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均重为(1.13±0.02) g的黄颡鱼幼鱼7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为2.44%、2.64%、2.81%、3.01%和3.23%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和脂肪水平为9%)。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与3.23%组相比,2.64%组和2.81%组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2.64%组、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2)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3.01%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2.44%组(P<0.05);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4%、2.81%组、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肠道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黄颡鱼幼鱼的肠道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显著高于2.44%组、3.01%组和3.23%组(P<0.05)。3)2.81%组和3.01%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2.44%组(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2.44%组(P<0.05),2.81%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2.44%组和2.64%组(P<0.05)。4)2.64%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2.44%组(P<0.05),3.01%组黄颡鱼幼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2.64%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黄颡鱼幼鱼的WGR,降低FCR,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以黄颡鱼幼鱼的WGR和血清NO含量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2.74%(占饲料蛋白质的6.45%)和2.94%(占饲料蛋白质的6.92%)。

  •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 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 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 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比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0、300和500 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P<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 h,50、100、500 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 mg/kg。

  • 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 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