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活性初筛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该研 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 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 (1)从小黄花茶 324 份组织块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 261 株,隶属于 1 门 5 纲 9 目 22 属,其 中优势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分离频率分别为 21.84%、16.86%、10.34%。(2)研究发现小黄花茶内 生真菌在不同季节分布不同,冬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最多,为 72 株,占 27.59%,分属于16 个属;春季 62 株,分属于 13 个属;夏季 59 株,分属于 15 个属;秋季 68 株,分属于 13个 属;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均匀度指数(E)和丰富度指数(M)最 高,春季与冬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夏季与秋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3)小 黄花茶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分布不同,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有 102 株,占 39.08%,分 属于 15 个属;根 61 株,分属于 10 个属;叶 98 株,分属于 15 个属;茎的香农-维纳指数、 辛普森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最高,叶部与茎部内生真菌种类最为相似。(4)平 板对峙结果显示,在35 株供试内生真菌中,有26 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 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 制作用,占74.29%,其中CJ-II-2、XY-V-3、QY-II-4、QJ-III-2、DJ-I-2 对8 种植物病原真菌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XY-V-3 对8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均高于50%, XY-V-3 和QJ-III-2 对2 株小黄花茶病原真菌的抑菌率高于50%,具备防治小黄花茶自身病 害的潜力。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好地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为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小黄花茶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 蕲艾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蕲艾不同组织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培养 法对蕲艾根、茎和叶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用滤纸片法检测内生菌发酵液挥发物对六种常见病 原菌的抑菌活性,并分别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s)和最低杀菌浓度(MBCs)进行测定,结合 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 序列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菌株 lzy-21、lzy-20 和lzy-1 分别具有较强的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2)菌株lzy-20 和wnn4-3 发酵液挥发物对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 对三者的MBCs 依次为32、32、16 μg·mL-1 和16、32、32 μg·mL-1。(3)菌株lzy-12 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对二者的MBCs 分别为32 μg·mL-1 和16 μg·mL-1。(4)菌株lzy-17 和lzy-21 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MICs 均为16 μg·mL-1,MBCs 分别为16 μg·mL-1 和32 μg·mL-1。其中,菌株lzy-1 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到 的皮提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菌株lzy-20、lzy-21 和wnn4-3 依次为高地芽孢杆菌 (Bacillus altitudinis)、韩国芽孢杆菌(Bacillus koreensis)和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菌株lzy-12 和lzy-17 分别为松果黄体杆菌(Luteibacter pinisoli) 和嗜烟节杆菌 (Paen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上述结果为充分利用内生菌资源生产工业用酶以及深入探 究蕲艾功能内生菌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椿根皮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寻椿根皮抑菌的物质基础,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 等对椿根皮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法测试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以卡那霉素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从椿根皮中分得到􀀁2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leuchiol (1)、withastramonolide (2)、7-ketositosterol (3)、白桦酯醇(4)、桦木酸甲酯(5)、1, 2, 4-trimethoxybenzene (6)、顺丁烯二酸二甲酯(7)、sonderianol (8)、dibutylphthalate (9)、pinoresinol (1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1)、avenalumic acid methyl ester (12)、5,3'-di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 (13)、spathulenol (14)、2-甲基-5-丙基酮-7-羟基色原酮(15)、7,4'-dihydroxyflavone (16)、annphenone (17)、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8)、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0)、4-O-甲基没食子酸(21)、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椿根皮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2 对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3 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8 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化合物􀀁17 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于卡那霉素无显著差异(P>0.05)。

  • 广西夹竹桃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抑制几种水产病原菌活性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夹竹桃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夹竹桃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评价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活 性,该研究对广西夹竹桃(Nerium indicum)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 序列分 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以5 种指示菌(其中有3 种弧菌)对内生真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 结果表明:(1)从广西夹竹桃共得到19 株内生真菌,这19 株内生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涵盖5 个目7 个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曲霉属(Aspergillus)、隔孢壳科新属(Nothophoma)和间座壳属 (Diaporthe),优势属为炭疽菌属(分离率为36.85%)和球座菌属(分离率为21.05%),其中炭 疽菌属主要分布于茎,球座菌属全部来源于叶;(2)抑菌试验表明jing-117(Neofusicoccum sp.) 和ye-130(Guignardia sp.)对坎氏弧菌有较为特异的抑菌效果,ye-136(Aspergillus sp.)能够同时 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和坎氏弧菌,ye-135(Aspergillus sp.)和jing-116(Colletotrichum sp.)仅能够抑 制蜡样芽孢杆菌,ye-134(Guignardia sp.)对溶藻弧菌有抑制作用。该研究首次基于ITS 序列揭示 了广西夹竹桃内生真菌存在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并筛选到一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提取物可以抑 制水产病原弧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 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为防己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其药用部位(块根)中药名为“金不换”,有镇静、杀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抑菌作用,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明确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发现相关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综合运用正相􀀁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正相聚酰胺、􀀁MCI gel CHP 20P 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 NMR、13C NMR 等波谱学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对照进行鉴定,同时用滤纸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开展抗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抗真菌(尖孢镰刀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 )、􀀁蚱􀀁蜢􀀁酮􀀁(􀀁2 )、􀀁异􀀁紫􀀁堇􀀁定􀀁碱􀀁(􀀁3 )、􀀁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4)、(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5)、magnoflorine(6)、corchoionoside C(7)、委陵菜酸(8)、紫堇定碱(9)、克班宁(10)。其中化合物􀀁1、2、4、5、6、7、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 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2)在所试验的化合物浓度为􀀁6 mg·mL-1时,化合物􀀁1、2、5 对大肠杆菌具有弱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金色葡萄球菌也有弱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 和􀀁8 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弱的抑制作用。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含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 花卉植物对Cd、As、Pb污染农田的修复及其精油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提升植物修复的经济价值,该文选取了孔雀草、波斯菊和矢车菊三种附加值较高的花卉植物,考察其在广西某矿区 Cd、As、Pb 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测定并分析三种花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并从修复后植物的地上部提取精油,研究植物精油对病原菌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a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生长抑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植物精油作为洗手液添加剂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内土壤污染严重,Cd、As 全量超过风险管制值,Pb 全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属于 Cd、As、Pb 重度污染。选取的三种花卉植物均可在试验区域较好地生长,其中孔雀草和波斯菊对 Cd、Pb 的富集与转运能力较强,对 As 的富集能力最弱但转运能力较强。相较于孔雀草和波斯菊,矢车菊除对 Cd 的转运能力较强外,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均较弱。三种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排序为孔雀草>波斯菊>矢车菊,不同花卉对重金属富集偏好顺序依次为 Cd>Pb>As。从修复后的植物地上部提取精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孔雀草精油对三种病原菌都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效果(<10 CFU·mL-1),且孔雀草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并未影响精油中的重金属含量。另外,添加了孔雀草精油的洗手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可延长至 480 min。因此,孔雀草不仅可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植物,并且修复后可从体内提取精油作为抑菌剂。本研究可为修复后重金属富集生物质的新型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广西三种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初筛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 22 份样品。选用 8 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 16S rRNA 基因序列鉴定,分析其多样性。采用纸片法筛选细菌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点植法测试其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 35 株,隶属于 23个科 28 个属,芽孢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 14.3%,为优势菌属,同时发现 11 株潜在的新细菌资源。(2)活性筛选获得 4 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6 株细菌具有酶活性,芽孢杆菌属是酶活性优势菌属。综上所述,广西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部分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和酶活性,在新型抗生素和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 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其大极性提取物已经报道了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潜力,为了深入探究山豆根大极性抗菌活性成分,该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对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单体成分抗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山豆根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为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 (1)、染料木苷(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maltol-β-D-glucopyranoside (4)、leonuriside A (5)、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光甘草酚(7)、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methyl-2-butenyl)-8H-pyrano[2,3-d]chroman-4-one (8)、氧化苦参碱(9)、番石榴酸(10),其中化合物4-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5.6 μg·mL-1,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为31.3 μg·mL-1。

  • 盐角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制水产腐败细菌菌株的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盐角草是一种耐盐植物,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为研究盐角草的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该文对采集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盐角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RAPD 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用ITS 基因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最后对内生真菌提取物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从北部湾盐角草植物中分离到14 株形态不同的内生真菌,RAPD 分析这些内生真菌有6 种不同型别,ITS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和Curvularia lunata、Aspergillus candidus、Guignardia mangiferae、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其中有三株与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IBRC-M:30126 的相似性为94%~95%,从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上看可能为Neocamarosporium salicornicola 进化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种。(2)抑菌实验表明,内生菌YJCJ3提取物具有比较好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其菌丝体提取物的甲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溶解液都具有较强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而 YJCJ5 表现了较为广谱的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诺氏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noackiae)、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乡间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gaviniae)的活性,其中 YJCJ5 的菌丝体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溶解液表现抑制B. noackiae 和 Aeromonas dhakensis 的活性,而甲醇和石油醚的溶解液具有一定的抑制Buttiauxella gaviniae 的活性。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角草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内生真菌种群,其具有多种活性提取物,可用于抑制水产品的腐败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 19种常见中药材醇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考察19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活性。将中药粗粉用80%乙醇浸泡提取, 提取液减压浓缩制备成浸膏, 通过琼脂打孔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 再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 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MFC)。结果表明所筛选的19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4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抗SA、EC、PA和CA的抑菌圈范围在8~27 mm之间, 其中地锦草、四块瓦、三颗针、马尾黄连和土大黄抗SA、EC的抑菌圈范围在10.3~26.6 mm之间;马尾黄连、孜然、地锦草、广西莪术、穿心莲、益母草、吴茱萸、土大黄、叶上花、土连翘、凤尾草和三颗针的醇提物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均具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活性, 其MIC/MBC值在391~6 250 μg•mL-1之间;地锦草、三颗针抗MRSA的最低MIC值分别为391、781 μg•mL-1, 抗PA耐药菌的最低MIC值均为1562.5μg•mL-1;马尾黄连、孜然和三颗针的醇提物对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有中等抑制作用, 杀菌效果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相关植物作为潜在抗菌化合物及其抗菌药物佐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山芝麻提取物对10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初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山芝麻根、茎和叶不同溶剂萃取物在1.5 mg·mL-1 浓度下对10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试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用离体法测试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通过气相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了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主要成分,测试了其中8 种主要化合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山芝麻各部分萃取相对10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在1.5 mg·mL-1 浓度下,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7.00%和86.14%,其EC50 分别为0.062 mg·mL-1 和0.052 mg·mL-1;浓度在2 mg·mL-1、4 mg·mL-1、8 mg·mL-1时,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均在70%以上;在10mg·mL-1 浓度下,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59.77%;通过气相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芝麻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进行了分析,其中,山芝麻根石油醚相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6 种主要化学成分,山芝麻根乙酸乙酯相萃取物中共鉴定出17 种主要化学成分,选取的8 种主要化合物中,在100 μg·mL-1 浓度下,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显现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5.12%和68.07%,EC50分别为56.66 μg·mL-1和37.04μg·mL-1。

  • 黔产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采用 96 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利用 NMR,MS 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 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 B(10),ent-kauran-16 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3,7 和 8 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 值为 2 ~ 16 µg·mL-1。其中,化合物 6 和 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1 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 3 和 7 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对黄羽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博落回血根碱的活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对黄羽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博落回血根碱的抑菌活性。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和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低度敏感,对沙门氏菌高度敏感。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5.00、25.00、12.50和1.56 μg/mL。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均能替代抗生素,可有效改善黄羽肉鸡的空肠形态结构,提高空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博落回血根碱对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效果优于青霉素钠。

  • 6种酚类化合物及胡桃醌的体外活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核桃青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本试验以核桃青皮及叶片中含量较高的7种植物次生代谢物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抑菌活性,为解析核桃青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开发新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将7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绿原酸、鞣花酸、丁香酸、芦丁、单宁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胡桃醌稀释至1.000 0、0.500 0、0.250 0、0.125 0和0.062 5 mg/mL,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培养24 h后抑菌圈直径大小反映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除大肠杆菌对羟基苯甲酸和单宁酸不敏感外,其他植物次生代谢物对3种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鞣花酸>胡桃醌>芦丁=丁香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单宁酸;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鞣花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单宁酸>芦丁>胡桃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顺序为胡桃醌>丁香酸>芦丁>单宁酸>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由此得出,绿原酸、鞣花酸、丁香酸、芦丁、单宁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胡桃醌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鞣花酸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胡桃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樟子松针叶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针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对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应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提取浸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质谱,核磁('H-NMR和‘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并对提取浸膏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从樟子松针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叶酸(1)、松叶酸甲酷(2), 18a-acetoxylabd-8(17)-en-l5-oic acid(3), 4-eplimbricataloic acid (4), 15一乙基一18一松叶酸甲酷(5), 15-acetoxy-labda-8(17) } 13E-then-l8-al (},邓一轻基脱氢极酸(7), 7a-轻基脱氢极酸(8), endo-peroxide (9), a一杜松醇(10) , /}一谷当醇(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酷(12), 7R } 11R-phytol (13)、正二十四烷醇(14), N-octacosan邓-of (15)。其中,化合物9} 13} 14和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浸膏在浓度为5100 mg } mL-‘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抱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3%}71%和56%}70%,在浓度为50 mg } mL-‘和100 mg } 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1%和69%。该研究课题进一步明确了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为其活性测试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 真核表达猪白细胞介素17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5-2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为真核表达猪白细胞介素17(IL-17),研究产物在细胞培养下的免疫生物活性。方法:通过PCR扩增出猪IL-17基因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V1,然后转染到IPEC-J2细胞、HaCaT细胞和L02细胞中。在转染后第24、48和72h收集细胞,第48h收集上清液。收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水平,收集上清液通过抑菌试验检测相关抗菌肽的生物活性。结果:采用pVAX1载体构建了表达猪IL-17的重组质粒,转染到细胞中。证实IL-17基因能诱导抗菌肽基因(RegⅢ、S100A8和BD2)的表达,显著上调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JAK1、STAT1和STAT3)和细胞因子基因(IL-6、IL-12和TNF-α)的表达。此外,细胞上清液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结论:成功将猪IL-17基因真核表达,其表达产物能诱导效应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多种抗菌肽,具有抑菌能力;这为进一步研发猪IL-17作为抗菌免疫分子制剂奠定了初步基础。

  • 融合抗菌肽基因在重组毕赤酵母的表达 及体外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表达融合抗菌肽,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本实验从实验室先前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RHKJT中克隆出已构建好的融合抗菌肽RHKJT基因片段,将RHKJT基因片段插入至pGAPZaA真核表达质粒中,通过PCR和测序验证,构建pGAPZα-RHKJT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线性化的pGAPZα-RHKJT电转化至毕赤酵母SMD1168中获得重组酵母SMDpG-RHKJT,并通过PCR和RT-PCR验证,对重组毕赤酵母SMDpG-RHKJT进行发酵,并收集发酵上清液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成功获得重组酵母SMDpG-RHKJT菌株,重组酵母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标准菌、大肠杆菌耐药菌、沙门氏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结论:重组酵母表达的融合抗菌肽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高的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应用及改良策略[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安全无毒、抗菌谱广、稳定性好、杀菌浓度低、分子质量小、致敏性弱等,成为了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抗菌肽存在的问题及改良策略,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培养基pH从6.14降为3.59。菌株R1的发酵上清液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鸡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试验表明,菌株R1能耐受0.3%的胆盐、pH 3.0的酸度以及60 ℃、30 min的热处理,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菌株R1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 植物提取物及其复合物对鸡源致病菌的体外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选取10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对鸡源致病菌(鸡大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别筛选出对2种致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3种植物提取物,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以获得抑菌效果更强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共设11个组,分别为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大蒜油、黄芩黄酮、竹叶黄酮、黄芪多糖、小檗碱、苦参碱和绿原酸和金霉素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试验2:根据试验1的结果,选取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3种植物提取物,分别按照不同浓度比例进行两两和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用牛津杯法测定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同时分别设相应浓度的3种单一植物提取物为对照组,共20个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3种植物提取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比例的复合物和相应浓度的单一植物提取物(对照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共17个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以上结果,研究了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按不同浓度比例复配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以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共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8种植物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大蒜油。与肉桂精油对照组相比,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两两或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不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P>0.05);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可显著增强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且在浓度比例为25:150(1:6)时抑菌作用达到最大(P<0.05)。由此可见,10种植物提取物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但这3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的抑菌作用并不大于单一肉桂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增强了抑菌效果,且复配比例为1:6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