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白及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文利用 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 观察了7 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 共分离得到14 株真菌和4 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 致病症状与田间 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 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 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型;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 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 的ITS 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 中 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 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 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 E. sorghinum, MF948994.1 ) 的一致性为 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 的青钱柳等7 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 GF-1 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 的提取物时,肉桂和丁香提取物仍能完全抑 制菌落的生长。综上分析认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附球菌属高粱附球菌E. sorghinum,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 的青钱柳等7 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致病 菌的生长。

  • 茎花山柚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特色植物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var. longistaminea)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层析(CC)、薄层色谱(TLC)、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茎花山柚叶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ESI-MS)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吲哚-3-甲酸(2),(24R)-环菠萝蜜烷-3β,24,25-三萜(3),(24R,S)-3β-24,31-环氧-24-甲基环烷(4),1-O-亚麻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丙三醇(5),长烷基链甘油单酯(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两个八仙花品种花色苷的、鉴定和理化稳定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优化八仙花花色苷提取条件,探究具有不同花色可调性的八仙花花色苷组分和理化稳定性差异, 初步解释八仙花花色可调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该文以花色不可调的‘蒂亚娜(Tijana)’和花色可调的‘拉维 布兰(Ravi Brent)’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为试验材料,通过 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 法提取花色苷的最优条件,利用 UPLC-Q-TOF-MS 法进行花色苷组分的鉴定,并且探究了离体条件下温 度、光照、金属离子和糖类对八仙花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色苷提取的最优条件 是:‘蒂亚娜’和‘拉维布兰’的乙醇浓度分别为 70 %、80 %,料液比均为 1∶20,提取时间均为 20 min。(2)二者的主要花色苷组分均为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3)八仙花花色苷在温度≤70 ℃暗处保存效果更好。 (4)花色不可调的‘蒂亚娜’八仙花花色苷对光照、糖类和大多数金属离子更稳定;只有花色可调的‘拉维 布兰’八仙花花色苷加入中低浓度(10~30 mmol·L-1)Al3+ 后由粉色变为蓝色且稳定性提高,而 ‘蒂亚娜’并 无此颜色变化,表明八仙花花色可调性的差异与其理化稳定性有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八仙花花色苷提取、 保存、花色改良以及干燥花护色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 石韦不同极性萃取物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石韦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为试材,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pNPG法(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 pNPG)、DNS 法(3,5-dinitro salicylic acid, DNS)考察石韦不同极性萃取物的 α-葡萄糖苷酶和 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 曲线分析最强活性萃取物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以期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韦水萃取物对 α-葡萄糖苷酶和 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 IC50 值分别为(4.71 ± 0.72)μg·mL-1、IC50 =(48.40 ± 0.32)μg·mL-1,并显著强于其他萃取物(P<0.05),且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 α-淀粉酶抑制作用弱于阿卡波糖。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的IC50 值分别为( 2 857.36 ± 1.35)μg·mL-1、(16.41 ± 0.63)μg·mL-1。酶促动力学显示水萃取物对 α-葡萄糖苷酶为可逆性抑制,Lineweaver-Burk 曲线显示为竞争性抑制。综上结果显示,石韦水萃取物具有较好的 α-葡萄糖苷酶和 α-淀粉酶抑制活性,是一种胃肠道副作用小、天然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源。

  • 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其大极性提取物已经报道了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潜力,为了深入探究山豆根大极性抗菌活性成分,该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对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单体成分抗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山豆根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为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 (1)、染料木苷(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maltol-β-D-glucopyranoside (4)、leonuriside A (5)、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光甘草酚(7)、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methyl-2-butenyl)-8H-pyrano[2,3-d]chroman-4-one (8)、氧化苦参碱(9)、番石榴酸(10),其中化合物4-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5.6 μg·mL-1,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为31.3 μg·mL-1。

  • 桂枝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桂枝是临床常用中药,本课题组前期发现桂枝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的生理活性。为进一步阐明桂枝的化学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桂枝药用资源,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桂枝􀀁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研究。此次报道从中得到的􀀁13 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为脱落酸(1)、蚱蜢酮(2)、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3)、赤型-1,2,3-三羟基苯丙烷(4)、1-苯基-1,3-丙二醇(5)、香豆素(6)、肉桂酸(7)、对羟基肉桂酸(8)、邻羟基肉桂酸(9)、邻甲氧基肉桂酸(10)、肉桂醛(11)、阿魏酸(12)、咖啡酸乙酯(13)。其中􀀁1~5、􀀁12 和􀀁13 为首次从桂枝中分离得到。

  • 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 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柑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以明确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的组成及其产抗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潜力,为柑橘溃疡病抗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基于前期的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乙酸乙酯浸提,真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制备粗提物;采用带毒平板涂布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72 株内生真菌,归为.2 门(Ascomycota、Basidiomycota)、14 个属,其中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刀属(Fusarium)。不同柑橘品种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为温州蜜柑(桂林)>沙糖桔(桂林)>沙糖桔(梧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变化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采自桂林的温州蜜柑和沙糖桔均为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枝条,而采自梧州的沙糖桔为叶片中的多样性低于枝条,并且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与采自桂林的柑橘样品中的内生真菌相似性低。测定了.30 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29 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不同柑橘品种中的优势属的.MIC 介于.0.312 5~10 mg·mL-1,特有属的MIC 介于.0.156~5 mg·mL-1,共有属.Fusarium 的.MIC 介于.0.312 5~2.5 mg·mL-1。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其发酵提取物普遍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有属抑菌活性总体优于优势属,共有属.Fusarium 在不同柑橘抗病品种中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

  • 小果南烛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该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 95% 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三萜 及 其 皂 苷 , 分 别 鉴 定 为 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 、 mol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 (4)、1β,3α, 11α-trihydroxy-urs-12-ene (5)、 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 (7)、木栓酮 (8)、坡模酸 (9)、2α, 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10)、科罗索酸 (11)、齐墩果酸 (12)、熊果酸 (13)、委陵菜酸 (14)。其中化合物1-7 首次分离自南烛属植物,化合物8-11,14 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 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

  • 响应面法优化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工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优化中药材当归中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同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归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该文以超声波辅助响应面优化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提取工艺,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同时测定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优化工艺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三个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87%,液料比13.04 mLg-1,提取时间30.14min,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一致。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测试溶剂,吡嗪为内标物,其中吡嗪,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定量共振峰分别为δ 8.66 ppm,δ 6.37-6.35 ppm 和δ 5.55-5.53 ppm,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良好,定量限和检测限较低,能够满足实际分析测试需要。综上所述,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同时提取;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专属性强,可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同时测定。

  • 黑老虎叶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老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黑老虎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测试了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黑老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 35min、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 mg·mL-1,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4.83%。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表现出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在浓度为0.8 mg·mL-1时,黑老虎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相当于同浓度下Vc的97.6 %、82.1 %、95.5 %,黑老虎叶总黄酮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为黑老虎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23种中草药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研究了23种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对4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和最低杀菌浓度(MBC/MFC, 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结果表明:滇龙胆草、金丝梅、溪黄草等16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值在0.19~3.12 mg•ml-1之间,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头花蓼、淡竹叶、半枝莲等14种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值在1.56~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除槐角外,其余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MBC值均在3.12~1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黄藤、藿香提取物的MIC/MFC值在0.78~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滇龙胆草、金丝梅、水杨梅、苦参、胡椒、赶黄草、荜菝、淡竹叶提取物的MIC/MFC值在6.25~12.5 mg•ml-1之间,也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因此,所选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均较好,大部分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中,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活性较强的藿香、黄藤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很强的金丝梅、水杨梅、仙鹤草、苦参、赶黄草、溪黄草这几种中草药可为进一步追踪其活性单体化合物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杜仲物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体重约43 kg的健康宁乡阉母猪24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杜仲提取物。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的平均日增重略有增加,平均日采食量降低46.88 g/d,料重比降低2.7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分别增加33.33%(0.05≤P<0.10)和20.29%(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降低13.21%(P<0.05)。3)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棕榈烯酸含量增加19.64%(0.05≤P<0.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亚油酸含量降低10.71%(0.05≤P<0.10)。4)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使宁乡猪肝脏中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肝X受体α(LX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62.00%、76.00%、77.00%和82.00%(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宁乡猪的血清HDL含量,降低血清LDL含量,下调肝脏中FAS和ACC等的mRNA表达量,进而影响机体的脂肪酸代谢。

  • 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黑沙蒿中含有多糖、有机酸、甙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在免疫调节、抗氧化和促生长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近年来,关于黑沙蒿,尤其是黑沙蒿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健康与生长的报道日趋增多。本文主要阐述了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 金银花物在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及炎症中的应用前景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围产期奶牛由于能量需求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会导致代谢和生理的改变,从而引发能量负平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增加一系列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对保证奶牛健康和发挥奶牛泌乳性能十分必要。以往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兼有药用和营养双重功效,且具有多种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等。然而,目前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以及金银花提取物在这些生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的作用提供参考。

  • 金银花物在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及炎症中的应用前景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围产期奶牛由于能量需求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会导致代谢和生理的改变,从而引发能量负平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增加一系列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对保证奶牛健康和发挥奶牛泌乳性能十分必要。以往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兼有药用和营养双重功效,且具有多种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等。然而,目前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以及金银花提取物在这些生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的作用提供参考。

  • 刺蒺藜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刺蒺藜提取物(Tribulus terrestris extract,TTE)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选用(37±2)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25、250和500 mg/kg TT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分别于51和65日龄时称取空腹体重,收集血液和粪便,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和5-HT含量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饲粮TTE添加水平的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增加,料重比(F/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500 mg/kg组37~51、51~65和37~65日龄时的ADG分别显著提高18.65%、17.62%和18.10%(P<0.05)。2)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49~51日龄时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5.38%(P<0.05),49~51和63~65日龄时的Ash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22.96%和52.46%(P<0.05)。3)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51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99.42%和114.53%(P<0.05),500 mg/kg组的血清MDA含量极显著降低46.98%(P<0.01);65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MDA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53.57%和57.74%(P<0.01)。4)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65日龄时的血清5-HT含量极显著提高33.81%(P<0.01)。综上,饲粮添加500 mg/kg TTE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ADG,降低F/G;添加250 mg/kg TTE可提高断奶仔猪的CP和Ash表观消化率,提高血清5-HT含量,改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应激的发生。

  • 钩吻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56日龄生长猪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钩吻醇提物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50、25 mg/kg钩吻醇提物的试验饲粮,钩吻酸提物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钩吻酸提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以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增加了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投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使空肠组织微绒毛更加均匀、整齐、致密,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等结构均结构清晰、完整;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降低了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钩吻醇提物和钩吻酸提物均可改善生长猪肠道形态,调整盲肠菌群结果,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以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

  • 植物物对反刍动物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形成的产品。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营养的研究与生产中应用也很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的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