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花形奇特,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环境要求严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为掌握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成效,该研究对野生兜兰属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对其资源量、分布格局、受威胁因素和就地保护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专项调查共找到8种兜兰属植物的103个分布点,分布于27个县,以南部、西南部为主要分布区,生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不均衡;(2)各物种分布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白花兜兰>同色兜兰,资源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长瓣兜兰>同色兜兰;(3)该类群受干扰因素复杂,受威胁较为严重,其中过度采挖、干旱、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4)该属“有效保护(EP)”2种,“较好保护(WP)”1种,“一般保护(GP)”2种,“较少保护(LP)”3种,未找到目标物种以致“保护状况不明(PSU)”2种。已调查到的物种保护率达100%,但分布点保护率仅29.13%,各物种分布点保护率差异显著;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省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强度,进一步优化保护方式和范围,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得到持续的生存发展。

  • 盲肠灌注丙酸对生长猪结肠黏膜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盲肠灌注丙酸,利用转录组测序,探究丙酸对生长猪结肠黏膜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试验期内,通过盲肠瘘管给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猪分别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丙酸溶液,共灌注28 d。试验期结束后屠宰,采集结肠黏膜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灌注丙酸后,在生长猪结肠黏膜中共检测出121个差异表达基因(FC≥2,P<0.05),其中78个基因上调,43个基因下调。其中,丙酸显著提高了酪酪肽(PY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R7)、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OB)、ATP合成酶5I(ATP5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4L(ND4L)、细胞色素P450(CYP39A1)等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了Occudin-1、生长抑素(SST)、G蛋白偶联受体5A(GPRC5A)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经GO与KEGG pathway分析发现,上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包括糖基化合物代谢、糖类衍生物代谢等,显著富集的通路有氧化磷酸化、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等。下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有心腔发育、干细胞群维持等,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综上所述,盲肠灌注丙酸改变了结肠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肠道屏障与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丙酸对结肠代谢及机体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一株李氏禾内生细菌去除Cr(VI)的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积累植物,该文对李氏禾内生菌及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添加Cr(VI) 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平板培养方法,从李氏禾根部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强Cr(VI)抗性的内生细菌G04,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采用摇瓶培养方法,以Cr(VI)去除率、总Cr的去除率以及菌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了pH、温度、底物浓度、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r(VI)去除率、总铬去除率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E. cloacae G04去除Cr(VI)的较优反应条件为初始pH 5.0、温度37 ℃、Cr(VI)浓度100 mg·L-1、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15%、摇床转速120 r·min-1、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菌株E. cloacae G04对Cr(VI)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为84%和8%。根据Cr(VI)去除率、总铬去除率的结果推测该菌株去除Cr(VI)的机制可能是以还原为主、吸附为辅。研究结果表明李氏禾内生细菌E. cloacae G04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既有可能直接用于土壤、水环境铬污染的修复,也有可能作为促植物修复铬污染的后备菌株,另外可为深入研究李氏禾的铬积累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