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黎贡山南段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 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 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 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 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 个样方为 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 和2013 年乔木层(DBH ≥ 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 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 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 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 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9 年间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 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 (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 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 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x wattii)等为主要的 丧失物种。相反,基于多度的β多样性分析表明,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 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 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将加深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 变化的认识,也将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 浙江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及结构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 1 hm2固定样地 2013 和 2018 年两次调查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 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呈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 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 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下降(P<0.05),其中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 25.03%,Shannon-Wiener 指数降低了 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年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本研究表明,2013—2018 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快速演替阶段。

  •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叶片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1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不同等级石漠化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叶片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Shannon-Wiener 多样性、Margalef 丰富度、Pielou 均匀度和Simpson 多样性等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LA、LT、LDMC 和13C 等叶片性状研究石漠化梯度上的物种多样性和叶片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6 个样方共有维管植物188 种,隶属69 科141 属。随着石漠化程度加剧,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石漠化物种多样性差异: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优势种LA 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呈降低趋势,而LT、LDMC 和13C 呈升高趋势, 不同石漠化等级叶片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CCA 分析,表明土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石漠化地区植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RDA 分析,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钾、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土层厚度和有机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叶片性状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植被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