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园选址及其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贵州省生态资源丰富,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集中规范化的对生态资源进行管理。分析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优势景观资源聚集区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根据候选区的潜在资源评价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的选择,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该文借助􀀁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对现有的􀀁5 类􀀁113 处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筛选出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并对其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重叠度高,将保护地聚集区作为景观优势聚集区划定了􀀁8 个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2)通过对聚集区主要代表性资源分析和专家评分得出,分值排在前列的聚集区可以考虑作为国家公园试点区进行推荐,分值最高的赤水—习水区可优先选为国家公园试点区。(3)赤水—习水区资源的国家代表性、适宜性、国有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满足设立国家公园优先整合交叉重叠保护地的基本原则,其植物多样性保育价值重大。该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可为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保育提供参考。

  • 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花形奇特,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环境要求严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为掌握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成效,该研究对野生兜兰属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对其资源量、分布格局、受威胁因素和就地保护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专项调查共找到8种兜兰属植物的103个分布点,分布于27个县,以南部、西南部为主要分布区,生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不均衡;(2)各物种分布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白花兜兰>同色兜兰,资源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长瓣兜兰>同色兜兰;(3)该类群受干扰因素复杂,受威胁较为严重,其中过度采挖、干旱、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4)该属“有效保护(EP)”2种,“较好保护(WP)”1种,“一般保护(GP)”2种,“较少保护(LP)”3种,未找到目标物种以致“保护状况不明(PSU)”2种。已调查到的物种保护率达100%,但分布点保护率仅29.13%,各物种分布点保护率差异显著;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省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强度,进一步优化保护方式和范围,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得到持续的生存发展。

  • 野生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 族􀀁8 亚族􀀁28 属􀀁153 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 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 300 m 海拔段最为丰富。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 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本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贵州野生兰科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有较高的环境要求和较强的生态系统依存性,加上很多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各地采挖频繁,受威胁十分严重,已成为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近年来课题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贵州省野生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状况、就地保护现状与保护空缺,以期为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省野生兰科植物共“累计筛选法”共鉴别出保护贡献率较高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