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碳氮(C、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随演替发生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联系,该文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草灌、灌木、乔灌和乔木 4 个演替阶段的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土壤的 C、N 及稳定同位素值,并分析其在不同层次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喀斯特区森林叶片-凋落物-土壤 δ13C 值分别为-31.31‰ ~ -28.23‰、-29.96‰ ~ -20.07‰、-26.83‰ ~ -21.14‰,相应的 δ15N 值依次为-3.41‰ ~ 1.54‰、-2.61‰ ~ 0.99‰、5.36‰ ~ 8.63‰,总体上土壤更表现出富集效应;(2)伴随着演替发生,叶片 δ13C 值与土壤 δ15N 值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凋落物 δ13C 值呈降低趋势,叶片和凋落物 δ15N 值均无明显变化规律;(3)乔灌阶段叶片-土壤 δ15N 值最低,表明该阶段生态系统 N饱和程度较小,N 含量相对亏缺;(4)叶片-土壤 C、N 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相关性较强,表明两者间养分循环紧密相关,具有显著抑制或促进效应。综上表明,该区生态系统修复时,应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川钓樟(Lindera pulcherima)、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等树种,提高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和养分吸收的自调控能力。

  •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种木姜子地理分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最大墒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对中国木姜子属四种资源植物在我国当代、未来(2061—2080)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山鸡椒(Litsea cubeba)适生区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在未来时段2061—2080年两种(RCP2.6、RCP8.5)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4.9%和0.5%;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区域,分布相对偏北,其在未来2061—2080年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增加5.6%和4.5%;华南木姜子(Litsea greenmani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区域;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适生区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区域。这两种树种在未来气候RCP2.6情景下适生面积减少1.0%和3.3%,在RCP8.5情景下减少5.6%和8.3%。上述结果说明木姜子属不同种由于生态习性差异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对这些植物引种栽培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