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富锌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评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能将无机锌高效转化为微生物锌的微生物,并评定其作为锌源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首先,从实验室已有的16株饲用微生物中,筛选出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随后对影响其转化率的无机锌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菌液接种量进行单因素优化和正交优化。然后,选用18周龄的海兰褐公鸡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1组和对照2组饲喂无机锌(ZnSO4·7H2O),饲粮锌含量分别为60和90 mg/kg;试验组1和试验2组饲喂酵母锌,饲粮锌含量也分别为60和90 mg/kg。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结果表明,58号菌种(酿酒酵母菌)为最优无机锌转化菌,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率达52.68%;在无机锌浓度1.5 mg/L、菌液接种量4%、28 ℃条件下培养66 h,其对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效率可达98.01%;以该菌种转化的富锌酵母菌(酵母锌)饲喂鸡,其中锌相对硫酸锌中锌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14.83%。由此可见,58号菌种是一种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富锌微生物。

  • 培养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精料量1%和2%的酿酒酵母培养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0.36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22和0.46 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乳成分和饲料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丙血清氨酸转移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精料量2%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增加牧场经济效益。

  • 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 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酶菌制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碱性蛋白酶)。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当酶菌制剂组试验羊体重约达37 kg时,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莫能菌素组和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2)各试验组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表观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结果提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量代谢和氮代谢的作用效果分析,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酶菌制剂均优于莫能菌素,酶菌制剂最佳。

  • 木糖转运基因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由于对全球变暖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担忧,生产生物乙醇等清洁能源的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乙醇,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来源广泛,廉价且可再生。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面临几个主要问题,比如天然酿酒酵母不能利用木糖发酵乙醇,木质纤维素酶成本过高,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环节成本高等。已经有基因改造的酵母菌株可以利用戊糖和己糖进行生物乙醇生产。然而,这些菌株对木糖的利用效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酿酒酵母缺乏高效的特异性木糖转运基因,木糖运输依赖已糖转运基因。为了提高木糖利用速度,已有不少方法成功应用于构建重组酵母细胞。现对酵母木糖转运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 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生产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褐藻作为第三代生物乙醇生产原料,以其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生产周期短、不与粮争地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在生物乙醇的实际生产中,低成本基础上乙醇产率的提高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针对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技术困难,综述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乙醇的预处理技术和糖化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由此展望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发展新方向。

  • 木糖转运基因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由于对全球变暖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担忧,生产生物乙醇等清洁能源的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以粮食作为原料生产乙醇,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来源广泛,廉价且可再生。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面临几个主要问题,比如天然酿酒酵母不能利用木糖发酵乙醇,木质纤维素酶成本过高,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环节成本高等。已经有基因改造的酵母菌株可以利用戊糖和己糖进行生物乙醇生产。然而,这些菌株对木糖的利用效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酿酒酵母缺乏高效的特异性木糖转运基因,木糖运输依赖已糖转运基因。为了提高木糖利用速度,已有不少方法成功应用于构建重组酵母细胞。现对酵母木糖转运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 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生产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褐藻作为第三代生物乙醇生产原料,以其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生产周期短、不与粮争地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在生物乙醇的实际生产中,低成本基础上乙醇产率的提高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针对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技术困难,综述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乙醇的预处理技术和糖化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由此展望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发展新方向。

  • 白酒糟培养物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评估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在猪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在测定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营养物质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并通过安装T型瘘管测定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分别为8.34%、31.12%、5.00%、13.46%和11.00%,总能为19.53 MJ/kg,霉菌毒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8.79%、38.33%、54.15%、82.94%、23.17%和20.29%,消化能为11.75 MJ/kg;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2.38%和69.37%,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均超过80%。由此得出,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率较高,可应用于猪饲料生产。

  • 发酵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酿酒酵母(S.cerevisiae)发酵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57±0.13) kg的26日龄“长白×杜洛克”断奶仔猪60头(公母各占1/2),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300 mL/kg空白培养液)、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基础饲粮+300 mL/kg酿酒酵母发酵液)和抗生素组(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总蛋白、DNA和RN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除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外)(P0.05)。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液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小肠发育,提高小肠黏膜免疫功能,达到与抗生素相当的效果。提示酿酒酵母发酵液可有效缓解断奶应激,减少或者替代抗生素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使用,为研发无抗饲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培养物对817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酿酒酵母培养物(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ulture,SC)对817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817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2.6 mg/kg黄霉素,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5 000、7 500 mg/kg SC,试验期为60 d。结果显示:1)1~21日龄,试验Ⅱ、Ⅲ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2~60日龄和1~60日龄2个阶段,试验Ⅱ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1~60日龄有下降趋势(0.05≤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盲肠中乳酸菌数量和试验Ⅲ组空肠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SC能增加817肉仔鸡ADFI和ADG,改善料重比,增强对饲粮中总磷的利用率,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当SC添加水平为5 000 mg/kg时,对动物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优于抗生素。

  • 产对香豆酸菌株的构建及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作为苯丙素类物质、芪类物质以及黄酮类物质的重要前体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化妆品以及食品工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酿酒酵母作为底盘菌株,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构建一株高产对香豆酸的人工酵母细胞。通过对比不同拷贝数的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 lyase, TAL)合成的对香豆酸产量,发现随着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对香豆酸的产量也相应提高,高拷贝数的TAL有利于对香豆酸的积累;同时对酪氨酸的负反馈调控基因进行氨基酸定点突变得到ARO4K229L和ARO7G141S,利用delta位点将突变后的基因整合至酵母基因组,并挑取24株构建成功的酵母细胞进行发酵验证,发现菌株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相差28.87 mg/L;为了进一步增加对香豆酸的代谢通量,本研究对生成芳香醇类物质的旁路基因ARO10和PDC5进行敲除,发现同时敲除两个基因的菌株对香豆酸的产量最高,是敲除前产量的2.05倍(从42.71 mg/L到87.56 mg/L);此外,通过设计前体酪氨酸的梯度添加实验,发现当添加1 mM的酪氨酸时,对香豆酸产量达到峰值174.57±0.30 mg/L,相较于未添加时提高了将近一倍。本研究通过运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在酿酒酵母中实现了对香豆酸的高产,为后续的芪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 合成8二甲基异戊烯基柚皮素的人工菌株构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8二甲基异戊烯基柚皮素(8DN)作为生产黄酮类类药物淫羊藿苷的重要前体,在医药合成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由于其合成路径及相关基因的复杂性,目前主要通过饲喂8DN的直接前体(柚皮素,异黄腐酚等)的方式合成8DN,而在生物体内全合成8DN的的研究工作还未见报道。为了实现8DN在酿酒酵母体内的生物全合成,该研究通过组合筛选8DN前体物柚皮素合成所需的多种外源基因(TAL,4CL,CHS,CHI),获得30株柚皮素生产菌,发现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引起柚皮素产量的明显差异(0.37mg/L-22.33mg/L)。并且利用Delta位点将较优的基因组合整合至酵母基因组,实现了稳定的柚皮素高产菌株(SyBE_Sc02050031)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带有苦参来源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N8DT)多拷贝质粒,实现8DN合成的完整反应过程,8DN的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6.7μg/L。另外通过关键限速酶N8DT的序列优化策略,发现截断定位信号肽序列的N8DT明显提高了从柚皮素到8DN这一关键反应的催化效果,8DN的产量提高到52.6 μg/L(144.2%)。该研究首次在酿酒酵母中成功构建高产8DN的生物全合成路径,为在微生物体内合成其他黄酮类天然产物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