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茶属瘤果茶组10 种植物的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0 种瘤果茶组植物进行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粉形态观 测,并分别依据花粉特征和叶表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以期能为该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 鉴定等提供必要依据,其中10 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10 种植物 的花粉形态和大小差异不大,为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三裂近圆形或三裂近三 角形;赤道观面为椭圆形,极赤比(P/E)为0.85~1.16,萌发孔类型为三孔型;外壁纹饰特 征差异较显著,为颗粒状、皱沟状或皱波状至颗粒状形态,有较为重要的分类价值。(2) 通过对测量指标提取主成分聚类分析,当欧氏距离为4.5 时,得到4 个分类群,部分分类结 果和宏观形态学分类一致。(3)10 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和多边形,种间形态差 异较大;曾氏瘤果茶和荔波红瘤果茶的上下表皮均有腺体;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均为环 列型;垂周壁样式呈现出浅波形、波形、直曲形和深波形。此外,叶表皮微形态的细胞大小 和气孔器特征(大小、密度)在种间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在瘤 果茶组中类型多样,可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群的依据。

  • 14 种酢浆草属植物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对 14 种酢浆草属植物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进行观测,对其花粉形态进行聚类分析, 并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所观测 14 种植物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 形,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多数为 3 沟花粉粒,稀 2 沟(星星酢浆草)和 4 沟(黄花酢浆草);其中 96.3% 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7%为小花粉粒;不同花柱类型都表现为长雄蕊花粉比短雄蕊花粉大;外壁纹饰可分 为复网状和网状两类。(2)首次发现 3 种存在异常花粉粒,分别为桃之辉酢浆草、一片心酢浆草及黄花酢 浆草,花粉的异常表现为萌发沟数目和排列异常,其外壁纹饰结构与正常花粉粒未有明显不同。(3)根据 外壁纹饰可将 14 种划分为 2 大类:一类为复网状花粉,仅构巢酢浆草和果香酢浆草为该类纹饰,二者亲缘 关系较近;另一类为网状花粉,对 12 种具网状花粉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 4 个类型,其中桃之辉酢浆草、 双色冰淇淋酢浆草、藤双色冰淇淋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扁平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纳马夸纳酢浆草及兔 耳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大花酢浆草、星星酢浆草、乳白蝴蝶叶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吉氏酢浆草和一片 心酢浆草与其他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相近的物种在植株形态上有一定的相似 性,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种间亲缘关系研究和分类划分依据,进一步为酢浆草属植物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 供理论基础。

  • 色季拉山 10 种报春花属植物及其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 10 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 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 10 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 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 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 3 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纹饰,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 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 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 10 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进行分类时仍需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 10 种金花茶组植物的及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e)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 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0 种金花茶的花 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赤道轴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1)10 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呈近球形,仅有东兴金花茶 为扁球形、凹脉金花茶为长球形。花粉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脑纹状纹饰、拟网状纹饰和疣状 纹饰三类,不同种花粉表面穿孔大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0 种金 花茶可以分为 4 大类:四季金花茶、中东金花茶、金花茶以及显脉金花茶的花粉形态较为相 近;淡黄金花茶、中越山茶、小花金花茶、东兴金花茶的花粉比较相近;而凹脉金花茶和毛 瓣金花茶的花粉形态与其他金花茶区别较大。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外壁纹饰和穿孔状况各异, 需结合极轴、赤道轴以及萌发沟长度等特征可区分 10 种供试金花茶。从孢粉学角度来看, 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具有山茶属植物的一般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该组植物可能不是一个独 立类群,但其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学依据。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组 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依据。

  • 三倍体丹参杂交种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三倍体丹参是以二倍体丹参为父本、人工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白花丹参为母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为深入了解三倍体丹参花粉的特性、为三倍体种质利用提供孢粉学依据,以二倍体丹参为对照,研究了三倍体丹参杂交种花粉的形态变异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丹参的花粉萌发沟、外壁纹饰、花粉粒形状等特征进行了显微和超微形态观察,综合进行了花粉形态差异比较,并对花粉大小和形状数据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二倍体丹参为 6 沟花粉,三倍体花粉萌发沟有6 沟和 8 沟两种类型,沟内疣状颗粒分布不匀,出现畸形萌发沟。二倍体和三倍体花粉外壁均为网状雕纹,二倍体花粉网眼内具多个多边形穿孔,穿孔大;三倍体花粉网眼无穿孔或仅有几个小穿孔,6 沟和 8 沟花粉的外壁雕纹相同。三倍体花粉的极轴长(P)和赤道宽(E)均值显著小于二倍体花粉,花粉大小呈偏正态分布,P*E 的差异系数大于二倍体花粉,且有极值存在。三倍体和二倍体丹参的花粉形状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三倍体丹参花粉在倍性效应和杂合性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形态变异,且有多种形态变化。

  •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对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箭叶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亲缘关系密切,许多宏观形态特征,甚至关键分类性状存在过渡。为探讨两类群的分类学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箭叶淫羊藿13个居群(含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1个居群)、天平山淫羊藿7个居群进行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的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类群的花粉均为近球形,具三孔沟,大小相近。箭叶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21~21.66) μm × (19.55~23.63) μm, 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32~21.43) μm × (19.73~23.48) μm。外壁纹饰是花粉形态的重要性状。不同居群间花粉外壁纹饰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分为网纹纹饰、条网纹纹饰和颗粒状纹饰3大类,继而根据网脊类型和网眼密度分为6亚类。其中,箭叶淫羊藿的花粉形态包含了全部的3大类6亚类,天平山淫羊藿包含其中的3大类4亚类。天平山淫羊藿花粉特征为箭叶淫羊藿花粉形态变异的子集。整体而言,外壁纹饰类型呈现随纬度和海拔增加,由网状纹饰向条网状纹饰过渡的趋势。花粉主要形态性状特征均与海拔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特征上,天平山淫羊藿在箭叶淫羊藿变异范围之内,与其他宏观形态性状变异一致。花粉形态性状无法将两类群有效区分,未能提供天平山淫羊藿作为独立种的有力支撑。暗示花粉形态证据在厘清近缘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意义相对有限,但能否对该属系统发育树大支的界定提供有力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 22 个木槿品种与分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4-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木槿(Hibiscus syriacus)不同品种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2 个木槿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态特征及外壁纹饰观测,然后使用R 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合适的指标进行UPGMA 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木槿的花粉均为单粒近球形,直径为148.98 μm-111.65 μm;表面具有刺状纹饰,长度为27.42 μm-14.79 μm,刺先端较尖,细刺周围均匀分布散孔;花粉表面分布有颗粒状突起,萌发孔性状不规则。(2)对测量指标提取主成分后进行UPGMA 聚类分析,当欧氏平均距离阈值为6 时,22 个木槿品种被分为6 大类,单瓣蓝紫色品种‘蓝鸟’、‘单瓣紫粉’、‘细叶’等亲缘关系较近,半重瓣品种‘薰衣草雪纺’、‘中国雪纺’、‘粉色雪纺’等亲缘关系较近,而‘木桥’、‘汉帛’等粉白色单瓣木槿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本研究认为木槿种内蓝紫色品种相对较为原始,白色半重瓣品种次之,紫色半重瓣品种相对较为进化,白色单瓣品种进化程度更高。本研究结果为木槿种内遗传演化、分类地位以及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