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阔混合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释放的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 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 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C)和香椿(Toona sinensis, T)的凋落叶为 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树种和质量比例组合为15 个处理(3 个单一树种处理+ 12 个混合处理)后进行野外凋落叶分解实验, 探讨DOC 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 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结果表明: (1) 马尾松和大部分混合处理凋落叶(除了PT64)在分 解初期(0~6 个月)的DOC 含量均显著升高,出现富集现象,之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降 低,在分解中后期(12~18 个月)或分解末期(18~24 个月)再次出现小幅度的碳富集现象。阔叶 所占比例越高其后期DOC 含量越低。(2) 分解前期(0~6 个月)凋落叶DOC 释放的拮抗效应 较强(58.33%),仅有8.33%(1/12)的混合处理表现出协同效应。之后(6~18 个月)其协同效应逐 渐增强(18 个月, 91.67%),分解末期(18~24 个月)凋落叶的协同效应有所减弱(66.67%)。在所 有混合处理中,PT64 在整个分解期间均出现协同效应,其次为PT73、PCT622 以及PCT613 在大部分分解时期(3/4)出现协同效应。(3) 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质 量因子中N 含量、P 含量、木质素含量、缩合单宁含量、C/N、C/N、木质素/N 以及木质素 /P 是影响本研究区域中凋落物DOC 释放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马尾松与阔叶凋落叶 混合后的DOC 释放受到树种、混合比例及分解时间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其他混合处理, 阔叶占比≥ 30%且含有香椿(T)的混合凋落叶组合(PT64、PCT613、PCT622 以及PCT613) 更能促进DOC 的释放。

  • 污泥施用下团花与鹅掌藤鲜叶和重金属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通过单种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单种团花Neolamarckia cadamba 和混 种团花与鹅掌藤的大根箱实验,跟踪分析表施2%(W/W)污泥后3 个月(2020 年9、10 和 11 月)的鲜叶和凋落叶Cu、Zn、Cd 和Hg 含量以及凋落叶产量变化,分析鲜叶与凋落叶重 金属含量关系以及凋落叶重金属回归量变化。结果表明:(1)污泥施用下团花鲜叶和凋落 叶Cu 含量均显著高于鹅掌藤,而Zn 和Cd 含量均显著低于鹅掌藤。(2)鹅掌藤鲜叶Zn 含量在11 月最低,而Hg 含量在11 月最高。(3)单种和混种团花鲜叶Zn、Cd 和Hg 含量 在11 月最高。(4)混种的团花凋落叶Hg 含量随污泥施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Cu、 Zn 和Cd 含量变化不明显。(5)9 月和11 月鹅掌藤鲜叶Cd 含量均与凋落叶Hg 和Cd 含量 显著正相关。(6)鹅掌藤和团花凋落叶产量及Cu、Zn、Cd 和Hg 回归量分别在污泥施用1 个月后(9 月)和2 个月后(10 月)最高。综上,污泥施用时间对团花和鹅掌藤的鲜叶重金 属含量影响较大,而对凋落叶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小;鹅掌藤鲜叶Cd 含量与凋落叶Cd 和Hg 含量存在正相关;鹅掌藤和团花分别在污泥施用1 个月后(9 月)和2 个月后(10 月)凋落 叶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该研究将为污泥园林利用和凋落叶的合理处置提供借鉴。

  • 氮沉降对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全球氮沉降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扩张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受控模拟试验,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为对象,研究了3种氮水平(N0、N5和N12)下5种不同入侵程度(种内及种间竞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对本地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 N0、N5和N12处理下的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莴苣的萌发和生长。其中N5土壤入侵初期(S1A3)处理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显著,其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活力指数、根长、株高和叶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79%、84%、68%和13%。此时凋落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48 mg·g-1和1.50 mg·g-1。(2)相同氮添加下,入侵程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显著减弱。入侵初期(S1A3)凋落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入侵后期(S3A1)。(3)相同入侵程度下,氮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N5氮沉降处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比N0或N12处理显著增加。(4)氮添加与入侵程度有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了莴苣种子的综合化感作用。因此,氮沉降可能会增强入侵初期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对本地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这为进一步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及生态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不同林龄和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变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了解不同林龄和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叶养分结构和归还状况的影响,选择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四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和四种密度(低密度林、中低密度林、中高密度林和高密度林)马尾松林共8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未破碎和破碎两个不同降解阶段的凋落叶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中,凋落叶初始C含量在过熟林和成熟林较高,N含量在过熟林和中龄林较高,而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导致凋落叶的C﹕N比值和C﹕P比值在成熟林最大,而N﹕P比值不同林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处在较快生长期的幼龄林和中龄林马尾松可能对N和P养分的需求较大。(2)不同密度林中,随着林木密度的增加,凋落叶初始C含量逐渐升高,N含量无显著变化,而P含量在降低;高密度林凋落叶的初始C﹕P比值和N﹕P比值较高,说明高种植密度下马尾松可能对N和P养分的需求较大,P素重吸收较强。(3)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的破碎凋落叶C含量、C﹕N比值、C﹕P比值和N﹕P比值比未破碎凋落叶的低,而N和P含量较高,说明凋落物在降解过程中出现N和P养分的富集现象。(4)中林龄和较高种植密度的马尾松破碎凋落叶与未破碎凋落物的C含量差值最大,而C﹕N比值和C﹕P比值也较低,说明这两种林分的凋落叶C的降解速率可能较大。上述结果表明,中龄林和中高、高密度林的马尾松可能对N和P养分的需求较大,重吸收效率较高,且凋落叶C的潜在分解速率较高,可能利于有机碳较快进入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