AD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黄羽肉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1)。56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血清AL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多糖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及多糖组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博落回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多糖组(P<0.05)。肌肉于4 ℃保存2、4、6 d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4 ℃保存2 d后的肌肉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 ℃保存6 d后的肌肉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博落回生物碱的作用效果优于茶籽多糖,且二者均能延长鸡肉在4 ℃时的保存时间;这说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籽多糖均能替代抗生素在肉鸡中的使用,且二者联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

  • 持续热应激对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持续热应激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常温组温度为(26±0.5) ℃,持续热应激组给予34 ℃的持续热应激,相对湿度均为55%左右。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热应激3 d,持续热应激组血清中尿酸(UA)、甘油三酯(TG)、钙离子(Ca2+)含量以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7 d,持续热应激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和肝脏中NO含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血清中TG、NO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14 d,持续热应激组的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常温组,料重比(F/G)显著高于常温组,血清中葡萄糖(GLU)和TG含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综上所述,持续热应激能降低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影响机体脂肪代谢,降低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 持续热应激对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5日龄的雄性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持续热应激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常温组环境温度为26 ℃,持续热应激组则给予34 ℃的持续热应激,湿度为55%左右,试验共14 d。结果显示:与常温组相比,持续热应激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热应激第3天,持续热应激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7天,血清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体核温度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热应激第14天,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AST、AKP、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综上所述,持续热应激会降低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反映肝功能损伤相关酶的活性,但未显著影响肉品质。

  • 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192只28日龄的健康黄羽肉鸡,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使用2%金针菇菌渣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玉米和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鸡胸肌、腿肌的亮度(L*)和黄度(b*)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红度(a*)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肉鸡胸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肉品质及营养价值。

  • 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192只28日龄的健康黄羽肉鸡,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使用2%金针菇菌渣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玉米和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鸡胸肌、腿肌的亮度(L*)和黄度(b*)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红度(a*)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肉鸡胸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针菇菌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肉品质及营养价值。

  • 循环热应激对呼吸机能、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循环热应激对黄羽肉鸡呼吸机能、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雄性黄羽肉鸡144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循环热应激组2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2个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常温组温度为(26.0±0.5) ℃,循环热应激组给予如下温度:20:00—次日08:00为26 ℃,08:00—12:00和16:00—20:00为30 ℃,12:00—16:00为34 ℃。试验期6 d。结果表明:循环热应激2 d后,循环热应激组的鸡冠温度、翅下温度、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料重比(F/G)和肝脏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循环热应激6 d后,循环热应激组鸡冠温度、呼吸频率、F/G和肝脏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ADFI、ADG以及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CA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综上所述,循环热应激能升高黄羽肉鸡的体温,加快呼吸频率,降低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功能。

  • 酸化剂与抗生素对回肠黏膜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动态变化和组成的影响。选择800只1日龄健康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酸化剂Ⅰ、0.3%酸化剂Ⅱ和50 m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42 d。分别于1、7、14、21、28、35和42日龄时,采集肉鸡回肠黏膜并提取细菌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同时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细菌16S rDNA的随机克隆文库。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4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1~28日龄时4组的动态变化值分别为9%~33%、8%~90%、8%~56%和17%~45%。回肠黏膜细菌随机克隆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4个序列,共产生1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B组有87个序列,共产生7个OTUs;C组有98个序列,共产生5个OTUs;D组有94个序列,共产生9个OTUs。A和D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所占克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36%和50.00%,极显著高于B(6.90%)和C组(10.20%)(P<0.01);A组与其他各组其他菌属的种类与组成比例存在差异,且均未发现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关序列。由此可知,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会使1~28日龄岭南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多样性下降,乳酸杆菌属的组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与差异可能是酸化剂与抗生素持续压力的影响所致。

  •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18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和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含6%棉籽粕的基础饲粮,Ⅱ组饲喂含6%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的试验饲粮,Ⅲ组饲喂在含6%棉籽粕的基础饲粮中添加7×104 CFU/g的嗜酸乳杆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分为2个阶段,21~42日龄和43~64日龄。结果表明:1)2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8.61%(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ADG提高了4.36%(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ADG提高了7.58%(P0.05)。2)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黄羽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分别提高了2.99%、7.55%和12.33%(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分别提高了3.43%和6.38%(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提高了4.08%、4.35%和5.16%(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血清TP和ALB含量分别提高了9.58%和13.10%(P0.05)。与Ⅲ组相比,Ⅱ组的血清UN含量降低了40.58%(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改善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黄羽肉鸡对蛋白质、脂肪和Ca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 1~21日龄钠、氯的需要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不同钠、氯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排泄物含水率、血清指标、肠道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和钠/氢交换载体2(NHE2)mRNA表达量等的影响,探讨1~21日龄阶段黄羽肉鸡钠和氯的需要量及其作用机理。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共1 2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无额外钠、氯添加),其余各组都以钠、氯含量比1∶1设梯度,通过食盐与碳酸氢钠等量取代部分沸石粉使饲粮钠与氯含量均分别为0.1%、0.2%、0.3%和0.4%,试验期间试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结果显示,饲粮补充钠、氯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饮水量和排泄物含水率(P0.05);饲粮钠、氯水平均为0.2%、0.4%组十二指肠NHE2 mRNA表达量和钠–钾ATP(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评定指标,根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到,1~21日龄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适宜钠、氯水平均为0.2%;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得到,饲粮适宜钠、氯水平均为0.14%。

  • 活性酵母对脂多糖应激肠道健康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80羽1日龄黄羽肉公鸡,随机分成6个组,分别为抗生素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抗生素+LPS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注射LPS)、0.05%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0.05%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注射LPS)、0.50%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和0.50%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注射LPS),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56 d。抗生素+LPS组、0.05%活性酵母+LPS组和0.50%活性酵母+LPS组的试验鸡于21、23、25和27日龄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 mg LPS,其余试验鸡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21和27日龄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6、8、10、12和24 h测量试验鸡的直肠温度,并检测27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以及27、35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和肠道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刺激显著提高了21日龄注射后2 h和27日龄注射后2、4 h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显著提高了27日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细胞凋亡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05%和0.50%的活性酵母极显著提高了27、35和56日龄黄羽肉鸡回肠食糜酵母菌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4)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50%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35日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P0.05)。综上所述,LPS能成功诱导黄羽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能够提高黄羽肉鸡肠道绒毛高度和食糜中酵母菌数量,改善肠道黏膜及菌群结构,但肌肉注射LPS与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无显著交互作用。

  • 蜂胶残渣对28~56日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残渣对28~5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进而为蜂胶残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选取28日龄闽南黄羽肉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蜂胶残渣,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蜂胶残渣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蜂胶残渣对屠宰率、半净膛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全净膛率(P0.05),但显著降低了Ⅲ组胸肌和腿肌的红度(a*)值(P<0.05)。肉质方面,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胸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Ⅱ组、Ⅲ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腿肌滴水损失也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蜂胶残渣能改善黄羽肉鸡的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

  •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 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 真菌产与细菌产木聚糖酶对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2种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00 g/t真菌产木聚糖酶、基础饲粮+200 g/t细菌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A组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甘油三脂、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腺胃和胰腺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4)试验A组、B组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4.81%和11.04%(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分别提高了16.61%和12.70%(P<0.05)。由此可知,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0 g/t真菌或细菌产木聚糖酶,均能改善小肠绒毛发育和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且2种酶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

  • 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 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 包被酸化剂对生长性能、消化道内环境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包被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内环境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黄羽肉鸡3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1%、0.3%、0.5%包被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0.1%、0.3%、0.5%包被酸化剂组的末重、体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3%包被酸化剂组胸肌率、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包被酸化剂组十二指肠及0.5%包被酸化剂组腺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3%包被酸化剂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1%包被酸化剂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3%包被酸化剂组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包被酸化剂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降低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微生物区系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适宜添加量为0.3%。

  • 不同来源高粱替代玉米对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高粱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0羽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黄羽公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栏)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7种不同饲粮:基础饲粮(对照),分别以美国高粱、湖南高粱、内蒙古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30%玉米,分别以美国高粱、湖南高粱、内蒙古高粱替代50%玉米。试验全期56 d,分为前期(1~28日龄)、后期(29~56日龄)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种不同来源高粱以30%、50%比例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2)湖南高粱替代50%玉米腹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前期各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空肠的绒毛高度、V/C值,回肠的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美国高粱替代50%玉米显著提高了回肠V/C值(P0.05);后期,随着内蒙古高粱和湖南高粱替代玉米的比例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提高,50%替代时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不同类型高粱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综合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认为内蒙古高粱替代50%玉米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