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天坑群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丰富,有137科445属863种;在科级和属级水平上,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成分相对贫乏;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热带科和温带科之比,热带属和温带属之比,大石围天坑群都小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其种子植物区系更能反映该地区过去植物组成的“原貌”,即温带成分过去较现代比例更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天坑群保育了82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30属67种野生兰科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

  • 昌化江河谷隔离对海南岛特有植物盾叶苣苔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盾叶苣苔(Metapetrocosmea peltata ( Merr. et Chun) W. T. Wang )是海南岛特有植物,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该研究采集了盾叶苣苔 11 个种群共 172 份材料,通过 PCR 扩增和测序分析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变异式样,评估盾叶苣苔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格局,并探索影响盾叶苣苔遗传变异地理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盾叶苣苔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HT = 0.998, π = 0.0235),种群间基因流很弱(Nm = 0.04)且存在强烈的遗传分化(GST = 0.375)。单倍型分析显示盾叶苣苔的单倍型大多是种群特异的,仅白马岭与南茂岭种群有共享单倍型。Mantel test 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322,P = 0.010)。Structure 聚类分析将盾叶苣苔划分为 6 种遗传成分,其地理分布与昌化江河谷导致的隔离样式基本一致,基于 Nei 遗传距离的种群聚类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显示盾叶苣苔遗传多样性的分布受到昌化江河谷的隔离作用。AMOVA 分析确定 67%的变异来自地区间,表明地理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揭示昌化江及其支流所引起的海南岛山地内部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发生强烈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也导致盾叶苣苔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不但能对海南特有苦苣苔资源盾叶苣苔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也将有助于理解海南岛特有植物和其他海岛植物遗传变异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2-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联结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以及中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国家与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将对中国未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本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发展基础条件,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专利技术研发进展的总体情况,综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专利布局情况,并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提出了发展建议。

  • 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在实际生产中,热应激导致猪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减弱以及肉品质下降,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热应激对猪肠道健康、免疫系统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改善热应激的可行性措施,为缓解养猪业中热应激带来的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 饲粮代谢能及粗蛋白质水平对绍兴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及粗蛋白质(CP)水平对绍兴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绍兴鸭饲粮中代谢能及粗蛋白质的适宜水平。采用3×3二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972只健康的38周龄绍兴鸭,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鸭。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各设3个水平,代谢能水平:11.30、10.88、10.46 MJ/kg;粗蛋白质水平:18%、17%、16%。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绍兴鸭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了绍兴鸭日产蛋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产蛋率及日产蛋重最高。2)蛋黄色泽随饲粮代谢能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肝脏中脂肪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由此可见,在本试验中,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3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8%时,绍兴鸭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

  • 家禽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家禽卵巢中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传递、营养供给以及离子平衡等。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身也受到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节,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作为研究繁殖生理调节的理想细胞模型。本文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现状及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发育和闭锁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并总结了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方法。

  • 饲粮铁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肝脏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铁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肝脏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产蛋期(17~30周龄)蛋鸭对饲粮铁的需要量。选用15周龄的山麻鸭432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铁的基础饲粮(含铁52.2 mg/kg)2周后,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30、45、60、75 mg/kg的一水合硫酸亚铁(FeSO4·H2O),试验饲粮铁水平分别为52.2、67.2、82.2、97.2、112.2和127.2 mg/kg。试验期14周。结果表明:1)产蛋初期(17~18周龄),随着饲粮铁水平的提高,平均蛋重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饲粮铁水平为67.2、82.2和97.2 mg/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2.2 mg/kg组(P0.05)。2)随着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蛋黄色泽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粮铁水平为97.2 mg/kg组蛋黄色泽最高。3)肝脏铁含量随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其中饲粮铁水平为127.2 mg/kg组的铁含量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5)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随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饲粮铁水平为97.2、112.2和127.2 mg/kg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饲粮铁水平为112.2和127.2 mg/kg组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6)以平均蛋重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的回归方程可获得产蛋初期山麻鸭饲粮适宜铁水平为73.9 mg/kg。综合考虑,建议产蛋初期山麻鸭饲粮铁水平为73.9 mg/kg,产蛋高峰期为52.2 mg/kg。

  • 饲粮叶酸添加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殖器官及血浆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叶酸添加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殖器官及血浆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期(18~32周龄)山麻鸭FA的需要量。试验选用16周龄的山麻鸭36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FA的基础饲粮2周后,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1.0、2.0、4.0、8.0 mg/kg F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FA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产蛋高峰期和试验全期的蛋鸭产蛋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先升高后下降,1.0 mg/kg FA添加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优势卵泡重、优势卵泡重/卵巢重先升高后降低,饲粮FA添加水平对优势卵泡重和优势卵泡重/卵巢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4.0mg/kg叶酸添加组最高。4)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浆孕酮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2.0 mg/kg FA添加组血浆孕酮浓度最高;8.0 mg/kg FA添加组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F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优势卵泡的发育,但未能显著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仅考虑产蛋性能,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不需添加叶酸;以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为评价指标,建议玉米-豆粕型饲粮叶酸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 蛋鸭产蛋高峰期色氨酸适宜需要量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不同色氨酸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机体抗氧化指标和屠宰指标的影响,拟合出蛋鸭产蛋期色氨酸适宜需要量。选取120日龄山麻鸭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各组蛋鸭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为0.12%、0.16%、0.20%、0.24%、0.28%、0.3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0周。结果表明:1)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料蛋比等无显著影响(P>0.05),但0.20%组在数值上表现出最高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黄比例、蛋壳重量、蛋壳比例、蛋壳厚度等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黄色泽(P0.05)。3)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除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输卵管重量、输卵管长度、卵巢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0%时可满足产蛋高峰期蛋鸭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