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全株甘蔗对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甘蔗对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5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山羊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SC33、SC66和SC100组)分别用全株甘蔗替代33%、66%和100%的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山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山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线性增加(P<0.05),SC100组山羊ADFI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呈线性下降(P<0.05),CON、SC33组均显著高于SC66、SC100组(P<0.05)。3)随着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线性增加(P<0.05),SC66、SC100组均显著高于CON、SC33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SC66、SC100组显著低于CON、SC33组(P<0.05)。4)SC1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CON、SC66组(P<0.05),SC6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C66、SC10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CON、SC33组(P<0.05)。CON、SC100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SC33、SC66组(P<0.05),SC100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CON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SC66组(P<0.05),CON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C100组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ON组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全株甘蔗有利于提高山羊采食性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建议全株甘蔗适宜添加比例为33%~66%。

  • 饥饿及恢复饲喂对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在正常饲喂、饥饿和恢复饲喂条件下,生长及消化代谢变化情况。选用平均体重为(183.60±15.62) kg的3周岁健康牦牛6头作为试验动物。将试验分为正常饲喂期(7 d)、饥饿期(断食7 d),以及恢复饲喂期(28 d)。结果表明:1)饥饿7 d后牦牛失重约10.06%,恢复饲喂期前3周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显著低于正常饲喂期(P0.05)。2)饥饿期牦牛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3)饥饿期牦牛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较正常饲喂期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饥饿期牦牛通过降低糖和蛋白质代谢水平,提高脂肪分解来适应饥饿。而恢复饲喂期前3周是牦牛补偿生长的重要时期。

  • 半胱胺盐酸盐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冬毛期雄性水貂毛皮品质、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0日龄体重[(2.13±0.10) kg]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60(Ⅱ组)、90(Ⅲ组)、120(Ⅳ组)、60(Ⅴ组)、90(Ⅵ组)、120 mg/kg(Ⅶ组)CSH的试验饲粮;其中,Ⅱ、Ⅲ、Ⅳ组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Ⅵ和Ⅶ组水貂皮长、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Ⅱ、Ⅲ、Ⅴ、Ⅵ、Ⅶ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Ⅵ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Ⅵ组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血清生长激素受体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Ⅱ、Ⅲ、Ⅴ、Ⅵ、Ⅶ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4)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Ⅳ、Ⅴ组(P<0.05),Ⅵ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Ⅱ、Ⅲ、Ⅳ、Ⅴ、Ⅵ、Ⅶ组肝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CSH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 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矿物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的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的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以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 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的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环境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头泌乳中期[泌乳时间(119±26) d]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629±46)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中1头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粗饲料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干物质基础)的4种全混合日粮。共进行4期动物试验,每期试验21 d。结果表明:饲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有显著(P40%时,奶牛喜食粒度0.05)。随饲粮粗饲料水平的增加,瘤胃液外流速度和瘤胃固相外流速度显著线性增加(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1),瘦素(LEP)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有线性增加趋势(0.05≤P<0.10),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粗饲料水平是影响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血清指标的重要因素。

  • 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胰腺消化酶活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9.65±0.38) kg的湖羊断奶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富硒酵母组(在精料中添加100 g/t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在精料中添加100 g/t枯草芽孢杆菌),每组7只。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羔羊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精料和粗料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富硒酵母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枯草芽孢杆菌组胰腺脂肪酶和富硒酵母组胰腺胰蛋白酶显著提高(P<0.05)。5)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羔羊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果证实,在湖羊断奶羔羊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 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适宜钙磷添加水平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钙、磷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织钙磷水平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钙添加水平为0、0.50%、1.0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0.80%、1.20%、1.60%的磷,配制15种不同钙磷水平的试验饲料。1 800尾初始重为(0.38±0.01) g的对虾随机分为15组,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重复,每重复40尾虾。养殖8周。结果表明:1)饲料钙水平及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WGR、SGR、PER、FCR和存活率(SR)(P<0.01)。2)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肌肉粗蛋白质(CP)、粗脂肪(CL)、粗灰分(Ash)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CL、Ash的含量(P<0.05);饲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P、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饲料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3)饲料钙磷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肌肉、虾壳的钙磷水平(P<0.01)。4)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酚氧化酶(PO)活性,钙离子(Ca2+)含量(P<0.01);饲料磷水平极显著的影响对虾血清ALP、PO的活性,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无机磷(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Ca2+的含量(P<0.05);饲料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ALP活性,Ca2+、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TG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曲线模型分析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00%和1.26%。

  • 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生产性能、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填饲期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宰性能、血清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70日龄朗德鹅母鹅80只,体重为(3.0±0.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油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的鹅油;牛油组、鱼油组和菜籽油组为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牛油、鱼油和菜籽油。预试期7 d,填饲期20 d。结果表明:1)菜籽油组和牛油组的肝脏重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与添加鹅油相比,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UFA)C16:1、C17:1、C18:1n-9、C18:2n-6、C18:3n-3、C20:1n-9、C20:4n-6、C20:5n-3、C22:1n-9、C22:5n-3、C22:6n-3、C24: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菜籽油显著降低了肝脏中总SF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UFA C16:1、C18:1n-9、C18:2n-6、C20:2、C22:1n-9及总UFA含量(P<0.05);添加牛油显著提高了C18:3n-3、C20:5n-3、C22:5n-3、C22:6n-3及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由此得出,与添加鹅油相比,饲粮添加菜籽油或牛油时填饲期朗德鹅的产肝性能较佳;添加鱼油和菜籽油可增加填饲期朗德鹅肝脏中PUFA含量,降低血清脂质含量。

  • 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生产性能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评价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取3~4月龄小尾寒羊[(25.70±1.50) kg]和杜泊羊[(33.40±1.68) kg]母羊各14只作为供试动物,根据饲粮中粗饲料不同将其分为杜泊羊甜高粱青贮组(DG组,n=7)、杜泊羊玉米青贮组(DY组,n=7)、小尾寒羊甜高粱青贮组(HG组,n=7)和小尾寒羊玉米青贮组(HY组,n=7)。饲养试验为期3个月,并于试验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早晨称重及采集血液。结果表明:1)玉米青贮组(DY组+HY组,n=14)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组(DG组+HG组,n=14)(P<0.01)。2)试验期内杜泊羊组(DG组+DY组,n=14)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HG组+HY组,n=14)(P<0.05);在试验第60天,杜泊羊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组(P<0.05);在试验第90天,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在试验第90天,HY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DY组和HG组(P<0.05);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SOD活性在试验第60天你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3)血清尿素氮(UN)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60天、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品种效应(P<0.05);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90天、第30天与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处理效应(P<0.05);HY组的血清GOT和AKP活性在试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综上,饲喂含玉米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的生产性能优于饲喂含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但青贮料长期育肥肉羊存在安全风险,而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较玉米裹包青贮料有利于提高肉羊肝脏健康、降低“高血脂”及机体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的几率,进而降低安全风险。

  • 植物乳杆菌和苦荞黄酮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和苦荞黄酮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5±3)日龄、平均体重为(7.85±0.67) kg断奶仔猪5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负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硫酸黏杆菌素(正对照组,PC组)、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LP组)、40 mg/kg苦荞黄酮(BF组)和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40 mg/kg苦荞黄酮(LB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BF组1~28 d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P<0.05),分别提高了52.74%和34.14%。2)NC组仔猪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LB组仔猪的总能、干物质、有机物和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BF组仔猪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LP组仔猪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P<0.05),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NC组和PC组(P<0.05)。由此可见,苦荞黄酮提高了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而植物乳杆菌改善了断奶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二者联合应用还改善了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

  • 复合植物提取物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含石榴皮、艾叶、南五味子和吴茱萸)提取物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取8 kg、3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7 mg/kg+黄霉素40 mg/kg(对照)及0.05%、0.10%和0.2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2:选取11 kg、4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无抗组采用基础饲粮,另外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67 mg/kg+黄霉素20 mg/kg(抗生素组)和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试验期35 d。试验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0.10%的添加量具有较好的ADG,比对照组提高2.44%。试验2结果显示:与无抗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21.39%(P<0.05),使血清中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铜蓝蛋白(CER)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15.07%(P<0.05),使血清中尿素氮(UN)、LDL-C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替代饲用抗生素(金霉素+黄霉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具有抗应激和抗氧化功能。

  • 饲粮添加木薯渣对羔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4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湖羊羔羊96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的木薯渣,配制成等能等氮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木薯渣的添加比例升高,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呈一次线性升高和降低(P<0.05)。2)随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7),对照组最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1),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一次线性降低(P=0.010)。4)随着饲粮中木薯渣添加比例的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呈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5)饲粮木薯渣添加比例对生长羔羊瘤胃液的pH,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提高了羔羊生长性能,但高添加比例的木薯渣会对羔羊抗氧化能力和肾脏造成损害,建议木薯渣添加比例低于20%为宜。

  • 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选择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对照)、B和C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至产后第21天结束。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采集母猪耳静脉血液,在仔猪10和21日龄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分别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和C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母猪每天补饲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GH含量,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可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

  •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 桦木酸对地塞米松致氧化应激小鼠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桦木酸(BA)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氧化应激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将4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NC)组、Dex组、0.25 mg/kg BA组、0.50 mg/kg BA组、1.00 mg/kg BA组,每组8只。NC组和Dex组灌服1%的可溶性淀粉,其余各组灌服混悬于1%可溶性淀粉溶液中不同剂量的BA,连续灌服14 d后,除NC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25 mg/kg Dex诱导氧化应激模型。15 h后,眼眶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钙离子(Ca2+)、细胞色素C(Cyt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BA预处理后,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Dex诱导氧化应激小鼠血清ALP活性及TG、T-Bil、CytC含量(P0.05),对血清TP和AL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BA能够改善Dex引起的小鼠血清指标的变化,对Dex诱导的氧化损伤有预防性的保护作用。

  • 不同比例白酒糟对育肥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不同添加比例的白酒糟等量替换豆秸,以确定山羊育肥期饲粮中白酒糟的适宜添加比例。选用年龄(4月龄)、体重[(21.56±1.21) kg]相近的公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用白酒糟分别替代全混合日粮中0(对照)、8%、15%、25%的豆秸。育肥90 d后屠宰,测定山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5%组山羊的平均净增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5%、2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山羊育肥期饲粮白酒糟的最适添加比例为15%。

  • 热应激条件下脂肪来源对肉兔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清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脂肪来源对肉兔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清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0日龄的断奶新西兰兔6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脂肪添加组分别饲喂含2%牛油、猪油、玉米油、豆油的饲粮。试验兔均饲养在热应激兔舍(温湿指数为29.5±0.5)中。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均可以显著提高肉兔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其中以玉米油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均可以显著提高肉兔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粗脂肪消化率(P<0.05),但对粗灰分和粗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玉米油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豆油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条件下饲粮添加牛油或猪油可以显著提高肉兔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玉米油组和豆油组肉兔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条件下饲粮添加豆油和玉米油可以显著提高肉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牛油组和猪油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条件下,饲粮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均可提高肉兔生产性能及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从整体效果来看,玉米油>豆油>猪油>牛油;饲粮添加牛油或猪油可提高肉兔血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显著;饲粮添加豆油或玉米油对肉兔血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氮、磷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根据肉鸡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要,研究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氮、磷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每3.5天1个营养标准(1~7日龄1个营养标准);B组:每7天1个营养标准;C组:每14天1个营养标准。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C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A、B组(P0.05)。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氮、磷代谢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肉鸡28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尿素氮(URE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4)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每14天1个营养标准可使肉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考虑,每7天一个营养标准可更好地满足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 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选择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对照)、B和C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至产后第21天结束。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采集母猪耳静脉血液,在仔猪10和21日龄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分别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和C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母猪每天补饲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GH含量,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可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