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青梅幼苗与成年树木光合特性和叶片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 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 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1)直角双曲 线修正模型是广西青梅光响应拟合的最佳模型。(2)成年树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 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均显著高于幼苗而光补偿点(LCP)低于幼苗(P<0.05)。 (3)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成年树木(P<0.05)。 (4)成年树木叶片的气孔器长轴、气孔器面积和气孔密度显著高于幼苗;成年树木叶片的叶面积 和比叶重(SLW)显著(P<0.05)大于幼苗,而比叶面积(SLA)小于幼苗。综上所述,广西青 梅具有幼苗喜阴而成年树木喜阳的光合特性。幼苗的光适应能力,光能利用率较弱以及成年树木 过度遮阴导致幼苗无法进行充分光合以满足生长需求,是幼苗无法成长为大树的重要原因。在广 西就地保护中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乔木层林木进行人工“开窗”,提供相对充足的光源,以利 于广西青梅大苗的生长发育成大树和种群的更新;而在引种栽培中,广西青梅幼苗时期需要适当 的遮阴处理,以及移栽至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中。

  • 曼赛龙柚种子不同发育期高温耐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植物种子不可避免地置身于高温胁迫环境之中。为探究 种子高温耐性的生理基础,该文以中间型种子曼赛龙柚(Citrus maxima ‘Mansailong’)为实 验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并同步检测各个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变化、 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从花后23 周到49 周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明显降低,鲜重显著增加,干重与鲜重的百分比 也有明显的提高,这些指标均是在花后31 周前后快速变化,到花后41 周趋于稳定。(2) 种子在花后29 周获得完全的成苗能力和初步的高温耐性,此后高温耐性逐渐增加,并在花 后37~49 周之间快速提高。与种子高温耐性的变化相似,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 量在花后23~49 周均呈连续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这两者的积累与种 子的高温耐性呈显著的正相关。(3)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随着种子的发育,胚轴细胞体 积逐渐变小,细胞中脂质体逐渐增多并且排列趋于规则,线粒体逐渐减少,同时液泡由小变 大且后期的液泡中充斥着黑色絮状物。以上结果表明,曼赛龙柚种子在花后41 周达到生理 成熟,没有明显的成熟脱水过程;其高温耐性是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并逐渐提高的,直到种子 发育的后期;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的增加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对种子高 温耐性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

  • 不同浓度硒酸钠对茶树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硒酸钠浓度对茶树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富硒茶栽培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以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硒酸钠(0、0.15、0.3、1.5、.3、5、8 mg‧L-1)对茶苗的硒积累、植株生长、生理指标和根尖显微结构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苗的根和新梢中的硒含量与营养液中的硒浓度正相关;随着硒浓度升高,茶苗的鲜重、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长指标,茶多酚、可溶性糖等茶叶质量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丙二醛、过氧化氢、脯氨酸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则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显微结构分析显示在不同硒浓度处理条件下根尖的显微构造存在差异。低硒浓度(0.15、0.3、1.5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饱满、完好,表皮细胞较小;高硒浓度(Se≥3 mg‧L-1)处理的茶苗根尖的皮层薄壁细胞变形或受损,表皮细胞增厚,表现出胁迫反应。上述结果说明硒对茶树具有双重效应:合适浓度(0.3 mg‧L-1)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益,表现为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增强,过氧化物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生物量增加,茶叶茶多酚含量增加;硒浓度过高(≥3 mg‧L-1)对茶苗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有害,表现为茶苗出现胁迫反应,茶多酚降低。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茶硒对茶树的双重作用机制和富硒茶的栽培提供有益参考。

  • 亚麻芥种子油体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油体是植物种子内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内部为三酰甘油(TAG),外部由单层磷脂和油体蛋白组成。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使油体抵抗环境的压力,便于应用到食品及制药工业中。本研究对比碱法、水法、Tris-HCl法、Tricine法四种油体提取方法,对亚麻芥油体采取梯度离心法,制备亚麻芥油体。并对不同pH值、温度、NaCl浓度条件下油体稳定性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所提取的油体大小均在0.5-1 μm之间;相较于水法、Tricine法,碱法所回收油体被破坏,Tris-HCl法提取油体大小均一,提取率达17%。同时,油体在4 ≤ pH ≤ 7条件下,油体稳定性破坏。8≤ pH ≤ 10时;油体均匀分散,稳定分布。经过不同温度及NaCl浓度处理的油体均呈上浮状态,稳定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