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高黎贡山南段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 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 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 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 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 个样方为 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 和2013 年乔木层(DBH ≥ 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 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 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 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 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9 年间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 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 (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 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 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x wattii)等为主要的 丧失物种。相反,基于多度的β多样性分析表明,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 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 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将加深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 变化的认识,也将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 乌鲁木齐达坂城山区地衣生态位特征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揭示达坂城山区地衣对生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竞争程度,该研究在野外设置􀀁30个样方,调查􀀁30 个样方的物种盖度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及排序分析,探讨达坂城山区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达坂城山区生态位最宽的为丽黄鳞衣(Rusavskia elegans)和内卷野粮衣(Circinaria contorta),对不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他地衣物种生态位宽度较窄,对环境资源利用程度低。(2)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整体偏低,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对极少,地衣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物种间竞争不激烈。(3)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与多数物种之间都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值较低;一些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4)地衣物种沿海拔梯度分布具有差异,且海拔、光照强度、湿度、风速和干扰是本地区地衣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差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综上,达坂城山区地衣物种由于生境资源的竞争占据各自独特的生态位,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群落较为稳定,沿海拔梯度的生境条件差异是物种差异分布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以为地衣群落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地衣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吊罗山热带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海拔梯度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吊罗山热带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对吊罗山245~1 130 m海拔内的6个热带天然林样地进行植被调查,从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叶性质等方面分析沿海拔梯度吊罗山热带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湿度升高、人为干扰减少,吊罗山热带天然林物种组成以及Margalef、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格局;中海拔群落水热条件最为适宜、人为干扰适中、α物种多样性最高。(2)随海拔升高,优势种重要值占比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格局,且优势种具有明显的更替现象,中海拔群落呈现出低地雨林与山地雨林的过渡性质。(3)群落间Sørensen群落相似度和海拔高度差呈显著负相关(P<0.05)。(4)区系组成以热带区分布为绝对优势,并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为主;热带区分布比例和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温带区分布比例和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叶性质呈现出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为主的热带地区显著特点;小型叶、单叶比例和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革质叶、非全缘叶比例和海拔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吊罗山低海拔群落水热条件和人为干扰程度都与高海拔群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物种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差异性,体现出热带植物与其生境条件相适应的特点。

  • 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地区不同海拔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天山中段南坡巴伦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环 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在和静县巴伦台地区海拔范围内设置 34 个样 地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调查及室内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研究区共 调查到 30 科 75 属 134 种植物,草本层为主要优势层。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理化指标具有异 质性,土壤含水量、全盐、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和有效钾差异性显著(P<0.05), 其中除全钾以外,其他土壤因子的含量均表现为中海拔大于低、高海拔区域。随海拔的升高, 植物群落在低、高海拔段均匀指数较高;灌木层物种 Patrick 丰富度较低;草本层物种 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2)RDA 分析表明,影响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土壤含水量、全盐、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 海拔作为主导因子,与草本层和群落总体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 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全盐是抑制植物群落总体物种 Simpson 指数的主要土壤因子;氮元素 一定程度上限制灌木、半灌木物种的生长,说明土壤因子对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具 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及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和林下层优势种叶功能性状响应异质生境的差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可通过改变功能性状适应环境变化,不同类型的植物如何调整表型来适应环境一 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为探究南亚热带森林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响应机制, 该研究沿广东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 hm2 样地的三条山体选取不同海拔和凹凸度的 27 个样方(20 m × 20 m)中的 5 种优势树种(包括 2 种冠层树种和 3 种林下层树种),测定 每株树的胸径及 8 种叶功能性状,包括 4 种结构性状(叶片厚度、长宽比、干物质含量和比 叶面积)和 4 种化学计量性状(δ13C、δ15N、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以从叶功能性状角 度对比分析两种生长型的优势树种响应海拔和凹凸度等异质生境的差异。结果表明:(1) 各树种均存在若干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凹凸度方面,仅有厚壳桂的比叶面 积与凹凸度呈现正相关,柏拉木的叶片氮含量与凹凸度呈负相关。(2)比叶面积、叶片厚度 与δ15N 等性状更普遍地对海拔因素存在响应,而叶长宽比和叶干物质含量响应程度较低。(3) 冠层与林下层优势种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在各类生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较冠层树种而言,林下层树种有着相对较低的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δ13C。同时,冠 层和林下层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和凹凸度的响应程度不同,林下层树种具有更多的功能 性状在不同类型生境下存在显著差异。综上结果说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层片 的优势树种(冠层和林下层优势树种)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林下层 树种在异质生境中表型更易随环境变化以适应更多样的环境条件。另外,比叶面积、叶片厚 度与δ15N 等是指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响应异质生境的重要且有效的性状。

  • 山西吕梁山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格局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山地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吕梁山草本群落不同尺度物种多样性(α、β、γ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采用样方法在吕梁山从北向南选取管涔山、关帝山、五鹿山,并对每个山地划分出高、中、低3个海拔梯度,对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β多样性中Cody指数在1 900~2 000 m间出现峰值,而Bray-Curtis 指数出现最小值,表明1 900~2 000 m海拔带是草本群落物种更新速率和组成变化较快的过渡地带;γ多样性随海拔升高也呈先升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R2=0.406,P<0.01)。(2)海拔对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海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着物种的α多样性,其中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温度、湿度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吕梁山草本群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多表现为 “中间膨胀”变化格局,海拔变化是影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吕梁山系草本群落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并为该地区的草本生态资源的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